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业是很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但在东北如何占领制高点,市场化运作如何占据高端位置开拓市场是关键”,“新闻出版是党的喉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关系到该行业水平的走向。”5月26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宪武向大会作了关于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发出了这样感慨。
全省新闻出版工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着我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根据常委会2011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由车秀兰副主任带队,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人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和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参加,对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4月11日上午,视察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的汇报。4月11日下午至15日,视察组赴省直和通化市进行了视察,并委托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对长春市新闻出版工作情况进行视察。视察中听取了省直相关部门、通化市政府及部分企业的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就全省新闻出版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视察了吉林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公司、新华印刷厂、新华发行集团、通化市新华书店等单位以及东昌区农家书屋等。
“近年来,我省新闻出版事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坚持正确方向,加强阵地建设,推动精品生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是视察组实地视察后的真实感受。视察组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全省新闻出版产业产值已达200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产值的60%,约占全省GDP的2%,新闻出版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新闻出版传播能力不断加强。能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抗洪抢险救灾等中心工作、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主题出版工作,围绕“十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营造了团结、奋进、和谐的舆论氛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是新闻出版产业实现了新的跨越。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推进集团化、园区化建设,催生出一大批适应市场、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2010年出版图书10354种(套),发货码洋实现35亿元。报纸年总印发量近15.5亿份,期刊年总印发量8500万册。音像、电子、互联网出版物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印刷业年实现产值达到50亿元。园区建设势头良好。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出版物流、动漫出版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出版企业和重点项目日臻成熟,产业特征开始显现,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品牌带动战略效应得到凸显。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心培育、打造吉林出版品牌,初步形成了吉林期刊、吉版一般图书、吉林教育出版、包装装潢印刷、光盘生产、农家书屋、版权服务等特色鲜明、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吉林出版的品牌集群,全面提升了吉林出版产业品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商务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吉刊品牌的确立,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高度评价。
四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民生优先、文化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覆盖全省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家书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朝鲜文出版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实施力度持续加大。以“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长春图书博览会日趋成熟。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文化环保工程扎实推进。
五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我省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顺利完成了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如期完成了长春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成立了长春出版传媒集团。三家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方案获教育部批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吉林出版集团、吉林卓信医药传媒集团和英语辅导报社的兼并重组及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成效明显。
六是行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能够坚持正确出版导向,进一步强化了内容管理和审读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实施阳光政务,行政审批工作取得新成绩。报刊出版管理得到加强,完善了新闻报刊重大舆情监测、分析通报制度。深入开展的“扫黄打非”工作,保证了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围绕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和侵权盗版活动、坚决清除淫秽色情文化垃圾等重点任务的专项行动,成果显著。
我省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的看,我省新闻出版业形势好、潜力大、后劲足,具备快速提升、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破解的的难题。”5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做出了如此评价。大家认为:一是新闻出版业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整体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出版产品有待增加;三是新闻出版产业集中度较低,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尚显不足,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对进一步发展我省新闻出版业,常委会组成人员献计献策,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加大对新闻出版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财政、税收、土地、社保、投融资等政策更有效地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扩大对新闻出版产业领域基础性、功能性、扶持性、引导性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对于重点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政府应采取贴息贷款给予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使产业尽快做大做强。要继续实施集约化、园区化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投资主体的形成,打造“吉林出版航母”,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我省规划的“中国北方出版总部”项目起点高、气魄大,在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建议省政府认真加以考察论证,责成省直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推动这个项目尽快启动实施。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推进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新闻出版设施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渠道投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格局。要研究建立公共阅读场所建设、运营、维护的资金保障机制,在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全省行政村全覆盖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社区书屋、军营书屋、校园书屋、企业书屋建设,争取尽早实现各类公共学习阅读场所的社会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的支持,加快中国朝鲜族民文出版基地建设,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加强新闻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全新理念,实施人才兴业、人才强业战略,全面提升新闻出版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原创激励机制、优秀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留住和引进我省紧缺和急需的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人才评价中打破资历、身份限制,允许鼓励特殊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企业,对于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继续加大对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要不断完善出版物市场长效监管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出版物市场,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加快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的能力,实现对传统内容和数字化内容的动态监管。