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歇尔调停任务的首要目标是促使国共停火。他再次提议,有一个方法可以“承认”中共目前占领土地、控制地方政府的部队,那就是“让他们和政府军混合”,换言之,纳编入政府部队。蒋介石一直都想要这样的安排,又大为振奋,认为他“必可信赖”马歇尔主持“三人小组”来交涉停火协议。马歇尔提议的这个三人小组,将包括国共各一位高级干部(分别为张群和周恩来),以及马歇尔本人。1946年元月初只经过少数几次会议,三人小组就令人惊诧地达成有关军队整合、联合政府以及停火的协议,而且条件全有利于国民党政府。
尽管停火条件在东北明显有利于国民党政府,蒋和他的将领却认为整体而言,停火对政府“不利”。例如,阎锡山就警告说,停火只会使中共有时间重新编组和扩张。但是,蒋觉得他别无选择——要保护他和美国的关系,并鼓励苏联在东北与重庆当局合作,他需要坚守此一协议。三人小组的执行本部(包括美国人士)迁往北平监督停火状况。
停火协议一生效,蒋就接到纷至沓来的报告,指控共军在华北、东北都有攻击政府军行径,而且有些交战状况据说苏联红军有间接协助共军。马歇尔呈给华盛顿的报告并没提到营口被共军占领,这一点令蒋相当不安,因此蒋在日记中写下:“此时不能不作最后之决心与方针也。”让蒋更棘手的是,共产党反过来指控国民党违反停火协议。蒋在美国人面前失去可信度,因为他拒绝马歇尔的提议:派监察员到东北调查事件经过,而中共一口就答应它。蒋担心调查团对他的限制会大过对毛的限制,毛在东北迅速发展的军力和活动在外面绝大部分是看不到的。
尽管双方互控违反停火协议,但和平进程(包括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都顺利进行。2月4日,马歇尔向杜鲁门报告:“事情进展相当顺利。”可是,私底下,蒋对马歇尔越来越不放心。马歇尔认为中共用心良苦的评语,特别使蒋不安,蒋开始担心情势又像史迪威时期一般。
2月25日,马歇尔、张治中(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和周恩来协议分阶段裁减国共大军,包括明订在完成部队重新整编之前的临时阶段,国民政府将可在东北派驻十四个师的兵力,中共只能有一个师。根据中共这一大让步,毛必须把当时已进入东北的三十个师的共军部队,减少到只剩一个师;这个计划根本执行不来。另外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规定是,在第一阶段政府军于全国范围居于五比一的优势——也就是国军有九十个师的兵力,共军只有十八个师。根据这项整军方案,这些调整将在十八个月内予以完成,然后再开始人员全面整编成为兼容国共部队的中央军队。这支新部队将是不涉政治的军事体制——禁止一切党派的党团活动,并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蒋介石有一切的动力去执行这些军事安排,但是他认为中共绝不会这么做,希望马歇尔能察觉他们的“欺人之手法”。可是,事实上马歇尔对事态的发展立刻觉得很高兴。他相信他的计划会奏效——他认为中共会放弃他们庞大的军队和占领地区(包括他们在东北已取得的巨大优势),接受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从政治上争取全国的权力,只要这位国民党领袖能够让中国朝美式民主的道路前进。
中国政府旋即正式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全部撤出东北,但是马林诺夫斯基拖了二十天,硬是不答复。在这关键的二十天里,苏联秘密通知中共:苏联红军即将开始撤出沈阳、哈尔滨和其他城市——而且又表示,中共部队应紧随在后开进这些城市。斯大林希望在苏军最后一辆坦克跨过苏中边界之前,毛泽东至少要牢牢掌握住东北北部地区。马歇尔离开之前,周曾说明,共军部队在东北的一切调动都只是为了维系乡村地区的安定。
