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怀赤子之心

来源 :团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以其饱满的世态图景、充沛的精神活力而鲜活千年。《诗经》有千面,其中一面却少有挖掘——爱国精神。那些诉说爱国情怀的篇章,有的以团结一致、抵御外辱为主题,有的则表现出心系家国、无畏艰险的勇敢。这些朴素的赤子之心不仅被历史所书写,在当下也仍能闪耀其价值。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当时楚国被吴国所破,楚昭王在随国避难,派申包胥到秦国请求出兵,助楚复国。申包胥在秦宫连哭七日,滴水未进,秦哀公便赋《秦风·无衣》之诗,以示出兵,最终楚国得救。《无衣》一诗为何具有这样特殊的外交意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全诗共三章,重叠复沓,慷慨激昂。每章都以“岂曰”二字开始,用强烈的问句一扫畏战之怯:“谁说我们没有衣服呢?”“袍”指战袍,“泽”是贴身的里衣,“裳”指战裙,三句“与子同”说的是同披战甲、整装待发之事,含的却是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之意。
   士兵们为何群情激奋?原来是“王于兴师”。“戈”“矛”“戟”都是兵器,“甲兵”是甲胄和兵器的总称。“君王发兵去作战,修整我的甲胄与兵器。”“王”指周天子还是秦国国君,自古多有论争,按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古诸侯于境内称王,与称君称公无异”,诸侯在国内也可以被称为“王”。但无论是指周天子还是秦国国君,都说明这是国家层面的意志。再看每章末句,“同仇”在这里指共同为伴,“偕作”指一起出发,“偕行”指共同前行。来吧,让我们成为同伴,共同出发,奔赴战场,绝不退缩。三章末句层层递进,将同仇敌忾、团结奋战的情绪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兵戎相见,倒下的千万人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千万个家庭的离别。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无论战争正义与否,都注定有惨痛的后果。除了精神上的残酷打击,更有现实生活中的艰难,《老子》里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一场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饥荒。既然战争之苦如此,为何秦国战士能如此无畏地共赴疆场?
   秦人的无畏精神,有其地缘原因和历史根源。秦人居于西陲,远离中原,从部族建立伊始,就面临着外族入侵的危机。后来西周被犬戎所破,秦人参与营救,护送平王东迁,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岐山以西土地赐予秦国,秦国才正式建立。封赏实际上只是空头支票,封爵仪式上,周平王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史记·秦本纪》)”这些土地都被戎人占领,需要秦国收复,秦国从建国开始就肩负着驱除外辱的国家使命。数百年间,秦人与戎人拉锯不断,在这样的处境中,若不修勇备战,便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种保全族姓的危机感,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了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爱国精神,并通过《无衣》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至今。
   其实,坚决抵御外来入侵的精神并非秦人所独有。《小雅·六月》有“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师,以匡王国”的诗句,说的就是面临猃狁入侵时,周朝士兵们带着“以匡王国”的使命感奔赴战场。《小雅·出车》(第三、四章)中将士兵面对外辱时的心理刻画得更为生动: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猃狁入侵,周天子命令南仲率军抵抗。诗歌以随军士兵的口吻讲述了面对战争的心理活动:当我离家远行,田间的谷物刚刚抽穗,如今已是白雪纷飞的时节,国家多灾多难,让我们不得安宁。难道我不思念家乡吗?只因为对天子的诏令感到敬畏啊!
