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上市量占肉鸡市场18%的肉杂鸡不能通过品种审定,被认为是“山寨货”
“817”肉杂鸡究竟算什么?有人说是育种创新,有人说是山寨货。日前在南宁召开的中国黄羽肉鸡发展论坛上,业内对在家禽市场上分量越来越大的“817”肉杂鸡算不算新品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反对者认为,“817”是简单的杂交产物,没有谱系,“如果这样都能成为新品种,简直是育种界的笑话。”而拥护者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应给个名分。”
尽管占2009年度全国约上市肉鸡55亿羽中的18%(10亿羽),但“817”肉杂鸡却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法律角度上而言,“817”肉杂鸡尚属非法产物。
“817”肉杂鸡育种项目领头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逯岩面对关于“817”是属于黄羽肉鸡还是白羽肉鸡的提问时,逯岩总是笑而不答,却强调“‘817’是一种市场认可度蛮高的小型肉鸡。”
“817”源起扒鸡生产
据逯岩介绍,80年代时期,山东省德州和禹城地区扒鸡生产量很大,但是苦于没有专用品种,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原料供应问题,“我们研究所做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并专门立项,作为“七五”期间的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逯岩介绍,他们选用当地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尝试了多项杂交组合,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与1988年8月17日确定了最终的杂交组合,并向市场推广,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他们把经过杂交组合生产出来的肉鸡称为“817”肉鸡。
最初确定的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有几种,父系选用罗曼、狄高、艾维因,母系为石岐杂。生产出来的“817”肉鸡先在山东聊城扒鸡公司试用,由于鸡腿较短,在制作扒鸡时造型不好,腹腔开口大时容易破裂,而且胸肌厚,鸡肉入味不好,产蛋率低,生产成本高,要50天以上体重才能达到0.5-0.6千克。
后来,根据生产需要,又把父系鸡改用AA父母代公鸡,母系鸡改用褐壳蛋鸡商品代,产蛋率提高了,产出的肉鸡鸡腿变长了,胸肌薄,成品率高,造型也比以前好。虽然均匀度稍差些,“但是山东扒鸡生产基本上能实现标准化。”逯岩说。
在随后的几年里,“‘817’肉杂鸡的生产模式——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公鸡与高产蛋鸡商品代母鸡杂交生产肉杂鸡早已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逯岩介绍,自1994年以后,许多养殖公司利用将这种鸡推向冷鲜肉市场,因体型小、价格便宜很适合小家庭食用,此种鸡一经推出迅速等到市场的认可。
年上市量10亿羽
“817”肉杂鸡在市场上的反映,在逯岩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逯岩介绍“817”肉杂鸡具有养殖成本低、周期短、灵活性强等白羽肉鸡和三黄鸡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山东立信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作为较早接触“817”肉杂鸡养殖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孙正增告诉记者,当初上马“817”肉杂鸡养殖项目就是因为看中了其养殖成本低的特点。
他介绍,在1994年养殖“817”之前是养白羽肉鸡的,但一直面临着养殖成本过高,效益不佳的局面。而“817”的育种模式正好是利用白羽快大肉鸡父本与高产蛋的母鸡杂交而成,“并且对种源的要求不高,商品公鸡和母鸡即可。这样产出的鸡苗只要0.5-07元/羽,而白羽肉鸡至少要1元/羽以上。”孙正增说,这种鸡的料肉比和白羽肉鸡接近,约1.7-1.8:1,饲养周期也缩短了,一般38日龄可达1.1公斤左右即可上市。“以现在山东地区4.0元/斤的报价,一只鸡大概能赚1.5-2元。”
此外,这种鸡因体型小,很适合小家庭使用,同时由“817”育种模式灵活,养殖户在行情好是可以很快育出种苗饲养肉鸡,而行情差时又可将种蛋留作商品蛋用,迅速退出市场等特点,深受养殖户亲睐。
近年来,“817”肉杂鸡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大量饲养。据统计,2009年度全国上市肉鸡约55亿羽,其中“817”肉杂鸡上市量超过10亿,约占18%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继黄羽肉鸡、白羽肉鸡、淘汰产蛋鸡之后第四大肉鸡产业。
在山东莘县,因“817”肉鸡养殖规模巨大,形成了从种鸡饲养、孵化、商品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鸡苗销售、饲料生产鸡舍建筑与养鸡用具销售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817”小型肉食鸡产业体系。2009年9月份被国家被评为“中国小肉食鸡之乡”。据了解,2009年度该县出栏“817”小肉鸡高达到4.2亿羽。
业内人士认为,“817”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白羽肉鸡生产,甚至冲击到快大黄羽肉鸡市场的发展格局。
“817”尚属非法生产?
