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腰3横突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是一种由于牵拉力引起的横突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是以组织的肿胀、渗出、增生、粘连为特点,横突压疼定位固定为主要病症的征候群,其疼痛是由于周围神经的刺激出现,因kalm分布不同而有不同的症候。临床应用中医“平乐滑推”合并“斜扳”手法进行合理治疗,经临床观察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L3横突综合征 平乐滑推 斜扳
腰3横突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常以L3横突的压痛为主要症状,是L3压痛为主的一组临床征候群。为合理地进行系统规范手法治疗,我院自2000年9月~2006年9月运用“平乐滑推”手法,配合自然柔和的“斜扳”手法,进行了临床治疗与观察,其间收集病例共计106例,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8例,女2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35岁;腰部L3左侧52例(其中女性14例),右侧33例(其中女性8例),双侧21例(其中女性6例)。
1.2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在20~50之间,L3压痛定位固定,且合并相应的一组临床证候;病程在2周以上。
1.3病例排除标准 非20~50年龄段;有严重外伤史或合并骨折、脱位、骨不连、血肿者;肿瘤、结核、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或脊柱“刚性”太强者:孕产妇、风湿类疾病、以及严重的肝脑心肾及高血压疾患:其他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
1.4疗效统计标准 治疗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为优: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减轻者为良;治疗3个月症状效果不明显,需要应用其他方法治疗者为差。
2 治疗方法
2.1平乐滑推病人俯卧位,脚部垫一高度25cm柔软垫枕,令病人自然放松,操作者于患侧进行滑推操作。
2.2斜扳手法 要求自然柔和,顺畅流利,禁忌肩部极度重力牵扭。
3 疗效分析
优:69例,良22例,差15例;结果为优良率86%,无效率为14%的满意水平。
4 结果讨论
腰3横突综合征的治疗应从疾病的多方面分析,首先是疾病的病因认识,就其临床分析的资料看,引起的具体原因有三种:(1)为急性扭伤;(2)为慢性的静力牵拉伤;(3)为慢性的反复(动力)牵拉伤。第一种情形有弯腰转身等“扭伤”,有刷牙、提物搬物、滑倒、车上站立不稳等急性损伤。第二种情形有长时间的开会、“坐位”姿势持久不移的工作人员。第三种情形有特定性质人员的频繁“行走”活动,如业务推销员,户外工作人员以及部分的专业游泳运动员(出现超负荷的过度训练)。另外,由于个体差异、解剖变异的不同,如横突过长,横突生长的方向不符合力学应力,以及k在腰部的重要杠杆作用失衡,脊柱稳定受影响等等。从局部受力的模式看,横突的牵拉受力是主要模式;腰背筋膜与横突的摩擦力因素,也有学者分析其与疾病的发生相关。普遍的共识是“钉绳牵拉”的损伤应力效应,由于力点集中在L3横突外端,因此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炎症变化及炎性疤痕过程。其实质为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与修复,即损伤后组织出现肿胀、渗出,之后发生组织的粘连与增生,成为损伤性疤痕。就疤痕的增生而言其形成形式有不同的特点,有发生在血管神经丰富部位与较少部位的不同;也有是否属于疤痕体质或疤痕易增生体质的不同。在组织发生粘连之后,特别是神经血管的粘连。可以十分容易地发生局部的神经疼痛,L3横突即为此种特点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之中,选择炎症刺激较轻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发生过多的炎症增生组织,并防止L3横突综合征的出现。在病理分析L3横突综合征局部组织特征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壁增厚。组织神经变性明显。疼痛的机理则为病变周围神经与血管粘连、牵拉刺激。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由于刺激到的神经分布不同可以出现不同部位的症状.仅仅刺激局部可以表现为k和L4,L3横突的疼痛酸胀感,刺激神经分布于腹部则有腹部不适感(其感觉有时病人很难描述);刺激的神经部位分布在臀腿前后则有相应的感觉异常。治疗措施上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讲手术效果好,有人认为手法治疗多数病人可以达到痊愈,有人不赞成吃药或推拿,有人提倡应用针刀治疗。从临床观察分析看,中医推拿过程中,“滑推”可以舒筋理筋,活血荣肌,改善炎症反应,使局部的正常生理代谢得以恢复;斜扳可以松解粘连,改善局部的结构应力,减少炎性疤痕对神经的刺激。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法就会有令人满意的治疗结果,主要的问题是要避免局部“过度刺激”。避免造成附加损伤,避免组织的过度增生肥厚。对一些比较复杂顽固的个案病例及时更换治疗方法也是必要的,毕竟一种治疗方法不是万能的,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加以修正治疗方案。总之,在推拿治疗中,“滑推”合并“斜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可以肯定,效果也令人满意,在临床应当很好地运用与掌握,如此则会从实际意义上给病人与医生带来更多的益处。
