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叶问3》上映,使得叶问这个神奇的武术大师再次走近观众,历史上的叶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成为咏春拳一代宗师的呢?
家世显赫,习武只为强身
佛山历来武风尤盛,南派成名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等,都出自佛山。
清末民初间,佛山有一叶姓大富之家,单是位于佛山福贤路的家宅“桑园”,就已经占了半边街位,其富由此可想而知。
1893年10月10日,叶家又添了一位小少爷,取名“继问”,即后来的咏春拳宗师叶问。
当时叶家的祠堂租给咏春拳传人、梁赞的徒弟陈华顺作武馆。6岁那年,叶问看到陈华顺教授咏春拳,就非要学拳。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叶问的身体不强壮,同意叶问拜师学艺。
叶问年纪虽小,却哄得他那七十多岁高龄的师父对他疼爱有加。陈华顺一生教了36年拳技,先后收了16名弟子。想不到就是这名年纪轻轻的关门弟子,竟成了他日后的承继者。
叶问投师习艺不过三年多,陈华顺便与世长辞,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嘱二弟子吴促素照顾他。
香港奇遇,再得师叔真传
1908年,叶问得其姻亲庞伟庭资助,到香港求学。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个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谁知叶问奋起反击,将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
有一天,一位姓冯的佛山籍男生,也是“南北行”的少东家,说家里有一位世伯,听说叶问会打咏春拳,而且从佛山来,便邀请叶问到南北行见个面。
两人见面,世伯要跟叶问藕手(咏春拳最常用的训练方式)。叶问出道之后罕逢敌手,二话不说,脱了长衫往茶几上一放,便与对方藕起手来。但叶问在那世伯手里根本没有办法进攻,对方却也无意伤他。叶问烦躁至极猛然出击,结果刹那间被世伯施以一招“漏手抱琶”打倒在地。
三天后,世伯再约叶问见面,说:其实你已相当不错,是否想学得更好一点?叶问答:我来香港是读书的,没有钱。世伯说,我教你咏春拳不收学费,你学成后回到佛山应是无人能敌,到时你只要告诉别人,教你的人是梁碧就行了。
原来,此人正是咏春拳集大成者梁赞的二公子梁碧。
就这样,初来香港的叶问机缘巧合地与师叔梁碧相识,从此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他学习咏春拳,一直到叶问1913年离开香港。
武技非凡,多次大显身手
1913年,20岁的叶问告别梁碧,回佛山继承祖业。此时,他的咏春拳已突飞猛进,有些人误以为他学过别派武技,将他当作“叛徒”看待。
殊不知,咏春拳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精奥哲理的武学。陈华顺虽然武功卓越,但终究碍于学识,难以将自己所知的精妙之处传授给下一代。故此梁碧的武功虽然未必敌得过陈华顺,却偏能调教出一位武技卓越的叶问来。日后叶问能成为一代宗师,也与他自身的学识修养不无关系。在香港读书期间,他就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还经常用力学原理、几何角度去解释拳法。
因为是世家子弟出身,叶问注重仪容整洁,喜穿深色长衫,即使平时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装。
一次,叶问和表妹等去观赏秋色。途中,遇到一位当时的军阀排长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叶问挺身上前,使出咏春拳法,对方立马应声倒地。对方起身拔枪,叶问一个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并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竟然把轮芯压弯,使其不能发射。
为谋生计,开武馆惹非议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三餐不继。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但叶问断然拒绝。他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因身怀绝技,应邀进入县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追捕盗贼劫匪等工作。他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颇得上级赏识。以后,叶问又担任过广州市南区巡逻队长等职务。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为了解决当时的生活问题,叶问接受了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的安排,在九龙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咏春拳。
叶问平时不大喜欢说话,连他自己也承认“口才不大好”,若要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几句,他便会感到“口干舌燥”。他为人含蓄,性格高傲,生前授拳多以意会,甚少言传,一度被人讽刺“误人子弟”,并说他有“四不教”:无钱的不教,因为学不起;钱少的不教,因为他希望多敛一点钱财;聪明的不教,因为怕他学得太快了;愚笨的不教,因为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说叶问故意歪曲了一些招式以愚他的弟子们似乎有点过分。但出身于书香世代大富之家的叶问,性格极端高傲,试问又何来耐心去对他眼中认为“平凡”的弟子们详加教导?再加上他那种旧派儒者的极度含蓄作风,就形成了即使眼见弟子错误百出也懒得理会的心态。直到叶问去世前后,门下黄淳梁、李小龙、梁挺等十大弟子相继声名远震,才一洗冤名。
