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族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联系,阐述了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向青少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给出了若干建议。
一、引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成为时代强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
二、民族音乐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学习民族音乐有助于提升人文涵养
从《礼记·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可以见得,中国的音乐文化是以心灵为核心的文化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心灵为核心的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思想。《论语》中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不单单是原始商品交换行为和一种仪式,更是制约人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人的思想和言行,可见音乐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
民族音乐蕴含传统文化
我国音乐教育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学生对中国音乐知识所知甚少。甚至一些学生表示中国乐器很“土”,声音没有西方乐器好听,更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音乐故事及戏曲、民歌的知识常识。中国从8000年前就已经有乐器的产生,可见中国音乐起源的历史悠久。繁多的乐器种类、丰富的民歌以及戏曲体裁在悠久的历史沉淀中也产生了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如《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高山流水》、《霸王别姬》、《断桥会》等等。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了解这些音乐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人文思想以及多彩的地域文化。
三、中小学民乐教育的重要性
从柯达伊、奥尔夫以及铃木教学法当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理想不是最大限度地教,而是去学习一种音乐审美能力,去学习如何继续发展。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顺序为:婴儿时出现对音乐的注意;4岁前出现对力量的认知;4-6岁对乐器有认知能力。儿童太小受身体和心理的限制,不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少年时期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一个人如果失掉这个时期的音乐训练,就很难获得音乐能力。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是进行音乐训练的最好平台。在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中国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音乐母语;培养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读写能力。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比如民族歌曲合唱团以及民族器乐组合的组建。7-18岁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通过这个时期的培养能让青少年能深入的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以及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熟悉的就是最好的”,让青少年熟知中国民族音乐,让每一个孩子了解自己家乡的歌曲,可以提升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认同感,民族音乐才会更广阔的传播和发展,所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是功不可没的。
四、中小学渗透民乐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增加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的比重
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的音樂种类和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接触到的中国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少之又少,无法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魅力,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在《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提到“每个民族都有大量的,特别适合用于教学的民间歌曲,如果选择的好,并且通过这些歌曲有目的地安排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民间歌曲将会成为最适合的教材,因为它们具有短小的形式,它们是历史文化中久经锤炼的优秀典范。学习民间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促使学生们懂得和热爱这些优秀的作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见在音乐课程中增加本民族音乐的比重是认知自我民族的途径之一。
提高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中国民族音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习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音乐教师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导者,音乐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将影响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态度和教学行为。但是,由于很多音乐教师缺少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知识贮备,因而对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民乐教育举步维艰。为此,可以通过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中增加民族音乐的培训课程以提升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重视。
提供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机会
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没有“器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使学生们缺乏音乐体验,只是通过听和教师讲是无法深刻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文化修养,而学习民族乐器可以使学生持续参与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养成亲近民族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习惯。地域、民族、经济、文化等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和民族异彩纷呈的音乐文化生活,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产生了音色与形制各异的乐器,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乐器,对不同的民族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束语
每个人都是携带着传统的基因从历史中走来,中国教育也是如此。我国音乐教育要以中国优秀文化为基础,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更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教育更不能被忽视,甚至舍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守护与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祝彬,出生年月:1990.07.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省绵阳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竹笛表演与教学。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一、引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成为时代强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
二、民族音乐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学习民族音乐有助于提升人文涵养
从《礼记·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可以见得,中国的音乐文化是以心灵为核心的文化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心灵为核心的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思想。《论语》中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不单单是原始商品交换行为和一种仪式,更是制约人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人的思想和言行,可见音乐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
民族音乐蕴含传统文化
我国音乐教育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学生对中国音乐知识所知甚少。甚至一些学生表示中国乐器很“土”,声音没有西方乐器好听,更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音乐故事及戏曲、民歌的知识常识。中国从8000年前就已经有乐器的产生,可见中国音乐起源的历史悠久。繁多的乐器种类、丰富的民歌以及戏曲体裁在悠久的历史沉淀中也产生了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如《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高山流水》、《霸王别姬》、《断桥会》等等。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了解这些音乐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人文思想以及多彩的地域文化。
三、中小学民乐教育的重要性
从柯达伊、奥尔夫以及铃木教学法当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理想不是最大限度地教,而是去学习一种音乐审美能力,去学习如何继续发展。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顺序为:婴儿时出现对音乐的注意;4岁前出现对力量的认知;4-6岁对乐器有认知能力。儿童太小受身体和心理的限制,不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少年时期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一个人如果失掉这个时期的音乐训练,就很难获得音乐能力。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是进行音乐训练的最好平台。在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中国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音乐母语;培养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读写能力。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比如民族歌曲合唱团以及民族器乐组合的组建。7-18岁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通过这个时期的培养能让青少年能深入的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以及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熟悉的就是最好的”,让青少年熟知中国民族音乐,让每一个孩子了解自己家乡的歌曲,可以提升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认同感,民族音乐才会更广阔的传播和发展,所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是功不可没的。
四、中小学渗透民乐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增加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的比重
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的音樂种类和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接触到的中国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少之又少,无法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魅力,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在《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提到“每个民族都有大量的,特别适合用于教学的民间歌曲,如果选择的好,并且通过这些歌曲有目的地安排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民间歌曲将会成为最适合的教材,因为它们具有短小的形式,它们是历史文化中久经锤炼的优秀典范。学习民间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促使学生们懂得和热爱这些优秀的作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见在音乐课程中增加本民族音乐的比重是认知自我民族的途径之一。
提高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中国民族音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习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音乐教师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导者,音乐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将影响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态度和教学行为。但是,由于很多音乐教师缺少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知识贮备,因而对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民乐教育举步维艰。为此,可以通过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中增加民族音乐的培训课程以提升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重视。
提供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机会
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没有“器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使学生们缺乏音乐体验,只是通过听和教师讲是无法深刻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文化修养,而学习民族乐器可以使学生持续参与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养成亲近民族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习惯。地域、民族、经济、文化等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和民族异彩纷呈的音乐文化生活,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产生了音色与形制各异的乐器,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乐器,对不同的民族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束语
每个人都是携带着传统的基因从历史中走来,中国教育也是如此。我国音乐教育要以中国优秀文化为基础,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更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教育更不能被忽视,甚至舍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守护与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祝彬,出生年月:1990.07.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省绵阳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竹笛表演与教学。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