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与教育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教育资源的共享共通,我国高校也应加速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发展现状,结合本单位“船海特色”及自身从事的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领域,分析提出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方法与策略,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86-02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方式,国际化培养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适应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教育方面的差距,应充分利用全球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国际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名校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提高本国教育的综合实力。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器人的协同导航技术成为当前科研的热点技术。相较于单机器人系统而言,多机器人系统由于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有良好的应变能力,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多机器人的协同导航能力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多机器人能够正常完成预定任务的基础。为了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将协同导航技术与国际化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一代的人才培养。因此,以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为例,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法与模式,对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共通,我国部分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工作,将“开放式”“国际化”作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依然比较浅薄,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国际化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科研能力以及国际化知识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
(一)国际化意识比较淡薄
当今国际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视,这也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首要前提是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要求紧跟全球趋势,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国际需求、可以进行跨国交流和合作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响应教育国际化的号召,将“开放式”“国际化”作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的认识依然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将研究生送到国外去培养的阶段,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依旧浅薄。所以加强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正确认识依然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
(二)國际化水平较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开始注重国际化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高校开始重视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国际科研项目的合作,并聘用国外教师进行留学访问活动。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国际教师人数的限制、国外留学生名额的缺乏、国际交流活动中交流能力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使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受到限制。要想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不仅要注重国外留学生的数量以及质量,还要注重国外师资力量的引进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中参与程度的提升。
(三)教育内容缺乏国际性
作为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对此,增强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水平,使各学科与国际发展情况接轨,加强现有课程与国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我们培养高层次的、满足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案和内容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化的水准,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特点,制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方案和培养体系,以促进教育国际化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法研究
随着教育资源的全球化共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改变对人才培养越发重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教育方法以及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创新,积极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模式转变,对研究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变传统观念,深化国际化培养理念
传统高校的培养观念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随着当前教育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培养观念已不足以适应当前社会和国际对人才的需要。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也不仅仅是将研究生送到国外,更重要的是应改变培养观念,顺应当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和文化素质。注重对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的提升,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具有国际性质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国际间相关技术研究进程的了解。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创新国际化课程体系
以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为例,它作为提升平台协同作业性能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技术,是涉及知识群体的多元交叉性学科,是非常典型的具备前沿性的研究生课程。与其他导航相比,协同导航技术能够提高整个AUV编队的导航精度,下图为水下各层导航示意图。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应该充分考虑该领域的学科交叉特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导航学科课程中,同时应该加强与国际间高水平学者的合作,构建既包含自身特色又具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将校内的、本土的课程与国际间的专题讲座、科研活动相结合,有效地利用国际间的教育资源,推动中外研究生的合作交流,以培养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促进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国际间导师的交流合作,实现指导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邀请国外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以及科研工作的指导,同时也可参与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以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为例,本校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设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此外,本课题组还与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展开合作,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復合型国际创新人才。同时加强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使研究生能够在不同国家科研单位内得到学习锻炼,更好地增强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
(四)协调本土与国际的关系
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应弱化甚至抛弃本土自身的优秀文化。在与国际教育文化接轨融合的过程中,应以自身文化为主体,坚持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将国际化教育课程与本土课程相融合,学习借鉴国际教育的经验以及制度理念,实现本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三、结语
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的共通共享,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成为一种必然。如何促进国内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使研究生在国内就能使用到国际上的教育资源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国际化的过程是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积极构建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培养氛围,保持积极的探索学习精神,不断深化和创造新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辰,周乐来,李贻斌.多机器人协同导航技术综述[J].无人系统技术,2020,3(2):1-8.
[2]孟玉兰,赵玲玲,李建英,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科技创新意识强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9):14-15.
[3]谢启龙,宋龙,鲁浩,等.协同导航技术研究综述[J].航空兵器,2019,26(4):23-30.
[4]杨楠,赵萌,褚上,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下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记者观察,2018(32):138-139.
[5]陈明灿,刘岩,侯彦芬.工科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06-107.
[6]滕晓艳,史冬岩,钟宇光,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与实践:以现代设计方法国际化共建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6(8):11-13,19.
[7]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
[8]徐博,白金磊,郝燕玲,等.多AUV协同导航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自动化学报,2015,41(3):445-461.
