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和毛泽东主席朝夕相处达10年之久,但他很少向人提起这段在别人看来最值得炫耀的特殊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逝,那些尘封在他心底深处的记忆,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这是一个初秋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了高智老人的家里。
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高老看上去精神很好,他的书房陈设简单,墙上悬挂着当年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我们过去在主席身边当秘书的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高老的目光在照片上游走着,好像在寻找着久远的记忆。
“帮”主席做事
“那时我在中南海机要室,说实话当时是常想见主席的,但组织上找我谈话让去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又不敢去。主要是因为我说陕北话,主席说湖南话,怕听不懂,误事。”说起当时被调到主席身边的事儿,高智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1952年夏日的一天上午,高智到丰泽园去报到,主席的另一位机要秘书罗光禄领他去见主席。快到主席卧室门口的时候,他竟然紧张的满头是汗。
“主席穿着睡衣,背靠在床头。我不由自主地快步走到主席跟前说:‘主席,您好!’毛主席缓缓起身,与我紧紧握手,说‘欢迎,欢迎。’接着便很亲切地和我谈话,问我在哪里上过学?爱人在哪里工作,叫什么名字?”
高智告诉主席,他完小毕业后考入绥德师范只学习了一年多就调到延安,主席高兴地说:“噢!绥德师范我是知道的,那是陕北很有名的一座学校嘛。这么说,你还是我身边工作的同志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了!”接着主席对他说:“欢迎你以后就在我身边工作,帮我做点事,好不好?”
高智告诉记者,那时主席对在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常说是“帮”他做事。主席的卧室很简朴,书多,没什么家具摆设。睡的是大木板床,床上左边多一半放着书报,床头右边是一个约二尺多见方的小藤桌,铺一块干净的白布,上面放着主席要看的文件和一些削好的铅笔,一个普通的烟灰缸,几支香烟装在一个折叠起来的普通纸烟盒里。床下放有一双陈旧的拖鞋和一双半旧不新的布鞋。挂在衣架一旁的一件睡衣,已打着好多补丁。
高智说,主席还有个仓库,里面除了延安时期用过的东西,孩子们的衣服等物品,也没有其它什么东西,主席的生活一直很俭朴。
在高智的记忆里,自从到北京后,经常有人从家乡来看主席,开始的时候不通知就来了,后来要经主席同意了才能来,一是因为人太多,二是主席可能不在北京,见不上。家乡人来京的费用都是主席出的,需要添置什么物品,都是主席出钱,可主席每个月四百零几块的工资根本不够用,一部分就从稿费中支出。“主席总是尽力去帮助那些为革命做出过贡献及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却从未给自己的任何一个亲戚解决过工作。”
高智在主席身边一直工作到1962年5月7日,其间除到河南和江西学习、调研一段时间之外,几乎与主席形影不离。“当时我和罗光禄担任主席的机要秘书,主要负责为主席筛选和呈送文件,办理主席交办的一切事项,如处理部分信件、接待客人、安排主席会客、召开会议等,平时更多的是关心主席的饮食起居。”高智说。
到农村调研
“毛主席一直很关心农村、关心群众的生活。”高智说,“196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7岁生辰。他叫叶子龙、王敬先、林克、李银桥、封耀松和我六人,同他老人家一起吃饭。平时主席吃饭就很简单,这顿生日便饭,因在困难年月,所以更简单。记得只有一个荤菜和几个素菜,一盘辣子,一个汤,主食是米饭,李师傅特地又擀了一点面条。”
这次吃饭,让高智做出了到基层调研的决定。
原来,在吃饭的时候,主席强调要常下去,搞调研,去锻炼,不能老浮在上面,还说老在屋里看文件是会死人的。然后,主席问他们谁愿意下去?高智坐在毛主席的右边,就向毛主席报名说:“我愿意下去。”
“好!”主席伸出大姆指,接着又问:“你们谁还愿意下去?”接着大家都表了态,主席很高兴。
高智这次调研去了河南和江西等地。临走前,主席对他们说:“现在,老百姓遭了灾,你们下去搞些调查研究,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问题?集体吃食堂到底行不行?群众有什么意见,如实反映上来。一定要讲真话。你们下去以后,既要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要向群众学习一些生产知识。”
高智到基层以后,发现群众对集体吃食堂确实有一些意见,而且,他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回到北京后,他将发现的问题向主席如实地作了汇报。主席还在颐年堂与他们合影。这张合影,高智40多年来一直珍贵地保存着。
难忘的离别时刻
1962年4月19日下午,毛主席在颐年堂约高智谈话。他老人家一边吸着香烟,一边亲切地让高智坐在他的旁边,对他说:“高智,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都很好,我很满意。现在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是愿意继续在我身边工作,还是离开?继续在我身边工作也可以,如果想离开到其他什么地方也可以,谈谈你的意见。”
其实,在毛主席找高智谈话前,他就已经知道李银桥他们都要走了,自己已经有了思想准备。而且,他心里一直记着主席说过的话,不能老浮在上面,要到基层去,才能了解真实情况,也才能锻炼自己。于是,他对主席说:“主席,说心里话,我不舍得离开您,愿意在您身边工作一辈子。可是,您又多次对我们说:一个人不能老浮在上面,经过去河南和江西,我更体会到主席说的是对的。所以,我愿意到下面去工作,去锻炼。”
毛主席问高智想去哪里,高智说他是陕西人,想回陕西。“那好,你就到西安,回自己的家乡。你先走,打前站,我随后就来。你回到陕西,要把农业、工业、财贸、文教都搞搞……”主席还对高智说:“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你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你走之前,订一个学习计划交给我。”
高智告诉记者,离别前夕,他听了主席那番话,两眼充满了热泪,除了连连点头作答,什么话也说不来。主席看到这神情,眼睛也湿润了,沉默良久,吸了一口烟,又对他说:“高智,你要是走的话,也不要急着走,等你爱人生了孩子,住段时间再说。”
当时,高智爱人的预产期就要到了。但高智想,如果在北京生孩子,至少还要耽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到西安生孩子,就能早日投入新的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照顾家庭。高智把这种想法告诉主席后,主席也再没说什么。
高智起身与主席告别时,主席突然又把高智叫住,说:“我和你一起照个像好不好?”
