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重要主阵地的边疆高师声乐教学,顺应新时代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文章总结现有音乐专业教学中声乐课程思政功能发挥不充分;音乐专业教学课型需调整;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薄弱;网络资源在声乐课程运用相对滞后等不足,提出改革方案:1.强化声乐课程思政功能;2.调整音乐学专业声乐课的课型;3.加强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环节,灵活调整教学评价;4.充分利用互联网声乐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0-0046-03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2017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KC17159;2019YLJG08)。
[作者简介]吴极巧(1977— ),女,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伊宁 835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
自2007年開始,伊犁师范学院进行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声乐课采用个别课、小组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形式。学生进校之后,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实行师生互选制,引入双选竞争、优胜劣汰的滚动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内在主动性,声乐教学的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2011年底,顺应学校特色办学和更好服务牧区一线教学需要,声乐课程进行探索性研究;2012年9月,歌唱语音课程增加了哈萨克语语音的内容;双语演唱歌曲成为少数民族同学考试必唱曲目;充分利用本土教学资源,探索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实践,少数民族同学演唱国语歌曲的水平有很大提高,哈萨克民歌拉近了支教老师与牧民之间的关系。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实际。
一、从新时代要求看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声乐课程思政功能发挥不充分
在以往声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爱国主义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我爱你,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但在作品讲授中,教师更多地注重歌唱技术的讲授和学生演唱技术的提高。对作品的思政功能考虑较少。2016年12月7日到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为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也为边疆高校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要求,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促进音乐专业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声乐课程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二)音乐专业教学课型亟待调整
伊犁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分为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其中,音乐表演自从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上课的类型为一对一的小课,从2016级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学生每周二节声乐课。目前,表演专业教学稳步进行。我校音乐学专业始于1995年,在声乐教学课型上随着时代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从起初音乐学使用一对二的小课开始,为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生成绩,在2007年调整为一、二年级实施一对一占10%,一对二占20%,小组课为70%,三、四年级实施主、选修制。即每个班里只有前十名能主修声乐。前十名之后的学生就选修其他方向(舞蹈、合唱、音乐理论)课程。这样实施5年之后,音乐学班培养出声乐突出的学生,但更多学生因后两年没学声乐而导致其找工作面试时非常被动。因此,2012年9月重新调整声乐课型,拉通4年声乐小组课模式,保留了之前按照成绩一对一占10%,一对二占20%,小组课为70%的比例。在这样的机制下既培养出突出的学生,也避免学生面试中的尴尬。
随支教学生返校反馈回来的问题有:六一儿童节排练什么节目?给老师排练小型歌唱节目如何选曲目?如何为小学生、中学生选择歌唱的曲目等,鉴于此,2017年9月开始在音乐学三年级推进集体课,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在实践中探讨和完善集体课的评价方式。
(三)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不足
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应包括学生在校的两个学期和寒、暑假管理。在校期间,有上课的考勤、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而对学生寒、暑假的管理上是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在以往声乐教学中,学生放寒、暑假时,每位声乐教师都自行给学生进行作业布置,但从教研室管理上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因此,学生学习大部分依靠自觉,从开学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有的学生利用假期好好学习,在假期里观看很多歌唱家的视频,进步明显;有的学生则是利用假期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在走进琴行或培训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实践的同时放松对声乐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就利用寒、暑假时间从事与本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体验,也忽视声乐方面的学习,等等。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对于学生课下的情况了解并不是非常清楚,针对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声乐技能需要天天练习。而据观察,具有良好歌唱习惯的学生寥寥无几,个别学生还存在每周一歌。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非常重要。
(四)网络资源在声乐课程运用相对滞后 互联网正以席卷全球的方式对各行各业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传统高等教育的声乐课程也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高师声乐教学目前还是以传统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面授的形式进行。边疆高师声乐教师对互联网上声乐课程资源的了解和对掌握和运用互联网平台的能力上客观存在差异,因此,在互联网声乐课程资源的使用上参差不齐。慕课、微课、超星等崭新教学平台都提供了丰富的声乐课程资源,但目前声乐教学实际情况是微信平台资源使用得较多,慕课、超星等资源运用得较少。
二、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强化声乐课程思政功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声乐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讲解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内容贯穿在声乐作品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歌化人、以歌育人的作用!
