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不容忽视,班主任要清晰地认识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减轻“破窗效应”给班级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 及时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红绿灯前,一开始只有少数行人闯红灯但没有人及时制止,同行的其他人看到这一场景也跟在后面争相闯红灯;小区草坪被人扔了一些垃圾没有人去及时打扫,不久后草坪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这些无视规则、盲目从众的心理,人们称之为“破窗效应”。美国犯罪学家凯琳最早提出“破窗效应”,其观点是:如果有人打碎楼房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及时得到维修,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碎。同样,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就会诱使更多的人仿效,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有学生在教室乱扔垃圾而又没有及时得到制止,其他同学也会效仿随手乱扔垃圾;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老师视而不见,课堂上很快会有更多的学生睡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时刻警惕班级发生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过错”。如果我们对班级中出现的“过错”放任自流,就可能会纵容更多的学生“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最终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恶果。班主任要能清晰地认识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并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怎样才能减轻班级中“破窗效应”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杜绝“第一扇破窗”,防患于未然
“破窗效应”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破窗”,二是“没有及时得到修复”。很显然,“第一扇破窗”是发生“破窗效应”的前提,没有“破窗”自然不会有“破窗效应”。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杜绝“第一扇破窗”的出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班级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是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有力保障,是杜绝“第一扇破窗”,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对刚升入七年级学生而言,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因此,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首先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一日常规做出明确的规定,要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拟定出班级学生自觉遵守的行為准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每一件事学生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班主任强调学生要认真遵守班规,做到“有法必依”。学生不轻易地触碰“红线”,自然不会发生“破窗效应”。当然,班主任也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留意那些有犯错误苗头的学生,及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
二、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亡羊补牢未为迟
在班级管理中,有的学生一旦触犯了班规,出现第一个“破窗”,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过错”,班主任也一定要及时修复“破窗”,千万不能姑息、放任,甚至要“小题大做”地去修复“第一扇破窗”,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否则等到“破窗”多了,班主任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处于被动,局面就难以控制了。修复“第一扇破窗”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处理要及时
当个别学生有意或无意犯下错误,班级出现“第一扇破窗”时,班主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对班级产生的影响就越坏,影响越难消除。学生都有盲目从众心理,当问题出现时很多学生在观望,看老师如何处理。日常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别人这样做可以,我也可以这样做,老师不会批评的。这种消极的心理会影响一批学生,甚至带坏整个班集体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及时处理班级中的“第一扇破窗”。
2.批评要有实效
对于故意打破“第一扇窗”的同学,班主任的处理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在观望教师如何处理学生违纪情况,如果处理没有威慑力,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因此,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恶劣影响,同时还要帮助其找出改进的方法。教师对违纪同学的批评要有艺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批评要坚决,有一定的力度,要起到对其他同学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性强,心理普遍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谨慎,要多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有针对性、阶梯性,一定要让学生听得进去,收到实效,不能冷嘲热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宣传教育要深入
当班级出现第一扇“破窗”时,班主任要利用修复“破窗”的契机深入进行宣传教育。班主任要结合具体事例举一反三,围绕“破窗”行为精心设计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先拿出该事件的处理决定和意见,在学生中进行深入讨论,形成舆论攻势。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破窗”的危害性,防止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班级管理案例:班级有学生丢了200元生活费,可以确定是班上其他同学拿的。针对此情况,班主任及时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攻心:“我们班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都不宽裕,父母省吃俭用给的生活费被别人拿走了,请问拿人钱的同学你的良心和道德到哪儿去了?你一时糊涂偷了200元钱,但整天提心吊胆,留给自己一生的愧疚和污点,真是愚蠢之极。”晚上放学后,班主任将所有学生带到办公室外,在办公室事先放一个投票用的纸箱,便于偷钱的同学将钱放到纸箱里。熄灯后,教师要求每个同学单独走进办公室一遍,惊奇地发现200元钱失而复得。案例中的这位教师针对班级中出现偷窃现象这一“破窗”先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进行教育。随后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其睿智的做法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发挥榜样正能量,减少“破窗效应”的发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何才能减少更多的“破窗”出现呢?笔者认为,班级优秀学生榜样正能量的引领很重要。正如管理学中著名的“二八效应”:20%的骨干引领着80%的员工干工作,其中20%的骨干正是发挥了榜样引领的示范作用,也就是“善者”。这需要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善于发现20%的榜样,多角度进行表彰,发挥榜样正能量的辐射作用,注重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示范的效果,从而减少“破窗效应”的发生。试想,一个班级风清气正,大家都能将优秀的同学作为学习的标杆,即使出现了“第一扇破窗”,也不会带来连锁反应,因为班级里不存在“打破更多玻璃”的氛围。
班级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班主任要见微知著,善于发现小事的育人功能,从细节抓起,尽可能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破窗效应”对班级的影响,打造学风浓、班风正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高玉森,彭真.从“破窗效应”看学生日常教育[J].知识经济,2012(15):179.
[2]何倩梅.“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2012(03):121.
