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年,一位名叫松下幸之助的日本年轻人,在大阪福岛创办了松下制作所,开始生产灯泡插座。100年后,2018年,日本松下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114位。这家“双百企业”(创立一百年、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青树。松下诞辰100年之际,其纪念主题名为:“100yearsofbetter”(100年为了“更好”),取自松下文化理念“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ABetterLife,ABetterWorld)。作为企业文化实践先驱企业,better这个词点出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
让企业“更好”是管理的本意
1982年,斯坦福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出版《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总结了日本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管理实践,首次提出以共享价值观为核心的“7S模型”,使人们认识到管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还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企业文化管理正是这种“管理的艺术”,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在企业中的落脚点在“管理”。何为“管理”?管理指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一系列职能协调他人实现共同目标。在西方语境中,“管理”一词本身带有积极向上的意思,也就是“更好”——更好的效益、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员工、更好的社会形象。
谈起“文化”一词,许多人有意无意地会泛起一股“文化相对论”的论调: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特色不同。言下之意文化不好比较,仿佛文化跟“更好”这个比较级的词语无缘。然而,企业文化必须回归到实践当中,回归到组织目标这个大前提下,强调其积极能动的管理侧面。
积极能动的企业文化理念
众所周知,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这个词在拉丁语中词根来源于土地,用种树来比喻文化应该是恰当的:
企业如种树,最终都希望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好的产品、好的企业效益、好的社会价值——成为更好的企业,经营的成果。
种树需要土壤,土壤由一定比例的水、肥料和菌落混合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文化的第一个侧面,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真正意义上大家理解的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背景和前提。
想要结出丰硕的果实,第二个侧面是需要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想要收获什么,就要播种什么,春天播下什么种子,秋天就收获什么果实。文化的这个侧面,就是文化理念,文化理念积极能动,既来源于环境,又可以影响环境。
文化理念—— 种子, 文化背景——土壤,经营结果——果实。
一方面,土壤决定了种子的选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另一方面,种子的选择具有能动性,可以种苹果,也可以种橙子,长期的种植甚至可以改变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文化理念以文化背景为基础,文化理念又能形成文化。
文化理念指向三个“更好”
优秀的文化理念具有能动性,能为企业指向“更好”。
文化理念传承更好的过去。从现在向后看,文化理念来源于文化本身。 首先,文化理念受宏观文化“土壤”的影响。例如,孝文化是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所谓百善孝为先。海底捞等许多企业,就创立了“孝慈基金”,将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发给员工父母,顺应文化进行管理能四两拨千斤的规律,既弘扬了孝文化,更凝聚了人心。 其次,文化理念来源于企业历史和领袖属性。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企业创始团队的个人属性尤其重要。文化理念的传承性,能让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使行为卓有成效,让未来更好,让更多的人变得更好。
文化理念引领更好的未来。从现在向前看,文化理念引领走向未来。文化理念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在新的目标、新的战略、新的愿景指引下,企业理念要指向未来,引领企业发展。优秀的企业理念如灯塔一般,确定方向,明确是非,为企业经营管理、为员工指引方向。海融心胜价值观考核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好的自我参照标准,使员工有尺度,知差距,能改进,从而做更好的自己,达成更好的组织。
文化理念补足企业缺漏。从现在看当下,文化理念弥补了企业不足。1919年,中国人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介绍这两位朋友说:“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德先生和赛先生可谓救世二人组。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正因为旧社会充斥专制和愚昧,需要两位先生的到来打破黑暗,带来了光明。在企业管理上,请来安全小哥、廉洁老弟,能够弥补企业不足,使企业“更好”、趋于完美。现在国家大力推崇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恰恰是因为社会大环境诚信的缺失,这就是理念的补足作用。
四种共性文化能使企业“更好”
企业文化是一种基因,是内生的、固有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牵引力,是能动的、积极的。有四种文化,具有共性的引领价值,不管你的企业是否拥有,引入并实践它们,必能让企业“更好”。
