画中迷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不是真人吗?”我惊叫。
  小镇的雨夜黑漆漆的,雷声很响。闪电的光里,画室墙上的一幅画吓得我的心咚咚直跳。俯下身,我看到这幅画的下面有一行唯美的字:“一幅有灵魂的杰作”。
  这个灵魂的主人叫马丽,她有着绝世的美,生活在一个书画气息很浓的小镇。
  刚入秋的时候,镇上来了一个画家,在树下画画。有围观的人,来了,又走了。
  只有马丽留了下来,她问:“您的画卖吗?”她觉得那画上的人太像自己了。
  “送给你吧。”画家把那幅得意之作递给马丽。
  “大姑娘家,不要轻易和陌生人搭讪。”母亲悄悄地叮嘱马丽。
  “不,妈妈,我喜欢这幅画。”马丽入神地站在原地没动,任凭母亲使劲拽着她的胳膊。
  晚秋的风很凉,画家在树下时而凝思,时而画上几笔。他画的秋景细腻生动,落叶上还有几只小瓢虫展着翅膀,马丽看着看着就痴了。
  第二年秋天的雨凉凉的,画家对她说:“马丽小姐,和我一起采风好吗?”
  “当然愿意。”马丽的心躁动着要跳出来。
  两个人在茶园追逐着,画板上多了许多新鲜的景致。
  回来时,画家的画板被风刮飞了,惊了镇长的马。马把镇长掀在地上,摔断了腿。镇长大怒,要治画家的罪。
  马丽来到镇长的病房:“我愿意做您的护工替他赎罪。”
  “那小子害得我遭了这么大的罪,这件事不能这么轻易私了。”镇长看着漂亮的马丽余怒未消。
  “我可以给您干粗活。”马丽脸上略带无奈。
  “除了医药费,还要在我的洗衣房洗半年衣服。”镇长不想放过画家。
  此后的三个月里,马丽每天在医院伺候镇长。镇长出院那天,她燕子般飞到画家身边。
  当天下午镇长就派人来,当着画家的面说:“马丽小姐,镇长要求你到他家做半年洗衣工,否则画家必须治罪。”
  马丽把画家挡在身后:“好,我愿意去。”
  画家看着马丽的背影,心痛了一下,他的全部积蓄都付了医药费,他知道馬丽也在替他还债。
  那年的冬天很冷,地都冻裂了。去井边提水的路结了一层冰,马丽跌了跟头,腿都摔青了。刚烧的温水一会儿就变凉,手伸进去刺骨地疼。马丽的手和脸裂了很多小口,但她觉得这么辛苦也值得。
  第三年的春天来得很晚,画家敲开马丽的门:“马丽小姐,感谢您为我做的一切,我愿为您画一幅肖像。”
  “谢谢您,我有个条件,不做裸体模特。”她捏着衣襟,低着头,脸色微红。
  “不不,马丽小姐怪我没说清楚,我只画您的头和肩,就是行家所说的晕映画像。”画家目光里带着祈求。
  “我妈妈以前也画画,她夸您画得不错,从现在起她不再拒绝我们交往。”马丽想捅破那层糊在心头上的纸。
  画家绅士一般给马丽鞠了个躬,然后伸出右手来牵马丽的左手。
  马丽跟着画家来到画室,画室坐落在楼的西北角。那儿光线很暗,她每天要在暗光里坐几个小时。冰冷的床上寒酸得只铺了一层薄薄的被,脚底的冷风不时地钻进她的裤腿,她的寒战打了一个又一个。这时候她的肾已经有了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月过去了。马丽的脸上多了些白色,少了些血色,她瘦了很多。马丽的嘴角依旧挂着笑,眼前飘移着几组镜头:他挽着她的手一起踏上红地毯,海边上有属于他们的大房子……
  一晃又一个月过去了,画板上有了多彩的轮廓。马丽想:她很快就要在镇上的教堂举行婚礼了,她要为柴米油盐操心了,可她看到画家的眼神有点闪烁。
  新年快到了,画家终于放下了笔:“那眼睛要添上点什么才完美呢?”
  画家背着手看着画布,想不出这一笔该怎么添,他征求马丽的意见。
  马丽硬撑着打起精神:“现在相似度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我们应该去镇上的教堂了。”马丽说话的声音有点小,她的肾病已经很严重,身体浮肿得也厉害。
  新年那天,画家在画室里踱着步,眉毛拧成了结。马丽苍白的脸上多了几丝青色,身子抖着,她晕倒在画板旁。
  病房里,马丽的眼神写满爱意。画家似乎猛然悟出了什么,他要马上回到画室,在画布上添上最后点睛的一笔。
  马丽对他说想看看自己的画,于是画家搀着马丽,两人一起回画室。路上画家哼着婚礼进行曲,马丽的脚下软绵绵的,仿若踏上了婚礼的红地毯。
  画布上的马丽看起来比真实的马丽还明媚动人。马丽苍白的脸贴着画家的手,泪水顺着他的指缝滴下来,洇湿了画布上的眼。
  画家看到画布上的泪痕,近乎癫狂:“马丽快看,这幅伟大的艺术品有了灵魂。”
  马丽倒在他的怀里,闭上了眼,再没有睁开。
  宽敞的工作室里挂着很多画,马丽的画像在大厅中央。
  镇长问画家:“马丽那么喜欢你,为什么你没有娶她呢?”
  画家连眼皮都没撩,脸和画布一样冷:“我的心早就许给了艺术。”
  小镇上的雨还在下着,一声惊雷传来,闪电的光里,我忍不住摸了摸画布上马丽的眼。当我的手触及她的泪痕时,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先生,您欠我一个教堂的婚礼。”
  我的头“轰”的一声,一滴眼泪缠着画笔一起掉在地上。
  低头看时,手机上发来一条微信:“亲爱的,我等了你三年,我们什么时候结婚?”
