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庭湖畔,沅水之滨,武陵山下,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她,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泼墨写下、千百年来人们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桃源县党建电视专栏《党的生活》自1992年创立以来,一直坚持反映时代最强音,记录党的丰富生活,一直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桃花源里一朵芬芳四溢的瑰丽奇葩。
栏目立意求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党建电视专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县级党建电视专栏《党的生活》,同样面临着常办常新的问题。首先我们在栏目立意上不断调整思路,先后三次完善办栏宗旨:从第一次“服务市场经济,服务党的工作”到第二次“反映时代主题,讴歌先进典型,拓展党建窗口”,再到第三次“贴近党员生活,反映百姓心声,服务新村建设,交流和谐互动”。新的立意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和谐”主题,栏目以党组织、党员的生活为主线,以老百姓的需求为立足点,实实在在反映党员群众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切实解答党员在劳动生产、组织生活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同时提供党员群众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互动平台,面对面咨询和解决有关问题。由于立意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栏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近几年,收视率在全县电视栏目排名中跃居首位。
板块内容求活
《党的生活》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经过了6次改版。每一次改版都是在听取不同层面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的。板块设置从单一到多元,栏目内容从简单到丰富,形式从呆板到灵活,栏目生命力大大增强。
《党的生活》成立之初,受拍摄设备的限制,只设立两个固定板块,一个是《党建动态》,一个是《致富经》。《党建动态》主要传达党的声音,反映县内的重大党建新闻;《致富经》主要播放上级电教部门下发的农村实用技术片。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基层党员反响不大。随着摄录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技术力量的不断扩充,根据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目前,《党的生活》栏目板块已增加到8个,包括《党建信息》、《远教动态》、《聚焦新农村》、《共产党人》、《党员访谈》、《沟通在线》、《党员信箱》、《科技新苑》等,栏目内容大为丰富。每周一期节目,每期节目15分钟,内容主要根据工作中心和党员需求,合理设置3~4个板块。
十多年来,《党的生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程。在“四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远程教育、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中,《党的生活》始终以独特的视角予以全程跟踪报道,推出了系列节目,摄制了《带头人》、《浇铸》、《为了党旗更红》、《梦醒桃花源》、《又见春风扑面来》等三十多部专题新作,在基层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明月照山河”、“乡村夜话”等全县重大党建主题活动中,《党的生活》始终以挖掘党群、干群关系的亮点细节为己任,摄制组蹲点在基层,一呆就是十天半月,与党员群众拉家常,唠白话,拍摄最朴实、最真实的画面,捕捉最有价值、发自心窝的话语,反映老百姓的心声,摄制了《探索》、《不尽夜话情悠悠》等专题,老百姓看了引发共鸣,流下了热泪;走近全国、全省、全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走近普普通通的党员身边,我们和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一起用镜头见证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拍摄了《“江助农”的故事》、《三十七载道班情》、《咱们的老干局长》、《贴心人》等专题。同时,因地制宜摄制了《桃源大叶茶的生产栽培管理技术》、《桃源石雕的历史文化及其制作工艺》、《桃花源油桃的栽培管理技术》、《桃源富硒柑橘的综合生产技术》等实用技术专题片,也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
我们不仅把视角对准全县重大党建活动、对准优秀的党员群体,而且把弱势党员群体、把普通百姓的心声也作为《党的生活》栏目的重点。在《党员访谈》、《沟通在线》等板块中,我们定期请来一线最普通、最有代表性的党员做客,倾听他们的声音,回答他们的难题,并请来有关部门领导现场解决有关问题。如我们先后制作了《怎样建立困难党员的帮扶机制》、《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怎么过》等节目,党员现场与有关领导、专家对话、咨询,气氛友好和谐,有关部门的领导当场就为特困党员找到了走出困境的途径。