结合习总书记新时代的讲话,加大声乐课程思政功能,强化开学第一课和课前五分钟在声乐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努力,2019年做到红色经典歌曲全覆盖。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地选择《梅娘曲》《松花江上》《嘉陵江上》《南泥湾》《二月里来》《绣金匾》《洪湖水》《浪打浪》《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阳光路上》《党啊》《亲爱的妈妈》《唱支山歌给党听》《不忘初心》《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恩》《母亲》《老师》《我总是想起您》《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在灿烂的阳光下》《祖国不会忘记》等作品让学生演唱,在实践演唱中感受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中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感受党领导人民在祖国建设、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同学们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二)调整音乐学专业声乐课的课型
我校音乐学声乐课程的课型为一年级统一上小组课(一对三),从二年级开始,根据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班级中的名列前茅的学生可以上一对一的课(占全班10%)和一对二的课(占全班人数的20%),小组课(一对三)占70%。调整课型主要是将三年级70%小组课改成70%的集体课。集体课主要是为学生入职之后应对排练小型节目积累多声部曲目而设置。通过集体课,让学生提前了解多声部声乐作品组织、排练、选曲等方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排练时如何把握声音的均衡等,提高其应对工作的实际能力。
集体课的学生演唱内容也是以国语演唱曲目为准,涵盖爱国主义歌曲、歌剧片段、艺术歌曲等等。学生演唱作品类型涵盖齐唱、男女声对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二声部重唱、三声部重唱等多种形式,具体作品难度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定。集体课由8~10人组成,一次连上两节,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内容及演唱方式,完成的曲目量由学生的自觉性来决定。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自行与集体课内的学生自由组合来完成男女声对唱、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等作品,鼓励学生尽量多地完成作品,只要完成得好,在指导教师的把关下进课堂,在老师允许的条件下纳入考试。同时,声乐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二声部、三声部作品进行教学,为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排练简单的小型表演唱、对唱、二重唱积累一定的曲目和经验。例如《游击队歌》《共青团员之歌》《山楂树》《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放马山歌》《哎呦,妈妈》等。(三)加强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环节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从2019年寒假开始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声乐作品,并让学生提前了解歌曲的词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作品内在情感表达、歌曲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难点,引导学生观摩、观看、聆听所演唱歌曲的音视频。通过大量朗读歌词和声乐学习的前期准备,让学生在演唱作品之前就对所演唱的歌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与整体的把握,减少声乐学习中走弯路、绕路。在开学的时候,声乐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抽查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此成绩将占平时成绩的50%。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学生学习声乐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增加课程教学管理环节,即在给学生们布置歌曲时要求学生每天在年级微信群中进行练声、唱歌的打卡。通过这些学习环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认识深度比之前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及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
因音乐学专业三年级增加了集体课,在集体课的评价机制上进行探索,考虑到学生演唱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考核机制也趋于弹性化。针对学生中程度最弱的,要求学生至少完成1首集体声乐作品,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完成,如齐唱等。针对演唱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鼓励其根据自身能力下功夫去完成2~5首二重唱、三重唱、对唱(内容可以是民歌、流行歌曲或美声歌剧中的片段)等作品,在考试时选出其中的1~5首上报参加考试即可,教师根据学生演唱进行打分,取平均值即可。教师在集体课授课时须强调歌唱中团队协作的精神,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声音处理、作品选择及情感的表达,声音音色等都进行规范和要求,同时,选出一名学生负责课下作品的排练与监督,如背谱,合声部,等等。一开始,学生还存在着不情愿的心理,慢慢的,随着学习和深入,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喜欢这样的集体课了。有的同学甚至说,这样上课比起原先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有趣得多。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声乐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学方式都在随着互联网的便捷而发生改变。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必须紧随时代步伐,将慕课、超星、微信等声乐资源引入到学生专业视野中。