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要认识到教学中“轻”文化“重”形式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在此基础之上深刻认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韵律;加强对舞蹈中典型动作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掌握,走出教室,开展实地采风,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全方位的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文化;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以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为基础,并受到各民族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宗教崇拜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直接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和民族民间文化。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已逐步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强化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与表现能力。
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播载体,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植根于民族自身特色的文化当中,在舞蹈的形态表现、风格展示及性格刻画中,无不深刻地反映出该地域该民族的特有文化。也就是说民族舞蹈实际上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诠释,诠释的好坏直接与他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1]。
基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这种特殊属性,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好舞蹈动作,还要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的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精神特质。
二、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的形势,给舞蹈教学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过程中,只注重对舞蹈的造型模仿,忽略了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了解,产生了“轻”文化“重”形式的观念,限制了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
三、怎样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认识到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要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努力。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同时,要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做到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准确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重视舞蹈文化内涵
要全面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就要充分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重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首先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意识,这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求教师准确的了解掌握各民族的独特文化,挖掘文化的精髓和深层内涵,以民族舞蹈文化为资源,从舞蹈动律生存的生态环境中,识别舞蹈动律特征,从动律变化、动律走向及动态形象的语言符号中探寻文化意蕴,以多元的文化观,融贯民间舞教学的始终,以此启开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动作的接受[2]。例如在讲解藏族舞蹈“弦子”部分的教学时,首先得让学生了解“弦子”的呼吸节奏是连绵不断的,有韧性的。这种呼吸特点是由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环境中所形成的。藏族人民有宗教信仰习惯,因此舞蹈中也含有凝重、虔诚的宗教意识成分。
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情景,让学生对各民族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帮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舞蹈作品的氛围中。
同时,还应当开展舞蹈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二)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韵律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重视舞蹈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要对民族民间舞蹈不同的风格和韵律特点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全面对舞蹈进行掌握。
风格体现出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独特的地方魅力,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也是民族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差异的重要标志。以傣族舞蹈和藏族舞蹈为例:从风格特征上来看,傣族舞蹈具有灵巧质朴、含蓄舒缓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妩媚的“三道弯”体态和“一顺边”的动作美感上。藏族舞蹈具有朴实自如、粗狂奔放的风格特点,藏族舞蹈长长的水袖,舞蹈起来犹如彩虹划空,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在对民族民间舞蹈外在风格特征有所了解之后,就要在其内部,也就是舞蹈的韵律方面下功夫了。韵律是指肢体动作在舞蹈特定的节奏中运动以及运动的规律。韵律是律行于外,韵行于内,内外结合才形成舞蹈动作的神采和舞蹈的风格特征[3]。舞蹈的韵律包括上身韵律、腰部韵律和膝部韵律等,是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根据和内在因素。
(三)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的把握,剖析动作的由来
每个民族民间舞蹈经过长期的发展,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典型动作。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舞蹈中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典型动作背后的文化成因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规定学生的动作形体,为了做动作而做动作,而是要对这些体态、姿态进行分析。例如藏族舞蹈中“一顺边”的动作特点,是在高原缺氧,山路崎岖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们在山路上行走时,缺氧使动作变得很困难,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最省力、最得力的体态动作,即当重心向一侧倾斜时,该侧的脚变得很吃力,该侧之手也随之而去,由于这种体态习惯就形成了同手同脚的“一顺边”的动态。
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基本体态和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民族的舞蹈动作的由来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舞蹈风格,从而使学生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进行实地采风,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舞蹈实地采风活动,结合原生的舞蹈环境来体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民间采风调研,真正感受和体会民族民间舞蹈,对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动作、服饰等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在采风过程中还应加入资料收集、调研、记录、信息加工等课程。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舞蹈展示,通过屏幕将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学习傣族舞蹈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傣族风光,民族风情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服饰有了深刻的认知,对该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所学的舞蹈动作也有了浓厚的兴趣,真正体味到民间舞的真情实意,形成对所学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度认同。
四、结语
由此可见,意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到我们的舞蹈教学课堂中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树立正确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在此基础之上深刻认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韵律;加强对舞蹈中典型动作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掌握,走出教室,开展实地采风,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全方位的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微.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0(24):231.
