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特色与亮点
学习工具《丝路细语》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的,我将与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有层次的梳理,并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学习工具既可用于课前的预习,也可进行课中的拓展,其中安排了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后练习,所以还可以进行课后的巩固,以及教师备课的借鉴。学习工具中多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 制作背景
本学习工具是结合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古老的丝绸之路》设计的,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知识远离现实生活,小学生很难理解丝路开通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重大作用。尽管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倡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但是面对互联网、阅览室中众多的资源,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搜集和整理,增加了负担。针对这一情况,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配以相应的引导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书本和网络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利用网络来了解信息,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园网也为学生利用本学习工具进行学习提供了方便。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学习工具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将学习工具定位于满足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使用,也要满足教师进行教学参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辅助课堂教学,图1是其内容结构。
1.学情调查
为了使教学更有目的性,学习工具中设计了学前问卷调查。课前,学生根据学习工具中提供的学前问卷测试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程度,并通过学校数字化平台提交问卷,这样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进而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课前学习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习工具中安排了若干个学习任务。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会使课前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我还要求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交自己的学习记录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调取学生的学习记录单进行展示和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前学习的质量。
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历史资料,欣赏出土的文物、历史古迹的图片,观看相关的视频(如下页图2、图3),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这些史实面前真切地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的艰难,以及它的开通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体会到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做出巨大贡献,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还可以利用“我要发言”栏目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当完成提交后教师就可以看到留言,方便了及时交流和辅导(如图4)。
3.课中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进一步完成学习提示单中的学习任务。由于有了课前学习,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各抒己见,不断完善学习任务。
在学生的汇报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字化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提示单,并针对问题进行全班的讨论和讲解。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利用学习工具展示自己提取的学习资料(如图5),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课后巩固
学习工具中针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安排了小测试,我在这部分设计中利用表单对学生的学习测试进行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通过完成测试题,了解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利用学习工具进行查漏补缺,已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下页图6)。
5.教师的借鉴
学习工具除了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之外,还补充了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既可以作为教师备课时的资料库,也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 艺术设计
学习工具由于面对的学习群体是小学生,所以在版面设计上力求颜色靓、动感强、结构清。我利用滚动图片,展示丝路的精美画面,流动的星星和条纹增加画面的动感,2008年奥运会中关于丝路的视频使学生刚进入主页就被深深吸引。主页中将资源分为课中资源、课前资源,课后资源,并进行二次分类,二级菜单采用下拉式设计,用绿色矩形指示当前的选择,简单明了(如下页图7)。
● 技术处理
①本学习工具是利用FrontPage 2003进行设计的,相对于一些网站的专业制作软件,FrontPage较为简单,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想制作出较高水平的网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软件非常的精通。但由于该软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制作时又穿插了Flash的技术,如网页的banner加入了流动的星和条纹。
②学习工具中涉及大量的视频资料,对于视频资料的截取、格式转换和添加字幕主要利用了会声会影。
③网站中滚动的图片是利用了编程语言。
④网站中的留言和课后练习是利用表单设计的,在学校数字平台上能及时评判对错和交流,视觉美观、让文本获得了较好的展示效果。
● 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工具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资源,结合自身的特点参考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内容,切合实际地进行自学或施教。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利用网站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并且对于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
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社会课的知识,而且信息技术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通过此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极大限度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是教师应该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反思本学习工具的制作过程,真正是在“做中学”,所以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处理还有些欠缺,一些交互功能还要依赖于学校的数字平台,这也是以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 幕前幕后
说起学习工具的制作,我有很多感慨,从AusWare、Flash到FrontPage及视频的编辑转换等,都只是略知一二,但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在使用新软件时也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在筹备《丝路细语》的最初阶段也是最痛苦的,我一次一次地修改方案,总是不理想。在一次上课时,我受到学生的启发,最终确立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是为了构建框架,面对技术难题,多方请教、查阅资料,换来的是实现预定目标的愉悦。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初稿,经过不断地调试得以完工。而此时,之前所有的煎熬都变成了成功后的喜悦。
之前我对NOC活动中的某些参赛项目了解得很少,而这次比赛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望。在比赛的空余时间,我观摩了一些比赛的现场,学到了不少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在感受新技术的同时我也有些新的感受,在竞赛中我看到参赛作品中不乏利用PowerPoint开发的学习工具,或古色古香、或动感十足、或声情并茂,使我诧异,我们经常去追求先进的技术,而忽略了实用性,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我们使用电脑的水平太差了,就会弄个PPT,做出的学习工具根本就不能参赛。”事实告诉我们PPT也可以很精美,也可以夺得大奖。
总结下来,其实一个好的学习工具一定要有好的创意,源于教材、根植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评委印象
宋金红老师的《丝路细语》是一个网站,一个很漂亮、很精美、很专业的网站。但它跟普通的网站又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它有一个很集中的主题、一个很突出的焦点:个性化学习!
《丝路细语》定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对学习资源进行了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梳理,从而使资源多而不乱,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到从不同的板块去学习、去探究……
同时,《丝路细语》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已知、感知丝路、体验探究、认识丝路、梳理总结、拓展延伸等八个环节,并配之以相应的教学视频,这样学生也可以很方便地调看相应的视频进行个性化自学。
唯一遗憾的是这些视频片段都只是课堂教学实录,要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微课程”,那就更使《丝路细语》锦上添花了!
众所周知,评价一个学习工具的好坏,角度很多,诸如教育性(涵盖直观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创新性)、科学性(合理、适用、易用、稳定)、艺术性,等等,以上点评只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片面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吧!
