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角度看,军事技术优势是塑造战略和军事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西方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垄断,铸造了持续已一个半世纪的军事优势。
美国崛起为全球霸权,一个重要依托就是登上军事技术金字塔的顶端。自二战后期以来,以“曼哈顿计划”为代表的技术崛起成为美国全球军事霸权的支柱,美国因而极其重视维持军事技术优势的战略价值,其在冷战期间的两次技术爆发都与争霸有关:一是“斯普特尼克(苏联、也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时刻”的出现,引起美国对丧失军事技术优势的极度恐慌,激发了其在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体系化变革。二是“星球大战计划”背景下的军事技术跃升,为美军建立现代战争体系和新型威慑能力奠定了基础。
冷战后,美军规模部署虽呈压减趋势,但从未减少对军事技术的投入,在冷战后20年内继续引领全球高科技现代战争潮流,其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前沿军事技术为其他国家所争相跟随效仿。美国也在技术垄断、范式规则、交流创新等领域掌握着话语权。
这就是所谓“美国治下的军事技术霸权”,概括而言,其国内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人才基础、科技实力、军工产业、创新机制。这种霸权的国际基础则表现在三個方面:对尖端武器市场的主导、对盟友装备技术的直接或间接控制、对高技术输出交流的管控。
先进军事技术往往发源于具有雄厚经济基础和强大技术储备的国家,不过这种技术的“低配版”也在迅速扩散,好比美国无人机装备技术傲视全球,利比亚这样的国家也能以较低成本开展自己的无人机作战。不过,军事力量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装备,而在于军事技术的尖端化水平和体系化程度,这也是为何买战机容易造战机难,掌握发动机和电子技术研发能力更难。
近年,面对中俄这样的洲际战略对手在军事技术方面的进步,美国产生了严重的忧患意识。中俄这两个始终处在美国主导的权力体系之外的大国,各自“杀手锏”技术装备的发力被认为撬动了美国军事技术霸权基础。特别是后发者中国所取得的技术突破,让美国在震惊之余加大了敌视,“中国威胁论”的焦点也从军事装备向科技领域扩散。
美国正紧盯着中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四大领域:高超声速武器、智能化无人作战、人工智能赋能的军事应用、革命性信息通信。前两项已在2019年中国国庆阅兵仪式上进行了实物展示,后两项竞争则可能更具战略性甚至颠覆性。
以人工智能竞争为例,有西方研究机构认为美国在六大指标中引领了人才、研究、发展、硬件四个,中国则在应用和数据方面领先,可以说紧随美国之后。在信息通信领域,美国担心中国掌握“量子霸权”,其对华为5G技术的全球性打压、对中美科技交流的横加干涉,背后隐藏的是技术竞争的你死我活。
大国追求军事技术优势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也是战略博弈的焦点。美国认为,中国军事技术发展虽快,但短期内不足以颠覆美国的霸权优势。但美国也意识到,照目前速度发展,中国将取得更多独具特色的突破,过去十多年创造性地发展出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技术就是例子。
深陷冷战思维的美国和西方,虽然无法用巴黎统筹委员会这样的老套路来对付已经深深融入全球体系的中国,但也绞尽脑汁在尖端技术和材料领域对中国加大限制,这包括阻挠中国通过国际开放渠道培育拔尖人才。例如,美国政府屡屡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乌克兰“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与中国合作,就是为了阻止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突破瓶颈。
今年11月14日,美国经济安全审查委员提交国会的2019年度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报告里面,将新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作为重点之一,要求国土安全部、商务部工业安全局等部门会同国务院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对高科技领域技术保护进行交流,同时加大掌控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在美信息。
“兵者,国之大事”,尖端军事技术的自主自强更是国家安全之根本。军事技术发展不仅是对未来战争的投资,也能给国家大战略供给动力,像5G、人工智能这样代表着未来的先进技术,掌握其核心优势,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突破,更是国民经济形态的转型和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从而增强国家战略竞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