想起当时的情景,高智感觉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我搀扶毛主席从沙发上慢慢起来,随他走出颐年堂,就在颐年堂门口,由吕厚民同志,给我和毛主席合了影。”
离开主席前,高智把自己订好的学习计划交给了主席,又把主席办公室和卧室的文件整理了一遍,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作了交代。
1962年5月7日,高智离开中南海回到了陕西。
心中的愿望
高智回到陕西后,先后在省委政研室、省外办和延安、洛川等地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省上个别的领导外,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在主席身边工作了10年之久。他也很少跟别人谈起这段历史。高老一直盼望着主席能早日来到陕西,他要陪着主席沿黄河走一趟,他还想再和主席说说话。但是,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高老告诉记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使他学到了如何做人处事,这些让他受用一生。
现在,高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笔耕不辍,撰写了一些回忆文章。他想把当年在主席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告诉世人一个伟大而真实的毛泽东。
记者结束采访的时候,高老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放满了烟蒂。他和主席一样,都有很大的烟瘾,不知道这是不是受了主席的影响。
当得知我们要采访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走长征路的元勋子女时,高老非常感慨,欣然提笔为我们题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祝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圆满成功”。
高智,生于1928年,陕西佳县人。1944年入绥德师范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调入延安中央机要科,1947年随毛主席转战陕北、西柏坡。1952年起任毛主席机要秘书。1962年回陕西工作。
这是一个初秋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了高智老人的家里。
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高老看上去精神很好,他的书房陈设简单,墙上悬挂着当年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我们过去在主席身边当秘书的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高老的目光在照片上游走着,好像在寻找着久远的记忆。
“帮”主席做事
“那时我在中南海机要室,说实话当时是常想见主席的,但组织上找我谈话让去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又不敢去。主要是因为我说陕北话,主席说湖南话,怕听不懂,误事。”说起当时被调到主席身边的事儿,高智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1952年夏日的一天上午,高智到丰泽园去报到,主席的另一位机要秘书罗光禄领他去见主席。快到主席卧室门口的时候,他竟然紧张的满头是汗。
“主席穿着睡衣,背靠在床头。我不由自主地快步走到主席跟前说:‘主席,您好!’毛主席缓缓起身,与我紧紧握手,说‘欢迎,欢迎。’接着便很亲切地和我谈话,问我在哪里上过学?爱人在哪里工作,叫什么名字?”
高智告诉主席,他完小毕业后考入绥德师范只学习了一年多就调到延安,主席高兴地说:“噢!绥德师范我是知道的,那是陕北很有名的一座学校嘛。这么说,你还是我身边工作的同志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了!”接着主席对他说:“欢迎你以后就在我身边工作,帮我做点事,好不好?”
