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圣任 编译
在第六病室,一个刚刚脱离危险的小病人在等着他。
42岁的心脏病专家别洛泽洛夫走进第六病室,孩子们正围着新来的小病人萨沙窃窃私语。这个孤苦伶仃的小孩蜷缩在被子里,一头金色的头发散落在枕头上,淡蓝色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天花板,眼里藏着深深的忧郁。7岁的萨沙是从孤儿院送过来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你好!你就是萨沙?”别洛泽洛夫向他打招呼。萨沙看见医生走进来,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别洛泽洛夫温和地对萨沙说:“我保证不会痛的。”说完拿出听诊器开始检查。诊断结果是:萨沙两片心瓣残损,而且已经出现浮肿,需要立即做手术。
别洛泽洛夫坐到床沿上,看着萨沙的眼睛说:“要挺住。你还会跑起来的。”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昧着良心说假话。这小孩的病需要长年精心护理和治疗才有希望重新站立走路,可在孤儿院谁能保证做到呢?他一回去,病情一定又会恶化,到那时又怎么办呢?
别洛泽洛夫感到一种莫名的痛苦。萨沙的心瓣残损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足因为他童年的生活太艰苦。“我给他看病的时候,他是那么的惊慌害怕。也许,大人们从来没对他好过,他有些不适应。等待他的未来是什么呢?他还有未来吗?”现在萨沙只有一个人与重病搏斗,因为命运的残酷不公,本应属于他的美好灿烂的“明天”,却被残酷的“今天”粉碎了。
别洛泽洛夫自己不久前曾患中风,现在刚重新学会走路,至今仍手持拐杖。事实上自己与萨沙一样也是孤零零一人。
“他是我爸!”萨沙突然回答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
过了几天,浮肿得到了扼制,萨沙开始走动了。一天晚上,萨沙发现别洛泽洛夫办公室的门开了一条小缝,他小心翼翼地透过门缝往里看,别洛泽洛夫放下手中的电脑键盘“喂,是你呀!进来玩玩。”他打开一个简单的电脑游戏,给萨沙演示该敲哪些键。小男孩怯怯地坐到椅子上,但很快就沉浸到电脑游戏当中,也不再腼腆了。“哇!赢了!”打完游戏,他满意地转过头,灿烂地笑了。
从此以后,萨沙成了别洛泽洛夫办公室的常客。有时玩电脑,有时只是坐坐皮沙发。一天,别洛泽洛夫送给孩子一只绿色的青蛙玩具,上紧发条后会不停地蹦跳。萨沙也竭尽全力跟着它跳,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玩具。他像珍惜生命一样地珍惜它。
有一次,萨沙例行去教授那儿做客,别洛泽洛夫不在办公室,一帮孩子围在他的办公桌旁。“你们在干什么!快走开!这儿不让进来!不要碰电脑!”
“关你什么事,他是你什么人?”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顶嘴道。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他是我爸!”萨沙突然回答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此刻,他的眼睛正好和刚走进办公室的别洛泽洛夫的眼睛相遇了。两人心里都明白:萨沙说出了自己心里萦绕已久的想法。
当孤儿院的抚养员来看小萨沙时,萨沙对她说:“我在这里找到爸爸了。”
时间悄悄地流逝,萨沙在心脏外科病房的住院期快满了,他要被送往疗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走的那天,别洛泽洛夫紧紧搂住眼睛贮满泪水的萨沙:“不要担心!我知道,一切会好的,因为我是你爸爸。”
“爸爸,你终于来了!”
