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封建主义思想却仍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决心“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为沉睡太久的国人补上反封建的一课,以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新文化运动后来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是五四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泱泱中华人才济济,为何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能够成为一代宗师,与其个人出身、阅历与不懈努力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本文能够完成的任务。笔者只是想就他们几人的出身阐发一些感想,他们有过一个共同的不幸,那就是早年丧父。
陈独秀(1879~1942年),安徽安庆人,出生仅一年多就丧父,儿时随严厉的白胡子祖父修习四书五经。陈独秀像别的孩子一样贪玩,因不能流利背诵古文,时而被祖父用篾条抽打。陈独秀挨了打却狠狠地瞪着祖父。祖父骂他“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不成龙就成蛇”。1896年遵从母命考中秀才,并名列安庆市第一名。次年又遵母命与人同雇了一只民船,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中途交白卷弃考,转而进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陈独秀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接受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李大钊(1889~1927年),河北乐亭人。李大钊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曾在《我的自传》中写道:“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并充满革命激情地写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名言还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他不仅积极推动了五四运动,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13岁那年,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15岁那年,父亲又因长期患病而亡,家境从此败落下来。人间的世态炎凉从此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年之后,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逝世后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最著名的格言,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胡适(1891~1962年),安徽绩溪人,4岁时父亲病死于厦门。
他学贯中西,拥有36个博士头衔,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被誉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于1921年所作的诗“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至今被广为传唱。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在黑云压城、民族危亡的年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爱憎分明、发奋自强、百折不挠、勇敢探索祖国与民族的未来,进而书写了壮丽的人生。
古今中外早年丧父的名人还有很多,如孔子、孟子、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成吉思汗、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康有为、孙中山、冼星海、茅盾、傅雷,亚里士多德、但丁、哥白尼、彼得大帝、牛顿、门捷列夫、巴赫、马丁·路德、华盛顿、亚当·斯密、乔治·桑、拜伦、毛姆、尼采、安徒生、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列宁、斯大林、高尔基、圣雄甘地、卓别林、松下幸之助、川端康成、曼德拉、希特勒等等,我想这一定与他们那不平凡的人生有着某种联系,而不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没有父亲的荫庇,反而使他们更早地经受人生的磨难,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尼采曾经引述一位旅行家的话说,世人的共性是都有懒惰倾向。如今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生以来一直受到家人过度的关爱,懒惰倾向自然表现得更突出,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啃老族”。我国古代官员往往把“封妻荫子”当成人生的目标,传统文化中长期盛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至直到今天仍有些贪官为了给子女“打下基础”而身陷囹圄。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年轻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进取精神,结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国古代许多王朝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五四运动领袖们不仅为后人倡导了爱国、民主与科学的理念,还启迪一代代年轻人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我们要向五四运动领袖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泱泱中华人才济济,为何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能够成为一代宗师,与其个人出身、阅历与不懈努力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本文能够完成的任务。笔者只是想就他们几人的出身阐发一些感想,他们有过一个共同的不幸,那就是早年丧父。
陈独秀(1879~1942年),安徽安庆人,出生仅一年多就丧父,儿时随严厉的白胡子祖父修习四书五经。陈独秀像别的孩子一样贪玩,因不能流利背诵古文,时而被祖父用篾条抽打。陈独秀挨了打却狠狠地瞪着祖父。祖父骂他“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不成龙就成蛇”。1896年遵从母命考中秀才,并名列安庆市第一名。次年又遵母命与人同雇了一只民船,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中途交白卷弃考,转而进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陈独秀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接受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李大钊(1889~1927年),河北乐亭人。李大钊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曾在《我的自传》中写道:“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并充满革命激情地写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名言还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他不仅积极推动了五四运动,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13岁那年,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15岁那年,父亲又因长期患病而亡,家境从此败落下来。人间的世态炎凉从此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年之后,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逝世后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最著名的格言,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胡适(1891~1962年),安徽绩溪人,4岁时父亲病死于厦门。
他学贯中西,拥有36个博士头衔,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被誉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于1921年所作的诗“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至今被广为传唱。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在黑云压城、民族危亡的年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爱憎分明、发奋自强、百折不挠、勇敢探索祖国与民族的未来,进而书写了壮丽的人生。
古今中外早年丧父的名人还有很多,如孔子、孟子、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成吉思汗、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康有为、孙中山、冼星海、茅盾、傅雷,亚里士多德、但丁、哥白尼、彼得大帝、牛顿、门捷列夫、巴赫、马丁·路德、华盛顿、亚当·斯密、乔治·桑、拜伦、毛姆、尼采、安徒生、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列宁、斯大林、高尔基、圣雄甘地、卓别林、松下幸之助、川端康成、曼德拉、希特勒等等,我想这一定与他们那不平凡的人生有着某种联系,而不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没有父亲的荫庇,反而使他们更早地经受人生的磨难,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尼采曾经引述一位旅行家的话说,世人的共性是都有懒惰倾向。如今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生以来一直受到家人过度的关爱,懒惰倾向自然表现得更突出,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啃老族”。我国古代官员往往把“封妻荫子”当成人生的目标,传统文化中长期盛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至直到今天仍有些贪官为了给子女“打下基础”而身陷囹圄。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年轻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进取精神,结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国古代许多王朝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五四运动领袖们不仅为后人倡导了爱国、民主与科学的理念,还启迪一代代年轻人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我们要向五四运动领袖们认真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