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科书作业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科书一般由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个系统组成。除范文系统之外,作业系统也是能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和特点的重要部分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科书作业系统的编制和教学实施多研究多思考,以便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本文拟对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科书(第9~12册)的作业系统编制及教学策略等问题作探讨。
  一、现行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结构
  通过对教科书作业系统的集中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人教版小學语文高年级教科书的作业编制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围绕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模块编制和分布。有关默写生字词,朗读、背诵、抄写课文或段落的作业题为知识类,共有359道,约占总题量的53%;有关解释字词句、词句归类、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涵义的作业题为理解类,有147道;有关仿写、改写、缩写、续写、扩写的作业题为应用类或运用类,有15道;有关分析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表达方法的作用和段落层次安排原因的作业题为分析类,有46道;有关口语交流、习作及综合性学习作业题为综合类,有112道;有关品评、鉴赏作品类的作业题为评价类,有3道。从其编制来看,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作业的安排方面确实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少而精”的要求,沿着“读背文本”、“理解分析”、“延伸拓展”三级设计思路合理有序地安排了“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等各类作业,既重视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现行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编制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科书的作业编制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实际语文教学需要
  尽管现行教科书在作业的编制方面大体上都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笔者认为,这种编制方式与实际小学语文教学相对照,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环节。一是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如练习中有很多题目以“说说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体会”等为命题,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指导措施,导致老师和学生每次遇到这样的作业题都无从下手。二是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作业题大都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且大多数都是主观题,填图表题、判断、选择等题型几乎一道都没有,导致学生实践起来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三是缺乏评价性设计或反馈矫正设计,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或主观想法作出评价。
  2.教师在作业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单一,缺少灵活性。不少老师基本是在备课时参考课后的作业题,然后上课时在串讲的过程中将作业题穿插进去,并没有深入思考该作业题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还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加以运用,还可以怎样加以拓展等。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教科书的作业系统。一些教师在注重使用教辅资料的同时却忽视了挖掘课本的作业资源,在备课或讲课时大都是根据教辅资料的指示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不仅造成了课本作业资源的浪费,更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僵化。三是注重对阅读理解分析的训练,忽视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把课后作业习题的实施更多地当成语文能力的纯技巧性训练。尤其是在实施课后小练笔或者单元后的习作练习时,常用所谓的写作方法或诀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写作视角。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因为教学时间比较紧,对于课后的“小练笔”或“选做题”不予以实施,在高年级这种现象尤其普通。
  三、增强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教学效果的相关策略
  1.在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方面要切合小学生实际
  针对前述的作业安排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够强的问题,我们建议教科书在作业编制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数量和难度。同时,作为实施者的老师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数量。比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删减他们的作业量,紧紧抓住教科书作业题中的知识类和理解类题型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基础训练。而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教科书作业题中的分析综合等延伸拓展题。而且,教师还应该根据作业难度作出分层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2.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许多生字、生词或优美的词句等知识虽然集中体现在课后作业题中,但将其放回到每一篇选文中却是零散的,应该采取随文教学的方式,方便学生随时识记,及时积累。又如理解分析题,包括初读尝试性作业和精读理解性作业,教师应该因需使用,适度改动。课前预习作业应选择初读尝试性作业,比如给选文中的部分内容添加小标题等;而对于精读理解性作业,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因需采用,如可以适当地将以文字出现的主观题改为填图、连线或选择等客观题,或者把文字转换成图形、卡片或视频等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多样性。
  3.采用正确的作业评价方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先后交替使用过学生自我评价、激励性评价法,并且视作业的难易程度,在教学过程中作多次评价:在自我评价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和完成程度进行分析,查漏补缺,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我还适时抓住学生作业的亮点,给予激励性的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另外,我在实施重点作业题或者有难度的作业题时采取了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策略,经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后再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教师再评价。这样有利于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信心。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制约,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学生也在这种画地为牢式的氛围中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失去了本真,丧失了自我。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意即让学生跳出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致沦为学习的奴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课改走进深水区的背景下,如何静下心来寻找一条合适的高效教学之路是每个老师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学的三个立足点。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立足点 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课改走进深水区的背景下,如何静下心来寻找一条有效的教学之路是每个老师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有效教学的三个立足点。  一、有效教学应立足校情,
摘 要: 精彩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所期盼的,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这精彩的出现,是教学过程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心智充分发展的体现,更是学生个性获得完全释放的理想境界。师生心灵交融的精彩,是课堂教学最高层次的精彩。  关键词: 精彩 预设 课堂教学  传统理论认为,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和方向,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就必然导致我们在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只重视必然性,而忽视偶然性,只习惯
摘 要: 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当前课改已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显现成效,其基础就在于能促使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动起来了,所学的知识自然就被运用。文章就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真正投入,调动积极性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让学生把你所教的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
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花、小草,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其实也是由一粒种子而来的,那是一颗创造力的种子。创造力的种子孕育在每个孩子的大脑中,这颗种子需要生根、发芽,我们必须精心播种它才能结出我们所要的果。这就需要教师播撒创新的种子,开发创新的潜能,鼓舞创新的志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童话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文学样式,很多真、
摘 要: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回归生活 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产生巨大影响,而创新教学模式则是完善小学语文教育较好的手段。本文探讨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种模式,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路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创新改革  1.引言  小学
摘要:浙江传媒业之所以从需国家补贴的亏损事业单位到今天的产业巨擘和利税大户,其巨大变迁得益于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化的推进及政策环境的改善等是浙江传媒业转型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体制改革的推进及内部微观治理制度的调整是浙江传媒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内因。制度创新构成了浙江传媒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所在,这种创新包括两个层面,即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和媒体层面的制度创新。浙江传媒业的变迁就是在这两个制度创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