不久,别洛泽洛夫从孤儿院把萨沙接回了家,从此,两人一块生活。
以前,别洛泽洛夫和大多数单身男人一样,只是偶尔做一做通心粉和土豆。自从有了小萨沙,他开始看一些烹饪方面的书籍,并开始自己动手做饭菜。有一天突然听到儿子说:“爸爸!你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呢!”听到萨沙的夸奖,他非常高兴,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神通广大的魔术师。然而最让他担心的还是养子的健康状况。
冬日的一天,父子俩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舞。优美的音乐,鲜亮的服饰,一切对萨沙来说都很新鲜。回家的路上,他不时地说起剧院的事。从出租车出来的时候,萨沙突然弯下腰,一只手揪住了胸口。“心脏!”别洛泽洛夫马上反应过来。他抓住儿子的双手,他想“得赶紧回家”,但是,抱着萨沙赶路对他来说并不轻松:雪地路滑,加上自己中风后曾瘫痪的那条腿此刻又不听使唤。别洛泽洛夫努力把身体的重心移到那只好腿上,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紧紧抱住孩子,在雪地里蹒跚而行。很快他感觉到力气在一点点耗尽,但是别无出路——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向前挪,短短100多米回家的路竟成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跋涉。
回到了家,坐在沙发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恢复过来的萨沙突然打破了沉默:“爸爸,我一直想跟你说……孤儿院里我还有个弟弟。”
萨沙的弟弟谢辽沙小萨沙1岁。在萨沙来医院之前,他们兄弟俩形影不离: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共同“抵御”大孩子们的欺辱。虽然萨沙只大1岁,但他表现得像个大哥,处处呵护着谢辽沙。当他第一次感到胸口一阵穿心的疼痛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弟弟,为他担心。
别洛泽洛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他环视了一下自己简陋的房子:这里要住三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更谈不上整洁有序了。经过两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后,他对儿子说:“萨沙,给孤儿院打电话吧!”
第二天,别洛泽洛夫已经坐在孤儿院院长办公室里,等待着与谢辽沙的第一次见面。门“哐啷”一下开了,跑进来一个6岁左右的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他笑起来和萨沙一样灿烂。“爸爸!你终于来了!”别洛泽洛夫感到喉头一阵发紧,他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
但托管委员会驳回了别洛泽洛夫再次收养的申请。按照抚养法规定,他的单人房间不能同时入住两个小孩。而且,一些委员对他同时收养兄弟俩感到不解。但别洛泽洛夫决定要继续争取。
首先要解决房子问题。他算了一笔帐,他设计的心电图资料处理程序能获得一笔钱,朋友那儿借上一些.再变卖一些东西,就可以把单人居室换成两人居室。接下来要办的就是腾空老房子。别洛泽洛夫把萨沙和谢辽沙送到疗养院,自己就暂住在办公室里。有了房地产公司出具的关于他即将拥有一套两居室房子的证明,他就可以再次向托管委员会提出申请。
“您要知道,我和他们都非常需要一个家。”
会议前一天的那个晚上,别洛泽洛夫久久不能入眠。他清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上他留给委员们的印象。该如何说服他们,他和孩子们是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的呢?
第二天,穿戴整齐的别洛泽洛夫应邀走进市政府四楼的会场。他挺起胸,竭力把步子迈得自然有力。在出门之前,为了不让委员们认为他是个病人,他扔掉了手中的拐杖。不想让人知道,中风之后,他的行动就已经非常困难了。
委员会成员坐在一张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证明的大桌子后面。别洛泽洛夫坐在他们对面,开始回答委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工作呀,房子呀,工资水平呀,健康状况呀。他感到委员们在观察他,以确定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最后,一位女官员说出了共同的心声:“我不明白,你干嘛还要第二个孩子呢?”别洛泽洛夫想了一会儿,尽量回答得真诚。他说:“您要知道,我和他们都非常需要一个家。”这时他从委员们的眼里读出了同情和赞许。
5分钟之后,一切都顺利解决了。别洛泽洛夫走出政府办公楼,中风之后他第一次感到身心如此的轻松,简直要跳跃起来了。
两个月后,别洛泽洛夫一家搬进了两居室的新房。
每天,两个孩子放学后便去爸爸的医院。下班后,别洛泽洛夫就和孩子们一起回家,微暗的黄昏,低垂的树枝,一路伴着孩子童稚的声音,听着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声,别洛泽洛夫觉得这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在第六病室,一个刚刚脱离危险的小病人在等着他。
42岁的心脏病专家别洛泽洛夫走进第六病室,孩子们正围着新来的小病人萨沙窃窃私语。这个孤苦伶仃的小孩蜷缩在被子里,一头金色的头发散落在枕头上,淡蓝色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天花板,眼里藏着深深的忧郁。7岁的萨沙是从孤儿院送过来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你好!你就是萨沙?”别洛泽洛夫向他打招呼。萨沙看见医生走进来,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别洛泽洛夫温和地对萨沙说:“我保证不会痛的。”说完拿出听诊器开始检查。诊断结果是:萨沙两片心瓣残损,而且已经出现浮肿,需要立即做手术。
别洛泽洛夫坐到床沿上,看着萨沙的眼睛说:“要挺住。你还会跑起来的。”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昧着良心说假话。这小孩的病需要长年精心护理和治疗才有希望重新站立走路,可在孤儿院谁能保证做到呢?他一回去,病情一定又会恶化,到那时又怎么办呢?
