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三个代表”;思维方式;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4)24-0019-02
一、实践思维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这在它的产生根源、目的指向、现实作用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1这就明示了这一理论的实践性思维根据。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渊源于我们党的长期实践经验。我们党艰苦奋斗80余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根本的目的是变革现实,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此,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基本的任务与目的。其中,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基础条件,发展先进文化既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也是为了满足发展生产力的智力要求。而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了中国共产党人整个革命历程的内在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宗旨和目的、任务和方法。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科学解决现实问题的产物。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贯穿的基本精神。一方面,这一理论是科学解决我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产物。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如何解决发展动力、发展方向等问题形成的科学结论。
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党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与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直接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因而也就抓住了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本质。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与贯彻,也就成为实现“三种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成为社会主义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的或根本的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精神,是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
首先,这一理论把我们党置于一个整体的全局的高位来要求自己。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指出它是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
其次,这一理论重视向内的视域。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代表性、公平公正性固然重要,但靠什么来实现?目光是向内还是向外?从国际共运史上看,苏共失去执政地位,有些人把它归咎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然物必先腐,而后虫腐之。偌大一个执政党,自己不倒,别人是打不倒的,根本的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不能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为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党的自身建设搞好了,才能把国家的事情办好,才能赋有广泛的代表性,才有资格处于执政地位。
再次,革命与否定的对象,是我们党自己建立的体制、制度的弊端,以及自身组织的缺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执政党兴亡存续的基本逻辑出发,以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保证对人民的代表性,从而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途径。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谓是中国共产党主动自律的理论,自我批判的理论,因而坚持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
自我革命、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是一种辩证扬弃,是反思中的与时俱进地创新。“与时俱进”意源于《易经》中的“与时偕行”,江泽民同志赋予它崭新的时代蕴意,把它与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时代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和创新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不与时俱进不可能有创新,不创新也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一切科学的理论,必须是与时俱进和创新的统一。与时俱进地创新,则成为科学理论的形成途径与固有属性。
第一,与时俱进地创新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本性。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都必然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本性,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才能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进步。江泽民同志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与时俱进地创新,正是根据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推动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与时俱进地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时代的具体国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产物。历史地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形式。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与时俱进的具体的时代形式,才具有不竭的生命活力。如果离开了与时俱进地创新,理论也就失去了实践性和科学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与时俱进地创新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本就意味着继承,因为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一方面,创新必须从现有的理论观念、现实条件出发,依据新的变化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连续性的,保留着原来事物中的合理因素。所以,创新不是剥离原有基础,而是对原有基础的有所继承。创新也意味着发展,因为创新必须根据新的客观现实,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结论。所以,创新不是原有东西的重复,而是有了新的内涵。列宁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3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过去实践的产物,因而理论落后于实践是常有的事。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保持理论的生命活力。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还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4可见,与时俱进地创新,不仅能够赋予理论生命活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第三,与时俱进地创新是提升主体自觉自主性的途径。与时俱进地创新必然是主体发挥自觉的主动的创造过程,因而主体的自觉自主性是与时俱进地创新应有之本意。这种重主体、重实效、重自觉自主性的思维特征,在“三个代表”的很多论述中都有着充分体现: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治国必先治党等等,都在强调共产党这一主体的主导地位与自主作用。这种思维倾向符合当今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其一,强调共产党的执政主体地位,主要不是张扬她的执政权力,而是强调她的执政责任。强调共产党要成为代表者、实践者。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把权利与责任统一起来了,而且把传统的重权力轻责任关系倒置过来,形成以责任为主的辩证关系。这种倒置有利于社会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建设,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方针的落实。其二,强调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是巩固执政地位、保持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固然是一种历史沿革,但要长期执政必须依靠自己的先进性。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地创新,实现自己在指导理论、纲领、路线、方针、策略、领导方式等方面都保持先进性,不断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才能具有长期执政的资格。
注释
[1][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1页;第48页。
[3]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8页。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2—13页。
