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住宅小区中的水景可以作为小区的中心景观和视觉焦点存在,既是体现住宅景观画面中的灵魂、精髓,还是激发和促进整个住宅邻里互动交往的枢纽。住宅小区中的水景一般位于建筑前方或小区的中心,作为主要视线上的一种重要的点缀物,是整体环境中令人感到愉悦的观赏焦点。在居住环境中,多姿多彩品种多样的水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小区景观品质的一个体现。
关键词:水的特性;水景的分类;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人们的居住观念从以前的一处遮风挡雨的场所逐步改变为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種需求,这种变化就要求房地产在进行居住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求。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从古至今,人类都喜欢临水而居,于是便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无论什么形式的水景,如静态的湖泊,动态的喷泉等都能给周围的环境景观瞬间增色不少,水景具有巨大的魅力和表现力。居住区水景的空间形状通过道路与绿地划分为不同的平面形态,塑造性极强的水体活跃了居住区的气氛,打破了居住区环境的单调性,使整个居住空间富于变化。
一、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居住区的外环境设计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居民购房的主要选择条件。自从欧美国家将水景引入居住区设计中,亲近自然的思想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品质,这种潮流很快被引入我国,使得居住区水景设计成为一种潮流。现代城市居住区水体的形式根据建筑的风格而设计,主要的存在形式有以下3种:
1、点状水景:包括居住区内的喷泉、水池、跌水等,可以单独布置,也可以结合花坛、树池等设计。其是居住区内重要的水景场所,起到点景的作用。
2、现状水景:包括弯曲的小溪,笔直的流水,围绕建筑、景观线状分布,水面狭长,给居住区增添了水景的动感。
3、面状水景:主要指大面积的水景景观。优美的岸线,平静的湖面体现了宜人的生态居住环境。临湖布置建筑单体,提升室内观赏环境质量,提高房价是现在城市居住区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
二、水景景观的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中的水景景观设计风格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设计者首先应充分把握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特色,在设计相对应的水体景观。成功的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不仅反映当地社会的发展程度,而且体现了人文精神与民族特色。通过分析当前居住区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水体景观不仅具有景观独特的效果,而且为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场所。除了有效地的后期养护管理,保证优质的水源外,还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净化和改善水体的水质。创造出具有功能稳定、结构完整的生态系统,使水体景观能进一步改善环境气候,并使居民具有生态性的生活环境。
2、尺度性原则
水面面积应与整体居住环境的规模相适应,在进行水景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如何利用水景来增加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如何利用水景表现居住区的主题。水面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居住区的宜人环境,施工和后期养护的费用。小尺度的水面更亲切宜人,更易维护,安全性更高,因此应成为居住区水景景观常用的表现形式。
3、整体性原则
水体景观要与居住区内的绿地、植物、广场等空间相联系,提高水景的利用价值。将水景景观设置于绿地、活动场所、入口处,不仅可以成为场所的视觉中心,还给居民驻足休息、交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
三、景观水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安全的设计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要
水景可以赏心悦目,但设计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这往往需要与防护、安全有关的人性化设计措施。比如夏天小孩喜欢在小区的水景广场和公园的水岸边上游玩,必要的护栏或者警示往往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又如自然式设计的堤岸处理,临岸部分适合处理成过渡空间,水底尽量不采用非常光滑的方式,这可为不慎跌水的人上岸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关于水深,儿童戏水池的深度国家是有明确标准的,但社区内应避免采用深水体设计等。
2、尊重人的亲水性
人似乎天生就有亲水性,除了观赏,参与是创造乐在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充分尊重人的亲水天性,给人以舒适的水景空间,而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比如在适宜、安全的空间尺度中设置亲水平台或步道。因为亲水平台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而沿水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的活动空间,在安全设计的前提下人们可以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的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与水的亲近自然密切。
3、尺度适宜得体
适宜,主要是从空间尺度来讲。水景与人的尺度通常表现在人能触及到的水景部分,比如高度、深度、平面比例等能否给人以亲切感和舒适感。“大”水体,在心理层面或许更能让人感觉到水的存在,从而吸引人们的视线,但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诸如养护困难等问题;也缺少亲近感。相比较而言,“小”水体容易营建,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后期养护管理中也便于养护与治理。
4、创造意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中自有哲理、道意与禅味。在中国传统园林的创造中早已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上善若水”,如此简单四字,却意义深远。若像水一样的纯净、澄明,像水一样的大智若愚、源远流长,那上善也。面对一条小溪,一潭碧波,一池荷塘……,你是否也会有所思,有所想。
5、创造生态水景