当苏联红军迅速从东北南部地区撤军、林彪部队进入之际,杜聿明所在部队也在空中支持下迅速推进,在若干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建立政府监管。国共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把共军逐离沈阳市郊,于3月13日进城——前一天苏联红军才刚退出沈阳。蒋认为情势将“今后艰难更大”,他必须“不慌不忙,循序渐进”耐心地推动他的目标。
与此同时,毛泽东交代林彪,中共必须制止蒋介石必会做出的光复长春之举;长春现在只有聊备一格的国军部队,以及若干残余的苏联部队。4月14日,马林诺夫斯基率领最后一支部队退出长春;约有两万名八路军(当时已配备新型日式枪械,也有一些大炮),立刻攻打长春城七千名国军。东北实质上已分裂为两部分:南部名义上由国民党治理,但遭中共大量渗透;北部则完全由共产党主宰。蒋命令孙立人立刻向北推进,抢回长春。
4月18日,马歇尔偕妻子凯瑟琳一起回到重庆。回到重庆后次日,马歇尔就和蒋介石长谈四小时,对话十分坦率,次日在黄山官邸又继续谈。马歇尔责怪蒋及其政府使和平进程困难重重,他也指责说,南京政府原本有机会在东北建立和平,但没有好好把握机会。马歇尔确切地提出警告,中共会利用局势占便宜,日益强大,而国民政府军事实上处于很危险的地位,防线拉得太长,兵力越来越分散。蒋也提出一长串中共违反停火的事证,指控1月13日停火以来,中共已发动287次攻击,占领十三个县、二十九个城镇。他说,占领长春、造成数千名政府军阵亡,是非常严重的违反协议之举动。但是,蒋无法说服马歇尔相信,中共也应该为和谈破裂负起部分责任。
在后来的会面中,蒋告诉马歇尔,如果中共悍然违反三边协议之后美国还曲意宽容它,就不可能达成妥协。他说,他愿意谈判和东北有关的问题,但条件是中共先退出长春。这代表在国共和谈中,他第一次透露愿意讨论在长春以北设下停火线,让中共实质上可以控制东北一半以上的地域。
这一次谈话,尤其是蒋暗示愿意把东北北部让给中共,对马歇尔起了作用。他重回住所以来,第一次跟周恩来说硬话,告诉周:委员长有关交回长春后可恢复谈判的提议,可使中共占领东北北部,乃是一项“重大让步”,但是中共的行动却“严重妨害”他说服蒋合作的努力。他暗示,倘若中共不接受蒋的提议退出长春,他将认为自己再也无能为力做调停人。马歇尔向蒋叙述这番对话经过,蒋听了十分高兴。4月28日,苏联把哈尔滨交给中共;次日,苏联红军派到东北的正规部队正式退回苏联。
尽管停火条件在东北明显有利于国民党政府,蒋和他的将领却认为整体而言,停火对政府“不利”。例如,阎锡山就警告说,停火只会使中共有时间重新编组和扩张。但是,蒋觉得他别无选择——要保护他和美国的关系,并鼓励苏联在东北与重庆当局合作,他需要坚守此一协议。三人小组的执行本部(包括美国人士)迁往北平监督停火状况。
停火协议一生效,蒋就接到纷至沓来的报告,指控共军在华北、东北都有攻击政府军行径,而且有些交战状况据说苏联红军有间接协助共军。马歇尔呈给华盛顿的报告并没提到营口被共军占领,这一点令蒋相当不安,因此蒋在日记中写下:“此时不能不作最后之决心与方针也。”让蒋更棘手的是,共产党反过来指控国民党违反停火协议。蒋在美国人面前失去可信度,因为他拒绝马歇尔的提议:派监察员到东北调查事件经过,而中共一口就答应它。蒋担心调查团对他的限制会大过对毛的限制,毛在东北迅速发展的军力和活动在外面绝大部分是看不到的。
尽管双方互控违反停火协议,但和平进程(包括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都顺利进行。2月4日,马歇尔向杜鲁门报告:“事情进展相当顺利。”可是,私底下,蒋对马歇尔越来越不放心。马歇尔认为中共用心良苦的评语,特别使蒋不安,蒋开始担心情势又像史迪威时期一般。
