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量之美激发审美之光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月,康移风先生在长沙举办“黑色脊梁”矿工系列国画作品展,在此展出版的作品集首页中,他深情地亮出——“献给我的矿工弟兄”。这八个字看似平淡,却是耗费了他四十多年心血的命题。一位在世画家,能够这样真诚坦率地表明自己的艺术理想并不多见。康移风作为享有盛名的人物画家,也会与普通人一样处在社会喧嚣与生活环境的干扰中,但多少年来他始终还是保持当年矿工的纯朴心态与勤恳作风现身于艺坛,活跃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前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特别的现象。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即使看似最简单平实的绘画,也不可能十分直白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写实与写意虽然形式不同,但在表达上都会面临语言的形式与转换方法之选择。画家都想展示自己的个性,而艺术的个性却不容易充分显示。因为,艺术个性需要恰当的语言叙述,而语言的形态又会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我觉得解析康移风先生的中国画特色,可以顺着他的创作目的、艺术叙述的顺序及其过程,最后寻找到他作品形态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简略解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脊梁的表现
  老子曾经说过:“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甚精甚真,其中有信。”这里面的道与物、恍与惚、物与象、精与真,显然最终都落脚于“信”,做人如此,从艺亦如此。但凡活着的人,都有不同的愿望与理想,愿望追求可能只是一时之热,但理想的实现得有信念和毅力的支撑。康移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画矿工不改初心,为他们造型,为他们发声,因为他认为这些弟兄虽然身处底层,但他们是社会的“脊梁”, 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应该受到尊重。
  康移风的中国画人物创作很早就斩露头角。1992年作品《难忘的歌》就获得全国“五月的风”展览优秀奖,作品《深深的井》《顶梁柱》分别入选第八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此后的作品频频入选全国大展和多次荣获大奖;2005年他携带所有描绘矿工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我的弟兄”个人展览,这不仅展示他追求艺术理想的丰硕成果,也是他那些生死不弃的煤矿兄弟引以为荣的自豪!
  2、在艺术的自然中展示自己
  波兰美学家奥索夫斯基认为:“像描写中的情形一样,画面的叙述也是一种形态,其成分是在某种确定的顺序中被知觉的。……叙述的顺序可以由再现的事件的过程描画出来,如同在动态的图画中那样;也可以由关于这些事件的思想过程来决定。”我觉得读康移风先生的中国画,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的契合、自然生动而非人工机械性的表达,直接显示出作者坦诚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真诚,顺此线索理解他的创作目的、艺术叙述的顺序及其过程,能更有效地走进作者内心和把握作品的意境。
  3、在弘扬传统中不断探寻
  绘画有多种目的或曰创作的目标,“画什么”的问题经常迫使画家做出回答,这个回答无疑是用作品来完成。对康移风来说,他的回答是“传统很经典,值得尊重。可以批判其中糟粕,但不要否定其中的精髓。” 对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多次表示:“我画这群矿工,这些在人类自然生存的群体中曾被某些人称之为‘煤黑子’的普普通通的生存群体。……在黑黑的井底,置身于黑黑的煤尘和黑黑的矿工中间,感受到的是真实、自然的本质和粗犷、率直的个性。” 他关注和倾注这一群体的生存乃至他们的喜怒哀乐,庆幸自己“做了一个画家该诚诚实实做的事”。康移风明确的艺术目标加上真诚的朴素的表达,成为当代矿工形象与劳动者精神的代言人。
  虽然常言“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许多作者苦叹经常走进“死胡同”。康移风对于“怎么画”的问题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一直义无反顾地行进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他说:“我与矿工们一起劳作和生活过多年,深知他们希望看的是更多表现他们积极的生存状态、阳光向上的艺术作品。这是我几十年画矿工的主流创作意识。”
