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枢纽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来源 :公路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乘客对其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明确服务质量的提升方向.为解决综合交通枢纽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缺少解释乘客内在心理作用机理的问题,基于改进的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对感知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枢纽形象、交通区位等核心影响因素分别设立一级测量指标与二级测量题项进行具体化描述,以探究其对乘客满意度及乘客忠诚度的影响.构建了综合交通枢纽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的一阶、二阶结构方程模型.以重庆市主城区的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站3个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阶模型中感知服务质量(0.72***)、交通区位(0.58***)、期望服务质量(-0.40**)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而枢纽形象(β=0.35,P>0.05)对其未有显著影响;一阶模型、二阶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内在质量(信度与效度),二阶模型的外在质量(整体适配度)比一阶模型更佳,对变量之间影响作用的评估能力更强;二阶模型对综合交通枢纽乘客满意度的解释能力能够达到62%,较一阶模型提升7%,对综合交通枢纽乘客满意度研究领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为解决目前在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抗剪强度加固区域置换法计算结果偏保守的问题,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抗剪强度加固区域置换法的计算原理,以内蒙古经乌高速K91+768-K91+798左侧风积沙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极限平衡法对置换法的计算准确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既有边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确定预加固区域,由潜在滑动面得到注浆深度;其次,对不同区域加固后潜在滑动面位置进行了讨论,边坡局部预加固稳定系数偏低,需对边坡进行整体预加固,整体预加固后边坡稳定系数为1.185,未达到规范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2的要
为分析变截面三跨连续箱梁桥的约束扭转效应,在箱梁约束扭转控制微分方程初参数解基础上,以扭转角和广义翘曲位移为节点位移,推导了箱梁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荷载列阵.将箱梁单元两端截面的几何特征值平均后作为该单元的几何特征值,由此将变截面箱梁单元等效为等截面箱梁单元.引入弯曲正应力、翘曲正应力之和与弯曲正应力的比值作为应力放大系数η,以η具体表征偏载对弯曲正应力的放大效应.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分析箱梁约束扭转的程序并计算已有文献中的算例,对比计算结果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并用所编程序分析变截面三跨连续箱梁桥
全岩断面爆破掏槽好坏直接决定公路煤系地层隧道揭煤全岩断面爆破效果.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公路煤系地层隧道揭煤全岩断面掏槽形式为二阶二段掏槽,并分析了其爆破成腔力学机理.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计算,给出了煤系地层隧道揭煤全岩断面二阶二段掏槽技术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公路煤系地层隧道揭煤全岩断面二阶二段掏槽计算模型,对不同掏槽参数的掏槽效率和爆破振动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揭煤全岩断面最优掏槽参数为:中心孔装药直径32 mm,一阶孔垂深1.2 m,一阶孔倾角70℃,二阶孔垂深2.4 m和二阶孔
为了研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及地区间发展差异,更好地做好交通发展规划、交通投资建设及交通运营维护,采用加权和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建立了其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基于一致性检验的群决策赋权法改进的G1法、反熵权法和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的综合权重;分析了所构建的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体发展状况,地区间的相对发展状况以及不平衡性的主要表现.结果表明:相比熵值法,反熵权法能够避免出现极值;相比G1法,改进G1法能够避免丢失有效信息及放大无效信息;最优组合赋权
多孔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路面材料,内部富有复杂且相互连通空隙结构,使得PAM具有排水、降噪和抗滑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多孔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发现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空隙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宏观空隙测试方法得到的数据变异系数较大,无法解释实际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深层问题,而细观研究方法可从多角度量化空隙结构,进而明晰空隙结构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此,基于细观角度对PAM空隙结构研究进行总结.介绍了目前3种常用于获取PAM细观空隙结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流收费站中不同类型收费车道的出入通行能力,采用真实收费过车数据驱动的方法,以克服仿真模型参数标定工作复杂且适用性受限、理论建模涉及诸多理想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等弊端.首先将通行能力估计问题转化为服务时长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问题;通过合并车辆类型数据保证样本量,再提取服务饱和期间的观测样本群以开展统计研究.确定了样本收费站两种收费模式入、出车道的通行能力;进一步对比了周期复现性、时间序列与分布拟合3种方式,确定收费车道过车类型占比的描述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于收费车道单车服务时长服从负指数分
为了解决隧道穿越软弱断层破碎围岩地段所面临易塌方突水的施工技术难题,依托北京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F139软弱破碎围岩区段工程,分析了隧道现场施工实际面临的技术难点.在工程现场开展了由隧道地震预报、探地雷达、超前地质钻孔以及孔内成像等方法构成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研究,提出采用“短进尺3台阶7步法”开挖、地表超前预注浆和双层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的综合施工处治措施,并构建了一套基于全站仪+反光片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隧道破碎围岩变形综合实时监控量测体系.结果表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准确地预判了隧道在掌子面里程YK20+4
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辅助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决策,解决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任务.为提高模型对于小样本数据的拟合效果及速度,并充分挖掘交通流序列中存在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将对于线性数据具备良好拟合效果,并且时间复杂度较低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与对于非线性、小样本数据具有计算准确率高、时间复杂度低等优势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组合,提出一种残差优化组合预测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对ARMA模型进行定阶,实现交通流量的线性拟合,并得到相应的残差序列.然后将重构后的残差序列作为SVR模型的输
为了从多个交通参与者角度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基于平面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总延误和参与交通的总人数,并考虑非机动车两种过街模式的差异性,提出一种使交叉口人均延误最小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以典型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不同交通参与者载客数和机动性的差异,以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人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各相位最短绿灯时间、信号周期及关键相位饱和度为约束条件,建立非机动车不同过街模式下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后交叉口人均延误
针对汕尾至汕头铁路某站点的地形条件和洪涝特点,考虑洪涝遭遇和外江溃堤的最不利工况,通过“平湖法”进行防洪涝水位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考虑外江溃堤情形下,该站点在20年、30年和5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防洪涝水位分别为3.08 m、3.14 m和3.20 m;②因该站点邻近的盐岭河堤防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故100年一遇暴雨频率下盐岭河堤防有溃堤可能,通过MIKE11模型计算溃堤流量,得到该站点在考虑盐岭河溃堤时100年一遇的防洪涝水位为3.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