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评价出发,运用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以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为框架,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的监督和有效的控制,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从而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进行科学评价,达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改良导向评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以合作共赢为原则,通过产教融合服务、联合办学、专业共建、订单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与互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但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的“壁炉现象”,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成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构建系统科学的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做”一体化奠定基础,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培养环境。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模式)又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该模式包含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等四个步骤,具有注重过程评价和改进,突出反馈等特点。
改良导向评价模式回答了泰勒模式中部分疑难问题,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
图1:基于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评价流程
图1所示的基于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评价流程,就校企合作项目而言,主要包含:一是背景评价,即了解双方基本情况、分析需求和确定合作内容的过程。二是输入评价,即评价校企合作项目各方资源的投入情况。三是过程评价,即对合作过程中的具体项目和内容进行评价。四是成果评价,即评价校企合作项目取得的实际成果,并对照合作协议内容,评估是否达到合作效果。流程结束后,需对每个环节进一步改良,以应用于以后的合作项目中,达到反馈和改进的作用。
图2: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内涵
二、基于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集合,通常具有层次化的结构特点。参照相关文献,将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评价模型引入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中,按照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见表1)
(一)背景评价阶段
此階段主要是评价校企双方基本合作能力,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对政策环境、学校影响力、企业影响力、校企双方合作需求以及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诊断性评估,以辅助制定项目计划。
背景评价阶段选取了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力度、法规完善程度和区域经济情况;学校影响力包含办学影响力、办学硬软件情况及学生规模;企业影响力有企业实力、企业社会信用情况及企业规模;合作需求由双方合作意愿强度、达成目标度和优势互补程度构成;校企合作机制即具体合作内容、校企合作层次、校企合作规格及校企合作管理统筹协调度等。
(二)输入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评价双方资源投入能力,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保障,对硬件、师资及经费投入进行可行性评价,有效组织合作项目的相关资源。
输入评价阶段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硬件投入包括教学实施投入额度和项目场地投入数量;师资投入包含中级以上职称和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以及所占授课教师比例;经费投入包括日常教学和专项建设经费额度,以调动校企双方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
(三)过程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对校企合作项目执行能力进行评价,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针对基本合作和实践培养开展形成性评价,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阶段。
过程评价阶段选取了2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基本合作评价包括合作项目与课程吻合度、合作项目与专业建设契合度、合作项目与人才培养适合度、合作开发课程数量和合作编写教材数量;实践培养评价包含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评价、社会实践教学评价、企业定岗实习数量以及校企双方参与技术研发数量。
(四)结果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对项目绩效成果能力,即学生能力、社会评价和效益进行总结性评价,是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能否循环运用的关键所在。
结果评价阶段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学生能力评价包括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1+X”证书项目的双证获取率;社会评价包含合作企业对录用学生满意度调查和学生未来发展潜力;效益评价有学生就业水平、师资提升程度以及企业提升情况。基于结果评价,对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流程和指标作结论性评价,为改进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三、结语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在纵向和横向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校企合作良性运行与激励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评价指标体系,学校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制度的运行就会缺乏支点和保障,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王为民,俞启定.校企合作“壁炉现象”探究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07).
[2]赵恒伯,刘繁荣.刍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教育,2014(9).
[3]李红,高亮亮.基于CIPP模型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营销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石油教育,2016(06).
[4]覃文松.高职校企合作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5]邹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6).
[6]李时,姜文雯.基于CIPP的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基金项目:2018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视域下校企合作评价指标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WTYB2018-02.
关键词:改良导向评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以合作共赢为原则,通过产教融合服务、联合办学、专业共建、订单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与互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但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的“壁炉现象”,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成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构建系统科学的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做”一体化奠定基础,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培养环境。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模式)又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该模式包含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等四个步骤,具有注重过程评价和改进,突出反馈等特点。
改良导向评价模式回答了泰勒模式中部分疑难问题,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
图1:基于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评价流程
图1所示的基于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评价流程,就校企合作项目而言,主要包含:一是背景评价,即了解双方基本情况、分析需求和确定合作内容的过程。二是输入评价,即评价校企合作项目各方资源的投入情况。三是过程评价,即对合作过程中的具体项目和内容进行评价。四是成果评价,即评价校企合作项目取得的实际成果,并对照合作协议内容,评估是否达到合作效果。流程结束后,需对每个环节进一步改良,以应用于以后的合作项目中,达到反馈和改进的作用。
图2: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内涵
二、基于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集合,通常具有层次化的结构特点。参照相关文献,将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的评价模型引入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中,按照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见表1)
(一)背景评价阶段
此階段主要是评价校企双方基本合作能力,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对政策环境、学校影响力、企业影响力、校企双方合作需求以及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诊断性评估,以辅助制定项目计划。
背景评价阶段选取了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力度、法规完善程度和区域经济情况;学校影响力包含办学影响力、办学硬软件情况及学生规模;企业影响力有企业实力、企业社会信用情况及企业规模;合作需求由双方合作意愿强度、达成目标度和优势互补程度构成;校企合作机制即具体合作内容、校企合作层次、校企合作规格及校企合作管理统筹协调度等。
(二)输入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评价双方资源投入能力,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保障,对硬件、师资及经费投入进行可行性评价,有效组织合作项目的相关资源。
输入评价阶段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硬件投入包括教学实施投入额度和项目场地投入数量;师资投入包含中级以上职称和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以及所占授课教师比例;经费投入包括日常教学和专项建设经费额度,以调动校企双方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
(三)过程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对校企合作项目执行能力进行评价,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针对基本合作和实践培养开展形成性评价,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阶段。
过程评价阶段选取了2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基本合作评价包括合作项目与课程吻合度、合作项目与专业建设契合度、合作项目与人才培养适合度、合作开发课程数量和合作编写教材数量;实践培养评价包含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评价、社会实践教学评价、企业定岗实习数量以及校企双方参与技术研发数量。
(四)结果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对项目绩效成果能力,即学生能力、社会评价和效益进行总结性评价,是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能否循环运用的关键所在。
结果评价阶段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学生能力评价包括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1+X”证书项目的双证获取率;社会评价包含合作企业对录用学生满意度调查和学生未来发展潜力;效益评价有学生就业水平、师资提升程度以及企业提升情况。基于结果评价,对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流程和指标作结论性评价,为改进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三、结语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在纵向和横向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校企合作良性运行与激励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评价指标体系,学校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制度的运行就会缺乏支点和保障,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王为民,俞启定.校企合作“壁炉现象”探究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07).
[2]赵恒伯,刘繁荣.刍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教育,2014(9).
[3]李红,高亮亮.基于CIPP模型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营销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石油教育,2016(06).
[4]覃文松.高职校企合作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5]邹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6).
[6]李时,姜文雯.基于CIPP的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基金项目:2018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视域下校企合作评价指标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WTYB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