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水景的创造除了要考虑观赏外,更要考虑成本和生态效益。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大面积的水面因耗费巨大,难以为继,结果水体干涸、设施形同虚设。亦有因水体自净不够,水体变质等现象。这不仅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的水环境,相反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使环境更加恶化。对于水景设计中如何进行生态的利用,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就曾经提出了保护、恢复和更新利用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水景对城市居住区的功能分析
优美的水景景观,除了水本身的物理功能外,给居住区带来的其他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现代居住区提倡的生态景观环境,使得水体景观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城市居住区更需要水景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笔者认为优质的水景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水景给居民带来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水的宁静可以安慰人们浮躁的心,水的灵动又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无论是静态的水景还是动态的水景,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靠近水体,人们总是会放松精神。蜿蜒的驳岸、美丽的水生植物、清澈的小溪等也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体验。
2、水景能调节局部小环境的气候
水面可以与大气进行热交换,致使接近水体的地方温度稳定、具有较大的湿度。这样水体附近的区域往往具有宜人的温度和湿度,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而植物的增多,同时也改善了周围环境的小气候。因此水体对于调节局部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给居民提供娱乐的空间
亲水是人们对水表现出来的强烈依赖性。精致小巧的喷泉、尺度适宜的湖面、曲折的小溪等都成为人们进行亲水活动的场地。旱喷在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中的应用得到增大,既能创造一个居民的活动场所,又将水加入其中,这样的活动空间往往是居民最常回去,也最喜爱的场所。
结束语
“水”是人们生活环境建设中富有生机的内容,无论是静止的、流动的、喷发的、跌落的,还是随之而来的水的欢歌和趣味,都是水景设计具有魅力的主题。其创造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来说,水资源十分珍贵,对其开发与利用应采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合理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玉明,颜亚男.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浅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1).
[2]杨豪中,王伟.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2).
[3]梁华,查尔斯·诺里斯.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设计—以重庆左海湾为例[J].中国园林,2011(4).
关键词:水的特性;水景的分类;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人们的居住观念从以前的一处遮风挡雨的场所逐步改变为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種需求,这种变化就要求房地产在进行居住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求。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从古至今,人类都喜欢临水而居,于是便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无论什么形式的水景,如静态的湖泊,动态的喷泉等都能给周围的环境景观瞬间增色不少,水景具有巨大的魅力和表现力。居住区水景的空间形状通过道路与绿地划分为不同的平面形态,塑造性极强的水体活跃了居住区的气氛,打破了居住区环境的单调性,使整个居住空间富于变化。
一、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居住区的外环境设计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居民购房的主要选择条件。自从欧美国家将水景引入居住区设计中,亲近自然的思想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品质,这种潮流很快被引入我国,使得居住区水景设计成为一种潮流。现代城市居住区水体的形式根据建筑的风格而设计,主要的存在形式有以下3种:
1、点状水景:包括居住区内的喷泉、水池、跌水等,可以单独布置,也可以结合花坛、树池等设计。其是居住区内重要的水景场所,起到点景的作用。
2、现状水景:包括弯曲的小溪,笔直的流水,围绕建筑、景观线状分布,水面狭长,给居住区增添了水景的动感。
3、面状水景:主要指大面积的水景景观。优美的岸线,平静的湖面体现了宜人的生态居住环境。临湖布置建筑单体,提升室内观赏环境质量,提高房价是现在城市居住区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
二、水景景观的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中的水景景观设计风格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设计者首先应充分把握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特色,在设计相对应的水体景观。成功的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不仅反映当地社会的发展程度,而且体现了人文精神与民族特色。通过分析当前居住区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水体景观不仅具有景观独特的效果,而且为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场所。除了有效地的后期养护管理,保证优质的水源外,还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净化和改善水体的水质。创造出具有功能稳定、结构完整的生态系统,使水体景观能进一步改善环境气候,并使居民具有生态性的生活环境。
2、尺度性原则
水面面积应与整体居住环境的规模相适应,在进行水景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如何利用水景来增加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如何利用水景表现居住区的主题。水面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居住区的宜人环境,施工和后期养护的费用。小尺度的水面更亲切宜人,更易维护,安全性更高,因此应成为居住区水景景观常用的表现形式。