高智告诉记者,那时主席对在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常说是“帮”他做事。主席的卧室很简朴,书多,没什么家具摆设。睡的是大木板床,床上左边多一半放着书报,床头右边是一个约二尺多见方的小藤桌,铺一块干净的白布,上面放着主席要看的文件和一些削好的铅笔,一个普通的烟灰缸,几支香烟装在一个折叠起来的普通纸烟盒里。床下放有一双陈旧的拖鞋和一双半旧不新的布鞋。挂在衣架一旁的一件睡衣,已打着好多补丁。
高智说,主席还有个仓库,里面除了延安时期用过的东西,孩子们的衣服等物品,也没有其它什么东西,主席的生活一直很俭朴。
在高智的记忆里,自从到北京后,经常有人从家乡来看主席,开始的时候不通知就来了,后来要经主席同意了才能来,一是因为人太多,二是主席可能不在北京,见不上。家乡人来京的费用都是主席出的,需要添置什么物品,都是主席出钱,可主席每个月四百零几块的工资根本不够用,一部分就从稿费中支出。“主席总是尽力去帮助那些为革命做出过贡献及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却从未给自己的任何一个亲戚解决过工作。”
高智在主席身边一直工作到1962年5月7日,其间除到河南和江西学习、调研一段时间之外,几乎与主席形影不离。“当时我和罗光禄担任主席的机要秘书,主要负责为主席筛选和呈送文件,办理主席交办的一切事项,如处理部分信件、接待客人、安排主席会客、召开会议等,平时更多的是关心主席的饮食起居。”高智说。
到农村调研
“毛主席一直很关心农村、关心群众的生活。”高智说,“196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7岁生辰。他叫叶子龙、王敬先、林克、李银桥、封耀松和我六人,同他老人家一起吃饭。平时主席吃饭就很简单,这顿生日便饭,因在困难年月,所以更简单。记得只有一个荤菜和几个素菜,一盘辣子,一个汤,主食是米饭,李师傅特地又擀了一点面条。”
这次吃饭,让高智做出了到基层调研的决定。
原来,在吃饭的时候,主席强调要常下去,搞调研,去锻炼,不能老浮在上面,还说老在屋里看文件是会死人的。然后,主席问他们谁愿意下去?高智坐在毛主席的右边,就向毛主席报名说:“我愿意下去。”
“好!”主席伸出大姆指,接着又问:“你们谁还愿意下去?”接着大家都表了态,主席很高兴。
高智这次调研去了河南和江西等地。临走前,主席对他们说:“现在,老百姓遭了灾,你们下去搞些调查研究,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问题?集体吃食堂到底行不行?群众有什么意见,如实反映上来。一定要讲真话。你们下去以后,既要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要向群众学习一些生产知识。”
高智到基层以后,发现群众对集体吃食堂确实有一些意见,而且,他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回到北京后,他将发现的问题向主席如实地作了汇报。主席还在颐年堂与他们合影。这张合影,高智40多年来一直珍贵地保存着。
难忘的离别时刻
1962年4月19日下午,毛主席在颐年堂约高智谈话。他老人家一边吸着香烟,一边亲切地让高智坐在他的旁边,对他说:“高智,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都很好,我很满意。现在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是愿意继续在我身边工作,还是离开?继续在我身边工作也可以,如果想离开到其他什么地方也可以,谈谈你的意见。”
其实,在毛主席找高智谈话前,他就已经知道李银桥他们都要走了,自己已经有了思想准备。而且,他心里一直记着主席说过的话,不能老浮在上面,要到基层去,才能了解真实情况,也才能锻炼自己。于是,他对主席说:“主席,说心里话,我不舍得离开您,愿意在您身边工作一辈子。可是,您又多次对我们说:一个人不能老浮在上面,经过去河南和江西,我更体会到主席说的是对的。所以,我愿意到下面去工作,去锻炼。”
毛主席问高智想去哪里,高智说他是陕西人,想回陕西。“那好,你就到西安,回自己的家乡。你先走,打前站,我随后就来。你回到陕西,要把农业、工业、财贸、文教都搞搞……”主席还对高智说:“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你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你走之前,订一个学习计划交给我。”
高智告诉记者,离别前夕,他听了主席那番话,两眼充满了热泪,除了连连点头作答,什么话也说不来。主席看到这神情,眼睛也湿润了,沉默良久,吸了一口烟,又对他说:“高智,你要是走的话,也不要急着走,等你爱人生了孩子,住段时间再说。”
当时,高智爱人的预产期就要到了。但高智想,如果在北京生孩子,至少还要耽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到西安生孩子,就能早日投入新的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照顾家庭。高智把这种想法告诉主席后,主席也再没说什么。
高智起身与主席告别时,主席突然又把高智叫住,说:“我和你一起照个像好不好?”
想起当时的情景,高智感觉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我搀扶毛主席从沙发上慢慢起来,随他走出颐年堂,就在颐年堂门口,由吕厚民同志,给我和毛主席合了影。”
离开主席前,高智把自己订好的学习计划交给了主席,又把主席办公室和卧室的文件整理了一遍,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作了交代。
1962年5月7日,高智离开中南海回到了陕西。
心中的愿望
高智回到陕西后,先后在省委政研室、省外办和延安、洛川等地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省上个别的领导外,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在主席身边工作了10年之久。他也很少跟别人谈起这段历史。高老一直盼望着主席能早日来到陕西,他要陪着主席沿黄河走一趟,他还想再和主席说说话。但是,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高老告诉记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使他学到了如何做人处事,这些让他受用一生。
现在,高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笔耕不辍,撰写了一些回忆文章。他想把当年在主席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告诉世人一个伟大而真实的毛泽东。
记者结束采访的时候,高老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放满了烟蒂。他和主席一样,都有很大的烟瘾,不知道这是不是受了主席的影响。
当得知我们要采访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走长征路的元勋子女时,高老非常感慨,欣然提笔为我们题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祝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圆满成功”。
高智,生于1928年,陕西佳县人。1944年入绥德师范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调入延安中央机要科,1947年随毛主席转战陕北、西柏坡。1952年起任毛主席机要秘书。1962年回陕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