别洛泽洛夫感到一种莫名的痛苦。萨沙的心瓣残损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足因为他童年的生活太艰苦。“我给他看病的时候,他是那么的惊慌害怕。也许,大人们从来没对他好过,他有些不适应。等待他的未来是什么呢?他还有未来吗?”现在萨沙只有一个人与重病搏斗,因为命运的残酷不公,本应属于他的美好灿烂的“明天”,却被残酷的“今天”粉碎了。
别洛泽洛夫自己不久前曾患中风,现在刚重新学会走路,至今仍手持拐杖。事实上自己与萨沙一样也是孤零零一人。
“他是我爸!”萨沙突然回答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
过了几天,浮肿得到了扼制,萨沙开始走动了。一天晚上,萨沙发现别洛泽洛夫办公室的门开了一条小缝,他小心翼翼地透过门缝往里看,别洛泽洛夫放下手中的电脑键盘“喂,是你呀!进来玩玩。”他打开一个简单的电脑游戏,给萨沙演示该敲哪些键。小男孩怯怯地坐到椅子上,但很快就沉浸到电脑游戏当中,也不再腼腆了。“哇!赢了!”打完游戏,他满意地转过头,灿烂地笑了。
从此以后,萨沙成了别洛泽洛夫办公室的常客。有时玩电脑,有时只是坐坐皮沙发。一天,别洛泽洛夫送给孩子一只绿色的青蛙玩具,上紧发条后会不停地蹦跳。萨沙也竭尽全力跟着它跳,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玩具。他像珍惜生命一样地珍惜它。
有一次,萨沙例行去教授那儿做客,别洛泽洛夫不在办公室,一帮孩子围在他的办公桌旁。“你们在干什么!快走开!这儿不让进来!不要碰电脑!”
“关你什么事,他是你什么人?”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顶嘴道。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他是我爸!”萨沙突然回答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此刻,他的眼睛正好和刚走进办公室的别洛泽洛夫的眼睛相遇了。两人心里都明白:萨沙说出了自己心里萦绕已久的想法。
当孤儿院的抚养员来看小萨沙时,萨沙对她说:“我在这里找到爸爸了。”
时间悄悄地流逝,萨沙在心脏外科病房的住院期快满了,他要被送往疗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走的那天,别洛泽洛夫紧紧搂住眼睛贮满泪水的萨沙:“不要担心!我知道,一切会好的,因为我是你爸爸。”
“爸爸,你终于来了!”