慕课、超星等崭新教学平台陆续出台近10年,已建立国家精品课程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扬州大学 张美林)、民族声乐进阶密码(华东师范大学 石春轩子)、声乐专家讲堂(中央音乐学院 王传越 常思思)、流行声乐课堂(南京艺术学院 张丹丹)、强哥声乐课堂(中国音乐学院 周 强)、声乐教学改革课程(福建师范大学 三对N教学形式)、声乐演唱基础(湖南师范大学 陈 刚)、美化嗓音、轻松讲课(爱课程 林立军)等课程,超星平台上的声乐基础理论(上海开放大学方怡)、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与实践(上海音乐学院 常留柱)、声乐艺术表现论(东北师范大学 金顺爱)、民族声乐歌唱(中国音乐学院 许红霞)、金曼教授讲中国歌剧(金 曼 北京大学)、意大利语(刘春红 北京语言大学)等都是学习声乐的非常重要的资源。也可将微信平台中非常受欢迎的声乐家APP,民歌中国,陕北民歌,学习强国,歌唱艺苑,歌唱家,国际声乐,声乐学习资料库,声乐大全,歌唱大讲堂,唱歌大讲堂等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在公众号中,有很多歌唱家演唱的视频,音频,声乐教学视频,声乐学习资料等内容都纳入到声乐学习的资料库中。这些内容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打破时间的壁垒,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为广大师生声乐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唱家的网络公众号,可以预约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这也是一种新型的渠道,拉近了普通老百姓与歌唱家的距离。目前伊犁师范大学也在超星平台上建立自建声乐课程,同时教师有选择地将好的视频资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超星平台进行学习。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将学唱的基本条件、美声歌唱发声要领口诀、吉利《学唱入门》的观点介绍、卡鲁索歌唱方法的七条原则、美聲唱法的声音特点等声乐理论相关知识点内容和《歌曲演唱情感处理》、哈萨克民歌范唱与朗读等内容进行微课录制,作为自建课程内容之一,向学生开放,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总之,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有效学习,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声乐学习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改革是动态行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优化的过程,但无论怎么改,都需要把住一个原则,声乐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只要把握住这个核心,怎么改都不会跑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则更应该迎头奋进,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注释: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0-0046-03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2017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KC17159;2019YLJG08)。
[作者简介]吴极巧(1977— ),女,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伊宁 835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
自2007年開始,伊犁师范学院进行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声乐课采用个别课、小组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形式。学生进校之后,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实行师生互选制,引入双选竞争、优胜劣汰的滚动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内在主动性,声乐教学的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2011年底,顺应学校特色办学和更好服务牧区一线教学需要,声乐课程进行探索性研究;2012年9月,歌唱语音课程增加了哈萨克语语音的内容;双语演唱歌曲成为少数民族同学考试必唱曲目;充分利用本土教学资源,探索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实践,少数民族同学演唱国语歌曲的水平有很大提高,哈萨克民歌拉近了支教老师与牧民之间的关系。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实际。
一、从新时代要求看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声乐课程思政功能发挥不充分
在以往声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爱国主义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我爱你,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但在作品讲授中,教师更多地注重歌唱技术的讲授和学生演唱技术的提高。对作品的思政功能考虑较少。2016年12月7日到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为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也为边疆高校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要求,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促进音乐专业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声乐课程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二)音乐专业教学课型亟待调整
伊犁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分为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其中,音乐表演自从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上课的类型为一对一的小课,从2016级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学生每周二节声乐课。目前,表演专业教学稳步进行。我校音乐学专业始于1995年,在声乐教学课型上随着时代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从起初音乐学使用一对二的小课开始,为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生成绩,在2007年调整为一、二年级实施一对一占10%,一对二占20%,小组课为70%,三、四年级实施主、选修制。即每个班里只有前十名能主修声乐。前十名之后的学生就选修其他方向(舞蹈、合唱、音乐理论)课程。这样实施5年之后,音乐学班培养出声乐突出的学生,但更多学生因后两年没学声乐而导致其找工作面试时非常被动。因此,2012年9月重新调整声乐课型,拉通4年声乐小组课模式,保留了之前按照成绩一对一占10%,一对二占20%,小组课为70%的比例。在这样的机制下既培养出突出的学生,也避免学生面试中的尴尬。
