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是当今音乐教育发展的主题,无论家庭、学校或是社会都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和音乐实践当中,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并在此之上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新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复合型;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一、“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内涵
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中国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成了专家、学者和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的专家提出了“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三型”培养目标;有的学者强调“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三性”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不论“三型”或是“三性”必须符合“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培养以“三型”和“三性”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这个目标和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技艺精湛的专门人才;培养具有文化素养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实用人才以及培养具有身心健康、情操高尚、为人向善的合作人才为一体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二、“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构建体系
“复合型”音乐人才是集多种素质、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多面手,是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融会贯通的结合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产物。凡是有志于成为“复合型”音乐人才的人们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达尔克罗兹说:“审美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更是审美的艺术,作为从业者必须进行系统的音乐欣赏训练、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资源,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审美情景;经常组织合作学习、在沟通和交流中丰富审美体验。
(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可贵。”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门类,通过创编节奏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编旋律领悟学习兴趣;通过创编律动体验学习兴趣;通过创编“音、诗、画”感受意境之美;通过编配伴奏感受和谐之美全方位、多角度地从音乐要素入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三)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是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对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对文化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等综合因素的总称。它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科学而又严格的训练才能自信地表达隋感,才能在音乐实践中享受音乐、享受人生。
(四)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综合能力是把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进行整合、反应、生成新的能力。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既能表演又能创作,既能教学又会科研,既懂管理又会商业运做,全面发展、德艺双馨。
三、“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途径
“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音乐教育行为的结果,而音乐教育又是一个庞大的育人工程。它包括针对婴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家庭教育、普通学校教育以及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等等。这里重点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一)家庭音乐教育
家庭音乐教育在“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其重要价值在于启蒙教育。家庭音乐教育首先要避免“功利化”倾向,要让孩子注重音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还要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感悟力和创造力,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自由成长。
(二)学校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它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前者面向人民大众,“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柯达伊语);后者面向精英群体,培养专业人才;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通过课堂及课外音乐活动拓宽学习范围,从而获得音乐才能。
(三)社会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必要补充,它包括大众传媒和公共艺术设施等社会音乐文化环境。其中大众音乐传媒包括音乐出版媒介、印刷出版媒介、公共广播媒介、电视电影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公共艺术设施包括艺术团、音乐厅、社区、乐团、歌舞团、文化馆、青少年宫等等。它们是人民群众文艺活动的主战场,在丰富业余生活、普及音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发展趋势
“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复合型”音乐人才将会逐渐升级和再生成更为细化的人才模式。比如:艺术管理类人才(在音乐院、团,文化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音乐推广人才(组织和宣传大众音乐艺术的人员);音乐传媒人才(音乐编辑、制作及传媒人员);影视和广告音乐人才;网络游戏音乐人才以及音乐治疗人才等各方面新型专业人才。他们行进在时代的前沿,在音乐文化市场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多样性的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构建体系。
我们将秉承科学发展的理论观点,把握“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发展趋势;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并及时调整音乐教学模式;积极转化教育机制,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有合作意识的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为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加油助力!
[关键词]复合型;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一、“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内涵
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中国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成了专家、学者和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的专家提出了“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三型”培养目标;有的学者强调“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三性”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不论“三型”或是“三性”必须符合“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培养以“三型”和“三性”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这个目标和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技艺精湛的专门人才;培养具有文化素养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实用人才以及培养具有身心健康、情操高尚、为人向善的合作人才为一体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二、“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构建体系
“复合型”音乐人才是集多种素质、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多面手,是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融会贯通的结合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产物。凡是有志于成为“复合型”音乐人才的人们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达尔克罗兹说:“审美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更是审美的艺术,作为从业者必须进行系统的音乐欣赏训练、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资源,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审美情景;经常组织合作学习、在沟通和交流中丰富审美体验。
(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可贵。”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门类,通过创编节奏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编旋律领悟学习兴趣;通过创编律动体验学习兴趣;通过创编“音、诗、画”感受意境之美;通过编配伴奏感受和谐之美全方位、多角度地从音乐要素入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三)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是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对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对文化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等综合因素的总称。它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科学而又严格的训练才能自信地表达隋感,才能在音乐实践中享受音乐、享受人生。
(四)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综合能力是把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进行整合、反应、生成新的能力。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既能表演又能创作,既能教学又会科研,既懂管理又会商业运做,全面发展、德艺双馨。
三、“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途径
“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音乐教育行为的结果,而音乐教育又是一个庞大的育人工程。它包括针对婴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家庭教育、普通学校教育以及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等等。这里重点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一)家庭音乐教育
家庭音乐教育在“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其重要价值在于启蒙教育。家庭音乐教育首先要避免“功利化”倾向,要让孩子注重音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还要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感悟力和创造力,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自由成长。
(二)学校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它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前者面向人民大众,“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柯达伊语);后者面向精英群体,培养专业人才;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通过课堂及课外音乐活动拓宽学习范围,从而获得音乐才能。
(三)社会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必要补充,它包括大众传媒和公共艺术设施等社会音乐文化环境。其中大众音乐传媒包括音乐出版媒介、印刷出版媒介、公共广播媒介、电视电影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公共艺术设施包括艺术团、音乐厅、社区、乐团、歌舞团、文化馆、青少年宫等等。它们是人民群众文艺活动的主战场,在丰富业余生活、普及音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发展趋势
“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复合型”音乐人才将会逐渐升级和再生成更为细化的人才模式。比如:艺术管理类人才(在音乐院、团,文化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音乐推广人才(组织和宣传大众音乐艺术的人员);音乐传媒人才(音乐编辑、制作及传媒人员);影视和广告音乐人才;网络游戏音乐人才以及音乐治疗人才等各方面新型专业人才。他们行进在时代的前沿,在音乐文化市场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多样性的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构建体系。
我们将秉承科学发展的理论观点,把握“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发展趋势;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并及时调整音乐教学模式;积极转化教育机制,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有合作意识的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为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