进取文化。企业要“更好”,首先要有追求更好的心。经营是分境界的:企业家胸怀大志,卓有远见。小商人唯利是图,蝇营狗苟。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有没有对“更好”的进取心。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企业要长期保持活力,必须具备进取心。进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稻盛和夫在其哲学中把进取心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其称为“宇宙的意志”,它认为进取心是一切的根本——“向前发展进步”是世界万物的大趋势,企业必须遵守。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在组织层面,进取心有的融入在了强烈的愿景中,或者以“追求卓越”等价值理念的方式提出,一切以“更好”为追求;在个体层面,鼓励员工有追求、有激情,成为奋斗者。为了幸福和梦想奋斗,争取未来,成就“更好”的自己,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诚信文化。诚信文化重要性是由商业本质决定的。做企业就是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效益,然而诚信的缺失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成本,努力和积累往往会因为缺乏诚信而毁于一旦。有人问杰克·韦尔奇最担心公司什么,什么让他夜不能寐。他回答说,不是公司的业务,而是有人违反诚信,玷污公司的声誉,毁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的幸福。诚信不仅意味着企业對社会诚信、员工对客户诚信,同时企业也要对员工诚信。诚信能使世界简单,让企业变得“更好”。
创新文化。“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彼得·德鲁克断言,企业只有两种东西要做,一种是营销,一种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企业想要变得“更好”需要更多的资源,创新是唯一一种可以自我创造资源的手段,创新能化腐朽为神奇,使企业永远走在前列。张瑞敏坦言海尔的价值观只有两个字就是创新。海尔通过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落地海尔两创精神,使海尔永葆青春。
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或者称协作文化,这是由组织的本质决定的。为什么企业文化管理实践发源于日本?按文化学者的观点,日本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资源贫乏、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集体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做更多的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是把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做个体做不了的事,凝聚力和一体感尤为重要。即使在麦肯锡这样精英荟萃的组织,也奉行“解决问题不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由一个团队来负责”这样的团队文化。团队协作能优势互补(木桶原理),更能强强联合(长板理论)。你做不到?没关系,团队能让你“更好”。
不管你的企业有没有这些价值观基因,相信并践行它们,会让你的企业变得“更好”。《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用在企业文化管理上就是:彰显“更好”的价值观,不断进行文化建设革新员工知、行,直到使人和企业“更好”,直至最好。
让企业“更好”是管理的本意
1982年,斯坦福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出版《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总结了日本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管理实践,首次提出以共享价值观为核心的“7S模型”,使人们认识到管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还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企业文化管理正是这种“管理的艺术”,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在企业中的落脚点在“管理”。何为“管理”?管理指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一系列职能协调他人实现共同目标。在西方语境中,“管理”一词本身带有积极向上的意思,也就是“更好”——更好的效益、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员工、更好的社会形象。
谈起“文化”一词,许多人有意无意地会泛起一股“文化相对论”的论调: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特色不同。言下之意文化不好比较,仿佛文化跟“更好”这个比较级的词语无缘。然而,企业文化必须回归到实践当中,回归到组织目标这个大前提下,强调其积极能动的管理侧面。
积极能动的企业文化理念
众所周知,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这个词在拉丁语中词根来源于土地,用种树来比喻文化应该是恰当的:
企业如种树,最终都希望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好的产品、好的企业效益、好的社会价值——成为更好的企业,经营的成果。
种树需要土壤,土壤由一定比例的水、肥料和菌落混合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文化的第一个侧面,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真正意义上大家理解的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背景和前提。
想要结出丰硕的果实,第二个侧面是需要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想要收获什么,就要播种什么,春天播下什么种子,秋天就收获什么果实。文化的这个侧面,就是文化理念,文化理念积极能动,既来源于环境,又可以影响环境。
文化理念—— 种子, 文化背景——土壤,经营结果——果实。
