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4岁的侯长岭,是火箭军某旅发射五营最老的兵,也是大家眼中最牛的兵。服役18年,他曾荣获很多荣誉,展现了一名导弹兵的强大战斗力。而放眼全军,无数像侯长岭一样的身影,正奔跑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
今年34岁的侯长岭,是火箭军某旅发射五营最老的兵,也是大家眼中最牛的兵。服役18年,这位三级军士长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百名好班长”等荣誉。
熟悉侯长岭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急性子。只要有了目标,他就要拼命去实现。侯长岭的拼劲儿,也激励着身边的战友。放眼全军,无数像侯长岭一样的身影,正奔跑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
“做不到第一,就感觉对不起肩上这么多的‘一’”
在学习新装备那段时间,对于侯长岭来说,是一段昏天暗地的日子。一边学习装备操作使用,一边琢磨制作模拟训练器材,侯长岭和战友们忙得不可开交。
那时,侯长岭吃早饭,总会顺便带上几个馒头当午饭,有时候再加一根黄瓜或一块豆腐。中午,他们从不休息,草草吃了午饭,“逮”住几个没下班的工人师傅,追上去请教。晚上下班回去,侯长岭再累也要总结一天的学习收获。因为需要理解背记的知识点特别多,他经常学到凌晨。
上军校时,侯长岭是一系学员一队的副队长。下部队后,他又成了一连一排一班的班长。侯长岭在班里贴上了一幅标语——“一字在前、一班当先”。这是他对班里士兵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做不到第一,就感觉对不起肩上这么多的‘一’”。
侯长岭一直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很自信。那年,侯长岭是某型导弹实弹发射任务专家组里唯一的一名士兵。即将持证上岗前,他被一名资深专家拦住了:“一个士官怎么能担任如此重要任务的把关?我必须亲自考一考。”正是在那次任务中,侯长岭以最快的速度排除了导弹发射中出现的故障,荣立二等功。
“如果哪一天它退役了,我一定會流泪”
对侯长岭而言,导弹装备就是他无声的战友。侯长岭了解这个钢铁“兄弟”的每一部分构造。每次训练结束,他都要仔仔细细把它重新保养一次。“如果哪一天它退役了,我一定会流泪。”侯长岭说。
作为中国最神秘的军种,火箭军部队或驻扎在深山老林,或隐藏在戈壁荒漠,总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侯长岭所在单位,是全军英模、原第二炮兵副参谋长杨业功的老部队。当年杨业功带领官兵在一个废弃厂房安营扎寨、白手起家,编写出数十万字新型导弹专业理论教材,探索出新型导弹的训练方法。
侯长岭还记得,当年老营长李传强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把新组建的单位带到了火箭军的先进行列,手把手地把自己这个新上任的班长培养成了全军典型。现在,侯长岭接过了接力棒。他带兵格外严格细致。很多新兵最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穿着全套防护服一遍又一遍练习操作?为什么检修装备时,每拧紧一个螺丝、拆卸一个阀门、整修一个部件,都要用油漆做好标记?
直到年终考核时,他们拿了第一才发现,自己的成长已经远超其他班的同期兵。侯长岭也是这么成长过来的,一点点养成细致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成为一名“精兵”。
“就以这漂亮的尾焰,作为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吧”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侯长岭心中永远的痛。那年,导弹实弹发射任务前,他刚刚告别了病重的母亲,回到单位。休假20多天,他一直陪伴着母亲。“我觉得,我这辈子最像儿子的时候就是那20多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侯长岭眼睛湿润了。
实弹发射那天,侯长岭打出了那个型号导弹的历史最好成绩。“我们火箭军的生活,好比铸剑。平时学习训练的过程,就是在炉中一锤一锤把剑胚铸造成型。点火发射,就如剑胚入水冷却。”侯长岭说,发射那一瞬间迸发出的光和热,最令他痴迷。
那天,侯长岭坐在车里,看着导弹划过天空,拖出一道长长的尾焰。“这个弹,打得不错。”侯长岭想。那一天,恰好是母亲生日,“就以这漂亮的尾焰,作为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吧。”
没想到,这成了母亲的最后一个生日。这份特殊的礼物,母亲没有机会收到了。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侯长岭又被派去学习深造。因为机会实在难得,侯长岭本来想学习一结束就赶回家看母亲。可没过几天,姐姐在电话中哽咽地告诉他,母亲不在了。