  众所周知,康移风在创作矿工劳动与生活为主题的几十年艺术生涯中产生了不少精品,在全国皆有口碑。但是, 他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坚持探索。他常说绘画很多时候也会留有遗憾,有待于下一次表现时加以改进。近些年他继续发掘新的题材,进一步拓宽表现对象,不断探寻自己的表现手法。近作中有三幅大型组合式长卷:其中矿工内容组画11幅;描写苗族祭祀活动的《吕洞圣山祭祀图》8幅;展现1958年大跃进时代的《记忋·一九五八》7幅。这些最少宽达9米、最宽达15米、高2米的巨幅作品,倾注了他上千个日子的思考、写生与绘制,以一种新的镜像展现他近几年求变求新的不懈探索的创作状态。
  4、豪迈雄浑的艺术气象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同一条、同一个方向上行进的画家成千上万,要在这个人头攒涌的队伍中标出自己,绝非一日之功。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上,中国哲学以阴柔与阳刚两种美对作品形态进行基本分类。画家依据不同的审美趋向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
  有路可行自然好,但如何走好和到达理想的目的地是令不少画家苦恼的另一个坎。康移风沿着现实主义这条创作道路坚毅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反思、锤炼艺术形式与语言,表现形式上选择了阳刚之美,传递了正能量,这与他以矿工为主要对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高度吻合。对这个问题他多次表述:“怎么去表现,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语言以及笔墨、构成关系的处理是我苦苦探求的课题。……不同形态被组合在一起,有意识地打破时空关系,动与静构成一种沉重而充满生机的气氛。用笔力求方直和大的转折变化来表现厚重的力量感。”这是他在作品《深深的井》完成时所作的创作手记,有代表性地总结了他几十年来中国人物画创作经验,以及对自己风格特征的立足点的概括。而其中的关键词“不同形态”“用笔方直”“厚重而有力量”值得关注。这种力量不是粗俗之力,而是艺术语言经过精心推敲后的韵律组合,是中国画笔墨重新思考后的新构成,笔线力量之美和墨色融合后所凝合的强音。在那些似乎被劳动强度挤压下容貌有些许变异的矿工和山民的形象中,释放出一种纯朴的原生态的美、正能量的力和“美”,凸出了康移风与众不同的艺术目标的完整呈现。
  5、用作品的艺术之力激发审美之光
  艺术创作因不同的审美需求产生不同的审美价值。而这个审美价值的确立关联到作者的审美思想、审美创造的形式与语言,也涉及到作品生產后价值能否延续?优秀的作品不仅能让观众得到审美享受,得到精神的启迪和美的力量的传递,而且还能不断扩大美的散发与审美想象的延伸,迸发审美之光。康移风在创作大批矿工题材作品的同时,也创作了不少反映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领袖、英雄志士、湖湘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为了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他多次率队写生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创作《血战湘江》《湖湘名人》等宏篇巨构,都是在写生基础上再高度锤炼而成功的。写生是他深入生活、不可缺失的丰富的创作源头,也是他践行现实主义创作宗旨的主要渠道,也是其作品审美力量的基础。他坚决抵制那些“热心于写阴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编乱造、歪曲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 长期以来,他以画笔标示自己的艺术取向——“扎扎实实地在我描绘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中构筑灿烂的力量之美”。我们在综览当今中国的人物画创作状态后,可以发现康移风先生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理念、高昂而持久的创作激情和弥老而新的作品,向世人展示出他的中国人物画“力量之美所激发的审美之光”。
其他文献
1993年,恩师邬惕予先生客居湘潭,当时有彭德怀家乡乌石镇农民画家刘迪辉来访。刘迪辉是养鸡专业户,自幼酷爱绘画,尤擅画鸡,他笔下的母鸡、雏鸡水墨淋漓,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我当时出题,请刘迪辉画了一只母鸡带一群小鸡于葡萄架下嬉戏,邬老题诗一首:  率子架前阴,葡萄照眼红。  抬头够不着,徒有爱儿情。  此作曾在恩师逝世三周年的遗作展上展出,引起轰动,著名武术家晏西征观后说:这诗写的是邬老自己。 
期刊
从最一般的美学范畴讲,现实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离不开现实,但它又不是生活本身。现代中国画在接受西方绘画影响的同时,脱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和绘画精神的滋养。“天人合一”“似与不似之间”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内核和形象概括。中国画如果全然脱离现实,画家的人生体验将无从谈起;如果只停留在对现实的表层反映,作品的内涵就会消弱;如果仅仅追求对客观对象的逼真描摹,作者的心情宣泄也会化为乌有。这种既離不开现实又不能
期刊