不久,别洛泽洛夫从孤儿院把萨沙接回了家,从此,两人一块生活。
以前,别洛泽洛夫和大多数单身男人一样,只是偶尔做一做通心粉和土豆。自从有了小萨沙,他开始看一些烹饪方面的书籍,并开始自己动手做饭菜。有一天突然听到儿子说:“爸爸!你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呢!”听到萨沙的夸奖,他非常高兴,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神通广大的魔术师。然而最让他担心的还是养子的健康状况。
冬日的一天,父子俩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舞。优美的音乐,鲜亮的服饰,一切对萨沙来说都很新鲜。回家的路上,他不时地说起剧院的事。从出租车出来的时候,萨沙突然弯下腰,一只手揪住了胸口。“心脏!”别洛泽洛夫马上反应过来。他抓住儿子的双手,他想“得赶紧回家”,但是,抱着萨沙赶路对他来说并不轻松:雪地路滑,加上自己中风后曾瘫痪的那条腿此刻又不听使唤。别洛泽洛夫努力把身体的重心移到那只好腿上,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紧紧抱住孩子,在雪地里蹒跚而行。很快他感觉到力气在一点点耗尽,但是别无出路——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向前挪,短短100多米回家的路竟成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跋涉。
回到了家,坐在沙发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恢复过来的萨沙突然打破了沉默:“爸爸,我一直想跟你说……孤儿院里我还有个弟弟。”
萨沙的弟弟谢辽沙小萨沙1岁。在萨沙来医院之前,他们兄弟俩形影不离: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共同“抵御”大孩子们的欺辱。虽然萨沙只大1岁,但他表现得像个大哥,处处呵护着谢辽沙。当他第一次感到胸口一阵穿心的疼痛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弟弟,为他担心。
别洛泽洛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他环视了一下自己简陋的房子:这里要住三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更谈不上整洁有序了。经过两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后,他对儿子说:“萨沙,给孤儿院打电话吧!”
第二天,别洛泽洛夫已经坐在孤儿院院长办公室里,等待着与谢辽沙的第一次见面。门“哐啷”一下开了,跑进来一个6岁左右的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他笑起来和萨沙一样灿烂。“爸爸!你终于来了!”别洛泽洛夫感到喉头一阵发紧,他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
但托管委员会驳回了别洛泽洛夫再次收养的申请。按照抚养法规定,他的单人房间不能同时入住两个小孩。而且,一些委员对他同时收养兄弟俩感到不解。但别洛泽洛夫决定要继续争取。
首先要解决房子问题。他算了一笔帐,他设计的心电图资料处理程序能获得一笔钱,朋友那儿借上一些.再变卖一些东西,就可以把单人居室换成两人居室。接下来要办的就是腾空老房子。别洛泽洛夫把萨沙和谢辽沙送到疗养院,自己就暂住在办公室里。有了房地产公司出具的关于他即将拥有一套两居室房子的证明,他就可以再次向托管委员会提出申请。
“您要知道,我和他们都非常需要一个家。”
会议前一天的那个晚上,别洛泽洛夫久久不能入眠。他清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上他留给委员们的印象。该如何说服他们,他和孩子们是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的呢?
第二天,穿戴整齐的别洛泽洛夫应邀走进市政府四楼的会场。他挺起胸,竭力把步子迈得自然有力。在出门之前,为了不让委员们认为他是个病人,他扔掉了手中的拐杖。不想让人知道,中风之后,他的行动就已经非常困难了。
委员会成员坐在一张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证明的大桌子后面。别洛泽洛夫坐在他们对面,开始回答委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工作呀,房子呀,工资水平呀,健康状况呀。他感到委员们在观察他,以确定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最后,一位女官员说出了共同的心声:“我不明白,你干嘛还要第二个孩子呢?”别洛泽洛夫想了一会儿,尽量回答得真诚。他说:“您要知道,我和他们都非常需要一个家。”这时他从委员们的眼里读出了同情和赞许。
5分钟之后,一切都顺利解决了。别洛泽洛夫走出政府办公楼,中风之后他第一次感到身心如此的轻松,简直要跳跃起来了。
两个月后,别洛泽洛夫一家搬进了两居室的新房。
每天,两个孩子放学后便去爸爸的医院。下班后,别洛泽洛夫就和孩子们一起回家,微暗的黄昏,低垂的树枝,一路伴着孩子童稚的声音,听着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声,别洛泽洛夫觉得这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