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和常规MRI对肺栓塞的患者开展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的扫描时间短于MRI,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慢性栓塞共13例,单侧栓塞共18例,双侧栓塞共30例;结论将64排螺旋CT应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检出率高、用时短,影像征象明显。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
[中圖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046-02
急性肺栓塞(APE)主要指的是一类因右心或者静脉系统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分支而引起的以呼吸功能障碍、肺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科学的治疗方案是建立在准确诊断结果基础上的。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技术(MSCT)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首选方式,本文以64排螺旋CT为例,探讨了其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资料与检验数据均无缺失;排除对造影剂过敏以及不愿意配合本研究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8例、女性患者共20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84岁,中位年龄为(54.26+5.36)岁,临床表现:进行性胸闷气促22例、发热17例、胸痛16例、咳嗽咯血13例、双下肢水肿10例。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我院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诊断和常规MRI诊1.2.164排螺旋CT检查。
在接受检查前,确保所有患者均无造影剂禁忌症,并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帮助他们通过屏气来完成检查。检查所需的仪器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ightSpeed的64排螺旋CT机,各个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500mA,螺距设为0.8,重建层厚为7.5mm,矩阵大小设置为512x512,探测器的宽度设置为4cm,在诊断时,取患者的仰卧位,提醒患者将双臂置于头顶上,再开展吸气末屏气扫描。首先采用常规全肺平扫患者肺尖至肺底,再开展增强扫描,借助专用的高压注入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共80ml,注射的速度控制在每秒3ml,注人完毕后再注入生理盐水30ml,延迟时间控制在15~20秒左右,从患者肺底至肺尖开展增强扫描,并对动脉造影的数据进行采集。最后再将获得的肺动脉造影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中,由医师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项技术处理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的图像。
1.2.2常规MRI检查。
MRI检查的仪器选择我院的1.5T磁共振系统开展,线圈选用42cmx42cm的FOV,采用快速扫描序列及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患者胸部。
1.3观察指标
由我院拥有多年影像科,工作经验的2名医师对64排螺旋CT扫描的图像和MRI血管造影结果开展分析,2名医师先分别开展阅片,当二人的阅片结果出现分歧时,共同协商,得出一致结果。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以及描时间进行比较,其中关于图片质量的评分采用5级评分法,其中将不能诊断记作1分,将造影图像模糊或者中断,难以诊断的记作2分,将图像超过50%轻度模糊,稍微影响诊断记作3分,将图像局部不是非常清晰,但是不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的记作4分,将图像非常清晰并且可以准确判断的记作5分[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该软件中n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数,分别以平均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应用t和x值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种诊断方法扫描时间、图片质量评分以及肺动脉栓塞显示率对比
根据结果显示,64排螺旋诊断的描时间短于MRI,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64排螺旋CT征象分析
48例患者中,经64排螺旋C肺动脉成像显示,结果发现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占总52.08%例数的,其中慢性栓塞共13例,占总例数的47.92%,经检查显示:单侧栓塞共18例,占总例数的37.5%,双侧栓塞共30例,占总例数的62.5%。所有病例均未见血管壁钙化的现象。直接征象如下:肺动脉或者分子表现出偏心型或者中心型或者附壁型充盈缺损状态;间接征象:肺部密度表现出不均匀状态,左肺动脉与右肺动脉以及主肺动脉均可见明显增宽,肺内梗塞区域可见不均匀的局限性灌注,表现出局限性肺纹理纤细、马赛克征、肺动脉高压或者扩张,伴有胸腔或者心包积液,可见部分肺段渗出或者梗死。
3.讨论
作为急性肺血管病的肺栓塞,主要是因为肺动脉系统被栓子阻塞而引起的肺部出现的缺血血氧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体内循环的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病情危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其前提是及时且可靠的诊断手段。当前临床上诊断肺帅塞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心动图、CT检查、肺动脉造影等等,但是在行心动图检查时,由于肺栓塞与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征象比较相似,因此诊断的特异性偏低。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这类方式属于有创检查,容易导致患者感染,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而多层螺旋CT作为一类安全且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64排螺旋CT只需快速的薄层扫描,便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图像,再加上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项技术处理技术,便可以为诊断急性肺栓塞提供更可靠的依据[2]。
在本文研究中,对比了64排螺旋CT与常规MRI在急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二者的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64排螺旋诊断的扫描时间短于MRI。这主要是因为常规MRI检查,对质量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慎重的选择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序列、屏气及参数等等,因此耗时较长。而CT扫描则是直接借助精准的X束线、超声波和y射线,再结合拥有高敏感度的探测器,具有扫描顺序,获得图像清晰等特征。归纳起来,将64排螺旋CT应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薄层扫描,从而有助于提升肺段动脉小分子的显示率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利于发现小病灶。第二,扫描迅速,由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可以屏气的时间较短,而64排螺旋CT只需在短时间内便可以采集到数据,减少了患者被迫呼吸对图像的影响;第三,无创,64排螺旋CT不对给患者机体造成任何创伤,因此患者检查依从性较高;第四,扫描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整扫描参数,确保扫描时机符合造影剂最高浓度,提高了图像的质量[3]。
参考文献
[1]王刚,毕聪.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影像技术,2020,32(02):46-48.