2月25日,马歇尔、张治中(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和周恩来协议分阶段裁减国共大军,包括明订在完成部队重新整编之前的临时阶段,国民政府将可在东北派驻十四个师的兵力,中共只能有一个师。根据中共这一大让步,毛必须把当时已进入东北的三十个师的共军部队,减少到只剩一个师;这个计划根本执行不来。另外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规定是,在第一阶段政府军于全国范围居于五比一的优势——也就是国军有九十个师的兵力,共军只有十八个师。根据这项整军方案,这些调整将在十八个月内予以完成,然后再开始人员全面整编成为兼容国共部队的中央军队。这支新部队将是不涉政治的军事体制——禁止一切党派的党团活动,并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蒋介石有一切的动力去执行这些军事安排,但是他认为中共绝不会这么做,希望马歇尔能察觉他们的“欺人之手法”。可是,事实上马歇尔对事态的发展立刻觉得很高兴。他相信他的计划会奏效——他认为中共会放弃他们庞大的军队和占领地区(包括他们在东北已取得的巨大优势),接受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从政治上争取全国的权力,只要这位国民党领袖能够让中国朝美式民主的道路前进。
中国政府旋即正式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全部撤出东北,但是马林诺夫斯基拖了二十天,硬是不答复。在这关键的二十天里,苏联秘密通知中共:苏联红军即将开始撤出沈阳、哈尔滨和其他城市——而且又表示,中共部队应紧随在后开进这些城市。斯大林希望在苏军最后一辆坦克跨过苏中边界之前,毛泽东至少要牢牢掌握住东北北部地区。马歇尔离开之前,周曾说明,共军部队在东北的一切调动都只是为了维系乡村地区的安定。
当苏联红军迅速从东北南部地区撤军、林彪部队进入之际,杜聿明所在部队也在空中支持下迅速推进,在若干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建立政府监管。国共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把共军逐离沈阳市郊,于3月13日进城——前一天苏联红军才刚退出沈阳。蒋认为情势将“今后艰难更大”,他必须“不慌不忙,循序渐进”耐心地推动他的目标。
与此同时,毛泽东交代林彪,中共必须制止蒋介石必会做出的光复长春之举;长春现在只有聊备一格的国军部队,以及若干残余的苏联部队。4月14日,马林诺夫斯基率领最后一支部队退出长春;约有两万名八路军(当时已配备新型日式枪械,也有一些大炮),立刻攻打长春城七千名国军。东北实质上已分裂为两部分:南部名义上由国民党治理,但遭中共大量渗透;北部则完全由共产党主宰。蒋命令孙立人立刻向北推进,抢回长春。
4月18日,马歇尔偕妻子凯瑟琳一起回到重庆。回到重庆后次日,马歇尔就和蒋介石长谈四小时,对话十分坦率,次日在黄山官邸又继续谈。马歇尔责怪蒋及其政府使和平进程困难重重,他也指责说,南京政府原本有机会在东北建立和平,但没有好好把握机会。马歇尔确切地提出警告,中共会利用局势占便宜,日益强大,而国民政府军事实上处于很危险的地位,防线拉得太长,兵力越来越分散。蒋也提出一长串中共违反停火的事证,指控1月13日停火以来,中共已发动287次攻击,占领十三个县、二十九个城镇。他说,占领长春、造成数千名政府军阵亡,是非常严重的违反协议之举动。但是,蒋无法说服马歇尔相信,中共也应该为和谈破裂负起部分责任。
在后来的会面中,蒋告诉马歇尔,如果中共悍然违反三边协议之后美国还曲意宽容它,就不可能达成妥协。他说,他愿意谈判和东北有关的问题,但条件是中共先退出长春。这代表在国共和谈中,他第一次透露愿意讨论在长春以北设下停火线,让中共实质上可以控制东北一半以上的地域。
这一次谈话,尤其是蒋暗示愿意把东北北部让给中共,对马歇尔起了作用。他重回住所以来,第一次跟周恩来说硬话,告诉周:委员长有关交回长春后可恢复谈判的提议,可使中共占领东北北部,乃是一项“重大让步”,但是中共的行动却“严重妨害”他说服蒋合作的努力。他暗示,倘若中共不接受蒋的提议退出长春,他将认为自己再也无能为力做调停人。马歇尔向蒋叙述这番对话经过,蒋听了十分高兴。4月28日,苏联把哈尔滨交给中共;次日,苏联红军派到东北的正规部队正式退回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