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研习书法的经历而言,邹正桃当属幸运之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邹正桃具备了走向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即“内因”和“外因”,及其二者的相互融合。
1978年,邹正桃从四川剑阁县央溪乡应征入伍来到首都北京,第二年就师承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可谓拜师有门。而在此前,出身于贫寒之家。经历了刻苦求学。对书法极度入迷的他。可谓心存慧根。名师+慧根,势不可挡地成就了这名大校军衔的书法家。
或许是一种必然,“苦难”这个让人避之不及的怪物总是有意无意地担当着人生的导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当“苦难”傍上你时,你唯一要做的便是和苦难同行。在苦难中成长,
童年的邹正桃就深深意识到:只有把书读好了。才是改变家境和命运的唯一出路。日复一日的读书习字,他慢慢悟出知识的妙处和书法的魅力。书法艺术的最初体验日渐在邹正桃的心海沉积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基本功。
要请别人引导行走,你自己首先必须学会站立。邹正桃在书法艺术领域不仅学会了站立。而且能够蹒跚学步。这是1979年的春天,邹正桃探寻书法的艺术之门在他幸遇名师李铎的同时豁然洞开。邹正桃决意在李铎老师的引导下持之以恒地修炼书法。近30年来。无论何时找到李老师请教书法。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指教。经过长期钻研历代书法理论。遍临诸家法帖。他的书法作品颇丰。1992年12月,邹正桃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10年来。他以专攻章草为主。深得个中滋味。其作品以章、楷,隶之笔画为形质。主张七分古三分今。他的章草结体普纳先贤书风。转而化为自意。线条圆浑凝练,字间意含韵生。
邹正桃的书法作品,注重造型。追求情趣。既有闲庭信步之古风。又有恬静淡泊之雅气。从而铸成了自己独有的书法艺术风貌。正如李铎先生给邹正桃书法作品所作的序中所说:“正桃同志习章经年,先后临习著名章帖多种,诸如汉史游急就章、汉张芝平善帖、吴皇象急就章、晋索靖出师颂,月仪帖、陆机平复帖,二王章草帖等。并旁涉汉隶唐楷,遂以章楷隶之笔为形质,揉以宋克王蘧常之笔法,用笔沉着劲健,体严谨不拘,线条圆浑凝练,气度横阔开朗,且笔势古拙苍润,方圆互用,恬静淡泊,清雅宜人。”这正是邹正桃的书法艺术风貌自成,最终修得正果的根本原因。
执著的追求换来的是丰厚的收获。近年来,邹正桃的书法作品先后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家报》,《当代书画报》、《中国书法》等60余种报刊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东方书画艺术大展中。他的作品获一等奖;在总政治部纪念建党7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获一等奖。其书法作品、传略分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篆刻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作品精选》、《中国书协会员百人作品精选》、《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籍。中国由园碑林、太白碑林、观音阁碑林和潍坊国际艺术碑林等多处碑林,都刻有邹正桃的书法作品。部分作品被数十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
获奖和荣誉,在邹正桃看来固然代表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他对书法艺术的价值拓展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倾其心力运用书法艺术为部队文化建设、官兵精神生活服务。这些年,他为基层,为社会公益事业义捐义赠了大量作品,深得赞誉。去年以来。邹正桃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倡导的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内容。创作了多幅书法作品,作品一经发表,即在书法界引起了良好反响,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心血化墨书精神,自成风貌见法度。秀美的巴山蜀水赋予其灵气和悟性的邹正桃。正以父辈的善良、坚忍和宽厚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挺进。从邹正桃悟道在胸的《书法抒怀》可以看出其满腹经纶的书法见解:浓淡显光泽,粗细条理清。断连有节奏,黑白色分明。行留姿态美,收放要如神,快慢出乐感,疏密章法成大小为布局,方圆不出门。刚柔示中庸。虚实似枯蘼,顺逆遵规律,狂雅有分寸。左右勤顾盼,高低凭持衡。长短在线条,明暗纸墨精。正斜手中笔,内外往来人。上下守法则,反正向背稳。紧松恰适度,合分巧创新。枯润笔墨间,藏露透激情。宽窄竹在胸,轻重品位纯。曲直矛盾中,急缓靠悟性,天分加勤奋,德艺铸双馨。
