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最暖的烟火气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印象里,春节仿佛总是与红火热闹联系在一起。老老少少齐聚一堂,共享团圆欢聚之乐;张灯结彩,糖瓜祭社,最喜人间烟火气息。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这大概道出了所有小孩子的心理吧!年幼时,对于春节的许多传统习俗,我虽不明白,却也乐于跟着父亲认真地完成专属于这个节日的习俗。记得年三十的清晨,父亲总是早早地起床,细心调制好传统的浆糊,均匀地涂抹在春联背面,小心地“请”上墙去。父亲告诉我,新年图个吉利,贴对联一般不说“贴”,要说“请”。他用新桃换了旧符,一年的新气象仿佛就在这窄窄的红卷中舒展开来。丰盛的年饭开动前,父亲会拿几个小酒杯,斟上一些白酒,轻轻倒在桌下,口中念念有词——这是祭祖的一种方式,心中的庄严与崇敬之感便在此时油然而生,孩童懵懂的内心就这样悄悄被种下感恩与传承的种子。
  当然,春节更多的是喜庆与欢乐。年前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也是我最兴奋的日子。跑遍城内各大商场,添置新衣,想象着大年初一穿上新衣的甜蜜滋味;穿梭于货架之间,挑选年货,心中充盈着小满足与小欢喜——这是节日的序章。年中,到乡下奶奶家准备团圆饭,我和妹妹急忙洗净双手,争着帮忙搓汤圆。糯米和粉团并不是那么听话,一不小心就变了形。于是,我们总会多沾沾水,努力搓得足够圆,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團团圆圆”。餐桌上自然少不了互相祝福,只言片语间寄托着一个家庭对亲人的祝愿,对未来的憧憬。饭后,应时代之变,不再有爆竹烟花声响起,但也不会感觉冷清。一条条微信祝福,一个个“拼手气红包”惹得大伙乐开了怀,笑声满天飞。放下手机,同样的一群人,同看春节晚会,于是又从别人的小故事里收获节日的欢乐与感动,“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川的每个城市和村庄,让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诚哉斯言。春节是一个亲情纽带,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被串联起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浸润其中,大家便乐得纵享最朴实也最幸福的人间烟火。
其他文献
我的学校有悠久的历史,有安静的环境,也有与众不同的气味。  在教室里,时常会随风飘来阵阵淡淡的石榴花香。在春季,楼侧面的石榴树上,许多小花迎着春风无声地绽放,空气中飘动着迷人而清淡的花香。要坐在教室里,可能闻到的只是特别淡的香气,类似于一点儿香水的香气,但要是站在操场,离石榴树近一点,就能感到清新的花香缓缓向你走来,这样感受一会儿,要是风吹来,就仿佛看到一群淡蓝色的风精灵像下雨般飘落,她们小巧玲珑
期刊
主持:李克李克 中学特级教师,西安高新教科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这是一个关于“隔绝”和“远方”的故事。人们因为封闭和隔绝,所以向往自由的远方;但恰恰是因为去了远方,又体味到另外一种真实的隔绝,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而人在其中挣扎。  毋庸置疑,《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堪称经典的书。说它经典,并不仅仅是因为它风靡世界而又历久不衰,更是因为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荒岛男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渴望和梦
期刊
王 倩 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铁路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 学 能 手。2005 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 赏 辞 典》( 中 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微雨,黄昏,细草流光,小径落红,庭阶寂寂,平日里腾跃翻飞的灰喜鹊不知去哪儿了。忽而
期刊
邹贤中 1990年生于湖南衡阳,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作家班学员。作品见《安徽文学》《延河》《鹿鸣》等刊;有作品入选中考模拟试卷及年选。获广东省高校中篇小说奖若干。一  2月1日下午两点,我还在睡觉,手机铃声响了。我尚在深度睡眠中,可手机铃声很顽固,有一股不把我吵醒誓不罢休的劲头。  多年前,我習惯睡觉前把手机关机。不知是何时开始,我不敢关机睡觉了,也许是从我结婚开始,也许是从我有了孩子开始
期刊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天气:风 心情:紧张  今天是上网课的第一天,进入2020年已经51天了。就像是小时候写的作文那样,以后的我们不用再去学校而是在家里对着电脑上学,那一句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玩笑话如今也变成了现实。但此时的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感慨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签到,要用什么方式上课,一会是要做题还是讲课,这样的上课效果会好吗……带着疑惑和怀疑,我们开始上课
期刊
虽说地处湿润区,但脚下的土地,却是真真切切的黄土。干旱在裂开的纹路里,是腾腾热浪里的永定——我的故乡。  夏日陽光照在眼前土楼上,土楼的一圈墙加一圈帽檐,真似蘑菇被削去半边脑袋。墙上是一个又一个的方形小孔,粗糙的墙体厚实而坚固。大门半开半闭,乌黑的木头生了屑。门框上倒有对联一副,不过有三两浅红色斑点,四角也卷卷发皱。墙壁也爬满皱纹,像刚从地里采出的哈密瓜。  土楼内一层层、一圈圈,从下到上,一个土
期刊
踱步在我的房间里,我正在苦思冥想着我的创作。地板吱嘎吱嘎地发出声音,如年迈老者的呻吟。屋顶是斜的,不太结实,时常有些木屑飘落。  几本厚重的诗集倚墙斜立,使本来不结实的墙面,更如陷下去一般。诗集的纸已微微泛黄,散发出清香的墨与纸独有的气息,似非常陈旧,又多几分典雅。  屋子里很冷,脚麻木得如失去知觉一般,唯一温暖的只有窗外的一丝暖阳。“嗒……嗒……”毛巾尚未被微弱的光线晒干,一滴滴水有节奏地落在地
期刊
阳春的凌晨,晨光微启。天际的雾气氤氲,弥漫着浓郁的雨露气息。昨夜的雨还未歇停,透过阳光,淋淋漓漓地带着镀上金色光晕的雨滴天临地平线。  窗前的仍是一片红艳。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金光辉映的透明与尖晶玉红的透亮交织成一幅阳春早雨的画卷。  掩上房门,来到屋外。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雨下千花万草都欣欣然探出了头。水气犹重,伴着嫩叶的水绿清香萦绕心间。望翠柳梢头,水滴从叶片滑落,在
期刊
2019年的夏天,我十八岁,埋头于摞得高高的书本中,与世隔绝。错过很多簇鲜花的成长,忘了这个季节的热度和它完整的模样,只记得时间无比仓促地流逝。很多事慢慢从生命中抽离,生活在倒计时的回声里逐渐褪成单一的颜色,痛苦和喜悦交织,泪水和汗水融汇,流水般向着季节的末尾滚滚而去,绵绵不绝。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写写这个夏天的故事。仅以一个叙述者的身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我在高三默
期刊
周末的早晨,晴日,任正向窗外望去,和煦的阳光如根根金线般洒落在隔壁的阳台上。邻居赵哥正陪着他瘫痪多年的老父亲晒太阳,老人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陽光,温暖入怀,任正会心一笑。  研究生毕业后,任正考进了一个北方大城市的事业单位工作。努力工作了好几年,职位也升了,待遇也提高了,户口也落了,唯一的心病是在一个国际大都市还没有房子,因而还没有对象,自然也就结不成婚。任正对照单位福利分房的政策,认真地计算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