每一名军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默默付出。当一个人选择将自己交付给国家,他就一定会经历忠与孝、家与国的抉择。
(《解放军报》2020.7.2 )
今年34岁的侯长岭,是火箭军某旅发射五营最老的兵,也是大家眼中最牛的兵。服役18年,这位三级军士长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百名好班长”等荣誉。
熟悉侯长岭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急性子。只要有了目标,他就要拼命去实现。侯长岭的拼劲儿,也激励着身边的战友。放眼全军,无数像侯长岭一样的身影,正奔跑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
“做不到第一,就感觉对不起肩上这么多的‘一’”
在学习新装备那段时间,对于侯长岭来说,是一段昏天暗地的日子。一边学习装备操作使用,一边琢磨制作模拟训练器材,侯长岭和战友们忙得不可开交。
那时,侯长岭吃早饭,总会顺便带上几个馒头当午饭,有时候再加一根黄瓜或一块豆腐。中午,他们从不休息,草草吃了午饭,“逮”住几个没下班的工人师傅,追上去请教。晚上下班回去,侯长岭再累也要总结一天的学习收获。因为需要理解背记的知识点特别多,他经常学到凌晨。
上军校时,侯长岭是一系学员一队的副队长。下部队后,他又成了一连一排一班的班长。侯长岭在班里贴上了一幅标语——“一字在前、一班当先”。这是他对班里士兵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做不到第一,就感觉对不起肩上这么多的‘一’”。
侯长岭一直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很自信。那年,侯长岭是某型导弹实弹发射任务专家组里唯一的一名士兵。即将持证上岗前,他被一名资深专家拦住了:“一个士官怎么能担任如此重要任务的把关?我必须亲自考一考。”正是在那次任务中,侯长岭以最快的速度排除了导弹发射中出现的故障,荣立二等功。
“如果哪一天它退役了,我一定會流泪”
对侯长岭而言,导弹装备就是他无声的战友。侯长岭了解这个钢铁“兄弟”的每一部分构造。每次训练结束,他都要仔仔细细把它重新保养一次。“如果哪一天它退役了,我一定会流泪。”侯长岭说。
作为中国最神秘的军种,火箭军部队或驻扎在深山老林,或隐藏在戈壁荒漠,总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侯长岭所在单位,是全军英模、原第二炮兵副参谋长杨业功的老部队。当年杨业功带领官兵在一个废弃厂房安营扎寨、白手起家,编写出数十万字新型导弹专业理论教材,探索出新型导弹的训练方法。
侯长岭还记得,当年老营长李传强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把新组建的单位带到了火箭军的先进行列,手把手地把自己这个新上任的班长培养成了全军典型。现在,侯长岭接过了接力棒。他带兵格外严格细致。很多新兵最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穿着全套防护服一遍又一遍练习操作?为什么检修装备时,每拧紧一个螺丝、拆卸一个阀门、整修一个部件,都要用油漆做好标记?
直到年终考核时,他们拿了第一才发现,自己的成长已经远超其他班的同期兵。侯长岭也是这么成长过来的,一点点养成细致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成为一名“精兵”。
“就以这漂亮的尾焰,作为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吧”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侯长岭心中永远的痛。那年,导弹实弹发射任务前,他刚刚告别了病重的母亲,回到单位。休假20多天,他一直陪伴着母亲。“我觉得,我这辈子最像儿子的时候就是那20多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侯长岭眼睛湿润了。
实弹发射那天,侯长岭打出了那个型号导弹的历史最好成绩。“我们火箭军的生活,好比铸剑。平时学习训练的过程,就是在炉中一锤一锤把剑胚铸造成型。点火发射,就如剑胚入水冷却。”侯长岭说,发射那一瞬间迸发出的光和热,最令他痴迷。
那天,侯长岭坐在车里,看着导弹划过天空,拖出一道长长的尾焰。“这个弹,打得不错。”侯长岭想。那一天,恰好是母亲生日,“就以这漂亮的尾焰,作为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吧。”
没想到,这成了母亲的最后一个生日。这份特殊的礼物,母亲没有机会收到了。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侯长岭又被派去学习深造。因为机会实在难得,侯长岭本来想学习一结束就赶回家看母亲。可没过几天,姐姐在电话中哽咽地告诉他,母亲不在了。
每一名军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默默付出。当一个人选择将自己交付给国家,他就一定会经历忠与孝、家与国的抉择。
(《解放军报》202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