尽管“817”占据着全国肉鸡销售市场18%市场份额,但在品种认定上却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
“关于是否能对‘817’进行品种认定,确实困扰着相关政府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家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条件》对新品种审定条件就明确规定“血统来源基本相同,有明确的育种方案,至少经过4个世代的连续选育,核心群有4个世代以上的系谱记录。”但“817”肉鸡生产鸡苗只是一个简单的制种过程,因为它没有稳定的父系和母系来源,没有固定的种群,配套模式也不固定,因此无法进行品种审定。
“而‘817’已经发展了20多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该负责人介绍,根据《畜牧法》规定:“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他说,如果不给予认定,“817”在法律上是非法流通,但如果给予认定又与品种鉴定相关规定相矛盾。
少育种专家亦认为,“817”纯属“山寨鸡”,简单的品种杂交根本不能算是育种,难登大雅之堂。“‘817’肉杂鸡如果能成为新品种,对家禽育种界是个巨大的笑话。”
不过亦有不少专家认为,“817”的出现是我国家禽业自主创新的充分体现,适应市场的需求,“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河山认为,无论如何,每年超过10亿羽的上市规模,对满足国内肉鸡供给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就如何规范生产、实施标准化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是政府部门下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
逯岩向记者介绍,虽然“817”无法进行品种审定,但山东省政府正在联合科研单位制定对“817”肉鸡产业从种鸡饲养、孵化、商品鸡苗、肉鸡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管理细则。
■扒鸡简介 汉族风味菜肴。鸡经数种药料和调料拌和后油炸、蒸煮而成。骨酥肉烂、味道鲜美,色、香、味俱全。以山东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最为著名。
“817”肉杂鸡究竟算什么?有人说是育种创新,有人说是山寨货。日前在南宁召开的中国黄羽肉鸡发展论坛上,业内对在家禽市场上分量越来越大的“817”肉杂鸡算不算新品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反对者认为,“817”是简单的杂交产物,没有谱系,“如果这样都能成为新品种,简直是育种界的笑话。”而拥护者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应给个名分。”
尽管占2009年度全国约上市肉鸡55亿羽中的18%(10亿羽),但“817”肉杂鸡却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法律角度上而言,“817”肉杂鸡尚属非法产物。
“817”肉杂鸡育种项目领头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逯岩面对关于“817”是属于黄羽肉鸡还是白羽肉鸡的提问时,逯岩总是笑而不答,却强调“‘817’是一种市场认可度蛮高的小型肉鸡。”
“817”源起扒鸡生产
据逯岩介绍,80年代时期,山东省德州和禹城地区扒鸡生产量很大,但是苦于没有专用品种,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原料供应问题,“我们研究所做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并专门立项,作为“七五”期间的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逯岩介绍,他们选用当地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尝试了多项杂交组合,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与1988年8月17日确定了最终的杂交组合,并向市场推广,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他们把经过杂交组合生产出来的肉鸡称为“817”肉鸡。
最初确定的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有几种,父系选用罗曼、狄高、艾维因,母系为石岐杂。生产出来的“817”肉鸡先在山东聊城扒鸡公司试用,由于鸡腿较短,在制作扒鸡时造型不好,腹腔开口大时容易破裂,而且胸肌厚,鸡肉入味不好,产蛋率低,生产成本高,要50天以上体重才能达到0.5-0.6千克。
后来,根据生产需要,又把父系鸡改用AA父母代公鸡,母系鸡改用褐壳蛋鸡商品代,产蛋率提高了,产出的肉鸡鸡腿变长了,胸肌薄,成品率高,造型也比以前好。虽然均匀度稍差些,“但是山东扒鸡生产基本上能实现标准化。”逯岩说。