一方面,土壤决定了种子的选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另一方面,种子的选择具有能动性,可以种苹果,也可以种橙子,长期的种植甚至可以改变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文化理念以文化背景为基础,文化理念又能形成文化。
文化理念指向三个“更好”
优秀的文化理念具有能动性,能为企业指向“更好”。
文化理念传承更好的过去。从现在向后看,文化理念来源于文化本身。 首先,文化理念受宏观文化“土壤”的影响。例如,孝文化是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所谓百善孝为先。海底捞等许多企业,就创立了“孝慈基金”,将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发给员工父母,顺应文化进行管理能四两拨千斤的规律,既弘扬了孝文化,更凝聚了人心。 其次,文化理念来源于企业历史和领袖属性。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企业创始团队的个人属性尤其重要。文化理念的传承性,能让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使行为卓有成效,让未来更好,让更多的人变得更好。
文化理念引领更好的未来。从现在向前看,文化理念引领走向未来。文化理念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在新的目标、新的战略、新的愿景指引下,企业理念要指向未来,引领企业发展。优秀的企业理念如灯塔一般,确定方向,明确是非,为企业经营管理、为员工指引方向。海融心胜价值观考核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好的自我参照标准,使员工有尺度,知差距,能改进,从而做更好的自己,达成更好的组织。
文化理念补足企业缺漏。从现在看当下,文化理念弥补了企业不足。1919年,中国人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介绍这两位朋友说:“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德先生和赛先生可谓救世二人组。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正因为旧社会充斥专制和愚昧,需要两位先生的到来打破黑暗,带来了光明。在企业管理上,请来安全小哥、廉洁老弟,能够弥补企业不足,使企业“更好”、趋于完美。现在国家大力推崇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恰恰是因为社会大环境诚信的缺失,这就是理念的补足作用。
四种共性文化能使企业“更好”
企业文化是一种基因,是内生的、固有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牵引力,是能动的、积极的。有四种文化,具有共性的引领价值,不管你的企业是否拥有,引入并实践它们,必能让企业“更好”。
进取文化。企业要“更好”,首先要有追求更好的心。经营是分境界的:企业家胸怀大志,卓有远见。小商人唯利是图,蝇营狗苟。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有没有对“更好”的进取心。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企业要长期保持活力,必须具备进取心。进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稻盛和夫在其哲学中把进取心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其称为“宇宙的意志”,它认为进取心是一切的根本——“向前发展进步”是世界万物的大趋势,企业必须遵守。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在组织层面,进取心有的融入在了强烈的愿景中,或者以“追求卓越”等价值理念的方式提出,一切以“更好”为追求;在个体层面,鼓励员工有追求、有激情,成为奋斗者。为了幸福和梦想奋斗,争取未来,成就“更好”的自己,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诚信文化。诚信文化重要性是由商业本质决定的。做企业就是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效益,然而诚信的缺失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成本,努力和积累往往会因为缺乏诚信而毁于一旦。有人问杰克·韦尔奇最担心公司什么,什么让他夜不能寐。他回答说,不是公司的业务,而是有人违反诚信,玷污公司的声誉,毁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的幸福。诚信不仅意味着企业對社会诚信、员工对客户诚信,同时企业也要对员工诚信。诚信能使世界简单,让企业变得“更好”。
创新文化。“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彼得·德鲁克断言,企业只有两种东西要做,一种是营销,一种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企业想要变得“更好”需要更多的资源,创新是唯一一种可以自我创造资源的手段,创新能化腐朽为神奇,使企业永远走在前列。张瑞敏坦言海尔的价值观只有两个字就是创新。海尔通过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落地海尔两创精神,使海尔永葆青春。
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或者称协作文化,这是由组织的本质决定的。为什么企业文化管理实践发源于日本?按文化学者的观点,日本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资源贫乏、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集体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做更多的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是把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做个体做不了的事,凝聚力和一体感尤为重要。即使在麦肯锡这样精英荟萃的组织,也奉行“解决问题不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由一个团队来负责”这样的团队文化。团队协作能优势互补(木桶原理),更能强强联合(长板理论)。你做不到?没关系,团队能让你“更好”。
不管你的企业有没有这些价值观基因,相信并践行它们,会让你的企业变得“更好”。《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用在企业文化管理上就是:彰显“更好”的价值观,不断进行文化建设革新员工知、行,直到使人和企业“更好”,直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