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由于学生接触多媒体过于频繁,导致多媒体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不如从前,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视听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中有所学呢?为此笔者在儒家治学思想的启发下提出“博约相济”的方法。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力学习又是重中之重,为此笔者呼吁高中英语学习要以阅读为主的同时注重听力学习,于是笔者试图将视听模式与儒家治学方法“博约相济”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课堂中。
【关键词】视听模式 博约相济 英语听力课堂 教学法
一、多媒体课堂应该“博约相济”
目前国内的普通高中学校一般都具备多媒体的教学硬件。正是得益于多媒体,学生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于是视听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更多维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然而,笔者通过对高中学校多媒体形式下的英语课堂的调查发现:现代学生课堂内外对多媒体的接触实属频繁,常规课堂内容指引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刺激性大大减少,上课也常常分神,学习效果不佳。故笔者建议在多媒体视听模式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以儒家提出的“博约相济”为指导原则做进一步的调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学。
孔子主张博学,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地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个人眼界,故提出“博约相济”。如果把孔子关于博约关系的思想加以引申发挥,则“博”可理解为博览群书,从多种途径广泛地获取知识。“约”即是以求学要旨引导博学,指导对博学所及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而加以提纲挈领的把握。博与约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博而无约,则会学无所主而使学习迷失目标、难得要领;约而不博,则见识不广,使学习难以深入和拓展。只有做到博约相济,我们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笔者将其引入到现在英语听力课堂中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听力教学内容要达到“博”的要求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关键就在于如何“约”,于是在课堂中“博约相济”中的“约”也就是学生从课堂中切实学到的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课堂中做到了“博”就不使感觉课堂的无趣、单调,能够对课堂保持兴趣与积极性;做到“约”就是在学生通过“博”基础上保持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学习目标指导下,让学生切实学到本堂课程的内容。
二、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从英语听力学习相关材料发现: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听”占了45%,而“说、读、写”的比重依次为30%、16%、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际中的频繁性与重要性。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就是“聋子英语”。同时笔者调查发现,听力能力相对较为强的同学其口语能力也较为突出,并且语法错误相对较少。
三、“博约相济”下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
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在口语中的语速在每分钟180词左右浮动,也就是说在听力过程中学生每分钟要处理180个词左右的信息量,这对于非母语国家的人而言确实是有难度,于是“听懂”便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与教师教学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博约相济”呢?在课堂中,教师应清晰而明确地了解本课的教学任务,围绕着这个任务对课堂的“博、约”做出合理的安排。比如本堂的听力学习内容是:How To Keep Bread From Going Stale(怎样防止面包变质)。笔者假设该课堂分为三步:
第一,简单为学生罗列出陌生词汇并进行初步学习,这样做实际上是将该课堂的部分“约”的内容先呈现出来,紧接着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学生注意力还相对集中阶段将全文即“How To Keep Bread From Going Stale”放给学生听,这个步骤可以连续多次,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把握住全文的大意。
第二,在学生反复听完本课堂“约”(本课堂学习任务)之后,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准备足够的泛听内容,当然其泛听材料需满足两点:一是要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贴合,二是尽可能生动有趣,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例如本课中可以通过各种美味的西点图片来满足学生的感官享受,引起强大的继续学习兴趣,然后再泛听材料中提到西点,比如面包的特性,他们为何会变质等等。“博学习”始终是为“约学习”服务。在“博”之下让学生仍能兴趣盎然地跟着课堂节奏,同时从泛听材料中学习到“约”的内容。
第三,学生在“约”、“博”交替下,对本课堂的内容有了可观了解之后。回到“约”,再让学生反复听“约”材料,并给出听力任务,可通过文字题目与口语复述或问答的的形式。并对“约”材料做比较详尽的解释,然后再反复听,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或多或少能完成本课堂的任务。若通过学习,学生极大程度地听懂课前听不懂的材料,便能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引起对英语听力的兴趣。