随支教学生返校反馈回来的问题有:六一儿童节排练什么节目?给老师排练小型歌唱节目如何选曲目?如何为小学生、中学生选择歌唱的曲目等,鉴于此,2017年9月开始在音乐学三年级推进集体课,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在实践中探讨和完善集体课的评价方式。
(三)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不足
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应包括学生在校的两个学期和寒、暑假管理。在校期间,有上课的考勤、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而对学生寒、暑假的管理上是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在以往声乐教学中,学生放寒、暑假时,每位声乐教师都自行给学生进行作业布置,但从教研室管理上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因此,学生学习大部分依靠自觉,从开学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有的学生利用假期好好学习,在假期里观看很多歌唱家的视频,进步明显;有的学生则是利用假期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在走进琴行或培训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实践的同时放松对声乐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就利用寒、暑假时间从事与本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体验,也忽视声乐方面的学习,等等。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对于学生课下的情况了解并不是非常清楚,针对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声乐技能需要天天练习。而据观察,具有良好歌唱习惯的学生寥寥无几,个别学生还存在每周一歌。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非常重要。
(四)网络资源在声乐课程运用相对滞后 互联网正以席卷全球的方式对各行各业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传统高等教育的声乐课程也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高师声乐教学目前还是以传统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面授的形式进行。边疆高师声乐教师对互联网上声乐课程资源的了解和对掌握和运用互联网平台的能力上客观存在差异,因此,在互联网声乐课程资源的使用上参差不齐。慕课、微课、超星等崭新教学平台都提供了丰富的声乐课程资源,但目前声乐教学实际情况是微信平台资源使用得较多,慕课、超星等资源运用得较少。
二、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强化声乐课程思政功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声乐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讲解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内容贯穿在声乐作品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歌化人、以歌育人的作用!
结合习总书记新时代的讲话,加大声乐课程思政功能,强化开学第一课和课前五分钟在声乐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努力,2019年做到红色经典歌曲全覆盖。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地选择《梅娘曲》《松花江上》《嘉陵江上》《南泥湾》《二月里来》《绣金匾》《洪湖水》《浪打浪》《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阳光路上》《党啊》《亲爱的妈妈》《唱支山歌给党听》《不忘初心》《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恩》《母亲》《老师》《我总是想起您》《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在灿烂的阳光下》《祖国不会忘记》等作品让学生演唱,在实践演唱中感受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中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感受党领导人民在祖国建设、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同学们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二)调整音乐学专业声乐课的课型
我校音乐学声乐课程的课型为一年级统一上小组课(一对三),从二年级开始,根据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班级中的名列前茅的学生可以上一对一的课(占全班10%)和一对二的课(占全班人数的20%),小组课(一对三)占70%。调整课型主要是将三年级70%小组课改成70%的集体课。集体课主要是为学生入职之后应对排练小型节目积累多声部曲目而设置。通过集体课,让学生提前了解多声部声乐作品组织、排练、选曲等方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排练时如何把握声音的均衡等,提高其应对工作的实际能力。
集体课的学生演唱内容也是以国语演唱曲目为准,涵盖爱国主义歌曲、歌剧片段、艺术歌曲等等。学生演唱作品类型涵盖齐唱、男女声对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二声部重唱、三声部重唱等多种形式,具体作品难度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定。集体课由8~10人组成,一次连上两节,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内容及演唱方式,完成的曲目量由学生的自觉性来决定。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自行与集体课内的学生自由组合来完成男女声对唱、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等作品,鼓励学生尽量多地完成作品,只要完成得好,在指导教师的把关下进课堂,在老师允许的条件下纳入考试。同时,声乐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二声部、三声部作品进行教学,为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排练简单的小型表演唱、对唱、二重唱积累一定的曲目和经验。