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的补助与资助,但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本文从科学认识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毕业标准、立体化管理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有效遏制学生厌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厌学;对策
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以免学费为主,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为辅”的助学政策体系。对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贴息等方面资助。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生规模迅速增加,但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厌学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
一、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成因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消极。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相当一部分学生变得更加懒散,加上对专业认知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比较消极。
2、教学方法传统。由于职业学校老师面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更要具备有别于中学与大学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学习。
3、重管理,轻学习。目前,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功利化,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对学生学习引导工作做得较少,导致学校的学习风气淡薄,此外,在少部分不学习学生的影响下,产生多米尼诺效应。
二、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对策
1、科学认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操作人员的培训,而是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对职校毕业生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责任感、信誉感、职业个性、人格、创新的全面要求。
2、深化教学改革。①创设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与真实工作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获得学习能力、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创设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提升学生非专业能力。②改革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课程的性质、课程环境和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更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特征。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生活能力。③校企合作,互补互动。职业教育,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不能缺少企业的参与,搭建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培养的互动模式,互补互动,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让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真实的社会教育,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学校不应是纯粹来管制学生,约束学生的地方;而更多是学生的一个生活舞台,一个交流平台;更应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人文,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们身心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发展、生命得以升华的地方。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学习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熏陶,自觉地接受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品尝学习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共同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逐步消除失落感;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外活动,同时课外活动要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
4、学校、家庭、社会立体配合。学生厌学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形成一种目标趋同、工作同步、立体配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迁就、放纵他们,双方应同力引导学生走出厌学的困境。社会应消除偏见,净化不正之风,为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目前,高职升本科,中职升高职、甚至本科的多途径、立体化的升学通道已全面贯通。如江苏省,中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有:对口单招、注册入学、“3+2”、“3+4”等,高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有:专升本、专接本和专转本等。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升学途径的贯通及公平的就业机会,势必有效地遏制学生的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制定统一的毕业标准。目前,学生能否毕业,各职业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势必造成各职业学校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力度不均,部分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有放水现象,也为学生厌学提供了条件。毕业标准的制定,不能由职业学校单方面进行,应由学校、行业或企业、政府共同制定,既要有利于学校执行,又要符合企业需要,同时还要便于政府监督,最终将合格的人才输送到企业、社会。
通过科学认识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毕业标准、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立体化管理、实施尝识教育等,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可以有效遏制学生厌学行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蒲英杰.李飞飞.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2 杨正勇.杰觉伊泓.对大学生厌学与应付学习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8)
关键词: 职业教育;厌学;对策
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以免学费为主,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为辅”的助学政策体系。对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贴息等方面资助。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生规模迅速增加,但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厌学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
一、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成因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消极。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相当一部分学生变得更加懒散,加上对专业认知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比较消极。
2、教学方法传统。由于职业学校老师面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更要具备有别于中学与大学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学习。
3、重管理,轻学习。目前,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功利化,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对学生学习引导工作做得较少,导致学校的学习风气淡薄,此外,在少部分不学习学生的影响下,产生多米尼诺效应。
二、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对策
1、科学认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操作人员的培训,而是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对职校毕业生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责任感、信誉感、职业个性、人格、创新的全面要求。
2、深化教学改革。①创设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与真实工作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获得学习能力、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创设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提升学生非专业能力。②改革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课程的性质、课程环境和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更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特征。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生活能力。③校企合作,互补互动。职业教育,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不能缺少企业的参与,搭建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培养的互动模式,互补互动,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让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真实的社会教育,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学校不应是纯粹来管制学生,约束学生的地方;而更多是学生的一个生活舞台,一个交流平台;更应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人文,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们身心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发展、生命得以升华的地方。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学习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熏陶,自觉地接受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品尝学习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共同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逐步消除失落感;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外活动,同时课外活动要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
4、学校、家庭、社会立体配合。学生厌学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形成一种目标趋同、工作同步、立体配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迁就、放纵他们,双方应同力引导学生走出厌学的困境。社会应消除偏见,净化不正之风,为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目前,高职升本科,中职升高职、甚至本科的多途径、立体化的升学通道已全面贯通。如江苏省,中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有:对口单招、注册入学、“3+2”、“3+4”等,高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有:专升本、专接本和专转本等。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升学途径的贯通及公平的就业机会,势必有效地遏制学生的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制定统一的毕业标准。目前,学生能否毕业,各职业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势必造成各职业学校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力度不均,部分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有放水现象,也为学生厌学提供了条件。毕业标准的制定,不能由职业学校单方面进行,应由学校、行业或企业、政府共同制定,既要有利于学校执行,又要符合企业需要,同时还要便于政府监督,最终将合格的人才输送到企业、社会。
通过科学认识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毕业标准、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立体化管理、实施尝识教育等,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可以有效遏制学生厌学行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蒲英杰.李飞飞.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2 杨正勇.杰觉伊泓.对大学生厌学与应付学习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