   《小雅·采薇》与此相类:“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猃狁的入侵使得家不成家,无法安居。将士们驾马驱车,踏上征程,不敢有半刻懈怠。爱国精神在这里蒙上了些许悲壮的色彩:风雪载途,有去难回,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无法隐瞒;漫长的征途让他们身心疲惫,但保卫家国的使命让他们在疲惫中奋力前行。
   如果说以上诗篇是对反抗侵略、无畏奋战的群像描写,那么《鄘风·载驰》则诠释了属于许穆夫人自己的赤子之心。许穆夫人出身卫国,卫懿公将她嫁于许国穆公,许穆夫人之名也因此而来。说起卫懿公,我们并不陌生,他在位期间,喜好养鹤,淫乐奢侈,最终身死国破。卫国被破后,被拥立的新君卫戴公带领国人暂居漕邑。当许穆夫人得知这样的凶讯,便作了《载驰》一诗: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载”是语气词,无实义,“唁”是向失去国家的国君表示吊唁,“悠悠”形容路途之远。诗歌一开始便展现了诗人英姿飒爽、策马疾驰的形象,她孤身一人踏上漫长路途,是为了到漕邑向卫戴公进行吊唁。当卫国的大夫跋涉而来告知噩耗,许穆夫人便开始忧心忡忡。
   然而,她归国吊唁的想法却遭遇了重重阻力。“尔”指许国大夫,“我”指许穆夫人,“嘉”是赞同的意思,“不臧”是不善、没有好的办法的意思,“閟”是闭塞不通,这里指断绝、停止。“你们不赞同我,不让我返回卫国。看到你们如此不善,我仍然对宗国念念不忘。你们不赞同我,不让我渡河返乡。看到你们如此不善,我对宗国的思念仍然不能停止。”当她登上山冈,采摘贝母用药时,想到的仍然是故国安危。即使是多愁善感的女子,也有自己的思考。许国众人的责难,在她眼里实在是幼稚而又狂妄(许人尤之,众穉且狂)。不难想象,在归国吊唁和营救卫国的问题上,许穆夫人与许国大夫进行了怎样的激烈辩争,才呼喊出了这样近乎鄙视的         为何归国吊唁会被许国大夫阻拦?“在礼,妇人父母既没,不得宁兄弟。”按照当时礼法,夫人不得轻易离境,父母在世,出嫁之女可以按期归家省亲,如果父母不在,探亲则由大夫代替。在礼教森严的时代,许穆夫人的所思所举与礼法相违背。宗国危亡,当原始的思亲念国之情与礼仪制度发生冲突时,许穆夫人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于是她开始想象着卫国得救后麦田茂盛的景象,开始思考把卫国的遭遇向大国诸侯控诉,寻求援助。“许国的大夫君子们,不要在责难于我。你们再多的思虑,也不如我所想到的全面啊!”诗歌的最后,许穆夫人没有陷入无能为力的沮丧,也没有沉溺在失望的情绪之中,而是展现出了难以想象的英迈与自信。也正是她坚定无畏的控诉,将亡国逝亲之痛升华为思家虑国之情。
   《左传·闵公二年》:“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许穆夫人作《载驰》一诗之后,齐桓公出兵戍守漕邑,复立卫国。齐国出兵援卫的理由,究竟是有感于《载驰》一诗,还是许穆夫人真的得以成行“控于大邦”,亦或者只是齐桓公谋图霸业的自然之举,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推知,许穆夫人的事迹和《载驰》传递的精神,在当时就得到高度认可。如果国主将士的爱国行为有其责任驱使,那么一个被保护者的奋勇之举,就显得这种完全赤诚的爱国情怀格外珍贵,也从侧面说明这个时代爱国精神的光芒闪耀。
   当我们阅读《无衣》,情绪仍会随秦国军士高亢,仿佛自己亦是与他们同仇敌忾的一员赤子;当我们翻开《载驰》,内心仍会为许穆夫人的呼号动容,拳拳之心,悠悠常念……这些歌声或浑厚内敛,或激昂迸发,不同的诗篇却传递着同样朴素而赤诚的爱国之情。“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虽然我们已告别战火纷飞的时代,但当今的世界局势仍充满了对抗和种种不确定性,《诗经》中传递的赤子之心,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肠,诉说着华夏儿女不畏侵略、共御外辱的坚定决心。
   (李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责编 王宇航)
其他文献
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在农业社会,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与农业生产活动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豳风·七月》是《诗经》中的一首“农事诗”,记述了周代先民一年中的农事生活。全诗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将不同的自然景象、生产行为和生活场景铺陈其间,篇幅虽长而有迹可循,内容丰富而不失其序。这样的书写方式有何内在逻辑?又体现了先民怎样的时间观呢?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
期刊
近年来,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硕果,学习传承国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必然使命。用国学经典来塑造人格,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是正确的选择。但当下学校的国学教育存在着诸多乱象,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是课程选材不系统,内容安排随意性强。国学教育尚未正式纳入教学系统,不少学校在课程安排和内容的选材上比较随机、随意。老师在教学进度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普及介绍,以“
期刊