节目编排求精
为确保《党的生活》栏目节目的编排质量,我们把硬件投入和配套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2003年,投入12万元,对原有非线编辑系统、摄像机、录像机等采编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2004年,投入10万元,添置了数字专题摄像机、DVD及VCD刻录机、拷贝机、笔记本电脑;2005年,投入10万元,再次升级非线编系统,配置了音频工作站、数码相机,2006年又投入5万元,添置了彩喷、投影仪、新闻灯光设施、三角架等硬件设备。目前,栏目涉及的采、编、播设备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除了硬件标准,我们对栏目摄制人员也提出了高要求,栏目必须做到“高、严、准、新、美”五字标准,“高”是起点要高,要严格遵循栏目制作规范,不降低标准;“严”是把关要严,要讲究质量,精雕细琢,不敷衍了事;“准”是内容要准,要征求专家、党员、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确保内容不出差错;“新”是手法要新,在拍摄、编辑、特技等手法上要有新亮点,每个节目在整体风格上要有不同的特点;“美”是画面和声音要美,要按照美学要求,在画面的稳定性、色彩、用光、声效、特技的处理等方面要讲究艺术性,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达到“政治性的东西艺术地告诉大家”。
播出效果求实
如何使《党的生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文化大餐”,如何使《党的生活》充分发挥它的最大效能,深入人心,我们在栏目运作上动了一些脑筋,取得了一些新的效果。
为建立稳定的内容素材来源,我们建立了县乡信息员制度,全县共有栏目信息员124名,要求每名信息员每月至少上报一条党建信息,年末将集中统计各信息员的上报率和采稿率,对优秀信息员进行表彰。
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栏目播出管理制度,拓宽了栏目播出平台。远程教育工作试点以后,《党的生活》栏目除了在桃源电视台定期播出以外,还挂靠《桃源党建》、《中国桃源》等网站进行播出和下载,基层党员群众在进行远程教育学习时,可以随时点击和播放。
目前,我们共制作《党的生活》栏目340多期,制作专题80多个,拍摄基层党组织、党员典型60多名。党员群众从栏目中,听到了党的声音,了解了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了实用技术,解决了难事,拓宽了思路,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由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作体系,狠抓栏目制作质量,我们的栏目影响越来越大,在全市党建栏目评比中,多次评为优秀党建栏目,《三十七载道班情》、《“江助农”的故事》、《桃源石雕的历史文化及其制作工艺》等专题参与全市教学资源评比,荣获一等奖。
栏目立意求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党建电视专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县级党建电视专栏《党的生活》,同样面临着常办常新的问题。首先我们在栏目立意上不断调整思路,先后三次完善办栏宗旨:从第一次“服务市场经济,服务党的工作”到第二次“反映时代主题,讴歌先进典型,拓展党建窗口”,再到第三次“贴近党员生活,反映百姓心声,服务新村建设,交流和谐互动”。新的立意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和谐”主题,栏目以党组织、党员的生活为主线,以老百姓的需求为立足点,实实在在反映党员群众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切实解答党员在劳动生产、组织生活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同时提供党员群众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互动平台,面对面咨询和解决有关问题。由于立意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栏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近几年,收视率在全县电视栏目排名中跃居首位。
板块内容求活
《党的生活》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经过了6次改版。每一次改版都是在听取不同层面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的。板块设置从单一到多元,栏目内容从简单到丰富,形式从呆板到灵活,栏目生命力大大增强。
《党的生活》成立之初,受拍摄设备的限制,只设立两个固定板块,一个是《党建动态》,一个是《致富经》。《党建动态》主要传达党的声音,反映县内的重大党建新闻;《致富经》主要播放上级电教部门下发的农村实用技术片。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基层党员反响不大。随着摄录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技术力量的不断扩充,根据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目前,《党的生活》栏目板块已增加到8个,包括《党建信息》、《远教动态》、《聚焦新农村》、《共产党人》、《党员访谈》、《沟通在线》、《党员信箱》、《科技新苑》等,栏目内容大为丰富。每周一期节目,每期节目15分钟,内容主要根据工作中心和党员需求,合理设置3~4个板块。
