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制
在现代汉语中,“体制”一词的含义,一是指组织制度,二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如国家体制、企业体制。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体制和体系这两个概念的一般规定性都是指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人们有时把它们作为同一语来使用,有时又区别开来使用。区别使用时,体系一般指客体要素,如商品、价格等,体制则是指主体要素的集合,如经济体制、价格体制等。因此,体制一词有制度、体系、组织等含义。
有关“体制”的概念,还涉及到与“制度”概念的关系,韦森在《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一书中,对“制度、体制与制序”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解析,认为三个概念分别对应的英文单词是regime ,system和institution,三个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西方比较经济学界,regime和system这两个词是通用的,即制度与体制是通用的。
System对应的日语词汇是“システム”,日文原义是“方法、体系、组织”。如果把“システム”译成中文,有很多词汇的含义和它接近,如组织,制度;体系,系统;方式,方法。这说明,“システム”一词有着多重含义。
英文中的institution,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译为“制度”。但是,中文里的“制度”与英文单词institution含义并不是完全重合的,Institution一词的基本涵义是制度,另外一种含义则是组织机构。韦森认为,可以用“制序”一词对应institution。
二、流通体制
与对“体制”这一概念的含义的不同理解相关联,理论界对“流通体制”的概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在日本,“流通システム”一词早已通用,一般来说,“流通システム”是把流通机构作为系统把握而产生的概念,是许多流通机构组成的商品流通系统。战后至今,很多学者是以这个视点来研究流通的,成果也相当显著。如岩泽考雄认为,商品流通的运行是通过流通系统(システム)来完成的,流通系统的基本成员是流通机构。流通系统的构成状态通过流通构造和流通渠道的状况来体现。现实中,流通系统即交易流通系统,是由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等流通机构构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流通系统应该分为交易流通系统和物流系统,通常所研究的是商流系统。又如田岛义博认为,流通システム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社会性构造,其构成要素有流通构造、流通行动、流通制度等。他将流通システム并不看成是单纯的流通机构的集合体,而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流通构造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流通机构间的各种关系的总体。包括分工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协作关系三种。日本流通システム的大变化,流通机构“关系的变化”是具体的内容之一,必须分析环境的变化引发的流通机构的关系变化。流通构造也可分为规模构造、业种构造、地域构造、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分工关系的垂直构造。流通行动分为流通活动以及功能方面和商业惯例方面的活动。流通制度是由与流通有关的法律和行政制度构成的制度结构。流通制度是流通体制的组成部分,在流通体制内部,也是流通构造和流通行动的决定、影响因素。流通体制处在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之中。
在我国,“流通システム”的中译词主要有“流通系统”、“流通体系”、“流通体制”。关于流通体制的含义和范畴,还处在探索中,并无共识性的界定。笔者所见观点如下:
第一,将流通部门称为“流通体制”。生野重夫认为,从产业界的观点看,流通部门是一种产业,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各行各业或各个产业都只是一种社会体制,所以应该将流通部门称为“流通体制”。流通体制分为商业和物流两大部门。
第二,把流通体制称为流通系统。孙明贵在《九十年代西方流通体制的新变化》一文中指出,1994年以后,ECR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新型流通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ECR系统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作的新型流通体制。
第三,商品流通体制指社会商品流通体系、结构、制度等的总和。商品流通体制主要包括商业经营体制和商业管理体制两大类。商业经营体制包括商品流通渠道体系、所有制结构、购销形式、经营形式和经营方法等。商业管理体制是国家在商业经济领域组织、领导和调节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经济关系的管理制度及其与此相对应的管理形式。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阐述对流通体制的研究范畴作如下理解和表述:流通体制包括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个方面,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商品流通组织结构、商品流通渠道体系、交易惯例等,微观层面的主体是流通机构;宏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流通管理体制,包括流通管理机构体系和流通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是流通管理制度,宏观层面的主体是政府流通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韦森:《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4页
[2]《国语大辞典》.小学館1991年版,第2236页
[3]史群:《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58页
[4](日)岩泽考雄:《取引流通システムと争政策》.白桃書房1998年版
[5](日)田島義博:《変革期の流通——新時代への戦略的課題》.日本経済新聞社1991年版
[6](日)生野重夫:《日本市场经济与流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7]孙明贵:《九十年代西方流通体制的新变化》.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年第11期