一语成谶,戏言小龙短命
要说叶问最有名气的徒弟,当数功夫巨星李小龙。
1956年,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拜入叶问门下。当时李小龙已是颇有名气的小明星,他到武馆时,穿着西装,戴着墨镜,头发抹得油亮。最初,由师兄黄淳梁指导他练习。黄一开始见到李小龙,就认为他坚持不了多久。果然一个多星期后,李小龙就对枯燥乏味的扎马步和单式操练不耐烦了,不辞而别。
半个月后,李小龙又回来了。原来几天前他在外边跟人比武,一开头就被对方打得晕了头,情急之下李小龙想起刚学到的咏春“日字连环冲拳”,他施展拳法打败对手,由此才认识到了咏春拳的厉害。此后,他全身心投入,从不缺课。
李小龙后来移民美国,没能学完所有拳法。但他一直钻研功夫,有疑惑就打越洋电话向叶问请教,并把这些心得全部融会贯通在他后来创立的“截拳道”中。世人都惊叹于李小龙的武学修为,却不知其中也有叶问的一份功劳。
发达后的李小龙曾亲访叶问大师,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问大师亲自示范全部桩法,由李小龙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自行学习,却被叶问拒绝。叶问说,他的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就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
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叶问笑言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其实这一民间传言并非叶问首创,他只是以此作为笑谈而已,没想到却“一语成谶”。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离奇去世,死时只有33岁。
扬名世界,终成一代宗师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
叶问生前最大的心愿便是成立一个联会,发扬咏春拳。他去世后,他的众多弟子,还有他的儿子叶准、叶正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将拳馆开到了世界各地。如今,咏春拳虽然未被列入国家标准套路,却以全球200多万练习者,稳居中国武术第二大拳种(第一是太极拳)。
叶氏门下明星众多,除了李小龙外,王家卫、周星驰、梁朝伟、狄龙、莫文蔚等人都曾师从叶问的儿子或徒弟,也可以算是叶氏传人。
(记者夏茂平据《齐鲁晚报》《青年周末》、《武汉晨报》等报道整理)
家世显赫,习武只为强身
佛山历来武风尤盛,南派成名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等,都出自佛山。
清末民初间,佛山有一叶姓大富之家,单是位于佛山福贤路的家宅“桑园”,就已经占了半边街位,其富由此可想而知。
1893年10月10日,叶家又添了一位小少爷,取名“继问”,即后来的咏春拳宗师叶问。
当时叶家的祠堂租给咏春拳传人、梁赞的徒弟陈华顺作武馆。6岁那年,叶问看到陈华顺教授咏春拳,就非要学拳。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叶问的身体不强壮,同意叶问拜师学艺。
叶问年纪虽小,却哄得他那七十多岁高龄的师父对他疼爱有加。陈华顺一生教了36年拳技,先后收了16名弟子。想不到就是这名年纪轻轻的关门弟子,竟成了他日后的承继者。
叶问投师习艺不过三年多,陈华顺便与世长辞,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嘱二弟子吴促素照顾他。
香港奇遇,再得师叔真传
1908年,叶问得其姻亲庞伟庭资助,到香港求学。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个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谁知叶问奋起反击,将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
有一天,一位姓冯的佛山籍男生,也是“南北行”的少东家,说家里有一位世伯,听说叶问会打咏春拳,而且从佛山来,便邀请叶问到南北行见个面。
两人见面,世伯要跟叶问藕手(咏春拳最常用的训练方式)。叶问出道之后罕逢敌手,二话不说,脱了长衫往茶几上一放,便与对方藕起手来。但叶问在那世伯手里根本没有办法进攻,对方却也无意伤他。叶问烦躁至极猛然出击,结果刹那间被世伯施以一招“漏手抱琶”打倒在地。
三天后,世伯再约叶问见面,说:其实你已相当不错,是否想学得更好一点?叶问答:我来香港是读书的,没有钱。世伯说,我教你咏春拳不收学费,你学成后回到佛山应是无人能敌,到时你只要告诉别人,教你的人是梁碧就行了。
原来,此人正是咏春拳集大成者梁赞的二公子梁碧。
就这样,初来香港的叶问机缘巧合地与师叔梁碧相识,从此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他学习咏春拳,一直到叶问1913年离开香港。
武技非凡,多次大显身手
1913年,20岁的叶问告别梁碧,回佛山继承祖业。此时,他的咏春拳已突飞猛进,有些人误以为他学过别派武技,将他当作“叛徒”看待。