在随后的几年里,“‘817’肉杂鸡的生产模式——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公鸡与高产蛋鸡商品代母鸡杂交生产肉杂鸡早已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逯岩介绍,自1994年以后,许多养殖公司利用将这种鸡推向冷鲜肉市场,因体型小、价格便宜很适合小家庭食用,此种鸡一经推出迅速等到市场的认可。
年上市量10亿羽
“817”肉杂鸡在市场上的反映,在逯岩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逯岩介绍“817”肉杂鸡具有养殖成本低、周期短、灵活性强等白羽肉鸡和三黄鸡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山东立信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作为较早接触“817”肉杂鸡养殖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孙正增告诉记者,当初上马“817”肉杂鸡养殖项目就是因为看中了其养殖成本低的特点。
他介绍,在1994年养殖“817”之前是养白羽肉鸡的,但一直面临着养殖成本过高,效益不佳的局面。而“817”的育种模式正好是利用白羽快大肉鸡父本与高产蛋的母鸡杂交而成,“并且对种源的要求不高,商品公鸡和母鸡即可。这样产出的鸡苗只要0.5-07元/羽,而白羽肉鸡至少要1元/羽以上。”孙正增说,这种鸡的料肉比和白羽肉鸡接近,约1.7-1.8:1,饲养周期也缩短了,一般38日龄可达1.1公斤左右即可上市。“以现在山东地区4.0元/斤的报价,一只鸡大概能赚1.5-2元。”
此外,这种鸡因体型小,很适合小家庭使用,同时由“817”育种模式灵活,养殖户在行情好是可以很快育出种苗饲养肉鸡,而行情差时又可将种蛋留作商品蛋用,迅速退出市场等特点,深受养殖户亲睐。
近年来,“817”肉杂鸡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大量饲养。据统计,2009年度全国上市肉鸡约55亿羽,其中“817”肉杂鸡上市量超过10亿,约占18%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继黄羽肉鸡、白羽肉鸡、淘汰产蛋鸡之后第四大肉鸡产业。
在山东莘县,因“817”肉鸡养殖规模巨大,形成了从种鸡饲养、孵化、商品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鸡苗销售、饲料生产鸡舍建筑与养鸡用具销售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817”小型肉食鸡产业体系。2009年9月份被国家被评为“中国小肉食鸡之乡”。据了解,2009年度该县出栏“817”小肉鸡高达到4.2亿羽。
业内人士认为,“817”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白羽肉鸡生产,甚至冲击到快大黄羽肉鸡市场的发展格局。
“817”尚属非法生产?
尽管“817”占据着全国肉鸡销售市场18%市场份额,但在品种认定上却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
“关于是否能对‘817’进行品种认定,确实困扰着相关政府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家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条件》对新品种审定条件就明确规定“血统来源基本相同,有明确的育种方案,至少经过4个世代的连续选育,核心群有4个世代以上的系谱记录。”但“817”肉鸡生产鸡苗只是一个简单的制种过程,因为它没有稳定的父系和母系来源,没有固定的种群,配套模式也不固定,因此无法进行品种审定。
“而‘817’已经发展了20多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该负责人介绍,根据《畜牧法》规定:“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他说,如果不给予认定,“817”在法律上是非法流通,但如果给予认定又与品种鉴定相关规定相矛盾。
少育种专家亦认为,“817”纯属“山寨鸡”,简单的品种杂交根本不能算是育种,难登大雅之堂。“‘817’肉杂鸡如果能成为新品种,对家禽育种界是个巨大的笑话。”
不过亦有不少专家认为,“817”的出现是我国家禽业自主创新的充分体现,适应市场的需求,“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河山认为,无论如何,每年超过10亿羽的上市规模,对满足国内肉鸡供给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就如何规范生产、实施标准化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是政府部门下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
逯岩向记者介绍,虽然“817”无法进行品种审定,但山东省政府正在联合科研单位制定对“817”肉鸡产业从种鸡饲养、孵化、商品鸡苗、肉鸡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管理细则。
■扒鸡简介 汉族风味菜肴。鸡经数种药料和调料拌和后油炸、蒸煮而成。骨酥肉烂、味道鲜美,色、香、味俱全。以山东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