(作者单位: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4)24-0019-02
一、实践思维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这在它的产生根源、目的指向、现实作用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1这就明示了这一理论的实践性思维根据。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渊源于我们党的长期实践经验。我们党艰苦奋斗80余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根本的目的是变革现实,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此,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基本的任务与目的。其中,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基础条件,发展先进文化既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也是为了满足发展生产力的智力要求。而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了中国共产党人整个革命历程的内在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宗旨和目的、任务和方法。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科学解决现实问题的产物。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贯穿的基本精神。一方面,这一理论是科学解决我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产物。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如何解决发展动力、发展方向等问题形成的科学结论。
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党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与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直接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因而也就抓住了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本质。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与贯彻,也就成为实现“三种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成为社会主义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的或根本的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精神,是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
首先,这一理论把我们党置于一个整体的全局的高位来要求自己。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指出它是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
其次,这一理论重视向内的视域。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代表性、公平公正性固然重要,但靠什么来实现?目光是向内还是向外?从国际共运史上看,苏共失去执政地位,有些人把它归咎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然物必先腐,而后虫腐之。偌大一个执政党,自己不倒,别人是打不倒的,根本的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不能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为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党的自身建设搞好了,才能把国家的事情办好,才能赋有广泛的代表性,才有资格处于执政地位。
再次,革命与否定的对象,是我们党自己建立的体制、制度的弊端,以及自身组织的缺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执政党兴亡存续的基本逻辑出发,以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保证对人民的代表性,从而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途径。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谓是中国共产党主动自律的理论,自我批判的理论,因而坚持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
自我革命、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是一种辩证扬弃,是反思中的与时俱进地创新。“与时俱进”意源于《易经》中的“与时偕行”,江泽民同志赋予它崭新的时代蕴意,把它与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时代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和创新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不与时俱进不可能有创新,不创新也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一切科学的理论,必须是与时俱进和创新的统一。与时俱进地创新,则成为科学理论的形成途径与固有属性。
第一,与时俱进地创新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本性。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都必然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本性,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才能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进步。江泽民同志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与时俱进地创新,正是根据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推动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与时俱进地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时代的具体国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产物。历史地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形式。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与时俱进的具体的时代形式,才具有不竭的生命活力。如果离开了与时俱进地创新,理论也就失去了实践性和科学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与时俱进地创新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本就意味着继承,因为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一方面,创新必须从现有的理论观念、现实条件出发,依据新的变化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连续性的,保留着原来事物中的合理因素。所以,创新不是剥离原有基础,而是对原有基础的有所继承。创新也意味着发展,因为创新必须根据新的客观现实,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结论。所以,创新不是原有东西的重复,而是有了新的内涵。列宁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3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过去实践的产物,因而理论落后于实践是常有的事。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保持理论的生命活力。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还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4可见,与时俱进地创新,不仅能够赋予理论生命活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第三,与时俱进地创新是提升主体自觉自主性的途径。与时俱进地创新必然是主体发挥自觉的主动的创造过程,因而主体的自觉自主性是与时俱进地创新应有之本意。这种重主体、重实效、重自觉自主性的思维特征,在“三个代表”的很多论述中都有着充分体现: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治国必先治党等等,都在强调共产党这一主体的主导地位与自主作用。这种思维倾向符合当今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其一,强调共产党的执政主体地位,主要不是张扬她的执政权力,而是强调她的执政责任。强调共产党要成为代表者、实践者。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把权利与责任统一起来了,而且把传统的重权力轻责任关系倒置过来,形成以责任为主的辩证关系。这种倒置有利于社会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建设,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方针的落实。其二,强调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是巩固执政地位、保持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固然是一种历史沿革,但要长期执政必须依靠自己的先进性。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地创新,实现自己在指导理论、纲领、路线、方针、策略、领导方式等方面都保持先进性,不断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才能具有长期执政的资格。
注释
[1][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1页;第48页。
[3]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8页。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2—13页。
(作者单位:贵州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