保证出版物市场的繁荣有序,促进新闻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全省新闻出版工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着我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根据常委会2011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由车秀兰副主任带队,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人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和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参加,对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4月11日上午,视察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的汇报。4月11日下午至15日,视察组赴省直和通化市进行了视察,并委托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对长春市新闻出版工作情况进行视察。视察中听取了省直相关部门、通化市政府及部分企业的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就全省新闻出版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视察了吉林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公司、新华印刷厂、新华发行集团、通化市新华书店等单位以及东昌区农家书屋等。
“近年来,我省新闻出版事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坚持正确方向,加强阵地建设,推动精品生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是视察组实地视察后的真实感受。视察组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全省新闻出版产业产值已达200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产值的60%,约占全省GDP的2%,新闻出版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新闻出版传播能力不断加强。能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抗洪抢险救灾等中心工作、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主题出版工作,围绕“十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营造了团结、奋进、和谐的舆论氛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是新闻出版产业实现了新的跨越。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推进集团化、园区化建设,催生出一大批适应市场、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2010年出版图书10354种(套),发货码洋实现35亿元。报纸年总印发量近15.5亿份,期刊年总印发量8500万册。音像、电子、互联网出版物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印刷业年实现产值达到50亿元。园区建设势头良好。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出版物流、动漫出版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出版企业和重点项目日臻成熟,产业特征开始显现,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品牌带动战略效应得到凸显。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心培育、打造吉林出版品牌,初步形成了吉林期刊、吉版一般图书、吉林教育出版、包装装潢印刷、光盘生产、农家书屋、版权服务等特色鲜明、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吉林出版的品牌集群,全面提升了吉林出版产业品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商务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吉刊品牌的确立,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高度评价。
四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民生优先、文化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覆盖全省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家书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朝鲜文出版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实施力度持续加大。以“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长春图书博览会日趋成熟。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文化环保工程扎实推进。
五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我省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顺利完成了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如期完成了长春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成立了长春出版传媒集团。三家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方案获教育部批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吉林出版集团、吉林卓信医药传媒集团和英语辅导报社的兼并重组及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成效明显。
六是行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能够坚持正确出版导向,进一步强化了内容管理和审读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实施阳光政务,行政审批工作取得新成绩。报刊出版管理得到加强,完善了新闻报刊重大舆情监测、分析通报制度。深入开展的“扫黄打非”工作,保证了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围绕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和侵权盗版活动、坚决清除淫秽色情文化垃圾等重点任务的专项行动,成果显著。
我省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的看,我省新闻出版业形势好、潜力大、后劲足,具备快速提升、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破解的的难题。”5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做出了如此评价。大家认为:一是新闻出版业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整体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出版产品有待增加;三是新闻出版产业集中度较低,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尚显不足,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对进一步发展我省新闻出版业,常委会组成人员献计献策,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加大对新闻出版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财政、税收、土地、社保、投融资等政策更有效地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扩大对新闻出版产业领域基础性、功能性、扶持性、引导性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对于重点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政府应采取贴息贷款给予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使产业尽快做大做强。要继续实施集约化、园区化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投资主体的形成,打造“吉林出版航母”,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我省规划的“中国北方出版总部”项目起点高、气魄大,在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建议省政府认真加以考察论证,责成省直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推动这个项目尽快启动实施。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推进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新闻出版设施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渠道投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格局。要研究建立公共阅读场所建设、运营、维护的资金保障机制,在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全省行政村全覆盖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社区书屋、军营书屋、校园书屋、企业书屋建设,争取尽早实现各类公共学习阅读场所的社会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的支持,加快中国朝鲜族民文出版基地建设,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加强新闻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全新理念,实施人才兴业、人才强业战略,全面提升新闻出版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原创激励机制、优秀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留住和引进我省紧缺和急需的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人才评价中打破资历、身份限制,允许鼓励特殊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企业,对于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继续加大对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要不断完善出版物市场长效监管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出版物市场,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加快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的能力,实现对传统内容和数字化内容的动态监管。保证出版物市场的繁荣有序,促进新闻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