例如《游击队歌》《共青团员之歌》《山楂树》《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放马山歌》《哎呦,妈妈》等。(三)加强声乐课程过程性管理环节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从2019年寒假开始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声乐作品,并让学生提前了解歌曲的词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作品内在情感表达、歌曲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难点,引导学生观摩、观看、聆听所演唱歌曲的音视频。通过大量朗读歌词和声乐学习的前期准备,让学生在演唱作品之前就对所演唱的歌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与整体的把握,减少声乐学习中走弯路、绕路。在开学的时候,声乐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抽查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此成绩将占平时成绩的50%。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学生学习声乐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增加课程教学管理环节,即在给学生们布置歌曲时要求学生每天在年级微信群中进行练声、唱歌的打卡。通过这些学习环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认识深度比之前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及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
因音乐学专业三年级增加了集体课,在集体课的评价机制上进行探索,考虑到学生演唱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考核机制也趋于弹性化。针对学生中程度最弱的,要求学生至少完成1首集体声乐作品,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完成,如齐唱等。针对演唱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鼓励其根据自身能力下功夫去完成2~5首二重唱、三重唱、对唱(内容可以是民歌、流行歌曲或美声歌剧中的片段)等作品,在考试时选出其中的1~5首上报参加考试即可,教师根据学生演唱进行打分,取平均值即可。教师在集体课授课时须强调歌唱中团队协作的精神,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声音处理、作品选择及情感的表达,声音音色等都进行规范和要求,同时,选出一名学生负责课下作品的排练与监督,如背谱,合声部,等等。一开始,学生还存在着不情愿的心理,慢慢的,随着学习和深入,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喜欢这样的集体课了。有的同学甚至说,这样上课比起原先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有趣得多。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声乐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学方式都在随着互联网的便捷而发生改变。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必须紧随时代步伐,将慕课、超星、微信等声乐资源引入到学生专业视野中。慕课、超星等崭新教学平台陆续出台近10年,已建立国家精品课程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扬州大学 张美林)、民族声乐进阶密码(华东师范大学 石春轩子)、声乐专家讲堂(中央音乐学院 王传越 常思思)、流行声乐课堂(南京艺术学院 张丹丹)、强哥声乐课堂(中国音乐学院 周 强)、声乐教学改革课程(福建师范大学 三对N教学形式)、声乐演唱基础(湖南师范大学 陈 刚)、美化嗓音、轻松讲课(爱课程 林立军)等课程,超星平台上的声乐基础理论(上海开放大学方怡)、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与实践(上海音乐学院 常留柱)、声乐艺术表现论(东北师范大学 金顺爱)、民族声乐歌唱(中国音乐学院 许红霞)、金曼教授讲中国歌剧(金 曼 北京大学)、意大利语(刘春红 北京语言大学)等都是学习声乐的非常重要的资源。也可将微信平台中非常受欢迎的声乐家APP,民歌中国,陕北民歌,学习强国,歌唱艺苑,歌唱家,国际声乐,声乐学习资料库,声乐大全,歌唱大讲堂,唱歌大讲堂等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在公众号中,有很多歌唱家演唱的视频,音频,声乐教学视频,声乐学习资料等内容都纳入到声乐学习的资料库中。这些内容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打破时间的壁垒,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为广大师生声乐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唱家的网络公众号,可以预约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这也是一种新型的渠道,拉近了普通老百姓与歌唱家的距离。目前伊犁师范大学也在超星平台上建立自建声乐课程,同时教师有选择地将好的视频资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超星平台进行学习。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将学唱的基本条件、美声歌唱发声要领口诀、吉利《学唱入门》的观点介绍、卡鲁索歌唱方法的七条原则、美聲唱法的声音特点等声乐理论相关知识点内容和《歌曲演唱情感处理》、哈萨克民歌范唱与朗读等内容进行微课录制,作为自建课程内容之一,向学生开放,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总之,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有效学习,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声乐学习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改革是动态行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优化的过程,但无论怎么改,都需要把住一个原则,声乐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只要把握住这个核心,怎么改都不会跑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则更应该迎头奋进,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注释: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