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46例手术完成非常顺利,成功率为95.83%,另2例死亡,死亡率为4.17%。经过6-8个月的跟踪随访,46例患儿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象。结论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护理的过程中,需加大关注力度,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护理。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脏病,而介入治疗作为当前较新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痛苦少、创伤小、病死率地、治愈率奥、术后不留痕以及住院时间短等较多特点,现已基本成为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1]。该病可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因此,患儿一旦患有此病势必会导致儿童发育滞后,且术后患儿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变化,为此,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室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给予精心护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女孩22例,男孩26例;患儿年龄均为0.5-11岁,平均年龄为(5.64±2.67)岁;体质量为3.7-31.6kg,平均质量为(12.2±6.4)kg。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判断,并结合患儿的临床体征和体检结果,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1.2结果48例患儿中,46例手术完成非常顺利,成功率为95.83%,另2例死亡,死亡率为4.17%。经过6-8个月的跟踪随访,46例患儿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象。
2术后护理
2.1严密监控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在手术完成后,将患儿安排至监护室,给予其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加压止血以及穿刺侧肢体制动,并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面色、心率以及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还应注意穿刺侧肢体出血及下肢血运情况。①血压监测及调整:手术完成后,通常通过桡动脉穿刺,留置48-72h的测压管,即通过微量泵逐渐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或硝普钠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此外,还应当注意管道冲洗抗凝。②心律、心率观察:对患儿是否出现胸闷、憋气等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治疗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③SpO2监测:了解患儿肢端和口唇等,一旦出现SpO2低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对症处理。④体温监测:若发现患儿肛温<36℃,则可使用电热毯对其进行保暖处理,若>38℃则需要对其进行冰敷,缓解心肌耗氧量。⑤观测尿量:采取诱导排尿的方式来帮助患儿排尿,并观察患儿的尿色和尿量,避免出现血尿等情况。
2.2对症护理
2.2.1防止血肿、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非常容易因导管较差而发生出血和血肿现象,因此出现堆积而形成血栓。为此,若患儿在术后,出现了穿刺伤口出血和局部血肿的情况,则需运用人工按压手法来进行止血,按压部位应选在穿刺点的上方,并以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來进行指腹压迫,按压时间应当达到1-2h,力度则应维持3-5kg,必要时可采用抗凝剂来达到效果。
2.2.2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其机体器官尚在发育的过程中,因此,一些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肺组织受到损害,致使患儿肺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肺部并发症。在为患儿提供呼吸道护理时,必须重视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并做到超期预防,引导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稍稍偏向一侧,通过专业的方法将其分泌物从呼吸道中吸出,确保其呼吸道非常畅通。
2.2.3预防低心排出量由于术后水肿和心肌损伤等因素,患儿出现心律失常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低心排出量是心脏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末梢循环差、心率增快和平均动脉压下降、体温不升和尿量减少等现象,致死率也非常高。为此,术后可为其注入(0.5-0.75)g.kg-1.min-1的米力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保护。
3讨论
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其治疗成功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需开胸、风险性大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近两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少创、无创和微创作为先心病的主要治疗措施[2]。介入治疗具有较多优势,不少家长都均能够接受。而在护理的工作中,由于小儿无法正确完整地表述个人感受,这非常容易造成沟通交流障碍,为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后护理时,必须密切观察,积极地计划性地进行综合护理。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在为小儿进行护理时,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此外,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尽可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唐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1(05):142-143.
[2]牟志玲,张基梅,董寿卿.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脏病,而介入治疗作为当前较新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痛苦少、创伤小、病死率地、治愈率奥、术后不留痕以及住院时间短等较多特点,现已基本成为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1]。该病可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因此,患儿一旦患有此病势必会导致儿童发育滞后,且术后患儿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变化,为此,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室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给予精心护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女孩22例,男孩26例;患儿年龄均为0.5-11岁,平均年龄为(5.64±2.67)岁;体质量为3.7-31.6kg,平均质量为(12.2±6.4)kg。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判断,并结合患儿的临床体征和体检结果,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1.2结果48例患儿中,46例手术完成非常顺利,成功率为95.83%,另2例死亡,死亡率为4.17%。经过6-8个月的跟踪随访,46例患儿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象。
2术后护理
2.1严密监控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在手术完成后,将患儿安排至监护室,给予其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加压止血以及穿刺侧肢体制动,并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面色、心率以及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还应注意穿刺侧肢体出血及下肢血运情况。①血压监测及调整:手术完成后,通常通过桡动脉穿刺,留置48-72h的测压管,即通过微量泵逐渐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或硝普钠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此外,还应当注意管道冲洗抗凝。②心律、心率观察:对患儿是否出现胸闷、憋气等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治疗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③SpO2监测:了解患儿肢端和口唇等,一旦出现SpO2低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对症处理。④体温监测:若发现患儿肛温<36℃,则可使用电热毯对其进行保暖处理,若>38℃则需要对其进行冰敷,缓解心肌耗氧量。⑤观测尿量:采取诱导排尿的方式来帮助患儿排尿,并观察患儿的尿色和尿量,避免出现血尿等情况。
2.2对症护理
2.2.1防止血肿、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非常容易因导管较差而发生出血和血肿现象,因此出现堆积而形成血栓。为此,若患儿在术后,出现了穿刺伤口出血和局部血肿的情况,则需运用人工按压手法来进行止血,按压部位应选在穿刺点的上方,并以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來进行指腹压迫,按压时间应当达到1-2h,力度则应维持3-5kg,必要时可采用抗凝剂来达到效果。
2.2.2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其机体器官尚在发育的过程中,因此,一些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肺组织受到损害,致使患儿肺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肺部并发症。在为患儿提供呼吸道护理时,必须重视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并做到超期预防,引导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稍稍偏向一侧,通过专业的方法将其分泌物从呼吸道中吸出,确保其呼吸道非常畅通。
2.2.3预防低心排出量由于术后水肿和心肌损伤等因素,患儿出现心律失常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低心排出量是心脏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末梢循环差、心率增快和平均动脉压下降、体温不升和尿量减少等现象,致死率也非常高。为此,术后可为其注入(0.5-0.75)g.kg-1.min-1的米力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保护。
3讨论
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其治疗成功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需开胸、风险性大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近两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少创、无创和微创作为先心病的主要治疗措施[2]。介入治疗具有较多优势,不少家长都均能够接受。而在护理的工作中,由于小儿无法正确完整地表述个人感受,这非常容易造成沟通交流障碍,为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后护理时,必须密切观察,积极地计划性地进行综合护理。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在为小儿进行护理时,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此外,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尽可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唐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1(05):142-143.
[2]牟志玲,张基梅,董寿卿.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