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第3自然段)
师: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让我们一起交流。(生自由交流感受)
师:的确,青海高原的环境十分恶劣,有谁给我们补充介绍一下?
生1:青海高原在欧亚大陆腹地,它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6860米,这里山顶终年积雪,冬季漫长,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
师:你是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的?
生1:我在课外书上找到的。
师:通过查资料来理解课文,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2:老师,我还从电脑上查到资料了,青海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不下,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
师:利用网络,也是我们搜集资料的好途径。
生3:我从《科学探索》杂志中知道,青海高原的西部地区于燥、多风、缺氧、寒冷,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原的人是很难适应那儿的恶劣气候的。
[评析]老师引领学生们补充介绍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后,并没有简单地表扬,而是紧追着问:“你是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的?”学生说是从课外书上找到的资料。紧接着一个、两个……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老师没有明说什么,但孩子们足以明白“查阅资料”的重要性,并乐于运用这一种学习方法,这体现了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片段二]
师:这株柳树还神奇在哪儿?
生4:“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这株柳树的神奇,它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而它却长得这样粗壮、结实,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师:那么,你具体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它的神奇呢?
生5:其实从这句话“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更能看出它的神奇!
师:(惊异)哦!谈谈你的看法?
生5:“撑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保全生命所要付出的艰辛,而它却“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更让我们感受到它生命力的顽强,不可思议,此时,我觉得它撑出的不仅仅是株柳树,还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它还撑出了什么?
生6:它撑出的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生7:它撑出的是一种不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的英雄本色。
生8:它告诉人们只要坚强,有韧劲和毅力,那么你们就会像“我”现在这样生存得如此之好。
[评析]当教师引领学生重点品读一段话,来感受青海高原柳树的神奇时,而另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其实从另外一句话更能看出这株柳树的神奇!学生的这句话出乎老师预设之外,但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冷淡他,而是以赏识的口气说“谈谈你的看法”来及时点拨。虽然这句话不是什么华美的表扬,但它分明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力量,学生自信地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于是,在课堂上创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撑出一段精彩,撑出。了一片绿阴。
[片段三]
(第6自然段)
师:这株柳树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生9: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但接下来其他柳树皆耐不住持久的干旱而死,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它是多么顽强!
师:好!读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10:“绝不宽容”让我觉得现实是多么残酷!但这株柳树却战胜了干旱和寒冷,坚强地撑在高原上,它太不容易了!师:此时,你就是那株柳树,你一直努力着,当你看到身边一株株柳树倒下的时候,你会怎样鼓励自己?
生11: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了这几次风雪就好了,坚持就是胜利。
师:了不起!(竖起大拇指)
生12:我要创造生命的奇迹!
师:坚持,胜利属于你!
[评析]当邱老师创设情境“你就是那株枊树,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你会每样鼓励自己”后,学生渐渐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那种恶劣的情境中,传承着教师的鼓励,他们尽情想象,尽情体验。既让发言的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同时激发了其他同学发言的热情,就这样,伴随着教师发自内心真情的评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洗礼,不断迸射出灵动的火花,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艺术佳境。
(第3自然段)
师: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让我们一起交流。(生自由交流感受)
师:的确,青海高原的环境十分恶劣,有谁给我们补充介绍一下?
生1:青海高原在欧亚大陆腹地,它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6860米,这里山顶终年积雪,冬季漫长,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
师:你是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的?
生1:我在课外书上找到的。
师:通过查资料来理解课文,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2:老师,我还从电脑上查到资料了,青海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不下,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
师:利用网络,也是我们搜集资料的好途径。
生3:我从《科学探索》杂志中知道,青海高原的西部地区于燥、多风、缺氧、寒冷,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原的人是很难适应那儿的恶劣气候的。
[评析]老师引领学生们补充介绍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后,并没有简单地表扬,而是紧追着问:“你是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的?”学生说是从课外书上找到的资料。紧接着一个、两个……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老师没有明说什么,但孩子们足以明白“查阅资料”的重要性,并乐于运用这一种学习方法,这体现了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片段二]
师:这株柳树还神奇在哪儿?
生4:“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这株柳树的神奇,它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而它却长得这样粗壮、结实,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师:那么,你具体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它的神奇呢?
生5:其实从这句话“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更能看出它的神奇!
师:(惊异)哦!谈谈你的看法?
生5:“撑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保全生命所要付出的艰辛,而它却“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更让我们感受到它生命力的顽强,不可思议,此时,我觉得它撑出的不仅仅是株柳树,还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它还撑出了什么?
生6:它撑出的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生7:它撑出的是一种不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的英雄本色。
生8:它告诉人们只要坚强,有韧劲和毅力,那么你们就会像“我”现在这样生存得如此之好。
[评析]当教师引领学生重点品读一段话,来感受青海高原柳树的神奇时,而另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其实从另外一句话更能看出这株柳树的神奇!学生的这句话出乎老师预设之外,但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冷淡他,而是以赏识的口气说“谈谈你的看法”来及时点拨。虽然这句话不是什么华美的表扬,但它分明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力量,学生自信地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于是,在课堂上创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撑出一段精彩,撑出。了一片绿阴。
[片段三]
(第6自然段)
师:这株柳树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生9: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但接下来其他柳树皆耐不住持久的干旱而死,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它是多么顽强!
师:好!读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10:“绝不宽容”让我觉得现实是多么残酷!但这株柳树却战胜了干旱和寒冷,坚强地撑在高原上,它太不容易了!师:此时,你就是那株柳树,你一直努力着,当你看到身边一株株柳树倒下的时候,你会怎样鼓励自己?
生11: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了这几次风雪就好了,坚持就是胜利。
师:了不起!(竖起大拇指)
生12:我要创造生命的奇迹!
师:坚持,胜利属于你!
[评析]当邱老师创设情境“你就是那株枊树,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你会每样鼓励自己”后,学生渐渐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那种恶劣的情境中,传承着教师的鼓励,他们尽情想象,尽情体验。既让发言的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同时激发了其他同学发言的热情,就这样,伴随着教师发自内心真情的评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洗礼,不断迸射出灵动的火花,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艺术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