十多年来,《党的生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程。在“四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远程教育、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中,《党的生活》始终以独特的视角予以全程跟踪报道,推出了系列节目,摄制了《带头人》、《浇铸》、《为了党旗更红》、《梦醒桃花源》、《又见春风扑面来》等三十多部专题新作,在基层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明月照山河”、“乡村夜话”等全县重大党建主题活动中,《党的生活》始终以挖掘党群、干群关系的亮点细节为己任,摄制组蹲点在基层,一呆就是十天半月,与党员群众拉家常,唠白话,拍摄最朴实、最真实的画面,捕捉最有价值、发自心窝的话语,反映老百姓的心声,摄制了《探索》、《不尽夜话情悠悠》等专题,老百姓看了引发共鸣,流下了热泪;走近全国、全省、全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走近普普通通的党员身边,我们和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一起用镜头见证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拍摄了《“江助农”的故事》、《三十七载道班情》、《咱们的老干局长》、《贴心人》等专题。同时,因地制宜摄制了《桃源大叶茶的生产栽培管理技术》、《桃源石雕的历史文化及其制作工艺》、《桃花源油桃的栽培管理技术》、《桃源富硒柑橘的综合生产技术》等实用技术专题片,也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
我们不仅把视角对准全县重大党建活动、对准优秀的党员群体,而且把弱势党员群体、把普通百姓的心声也作为《党的生活》栏目的重点。在《党员访谈》、《沟通在线》等板块中,我们定期请来一线最普通、最有代表性的党员做客,倾听他们的声音,回答他们的难题,并请来有关部门领导现场解决有关问题。如我们先后制作了《怎样建立困难党员的帮扶机制》、《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怎么过》等节目,党员现场与有关领导、专家对话、咨询,气氛友好和谐,有关部门的领导当场就为特困党员找到了走出困境的途径。
节目编排求精
为确保《党的生活》栏目节目的编排质量,我们把硬件投入和配套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2003年,投入12万元,对原有非线编辑系统、摄像机、录像机等采编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2004年,投入10万元,添置了数字专题摄像机、DVD及VCD刻录机、拷贝机、笔记本电脑;2005年,投入10万元,再次升级非线编系统,配置了音频工作站、数码相机,2006年又投入5万元,添置了彩喷、投影仪、新闻灯光设施、三角架等硬件设备。目前,栏目涉及的采、编、播设备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除了硬件标准,我们对栏目摄制人员也提出了高要求,栏目必须做到“高、严、准、新、美”五字标准,“高”是起点要高,要严格遵循栏目制作规范,不降低标准;“严”是把关要严,要讲究质量,精雕细琢,不敷衍了事;“准”是内容要准,要征求专家、党员、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确保内容不出差错;“新”是手法要新,在拍摄、编辑、特技等手法上要有新亮点,每个节目在整体风格上要有不同的特点;“美”是画面和声音要美,要按照美学要求,在画面的稳定性、色彩、用光、声效、特技的处理等方面要讲究艺术性,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达到“政治性的东西艺术地告诉大家”。
播出效果求实
如何使《党的生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文化大餐”,如何使《党的生活》充分发挥它的最大效能,深入人心,我们在栏目运作上动了一些脑筋,取得了一些新的效果。
为建立稳定的内容素材来源,我们建立了县乡信息员制度,全县共有栏目信息员124名,要求每名信息员每月至少上报一条党建信息,年末将集中统计各信息员的上报率和采稿率,对优秀信息员进行表彰。
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栏目播出管理制度,拓宽了栏目播出平台。远程教育工作试点以后,《党的生活》栏目除了在桃源电视台定期播出以外,还挂靠《桃源党建》、《中国桃源》等网站进行播出和下载,基层党员群众在进行远程教育学习时,可以随时点击和播放。
目前,我们共制作《党的生活》栏目340多期,制作专题80多个,拍摄基层党组织、党员典型60多名。党员群众从栏目中,听到了党的声音,了解了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了实用技术,解决了难事,拓宽了思路,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由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作体系,狠抓栏目制作质量,我们的栏目影响越来越大,在全市党建栏目评比中,多次评为优秀党建栏目,《三十七载道班情》、《“江助农”的故事》、《桃源石雕的历史文化及其制作工艺》等专题参与全市教学资源评比,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