[2]肖灵.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5(1): 32-36.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文化;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以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为基础,并受到各民族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宗教崇拜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直接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和民族民间文化。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已逐步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强化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与表现能力。
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播载体,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植根于民族自身特色的文化当中,在舞蹈的形态表现、风格展示及性格刻画中,无不深刻地反映出该地域该民族的特有文化。也就是说民族舞蹈实际上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诠释,诠释的好坏直接与他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1]。
基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这种特殊属性,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好舞蹈动作,还要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的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精神特质。
二、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的形势,给舞蹈教学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过程中,只注重对舞蹈的造型模仿,忽略了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了解,产生了“轻”文化“重”形式的观念,限制了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
三、怎样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认识到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要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努力。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同时,要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做到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准确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重视舞蹈文化内涵
要全面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就要充分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重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首先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意识,这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求教师准确的了解掌握各民族的独特文化,挖掘文化的精髓和深层内涵,以民族舞蹈文化为资源,从舞蹈动律生存的生态环境中,识别舞蹈动律特征,从动律变化、动律走向及动态形象的语言符号中探寻文化意蕴,以多元的文化观,融贯民间舞教学的始终,以此启开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动作的接受[2]。例如在讲解藏族舞蹈“弦子”部分的教学时,首先得让学生了解“弦子”的呼吸节奏是连绵不断的,有韧性的。这种呼吸特点是由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环境中所形成的。藏族人民有宗教信仰习惯,因此舞蹈中也含有凝重、虔诚的宗教意识成分。
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情景,让学生对各民族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帮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舞蹈作品的氛围中。
同时,还应当开展舞蹈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二)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韵律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重视舞蹈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要对民族民间舞蹈不同的风格和韵律特点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全面对舞蹈进行掌握。
风格体现出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独特的地方魅力,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也是民族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差异的重要标志。以傣族舞蹈和藏族舞蹈为例:从风格特征上来看,傣族舞蹈具有灵巧质朴、含蓄舒缓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妩媚的“三道弯”体态和“一顺边”的动作美感上。藏族舞蹈具有朴实自如、粗狂奔放的风格特点,藏族舞蹈长长的水袖,舞蹈起来犹如彩虹划空,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在对民族民间舞蹈外在风格特征有所了解之后,就要在其内部,也就是舞蹈的韵律方面下功夫了。韵律是指肢体动作在舞蹈特定的节奏中运动以及运动的规律。韵律是律行于外,韵行于内,内外结合才形成舞蹈动作的神采和舞蹈的风格特征[3]。舞蹈的韵律包括上身韵律、腰部韵律和膝部韵律等,是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根据和内在因素。
(三)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的把握,剖析动作的由来
每个民族民间舞蹈经过长期的发展,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典型动作。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舞蹈中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典型动作背后的文化成因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规定学生的动作形体,为了做动作而做动作,而是要对这些体态、姿态进行分析。例如藏族舞蹈中“一顺边”的动作特点,是在高原缺氧,山路崎岖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们在山路上行走时,缺氧使动作变得很困难,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最省力、最得力的体态动作,即当重心向一侧倾斜时,该侧的脚变得很吃力,该侧之手也随之而去,由于这种体态习惯就形成了同手同脚的“一顺边”的动态。
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基本体态和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民族的舞蹈动作的由来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舞蹈风格,从而使学生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进行实地采风,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舞蹈实地采风活动,结合原生的舞蹈环境来体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民间采风调研,真正感受和体会民族民间舞蹈,对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动作、服饰等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在采风过程中还应加入资料收集、调研、记录、信息加工等课程。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舞蹈展示,通过屏幕将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学习傣族舞蹈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傣族风光,民族风情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服饰有了深刻的认知,对该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所学的舞蹈动作也有了浓厚的兴趣,真正体味到民间舞的真情实意,形成对所学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度认同。
四、结语
由此可见,意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到我们的舞蹈教学课堂中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树立正确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在此基础之上深刻认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韵律;加强对舞蹈中典型动作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掌握,走出教室,开展实地采风,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全方位的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微.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0(24):231.
[2]肖灵.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5(1): 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