3、整体性原则
水体景观要与居住区内的绿地、植物、广场等空间相联系,提高水景的利用价值。将水景景观设置于绿地、活动场所、入口处,不仅可以成为场所的视觉中心,还给居民驻足休息、交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
三、景观水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安全的设计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要
水景可以赏心悦目,但设计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这往往需要与防护、安全有关的人性化设计措施。比如夏天小孩喜欢在小区的水景广场和公园的水岸边上游玩,必要的护栏或者警示往往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又如自然式设计的堤岸处理,临岸部分适合处理成过渡空间,水底尽量不采用非常光滑的方式,这可为不慎跌水的人上岸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关于水深,儿童戏水池的深度国家是有明确标准的,但社区内应避免采用深水体设计等。
2、尊重人的亲水性
人似乎天生就有亲水性,除了观赏,参与是创造乐在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充分尊重人的亲水天性,给人以舒适的水景空间,而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比如在适宜、安全的空间尺度中设置亲水平台或步道。因为亲水平台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而沿水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的活动空间,在安全设计的前提下人们可以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的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与水的亲近自然密切。
3、尺度适宜得体
适宜,主要是从空间尺度来讲。水景与人的尺度通常表现在人能触及到的水景部分,比如高度、深度、平面比例等能否给人以亲切感和舒适感。“大”水体,在心理层面或许更能让人感觉到水的存在,从而吸引人们的视线,但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诸如养护困难等问题;也缺少亲近感。相比较而言,“小”水体容易营建,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后期养护管理中也便于养护与治理。
4、创造意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中自有哲理、道意与禅味。在中国传统园林的创造中早已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上善若水”,如此简单四字,却意义深远。若像水一样的纯净、澄明,像水一样的大智若愚、源远流长,那上善也。面对一条小溪,一潭碧波,一池荷塘……,你是否也会有所思,有所想。
5、创造生态水景
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水景的创造除了要考虑观赏外,更要考虑成本和生态效益。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大面积的水面因耗费巨大,难以为继,结果水体干涸、设施形同虚设。亦有因水体自净不够,水体变质等现象。这不仅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的水环境,相反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使环境更加恶化。对于水景设计中如何进行生态的利用,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就曾经提出了保护、恢复和更新利用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水景对城市居住区的功能分析
优美的水景景观,除了水本身的物理功能外,给居住区带来的其他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现代居住区提倡的生态景观环境,使得水体景观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城市居住区更需要水景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笔者认为优质的水景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水景给居民带来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水的宁静可以安慰人们浮躁的心,水的灵动又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无论是静态的水景还是动态的水景,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靠近水体,人们总是会放松精神。蜿蜒的驳岸、美丽的水生植物、清澈的小溪等也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体验。
2、水景能调节局部小环境的气候
水面可以与大气进行热交换,致使接近水体的地方温度稳定、具有较大的湿度。这样水体附近的区域往往具有宜人的温度和湿度,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而植物的增多,同时也改善了周围环境的小气候。因此水体对于调节局部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给居民提供娱乐的空间
亲水是人们对水表现出来的强烈依赖性。精致小巧的喷泉、尺度适宜的湖面、曲折的小溪等都成为人们进行亲水活动的场地。旱喷在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中的应用得到增大,既能创造一个居民的活动场所,又将水加入其中,这样的活动空间往往是居民最常回去,也最喜爱的场所。
结束语
“水”是人们生活环境建设中富有生机的内容,无论是静止的、流动的、喷发的、跌落的,还是随之而来的水的欢歌和趣味,都是水景设计具有魅力的主题。其创造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来说,水资源十分珍贵,对其开发与利用应采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合理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玉明,颜亚男.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浅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1).
[2]杨豪中,王伟.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2).
[3]梁华,查尔斯·诺里斯.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设计—以重庆左海湾为例[J].中国园林,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