(郭大春
学习工具《丝路细语》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的,我将与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有层次的梳理,并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学习工具既可用于课前的预习,也可进行课中的拓展,其中安排了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后练习,所以还可以进行课后的巩固,以及教师备课的借鉴。学习工具中多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 制作背景
本学习工具是结合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古老的丝绸之路》设计的,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知识远离现实生活,小学生很难理解丝路开通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重大作用。尽管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倡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但是面对互联网、阅览室中众多的资源,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搜集和整理,增加了负担。针对这一情况,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配以相应的引导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书本和网络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利用网络来了解信息,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园网也为学生利用本学习工具进行学习提供了方便。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学习工具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将学习工具定位于满足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使用,也要满足教师进行教学参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辅助课堂教学,图1是其内容结构。
1.学情调查
为了使教学更有目的性,学习工具中设计了学前问卷调查。课前,学生根据学习工具中提供的学前问卷测试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程度,并通过学校数字化平台提交问卷,这样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进而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课前学习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习工具中安排了若干个学习任务。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会使课前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我还要求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交自己的学习记录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调取学生的学习记录单进行展示和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前学习的质量。
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历史资料,欣赏出土的文物、历史古迹的图片,观看相关的视频(如下页图2、图3),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这些史实面前真切地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的艰难,以及它的开通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体会到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做出巨大贡献,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还可以利用“我要发言”栏目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当完成提交后教师就可以看到留言,方便了及时交流和辅导(如图4)。
3.课中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进一步完成学习提示单中的学习任务。由于有了课前学习,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各抒己见,不断完善学习任务。
在学生的汇报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字化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提示单,并针对问题进行全班的讨论和讲解。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利用学习工具展示自己提取的学习资料(如图5),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课后巩固
学习工具中针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安排了小测试,我在这部分设计中利用表单对学生的学习测试进行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通过完成测试题,了解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利用学习工具进行查漏补缺,已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下页图6)。
5.教师的借鉴
学习工具除了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之外,还补充了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既可以作为教师备课时的资料库,也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 艺术设计
学习工具由于面对的学习群体是小学生,所以在版面设计上力求颜色靓、动感强、结构清。我利用滚动图片,展示丝路的精美画面,流动的星星和条纹增加画面的动感,2008年奥运会中关于丝路的视频使学生刚进入主页就被深深吸引。主页中将资源分为课中资源、课前资源,课后资源,并进行二次分类,二级菜单采用下拉式设计,用绿色矩形指示当前的选择,简单明了(如下页图7)。
● 技术处理
①本学习工具是利用FrontPage 2003进行设计的,相对于一些网站的专业制作软件,FrontPage较为简单,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想制作出较高水平的网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软件非常的精通。但由于该软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制作时又穿插了Flash的技术,如网页的banner加入了流动的星和条纹。
②学习工具中涉及大量的视频资料,对于视频资料的截取、格式转换和添加字幕主要利用了会声会影。
③网站中滚动的图片是利用了编程语言。
④网站中的留言和课后练习是利用表单设计的,在学校数字平台上能及时评判对错和交流,视觉美观、让文本获得了较好的展示效果。
● 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工具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资源,结合自身的特点参考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内容,切合实际地进行自学或施教。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利用网站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并且对于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
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社会课的知识,而且信息技术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通过此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极大限度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是教师应该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反思本学习工具的制作过程,真正是在“做中学”,所以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处理还有些欠缺,一些交互功能还要依赖于学校的数字平台,这也是以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 幕前幕后
说起学习工具的制作,我有很多感慨,从AusWare、Flash到FrontPage及视频的编辑转换等,都只是略知一二,但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在使用新软件时也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在筹备《丝路细语》的最初阶段也是最痛苦的,我一次一次地修改方案,总是不理想。在一次上课时,我受到学生的启发,最终确立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是为了构建框架,面对技术难题,多方请教、查阅资料,换来的是实现预定目标的愉悦。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初稿,经过不断地调试得以完工。而此时,之前所有的煎熬都变成了成功后的喜悦。
之前我对NOC活动中的某些参赛项目了解得很少,而这次比赛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望。在比赛的空余时间,我观摩了一些比赛的现场,学到了不少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在感受新技术的同时我也有些新的感受,在竞赛中我看到参赛作品中不乏利用PowerPoint开发的学习工具,或古色古香、或动感十足、或声情并茂,使我诧异,我们经常去追求先进的技术,而忽略了实用性,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我们使用电脑的水平太差了,就会弄个PPT,做出的学习工具根本就不能参赛。”事实告诉我们PPT也可以很精美,也可以夺得大奖。
总结下来,其实一个好的学习工具一定要有好的创意,源于教材、根植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评委印象
宋金红老师的《丝路细语》是一个网站,一个很漂亮、很精美、很专业的网站。但它跟普通的网站又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它有一个很集中的主题、一个很突出的焦点:个性化学习!
《丝路细语》定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对学习资源进行了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梳理,从而使资源多而不乱,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到从不同的板块去学习、去探究……
同时,《丝路细语》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已知、感知丝路、体验探究、认识丝路、梳理总结、拓展延伸等八个环节,并配之以相应的教学视频,这样学生也可以很方便地调看相应的视频进行个性化自学。
唯一遗憾的是这些视频片段都只是课堂教学实录,要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微课程”,那就更使《丝路细语》锦上添花了!
众所周知,评价一个学习工具的好坏,角度很多,诸如教育性(涵盖直观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创新性)、科学性(合理、适用、易用、稳定)、艺术性,等等,以上点评只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片面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吧!
(郭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