据此,我们有理由深信,邹正桃的书法艺术必将迎来他创作成果的黄金期。
责任编辑 余彦隆
1978年,邹正桃从四川剑阁县央溪乡应征入伍来到首都北京,第二年就师承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可谓拜师有门。而在此前,出身于贫寒之家。经历了刻苦求学。对书法极度入迷的他。可谓心存慧根。名师+慧根,势不可挡地成就了这名大校军衔的书法家。
或许是一种必然,“苦难”这个让人避之不及的怪物总是有意无意地担当着人生的导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当“苦难”傍上你时,你唯一要做的便是和苦难同行。在苦难中成长,
童年的邹正桃就深深意识到:只有把书读好了。才是改变家境和命运的唯一出路。日复一日的读书习字,他慢慢悟出知识的妙处和书法的魅力。书法艺术的最初体验日渐在邹正桃的心海沉积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基本功。
要请别人引导行走,你自己首先必须学会站立。邹正桃在书法艺术领域不仅学会了站立。而且能够蹒跚学步。这是1979年的春天,邹正桃探寻书法的艺术之门在他幸遇名师李铎的同时豁然洞开。邹正桃决意在李铎老师的引导下持之以恒地修炼书法。近30年来。无论何时找到李老师请教书法。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指教。经过长期钻研历代书法理论。遍临诸家法帖。他的书法作品颇丰。1992年12月,邹正桃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10年来。他以专攻章草为主。深得个中滋味。其作品以章、楷,隶之笔画为形质。主张七分古三分今。他的章草结体普纳先贤书风。转而化为自意。线条圆浑凝练,字间意含韵生。
邹正桃的书法作品,注重造型。追求情趣。既有闲庭信步之古风。又有恬静淡泊之雅气。从而铸成了自己独有的书法艺术风貌。正如李铎先生给邹正桃书法作品所作的序中所说:“正桃同志习章经年,先后临习著名章帖多种,诸如汉史游急就章、汉张芝平善帖、吴皇象急就章、晋索靖出师颂,月仪帖、陆机平复帖,二王章草帖等。并旁涉汉隶唐楷,遂以章楷隶之笔为形质,揉以宋克王蘧常之笔法,用笔沉着劲健,体严谨不拘,线条圆浑凝练,气度横阔开朗,且笔势古拙苍润,方圆互用,恬静淡泊,清雅宜人。”这正是邹正桃的书法艺术风貌自成,最终修得正果的根本原因。
执著的追求换来的是丰厚的收获。近年来,邹正桃的书法作品先后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家报》,《当代书画报》、《中国书法》等60余种报刊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东方书画艺术大展中。他的作品获一等奖;在总政治部纪念建党7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获一等奖。其书法作品、传略分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篆刻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作品精选》、《中国书协会员百人作品精选》、《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籍。中国由园碑林、太白碑林、观音阁碑林和潍坊国际艺术碑林等多处碑林,都刻有邹正桃的书法作品。部分作品被数十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
获奖和荣誉,在邹正桃看来固然代表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他对书法艺术的价值拓展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倾其心力运用书法艺术为部队文化建设、官兵精神生活服务。这些年,他为基层,为社会公益事业义捐义赠了大量作品,深得赞誉。去年以来。邹正桃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倡导的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内容。创作了多幅书法作品,作品一经发表,即在书法界引起了良好反响,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心血化墨书精神,自成风貌见法度。秀美的巴山蜀水赋予其灵气和悟性的邹正桃。正以父辈的善良、坚忍和宽厚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挺进。从邹正桃悟道在胸的《书法抒怀》可以看出其满腹经纶的书法见解:浓淡显光泽,粗细条理清。断连有节奏,黑白色分明。行留姿态美,收放要如神,快慢出乐感,疏密章法成大小为布局,方圆不出门。刚柔示中庸。虚实似枯蘼,顺逆遵规律,狂雅有分寸。左右勤顾盼,高低凭持衡。长短在线条,明暗纸墨精。正斜手中笔,内外往来人。上下守法则,反正向背稳。紧松恰适度,合分巧创新。枯润笔墨间,藏露透激情。宽窄竹在胸,轻重品位纯。曲直矛盾中,急缓靠悟性,天分加勤奋,德艺铸双馨。
据此,我们有理由深信,邹正桃的书法艺术必将迎来他创作成果的黄金期。
责任编辑 余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