沿黄河流域地区是内蒙古发展核心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对于内蒙古、对于全国都意义重大。   沿黄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体上看,内蒙古自治区沿黄流域7个盟市资源禀赋、经济体量、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城镇化率等方面综合优势突出,但由于生态本底条件差,发展方式粗放,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
期刊
我国目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临突破深度贫困强力约束和致富发展两大难题。前者关系到扶贫脱贫的难度,影响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后者关系到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当前的扶贫工作来看,重心主要放在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上。假如扶贫仅仅关注短期效果,忽视人们致富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就是贫困问题虽然暂时得到缓解,但致贫根源却无法消除。因此,通过教育扶
期刊
全国各地跨河桥梁上除连接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的交通桥为标准荷载公路桥外,还有许多连接乡镇和行政村的跨河生产桥,这些生产桥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见,受当时条件所限,建设标准低,加上运行四十多年,大多存在栏杆缺失、桥面板裂缝、桩柱混凝土剥蚀钢筋外漏等老化问题。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议尽快拆除和改造这些危桥和废弃桥。   危桥及废弃桥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危桥及废弃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多数危桥
期刊
猪场乡,位于纳雍县西部,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受地形影响,当地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兼之除部分煤矿外,鲜有矿产,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在2018年11月底民革中央召开的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上,民革江苏省委会签订了结对帮扶责任书,猪场乡成为江苏民革结对帮扶的地区。   “一书在手,责任在肩。”在定点扶贫的650多个日日夜夜,江苏民革“真心、真情、真爱、真给”,同心攻坚, 播撒爱心,打
期刊
摘要:以某电网某路段超过服役期的钢筋混凝土电杆为研究对象,选取电杆杆身与跨中带钢圈接头的杆身试件各6根,其中各取3根试件采用碳纤维布(CFRP)沿杆件纵向进行加固,并对其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对比研究在不同的碳纤维布黏贴层数下加固电杆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基于试验实测数据,对强度及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刚度退化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电杆后,其破坏表现为混凝土与碳纤维布
期刊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文艺作品中,婴儿往往代表着希望、生命和纯真,总能引起美好的联想。有意思的是,先秦文献中也不乏婴儿的身影,成语“赤子之心”就出自于《孟子》。人们对儒家笔下的赤子不算陌生,却往往忽视道家对婴儿的书写,翻检老庄,会发现他们对婴儿极其重视、推崇,为我们留下许多值得玩索的婴儿意象:婴儿为什么吸引着老庄?又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老子是道家的祖师,他留下的《老子》自然成了根本性的文献,在思
期刊
摘要:准确测定不同含水率不同密实度下的碎石土抗剪强度参数是碎石土路基稳定分析的重要前提,选取受库水影响的公路路基碎石土土样,进行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碎石土室内直剪试验。结果表明:碎石土粘聚力随碎石土中细粒土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而内摩擦角则随细粒土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初始缓慢降低,而后急剧减小的趋势。若制备土样时的预压力值不同,特别是该预压力值小于直剪试验时对土样施加的正应力值时,试验拟合所
期刊
春风作雨,万物葱茏。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调研。期间,习总书记先后深入港口、企业、农村、湿地考察调研,查疫情、访群众、问民生、谋发展,足迹从东海之滨至西溪河畔,并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重要讲话,让浙江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让我们感受到使命如磐、责任在肩。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暖风携来春消息”,让我们感受到了积极信号。此次浙江行,是习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