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是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脱离生活的数学不存在,也没有存在的意义。生活中买卖商品要用到数学、修建房屋要用到数学、站队清点人数要用到数学、计算成绩要用到数学、分配东西要用到数学……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具体如何联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呢?
1 联系生活实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输入的感性信息与的认知结构中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提供有趣、丰富的情境,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 再现生活情景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可以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知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正如古人所云:“乐思方有思泉涌。”
3 加强操作性和参与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数学和用数学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切不可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或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对学生完全放羊,这样不但达不浅谈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小学生毕竟还缺乏自控能力,更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想让他们独立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引导。当然,教师的引导主要在方法上。此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参与。必须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可做,都在做有价值的事,都在为团队的共同事务而努力。由于要学生参与操作,因此所设计和安排的活动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参与性。比如你要学生去测量月亮离地球的距离,就显得很不现实,缺乏可操作性。这种无可操作性的活动,不能切实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实施活动前,为他们设计和安排可操作性的活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4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可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确有好处,同时又能诱发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探索更加丰富的知识求知心理,感到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至用
许久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长期这样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学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让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课堂教学如能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适宜于儿童探索知识的意境,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要将学生带到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进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数学教学步入良性循环。
1 联系生活实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输入的感性信息与的认知结构中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提供有趣、丰富的情境,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 再现生活情景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可以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知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正如古人所云:“乐思方有思泉涌。”
3 加强操作性和参与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数学和用数学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切不可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或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对学生完全放羊,这样不但达不浅谈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小学生毕竟还缺乏自控能力,更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想让他们独立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引导。当然,教师的引导主要在方法上。此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参与。必须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可做,都在做有价值的事,都在为团队的共同事务而努力。由于要学生参与操作,因此所设计和安排的活动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参与性。比如你要学生去测量月亮离地球的距离,就显得很不现实,缺乏可操作性。这种无可操作性的活动,不能切实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实施活动前,为他们设计和安排可操作性的活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4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可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确有好处,同时又能诱发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探索更加丰富的知识求知心理,感到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至用
许久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长期这样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学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让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课堂教学如能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适宜于儿童探索知识的意境,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要将学生带到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进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数学教学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