画家杨文善  杨文善,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鳥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理事。1994年从湖南省服装工业学校毕业,先后师从成五一、阮国新、柯桐枝诸先生学习山水、花鸟画。其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入展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首届湖南省花鸟画作品展、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精品展、第二届湖南省花鸟画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
期刊
○您好!今天想请您谈谈无偿索字的问题。相信一定也有人向您要字吧?  ◎嗯,是的。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位书法家以至普通的书法爱好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嗯。那您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会怎样处理呢?  ◎这,比较复杂。  ○怎么讲?  ◎因为索字的人千差万别,动机也不一样。  ○这样啊,那,能不能请具体地谈一下?  ◎怎么谈?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哈,开玩笑。不过也不完全是玩笑。  先说最理想的情形
期刊
“诗意现实主义”是我几年来追求艺术风格转型所努力的一个方向。“诗意现实主义”一词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國追求抒情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部分电影风格,虽然在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但我觉得借此词汇可以较为明确地表达自己几年来新的艺术追求。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艺术道路,有多少艰辛与困苦,惟有心知;得到过许多的帮助和扶持,也点滴记在心上。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谈,我想那也是饱尝了无数的挫折教训之后才有了些许的心得感悟。
期刊
30多年的书法复兴之路,风骚迭起,俊彦辈出,各种字体均涌现了诸多为世人所瞩目的代表性书家。小楷毫不例外地焕发了巨大的活力,投稿和入选数量在历次重要展览中一直居高不下。而在这个领域持续不断地精耕细作,构建自家风格,并终于成为领军人物的,明臣兄是当之無愧的重要一员。  我与明臣兄交往有年,虽然谋面机会不多,但他洵洵儒雅的君子气度,使人一见即心生亲近,并且很容易由人及书而联想起他的小楷。这给我很深的印象
期刊
2017年10月12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图片集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中华世纪坛开幕。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承办的“‘大美潇湘 梦圆中华’湖南喜迎党的十九大摄影展”同时在中华世纪坛影像艺术空间开展。本展览分文化湖南、美丽湖南、人文湖南三大内容,主要反映湖南丰富多彩的
期刊
生活中的姜向东是个着装简单随意且性格粗放的人,而他办起事来却心思细腻,谨慎入微,内心热情,不论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好。他不仅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而且具备细心周到的做事风格。这种“粗放”外灵与“细腻”内慧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  艺术道路上的姜向东,也有他外粗内细的思维与风格。当我们屏息凝神他画笔下每一处勾勒时,不能不感慨他的细致与严谨,那些微观与细小的景物竟能
期刊
原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陈国源先生,藏砚十分丰富,砚学理论、造诣也很深。虽已年近八十,然很健谈,我们与与这位风趣又幽默、清癯而健朗的古稀老人,开展了一问一答的采访。  问:您三十多年来,与砚不离不弃,如此喜爱,为什么?  答:为什么喜欢砚台?这是每一个藏砚家首先要遇到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主要被中华名砚之魅力所陶醉而折服。中华名砚有哪些魅力呢?多数藏砚家认为砚台的魅力,主要
期刊
老易今年五十五岁,跟我学书法五年,去年加入了韶关市书法家协会。  老易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入校只有三个月,便因为调皮被赶回家,十一岁跟师父南下广东做泥瓦工。  老易在廣东四十四年,做工,成家,当过小包工头。他曾经嗜赌成性,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百元一定会输掉九十七元”。某年老易做生意赚了十多万,下火车就进了赌场,回到家已是身无分文。  老易没有什么文化,却向往文化,喜欢收藏,是我多年的藏友,收藏的广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