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是由集安电大、集安市农广校、集安市农机校、集安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集安市农村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组成的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劳动技能培训及鉴定、下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层次的公益性教育机构。是加快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占地188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0人,专科学历20人,中专学历4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4人。
拓展成人教育渠道,着力提升全民综合素质,2008年学历教育方面,创造条件开辟远程开放本、专科教育和联合办学,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梨树农专、通化师院等高等院校进行了联合办学,又成功地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校”。2008年在校生人数达465人,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对学历的要求。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取得明显实效。2008年“阳光工程”培训1303人;“绿色证书工程”培训1200人;“春风工程”培训444人;创业培训41 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就业技能”培训52 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503人;2008年荣获吉林省“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单位”、“吉林省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基地”称号,并顺利通过国家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达到了全国A级校标准。
2007—2008年度,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在农发项目区花甸镇、清河镇落实绿证学员700人。在实践技能入户指导方面,采取了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田间指导。新型农民培训在花甸镇招收学员50人,已完成理论授课60学时,主要讲授平地栽参和中草药材栽培技术。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广校、农机校两个基地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对全体教职工重点进行了政策导入和业务综合素质的培训,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了开展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做好阳光工程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基地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辅导相结合,课堂理论与课外实际操作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实践相结合,集中开大班与分散小班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执行省阳光办[2008]1号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承担培训任务1300人。
培训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全部建立培训站,占乡镇总数的100%,落实村级科技传播员103人,占村总数的85.9%。集安200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乡建培训站、村建培训点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完善、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了:市有培训中心、乡有培训站、村有培训点的三级培训网络。而且以编委名义正式下文明确:乡镇培训站在2005年每个站1个编制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1个编制。同时,市政府、教育局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春季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之列,秋季纳入督学检查工作之列。并于2007年6月4日集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集编制[2007]11号《关于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加挂集安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牌子的批复》,这就说明,市政府已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并把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落实教学基地一处,地点在青石镇长川村,面积1010亩,品种为:公酿一号、双优、双红。年实现总产量1600吨。
结合阳光工程、绿证工程、春风工程广泛宣传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社会的认知程度,略有成效。2008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进村行动,青石镇蒿子沟村建立了科技书屋,装备科技光盘100盘、科技书籍200册、DVD机一台,按省农广校要求统一制作了科技书屋牌子。年内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与乡镇培训站积极配合,围绕“三进村”行动及我市“两大区域,四条产业带”建设,走村串屯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总之,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畏难思想圆满完成了省、市校及协作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三进村”行动还须加大力度;二是农民科技培训质量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作风需进一步加强,切实解决为民服务做到一个“实”字;四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政策倾斜力度仍需加强。
拓展成人教育渠道,着力提升全民综合素质,2008年学历教育方面,创造条件开辟远程开放本、专科教育和联合办学,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梨树农专、通化师院等高等院校进行了联合办学,又成功地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校”。2008年在校生人数达465人,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对学历的要求。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取得明显实效。2008年“阳光工程”培训1303人;“绿色证书工程”培训1200人;“春风工程”培训444人;创业培训41 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就业技能”培训52 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503人;2008年荣获吉林省“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单位”、“吉林省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基地”称号,并顺利通过国家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达到了全国A级校标准。
2007—2008年度,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在农发项目区花甸镇、清河镇落实绿证学员700人。在实践技能入户指导方面,采取了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田间指导。新型农民培训在花甸镇招收学员50人,已完成理论授课60学时,主要讲授平地栽参和中草药材栽培技术。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广校、农机校两个基地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对全体教职工重点进行了政策导入和业务综合素质的培训,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了开展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做好阳光工程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基地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辅导相结合,课堂理论与课外实际操作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实践相结合,集中开大班与分散小班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执行省阳光办[2008]1号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承担培训任务1300人。
培训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全部建立培训站,占乡镇总数的100%,落实村级科技传播员103人,占村总数的85.9%。集安200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乡建培训站、村建培训点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完善、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了:市有培训中心、乡有培训站、村有培训点的三级培训网络。而且以编委名义正式下文明确:乡镇培训站在2005年每个站1个编制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1个编制。同时,市政府、教育局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春季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之列,秋季纳入督学检查工作之列。并于2007年6月4日集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集编制[2007]11号《关于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加挂集安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牌子的批复》,这就说明,市政府已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并把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落实教学基地一处,地点在青石镇长川村,面积1010亩,品种为:公酿一号、双优、双红。年实现总产量1600吨。
结合阳光工程、绿证工程、春风工程广泛宣传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社会的认知程度,略有成效。2008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进村行动,青石镇蒿子沟村建立了科技书屋,装备科技光盘100盘、科技书籍200册、DVD机一台,按省农广校要求统一制作了科技书屋牌子。年内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与乡镇培训站积极配合,围绕“三进村”行动及我市“两大区域,四条产业带”建设,走村串屯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总之,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畏难思想圆满完成了省、市校及协作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三进村”行动还须加大力度;二是农民科技培训质量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作风需进一步加强,切实解决为民服务做到一个“实”字;四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政策倾斜力度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