[3]侯亚萍,沈贵鹏.“破窗效应”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2):7072.
关键词: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 及时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红绿灯前,一开始只有少数行人闯红灯但没有人及时制止,同行的其他人看到这一场景也跟在后面争相闯红灯;小区草坪被人扔了一些垃圾没有人去及时打扫,不久后草坪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这些无视规则、盲目从众的心理,人们称之为“破窗效应”。美国犯罪学家凯琳最早提出“破窗效应”,其观点是:如果有人打碎楼房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及时得到维修,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碎。同样,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就会诱使更多的人仿效,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有学生在教室乱扔垃圾而又没有及时得到制止,其他同学也会效仿随手乱扔垃圾;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老师视而不见,课堂上很快会有更多的学生睡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时刻警惕班级发生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过错”。如果我们对班级中出现的“过错”放任自流,就可能会纵容更多的学生“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最终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恶果。班主任要能清晰地认识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并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怎样才能减轻班级中“破窗效应”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杜绝“第一扇破窗”,防患于未然
“破窗效应”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破窗”,二是“没有及时得到修复”。很显然,“第一扇破窗”是发生“破窗效应”的前提,没有“破窗”自然不会有“破窗效应”。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杜绝“第一扇破窗”的出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班级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是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有力保障,是杜绝“第一扇破窗”,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对刚升入七年级学生而言,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因此,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首先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一日常规做出明确的规定,要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拟定出班级学生自觉遵守的行為准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每一件事学生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班主任强调学生要认真遵守班规,做到“有法必依”。学生不轻易地触碰“红线”,自然不会发生“破窗效应”。当然,班主任也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留意那些有犯错误苗头的学生,及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
二、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亡羊补牢未为迟
在班级管理中,有的学生一旦触犯了班规,出现第一个“破窗”,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过错”,班主任也一定要及时修复“破窗”,千万不能姑息、放任,甚至要“小题大做”地去修复“第一扇破窗”,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否则等到“破窗”多了,班主任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处于被动,局面就难以控制了。修复“第一扇破窗”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处理要及时
当个别学生有意或无意犯下错误,班级出现“第一扇破窗”时,班主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对班级产生的影响就越坏,影响越难消除。学生都有盲目从众心理,当问题出现时很多学生在观望,看老师如何处理。日常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别人这样做可以,我也可以这样做,老师不会批评的。这种消极的心理会影响一批学生,甚至带坏整个班集体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及时处理班级中的“第一扇破窗”。
2.批评要有实效
对于故意打破“第一扇窗”的同学,班主任的处理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在观望教师如何处理学生违纪情况,如果处理没有威慑力,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因此,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恶劣影响,同时还要帮助其找出改进的方法。教师对违纪同学的批评要有艺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批评要坚决,有一定的力度,要起到对其他同学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性强,心理普遍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谨慎,要多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有针对性、阶梯性,一定要让学生听得进去,收到实效,不能冷嘲热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宣传教育要深入
当班级出现第一扇“破窗”时,班主任要利用修复“破窗”的契机深入进行宣传教育。班主任要结合具体事例举一反三,围绕“破窗”行为精心设计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先拿出该事件的处理决定和意见,在学生中进行深入讨论,形成舆论攻势。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破窗”的危害性,防止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班级管理案例:班级有学生丢了200元生活费,可以确定是班上其他同学拿的。针对此情况,班主任及时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攻心:“我们班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都不宽裕,父母省吃俭用给的生活费被别人拿走了,请问拿人钱的同学你的良心和道德到哪儿去了?你一时糊涂偷了200元钱,但整天提心吊胆,留给自己一生的愧疚和污点,真是愚蠢之极。”晚上放学后,班主任将所有学生带到办公室外,在办公室事先放一个投票用的纸箱,便于偷钱的同学将钱放到纸箱里。熄灯后,教师要求每个同学单独走进办公室一遍,惊奇地发现200元钱失而复得。案例中的这位教师针对班级中出现偷窃现象这一“破窗”先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进行教育。随后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其睿智的做法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发挥榜样正能量,减少“破窗效应”的发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何才能减少更多的“破窗”出现呢?笔者认为,班级优秀学生榜样正能量的引领很重要。正如管理学中著名的“二八效应”:20%的骨干引领着80%的员工干工作,其中20%的骨干正是发挥了榜样引领的示范作用,也就是“善者”。这需要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善于发现20%的榜样,多角度进行表彰,发挥榜样正能量的辐射作用,注重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示范的效果,从而减少“破窗效应”的发生。试想,一个班级风清气正,大家都能将优秀的同学作为学习的标杆,即使出现了“第一扇破窗”,也不会带来连锁反应,因为班级里不存在“打破更多玻璃”的氛围。
班级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班主任要见微知著,善于发现小事的育人功能,从细节抓起,尽可能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破窗效应”对班级的影响,打造学风浓、班风正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高玉森,彭真.从“破窗效应”看学生日常教育[J].知识经济,2012(15):179.
[2]何倩梅.“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2012(03):121.
[3]侯亚萍,沈贵鹏.“破窗效应”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