[8]王时杰葛局成:《经济师知识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第381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在现代汉语中,“体制”一词的含义,一是指组织制度,二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如国家体制、企业体制。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体制和体系这两个概念的一般规定性都是指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人们有时把它们作为同一语来使用,有时又区别开来使用。区别使用时,体系一般指客体要素,如商品、价格等,体制则是指主体要素的集合,如经济体制、价格体制等。因此,体制一词有制度、体系、组织等含义。
有关“体制”的概念,还涉及到与“制度”概念的关系,韦森在《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一书中,对“制度、体制与制序”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解析,认为三个概念分别对应的英文单词是regime ,system和institution,三个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西方比较经济学界,regime和system这两个词是通用的,即制度与体制是通用的。
System对应的日语词汇是“システム”,日文原义是“方法、体系、组织”。如果把“システム”译成中文,有很多词汇的含义和它接近,如组织,制度;体系,系统;方式,方法。这说明,“システム”一词有着多重含义。
英文中的institution,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译为“制度”。但是,中文里的“制度”与英文单词institution含义并不是完全重合的,Institution一词的基本涵义是制度,另外一种含义则是组织机构。韦森认为,可以用“制序”一词对应institution。
二、流通体制
与对“体制”这一概念的含义的不同理解相关联,理论界对“流通体制”的概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在日本,“流通システム”一词早已通用,一般来说,“流通システム”是把流通机构作为系统把握而产生的概念,是许多流通机构组成的商品流通系统。战后至今,很多学者是以这个视点来研究流通的,成果也相当显著。如岩泽考雄认为,商品流通的运行是通过流通系统(システム)来完成的,流通系统的基本成员是流通机构。流通系统的构成状态通过流通构造和流通渠道的状况来体现。现实中,流通系统即交易流通系统,是由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等流通机构构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流通系统应该分为交易流通系统和物流系统,通常所研究的是商流系统。又如田岛义博认为,流通システム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社会性构造,其构成要素有流通构造、流通行动、流通制度等。他将流通システム并不看成是单纯的流通机构的集合体,而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流通构造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流通机构间的各种关系的总体。包括分工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协作关系三种。日本流通システム的大变化,流通机构“关系的变化”是具体的内容之一,必须分析环境的变化引发的流通机构的关系变化。流通构造也可分为规模构造、业种构造、地域构造、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分工关系的垂直构造。流通行动分为流通活动以及功能方面和商业惯例方面的活动。流通制度是由与流通有关的法律和行政制度构成的制度结构。流通制度是流通体制的组成部分,在流通体制内部,也是流通构造和流通行动的决定、影响因素。流通体制处在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之中。
在我国,“流通システム”的中译词主要有“流通系统”、“流通体系”、“流通体制”。关于流通体制的含义和范畴,还处在探索中,并无共识性的界定。笔者所见观点如下:
第一,将流通部门称为“流通体制”。生野重夫认为,从产业界的观点看,流通部门是一种产业,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各行各业或各个产业都只是一种社会体制,所以应该将流通部门称为“流通体制”。流通体制分为商业和物流两大部门。
第二,把流通体制称为流通系统。孙明贵在《九十年代西方流通体制的新变化》一文中指出,1994年以后,ECR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新型流通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ECR系统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作的新型流通体制。
第三,商品流通体制指社会商品流通体系、结构、制度等的总和。商品流通体制主要包括商业经营体制和商业管理体制两大类。商业经营体制包括商品流通渠道体系、所有制结构、购销形式、经营形式和经营方法等。商业管理体制是国家在商业经济领域组织、领导和调节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经济关系的管理制度及其与此相对应的管理形式。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阐述对流通体制的研究范畴作如下理解和表述:流通体制包括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个方面,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商品流通组织结构、商品流通渠道体系、交易惯例等,微观层面的主体是流通机构;宏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流通管理体制,包括流通管理机构体系和流通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是流通管理制度,宏观层面的主体是政府流通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韦森:《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4页
[2]《国语大辞典》.小学館1991年版,第2236页
[3]史群:《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58页
[4](日)岩泽考雄:《取引流通システムと争政策》.白桃書房1998年版
[5](日)田島義博:《変革期の流通——新時代への戦略的課題》.日本経済新聞社1991年版
[6](日)生野重夫:《日本市场经济与流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7]孙明贵:《九十年代西方流通体制的新变化》.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年第11期
[8]王时杰葛局成:《经济师知识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第381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