对于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们在视听模式下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是当下英语课堂急需改进的难题。本文在儒家教育思想的启发下,将“博约相济”的思想应用于中学英语听力课堂之中,希望能对教师在视听模式下的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潘飞.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
[2]何小五.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关键词】视听模式 博约相济 英语听力课堂 教学法
一、多媒体课堂应该“博约相济”
目前国内的普通高中学校一般都具备多媒体的教学硬件。正是得益于多媒体,学生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于是视听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更多维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然而,笔者通过对高中学校多媒体形式下的英语课堂的调查发现:现代学生课堂内外对多媒体的接触实属频繁,常规课堂内容指引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刺激性大大减少,上课也常常分神,学习效果不佳。故笔者建议在多媒体视听模式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以儒家提出的“博约相济”为指导原则做进一步的调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学。
孔子主张博学,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地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个人眼界,故提出“博约相济”。如果把孔子关于博约关系的思想加以引申发挥,则“博”可理解为博览群书,从多种途径广泛地获取知识。“约”即是以求学要旨引导博学,指导对博学所及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而加以提纲挈领的把握。博与约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博而无约,则会学无所主而使学习迷失目标、难得要领;约而不博,则见识不广,使学习难以深入和拓展。只有做到博约相济,我们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笔者将其引入到现在英语听力课堂中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听力教学内容要达到“博”的要求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关键就在于如何“约”,于是在课堂中“博约相济”中的“约”也就是学生从课堂中切实学到的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课堂中做到了“博”就不使感觉课堂的无趣、单调,能够对课堂保持兴趣与积极性;做到“约”就是在学生通过“博”基础上保持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学习目标指导下,让学生切实学到本堂课程的内容。
二、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从英语听力学习相关材料发现: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听”占了45%,而“说、读、写”的比重依次为30%、16%、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际中的频繁性与重要性。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就是“聋子英语”。同时笔者调查发现,听力能力相对较为强的同学其口语能力也较为突出,并且语法错误相对较少。
三、“博约相济”下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
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在口语中的语速在每分钟180词左右浮动,也就是说在听力过程中学生每分钟要处理180个词左右的信息量,这对于非母语国家的人而言确实是有难度,于是“听懂”便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与教师教学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博约相济”呢?在课堂中,教师应清晰而明确地了解本课的教学任务,围绕着这个任务对课堂的“博、约”做出合理的安排。比如本堂的听力学习内容是:How To Keep Bread From Going Stale(怎样防止面包变质)。笔者假设该课堂分为三步:
第一,简单为学生罗列出陌生词汇并进行初步学习,这样做实际上是将该课堂的部分“约”的内容先呈现出来,紧接着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学生注意力还相对集中阶段将全文即“How To Keep Bread From Going Stale”放给学生听,这个步骤可以连续多次,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把握住全文的大意。
第二,在学生反复听完本课堂“约”(本课堂学习任务)之后,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准备足够的泛听内容,当然其泛听材料需满足两点:一是要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贴合,二是尽可能生动有趣,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例如本课中可以通过各种美味的西点图片来满足学生的感官享受,引起强大的继续学习兴趣,然后再泛听材料中提到西点,比如面包的特性,他们为何会变质等等。“博学习”始终是为“约学习”服务。在“博”之下让学生仍能兴趣盎然地跟着课堂节奏,同时从泛听材料中学习到“约”的内容。
第三,学生在“约”、“博”交替下,对本课堂的内容有了可观了解之后。回到“约”,再让学生反复听“约”材料,并给出听力任务,可通过文字题目与口语复述或问答的的形式。并对“约”材料做比较详尽的解释,然后再反复听,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或多或少能完成本课堂的任务。若通过学习,学生极大程度地听懂课前听不懂的材料,便能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引起对英语听力的兴趣。
对于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们在视听模式下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是当下英语课堂急需改进的难题。本文在儒家教育思想的启发下,将“博约相济”的思想应用于中学英语听力课堂之中,希望能对教师在视听模式下的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潘飞.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
[2]何小五.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