编辑 郑晓燕
①本文系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化视野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G10217Y10)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省青年专项备案课题(课题批准号:GBD1317119)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JG2019B06Z)。
作者简介:徐博(1982—),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惯性导航、组合导航、初始对准及信息融合、多运动平台协同导航传递对准的理论算法、仿真验证及试验。
[关 键 词] 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86-02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方式,国际化培养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适应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教育方面的差距,应充分利用全球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国际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名校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提高本国教育的综合实力。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器人的协同导航技术成为当前科研的热点技术。相较于单机器人系统而言,多机器人系统由于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有良好的应变能力,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多机器人的协同导航能力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多机器人能够正常完成预定任务的基础。为了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将协同导航技术与国际化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一代的人才培养。因此,以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为例,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法与模式,对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共通,我国部分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工作,将“开放式”“国际化”作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依然比较浅薄,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国际化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科研能力以及国际化知识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
(一)国际化意识比较淡薄
当今国际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视,这也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首要前提是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要求紧跟全球趋势,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国际需求、可以进行跨国交流和合作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响应教育国际化的号召,将“开放式”“国际化”作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的认识依然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将研究生送到国外去培养的阶段,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依旧浅薄。所以加强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正确认识依然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
(二)國际化水平较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开始注重国际化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高校开始重视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国际科研项目的合作,并聘用国外教师进行留学访问活动。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国际教师人数的限制、国外留学生名额的缺乏、国际交流活动中交流能力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使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受到限制。要想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不仅要注重国外留学生的数量以及质量,还要注重国外师资力量的引进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中参与程度的提升。
(三)教育内容缺乏国际性
作为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对此,增强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水平,使各学科与国际发展情况接轨,加强现有课程与国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我们培养高层次的、满足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案和内容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化的水准,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特点,制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方案和培养体系,以促进教育国际化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法研究
随着教育资源的全球化共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改变对人才培养越发重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教育方法以及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创新,积极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模式转变,对研究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变传统观念,深化国际化培养理念
传统高校的培养观念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随着当前教育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培养观念已不足以适应当前社会和国际对人才的需要。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也不仅仅是将研究生送到国外,更重要的是应改变培养观念,顺应当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和文化素质。注重对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的提升,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具有国际性质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国际间相关技术研究进程的了解。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创新国际化课程体系
以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为例,它作为提升平台协同作业性能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技术,是涉及知识群体的多元交叉性学科,是非常典型的具备前沿性的研究生课程。与其他导航相比,协同导航技术能够提高整个AUV编队的导航精度,下图为水下各层导航示意图。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应该充分考虑该领域的学科交叉特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导航学科课程中,同时应该加强与国际间高水平学者的合作,构建既包含自身特色又具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将校内的、本土的课程与国际间的专题讲座、科研活动相结合,有效地利用国际间的教育资源,推动中外研究生的合作交流,以培养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促进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国际间导师的交流合作,实现指导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邀请国外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以及科研工作的指导,同时也可参与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以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为例,本校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设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此外,本课题组还与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展开合作,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復合型国际创新人才。同时加强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使研究生能够在不同国家科研单位内得到学习锻炼,更好地增强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
(四)协调本土与国际的关系
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应弱化甚至抛弃本土自身的优秀文化。在与国际教育文化接轨融合的过程中,应以自身文化为主体,坚持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将国际化教育课程与本土课程相融合,学习借鉴国际教育的经验以及制度理念,实现本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三、结语
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的共通共享,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成为一种必然。如何促进国内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使研究生在国内就能使用到国际上的教育资源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国际化的过程是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积极构建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培养氛围,保持积极的探索学习精神,不断深化和创造新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辰,周乐来,李贻斌.多机器人协同导航技术综述[J].无人系统技术,2020,3(2):1-8.
[2]孟玉兰,赵玲玲,李建英,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科技创新意识强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9):14-15.
[3]谢启龙,宋龙,鲁浩,等.协同导航技术研究综述[J].航空兵器,2019,26(4):23-30.
[4]杨楠,赵萌,褚上,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下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记者观察,2018(32):138-139.
[5]陈明灿,刘岩,侯彦芬.工科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06-107.
[6]滕晓艳,史冬岩,钟宇光,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与实践:以现代设计方法国际化共建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6(8):11-13,19.
[7]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
[8]徐博,白金磊,郝燕玲,等.多AUV协同导航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自动化学报,2015,41(3):445-461.
编辑 郑晓燕
①本文系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化视野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G10217Y10)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省青年专项备案课题(课题批准号:GBD1317119)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JG2019B06Z)。
作者简介:徐博(1982—),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惯性导航、组合导航、初始对准及信息融合、多运动平台协同导航传递对准的理论算法、仿真验证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