殊不知,咏春拳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精奥哲理的武学。陈华顺虽然武功卓越,但终究碍于学识,难以将自己所知的精妙之处传授给下一代。故此梁碧的武功虽然未必敌得过陈华顺,却偏能调教出一位武技卓越的叶问来。日后叶问能成为一代宗师,也与他自身的学识修养不无关系。在香港读书期间,他就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还经常用力学原理、几何角度去解释拳法。
因为是世家子弟出身,叶问注重仪容整洁,喜穿深色长衫,即使平时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装。
一次,叶问和表妹等去观赏秋色。途中,遇到一位当时的军阀排长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叶问挺身上前,使出咏春拳法,对方立马应声倒地。对方起身拔枪,叶问一个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并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竟然把轮芯压弯,使其不能发射。
为谋生计,开武馆惹非议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三餐不继。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但叶问断然拒绝。他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因身怀绝技,应邀进入县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追捕盗贼劫匪等工作。他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颇得上级赏识。以后,叶问又担任过广州市南区巡逻队长等职务。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为了解决当时的生活问题,叶问接受了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的安排,在九龙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咏春拳。
叶问平时不大喜欢说话,连他自己也承认“口才不大好”,若要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几句,他便会感到“口干舌燥”。他为人含蓄,性格高傲,生前授拳多以意会,甚少言传,一度被人讽刺“误人子弟”,并说他有“四不教”:无钱的不教,因为学不起;钱少的不教,因为他希望多敛一点钱财;聪明的不教,因为怕他学得太快了;愚笨的不教,因为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说叶问故意歪曲了一些招式以愚他的弟子们似乎有点过分。但出身于书香世代大富之家的叶问,性格极端高傲,试问又何来耐心去对他眼中认为“平凡”的弟子们详加教导?再加上他那种旧派儒者的极度含蓄作风,就形成了即使眼见弟子错误百出也懒得理会的心态。直到叶问去世前后,门下黄淳梁、李小龙、梁挺等十大弟子相继声名远震,才一洗冤名。
一语成谶,戏言小龙短命
要说叶问最有名气的徒弟,当数功夫巨星李小龙。
1956年,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拜入叶问门下。当时李小龙已是颇有名气的小明星,他到武馆时,穿着西装,戴着墨镜,头发抹得油亮。最初,由师兄黄淳梁指导他练习。黄一开始见到李小龙,就认为他坚持不了多久。果然一个多星期后,李小龙就对枯燥乏味的扎马步和单式操练不耐烦了,不辞而别。
半个月后,李小龙又回来了。原来几天前他在外边跟人比武,一开头就被对方打得晕了头,情急之下李小龙想起刚学到的咏春“日字连环冲拳”,他施展拳法打败对手,由此才认识到了咏春拳的厉害。此后,他全身心投入,从不缺课。
李小龙后来移民美国,没能学完所有拳法。但他一直钻研功夫,有疑惑就打越洋电话向叶问请教,并把这些心得全部融会贯通在他后来创立的“截拳道”中。世人都惊叹于李小龙的武学修为,却不知其中也有叶问的一份功劳。
发达后的李小龙曾亲访叶问大师,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问大师亲自示范全部桩法,由李小龙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自行学习,却被叶问拒绝。叶问说,他的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就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
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叶问笑言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其实这一民间传言并非叶问首创,他只是以此作为笑谈而已,没想到却“一语成谶”。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离奇去世,死时只有33岁。
扬名世界,终成一代宗师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
叶问生前最大的心愿便是成立一个联会,发扬咏春拳。他去世后,他的众多弟子,还有他的儿子叶准、叶正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将拳馆开到了世界各地。如今,咏春拳虽然未被列入国家标准套路,却以全球200多万练习者,稳居中国武术第二大拳种(第一是太极拳)。
叶氏门下明星众多,除了李小龙外,王家卫、周星驰、梁朝伟、狄龙、莫文蔚等人都曾师从叶问的儿子或徒弟,也可以算是叶氏传人。
(记者夏茂平据《齐鲁晚报》《青年周末》、《武汉晨报》等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