关键词 L3横突综合征 平乐滑推 斜扳
腰3横突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常以L3横突的压痛为主要症状,是L3压痛为主的一组临床征候群。为合理地进行系统规范手法治疗,我院自2000年9月~2006年9月运用“平乐滑推”手法,配合自然柔和的“斜扳”手法,进行了临床治疗与观察,其间收集病例共计106例,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8例,女2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35岁;腰部L3左侧52例(其中女性14例),右侧33例(其中女性8例),双侧21例(其中女性6例)。
1.2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在20~50之间,L3压痛定位固定,且合并相应的一组临床证候;病程在2周以上。
1.3病例排除标准 非20~50年龄段;有严重外伤史或合并骨折、脱位、骨不连、血肿者;肿瘤、结核、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或脊柱“刚性”太强者:孕产妇、风湿类疾病、以及严重的肝脑心肾及高血压疾患:其他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
1.4疗效统计标准 治疗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为优: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减轻者为良;治疗3个月症状效果不明显,需要应用其他方法治疗者为差。
2 治疗方法
2.1平乐滑推病人俯卧位,脚部垫一高度25cm柔软垫枕,令病人自然放松,操作者于患侧进行滑推操作。
2.2斜扳手法 要求自然柔和,顺畅流利,禁忌肩部极度重力牵扭。
3 疗效分析
优:69例,良22例,差15例;结果为优良率86%,无效率为14%的满意水平。
4 结果讨论
腰3横突综合征的治疗应从疾病的多方面分析,首先是疾病的病因认识,就其临床分析的资料看,引起的具体原因有三种:(1)为急性扭伤;(2)为慢性的静力牵拉伤;(3)为慢性的反复(动力)牵拉伤。第一种情形有弯腰转身等“扭伤”,有刷牙、提物搬物、滑倒、车上站立不稳等急性损伤。第二种情形有长时间的开会、“坐位”姿势持久不移的工作人员。第三种情形有特定性质人员的频繁“行走”活动,如业务推销员,户外工作人员以及部分的专业游泳运动员(出现超负荷的过度训练)。另外,由于个体差异、解剖变异的不同,如横突过长,横突生长的方向不符合力学应力,以及k在腰部的重要杠杆作用失衡,脊柱稳定受影响等等。从局部受力的模式看,横突的牵拉受力是主要模式;腰背筋膜与横突的摩擦力因素,也有学者分析其与疾病的发生相关。普遍的共识是“钉绳牵拉”的损伤应力效应,由于力点集中在L3横突外端,因此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炎症变化及炎性疤痕过程。其实质为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与修复,即损伤后组织出现肿胀、渗出,之后发生组织的粘连与增生,成为损伤性疤痕。就疤痕的增生而言其形成形式有不同的特点,有发生在血管神经丰富部位与较少部位的不同;也有是否属于疤痕体质或疤痕易增生体质的不同。在组织发生粘连之后,特别是神经血管的粘连。可以十分容易地发生局部的神经疼痛,L3横突即为此种特点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之中,选择炎症刺激较轻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发生过多的炎症增生组织,并防止L3横突综合征的出现。在病理分析L3横突综合征局部组织特征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壁增厚。组织神经变性明显。疼痛的机理则为病变周围神经与血管粘连、牵拉刺激。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由于刺激到的神经分布不同可以出现不同部位的症状.仅仅刺激局部可以表现为k和L4,L3横突的疼痛酸胀感,刺激神经分布于腹部则有腹部不适感(其感觉有时病人很难描述);刺激的神经部位分布在臀腿前后则有相应的感觉异常。治疗措施上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讲手术效果好,有人认为手法治疗多数病人可以达到痊愈,有人不赞成吃药或推拿,有人提倡应用针刀治疗。从临床观察分析看,中医推拿过程中,“滑推”可以舒筋理筋,活血荣肌,改善炎症反应,使局部的正常生理代谢得以恢复;斜扳可以松解粘连,改善局部的结构应力,减少炎性疤痕对神经的刺激。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法就会有令人满意的治疗结果,主要的问题是要避免局部“过度刺激”。避免造成附加损伤,避免组织的过度增生肥厚。对一些比较复杂顽固的个案病例及时更换治疗方法也是必要的,毕竟一种治疗方法不是万能的,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加以修正治疗方案。总之,在推拿治疗中,“滑推”合并“斜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可以肯定,效果也令人满意,在临床应当很好地运用与掌握,如此则会从实际意义上给病人与医生带来更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