[2]陈云兵多层螺旋CT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141-142.
[3]迟强.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9):970-972.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
[中圖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046-02
急性肺栓塞(APE)主要指的是一类因右心或者静脉系统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分支而引起的以呼吸功能障碍、肺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科学的治疗方案是建立在准确诊断结果基础上的。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技术(MSCT)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首选方式,本文以64排螺旋CT为例,探讨了其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资料与检验数据均无缺失;排除对造影剂过敏以及不愿意配合本研究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8例、女性患者共20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84岁,中位年龄为(54.26+5.36)岁,临床表现:进行性胸闷气促22例、发热17例、胸痛16例、咳嗽咯血13例、双下肢水肿10例。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我院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诊断和常规MRI诊1.2.164排螺旋CT检查。
在接受检查前,确保所有患者均无造影剂禁忌症,并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帮助他们通过屏气来完成检查。检查所需的仪器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ightSpeed的64排螺旋CT机,各个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500mA,螺距设为0.8,重建层厚为7.5mm,矩阵大小设置为512x512,探测器的宽度设置为4cm,在诊断时,取患者的仰卧位,提醒患者将双臂置于头顶上,再开展吸气末屏气扫描。首先采用常规全肺平扫患者肺尖至肺底,再开展增强扫描,借助专用的高压注入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共80ml,注射的速度控制在每秒3ml,注人完毕后再注入生理盐水30ml,延迟时间控制在15~20秒左右,从患者肺底至肺尖开展增强扫描,并对动脉造影的数据进行采集。最后再将获得的肺动脉造影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中,由医师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项技术处理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的图像。
1.2.2常规MRI检查。
MRI检查的仪器选择我院的1.5T磁共振系统开展,线圈选用42cmx42cm的FOV,采用快速扫描序列及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患者胸部。
1.3观察指标
由我院拥有多年影像科,工作经验的2名医师对64排螺旋CT扫描的图像和MRI血管造影结果开展分析,2名医师先分别开展阅片,当二人的阅片结果出现分歧时,共同协商,得出一致结果。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以及描时间进行比较,其中关于图片质量的评分采用5级评分法,其中将不能诊断记作1分,将造影图像模糊或者中断,难以诊断的记作2分,将图像超过50%轻度模糊,稍微影响诊断记作3分,将图像局部不是非常清晰,但是不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的记作4分,将图像非常清晰并且可以准确判断的记作5分[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该软件中n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数,分别以平均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应用t和x值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种诊断方法扫描时间、图片质量评分以及肺动脉栓塞显示率对比
根据结果显示,64排螺旋诊断的描时间短于MRI,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64排螺旋CT征象分析
48例患者中,经64排螺旋C肺动脉成像显示,结果发现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占总52.08%例数的,其中慢性栓塞共13例,占总例数的47.92%,经检查显示:单侧栓塞共18例,占总例数的37.5%,双侧栓塞共30例,占总例数的62.5%。所有病例均未见血管壁钙化的现象。直接征象如下:肺动脉或者分子表现出偏心型或者中心型或者附壁型充盈缺损状态;间接征象:肺部密度表现出不均匀状态,左肺动脉与右肺动脉以及主肺动脉均可见明显增宽,肺内梗塞区域可见不均匀的局限性灌注,表现出局限性肺纹理纤细、马赛克征、肺动脉高压或者扩张,伴有胸腔或者心包积液,可见部分肺段渗出或者梗死。
3.讨论
作为急性肺血管病的肺栓塞,主要是因为肺动脉系统被栓子阻塞而引起的肺部出现的缺血血氧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体内循环的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病情危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其前提是及时且可靠的诊断手段。当前临床上诊断肺帅塞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心动图、CT检查、肺动脉造影等等,但是在行心动图检查时,由于肺栓塞与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征象比较相似,因此诊断的特异性偏低。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这类方式属于有创检查,容易导致患者感染,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而多层螺旋CT作为一类安全且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64排螺旋CT只需快速的薄层扫描,便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图像,再加上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项技术处理技术,便可以为诊断急性肺栓塞提供更可靠的依据[2]。
在本文研究中,对比了64排螺旋CT与常规MRI在急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二者的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64排螺旋诊断的扫描时间短于MRI。这主要是因为常规MRI检查,对质量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慎重的选择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序列、屏气及参数等等,因此耗时较长。而CT扫描则是直接借助精准的X束线、超声波和y射线,再结合拥有高敏感度的探测器,具有扫描顺序,获得图像清晰等特征。归纳起来,将64排螺旋CT应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薄层扫描,从而有助于提升肺段动脉小分子的显示率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利于发现小病灶。第二,扫描迅速,由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可以屏气的时间较短,而64排螺旋CT只需在短时间内便可以采集到数据,减少了患者被迫呼吸对图像的影响;第三,无创,64排螺旋CT不对给患者机体造成任何创伤,因此患者检查依从性较高;第四,扫描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整扫描参数,确保扫描时机符合造影剂最高浓度,提高了图像的质量[3]。
参考文献
[1]王刚,毕聪.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影像技术,2020,32(02):46-48.
[2]陈云兵多层螺旋CT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141-142.
[3]迟强.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9):97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