  我拭去眼角的泪:“明天我就回去,接你去教堂!”
其他文献
办公楼和公寓楼之间,原本没有围墙,只有一道简单的绿化带。旁边,连在一起的几个栅栏充当着“隔离墙”的角色,可以让来往行人出入自由。  这一年,新一任杨姓局长调入。杨局长一上任,便开始高度关注环境这一重大课题。接二连三的大小会议上,杨局从社会环境讲到自然环境,还讲述了历史传统和习俗文化,最后郑重强调:环境是人类行为的容器,它囊括了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  杨局学识渊博,各种会议上,在讲述正文前,他
期刊
村东有一片坟地,正好在一个斜坡上,本来不高的坟头,有了这个落差,显得格外地突兀。晚上远望,那天上的星星仿佛在坟顶上闪烁。坟地的北侧是一片茂密的松柏林,阴森森的,给这片地域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老人们说过去的时候,一到晚上就能看见一团团鬼火在那儿跳跃,那鬼火有些像是在追逐,有些像是在打闹,有的跳跃得很高很高,同天上的星星一起闪烁,还有的向村头飞来,吓得人们晚上早早就关门睡觉。自从实行尸体火化后,那
期刊
唐代晚期,游侠诗人李生不远万里,游历南海之角。见一村子里,村民大多呈现奔走相告状,样子既神秘又激动,不觉有些奇怪,遂跟着人流前去一探究竟。  只见村中一幢大宅前,一只湿漉漉的渔网高吊在旗杆上,渔网里,好似有一人,披頭散发,看不真切。不过,从身形上看,应是年轻女子。村民站在那渔网下,指指点点,看罕有之物般。有隔得较远的,看不清楚,用力往前面挤。前面的人被挤得站立不稳,踉踉跄跄,甚至摔倒在地,不客气开
期刊
秋天是从落叶开始的,曾子君这样想着,心猛地疼了下。曾子君喜欢秋天,却不喜欢落叶,在她的心中,落叶和死亡连在一起。  门前的梧桐树合抱粗,比别的树高大得多,却经不起风的吹送,早早地就把一片片手掌般的叶子脱了下来,自第一片叶落下就止不住了,紧三赶四地将一树的叶子落尽了。秋还不深,何必呢?曾子君问自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梧桐树长得快,不过十来年,就长得有了好模样。还记得栽这树时,越凡对着曾子君说
期刊
相裕亭,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盐河系列小说三部。其中,《盐河人家》获连云港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看座》获“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第16届中国微型小说一等奖、入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风吹乡间路》获“花果山”文学奖;《忙年》获“冰心图书”奖;连续六届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偷盐》入选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结集出版了《盐河舊事》20余部作品集。  秋天,收割稻谷的时候,街巷里总
期刊
顾野县县令于德瑞刚刚到任,便遭遇旱灾,加上战乱频仍,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百姓无以为生,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者众多,竟有农家易子而食。  眼见得百姓受苦,于德瑞心如刀绞,与师爷周顺商量如何应对。  周顺道,前任知县多收受贿赂,搜刮地皮三尺犹不知足,我虽敢怒但不敢言,只恨不能做主。而今您心系百姓,乃百姓之福,我自当助您一臂之力。在丰收之年,我偷偷找人另辟一室,库房内藏有不少粮食,建议您暂时施粥放粮
期刊
村外的那条河又干了。老陈背着个野菜筐子在河边晃晃悠悠,嘴里叼着根蔫了吧唧的蕨菜根子,上面还连着片摇摇欲坠的菜叶。自古河邊多碎石,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条河原本还是护城河,自然不逞多让。老陈沉默着把脚下踩到的小石子往河里踢,都说把岸上的石头往河底踢能去晦气,也不知是真是假。  日头开始向下落,天边变得绯红起来,天地造就的色彩自古便很难用言语去描述,只能是打心眼里发出赞叹。老陈依旧是踢着石子向前走,他并没有
期刊
我把山娃送去的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说“来吧来吧”。十几个老人嘴巴说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都忙着编筐。我打听过,每完成一个,挣4块钱。老人们不停地唱歌,他们说“来吧来吧”之后,又一起唱起来。歌声像流过山涧的河,欢腾不息。  山娃可不是老人,他是一个牛犊一样的山里娃仔。山娃去过上海,他在上海开吊车。他坐在高高的吊车上看过高耸的楼、宽阔的街和潮涌一样的车流。  有一天,他一脚踩空,身体重重地
期刊
面前这位拿着话筒的人问我是否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网红人物。网红人物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问我的这个人是一名记者。  在这个地方小住过几次,倒是第一次见到记者,说是要采访我。采访就采访吧,我扶着凉气袭人的金属椅子缓缓坐了下来。七月的风,八月的雨,外面酷暑难挡,这样的天气能在这里落脚还是挺舒适的。可每次离开,这里的人总是说不想再见到我。嘿嘿,说真的,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这里,不过,偶尔来一次也蛮有趣的。
期刊
一  秋日的天空,像刚晒过的被子,清爽明朗。山上的树木黄澄澄一片,道路也被落叶铺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只是这样令人迷醉的景致,却被官道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打破了协调。这支队伍披麻戴孝,全都木着一张脸,好似一群没有表情的怪物。  行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好大的排场,这是谁家出殡?”  “雾隐庄主母。”  “那不是咱们当地有名的慈母,圣手公子秋天亮的娘吗?怎落得如此?”  人群中一个说书打扮的老头压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