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ret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很多压力,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更大,极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视角提出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针对一般心理素质要充分利用积极关注,学会尊重贫困生,做到与贫困生共情;针对特殊心理素质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以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 心理素质 提升 途径
  [作者简介]乔心阳(1982- ),男,山东莱阳人,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党总支秘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武灵芝(1962- ),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学工主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1-0073-03
  21世纪以来,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整体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导致以出口拉动的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放缓迹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由于高校扩招,相应的教育内容、管理理念与市场化体制改革相脱节,使得大学生通向就业的步伐更加举步维艰,甚至很多名校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面对不断攀升的大学生失业群体,很多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至,主要体现在迷茫、焦虑、挫折、无奈等方面。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相对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就业成本不断增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加以及时的心理疏导与教育,他们往往容易走弯路、误入歧途、走向极端,甚至给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带来不可挽救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素质疏导刻不容缓。
  一、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高校贫困生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为了完成学业,需要比正常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在家节衣缩食,辛苦劳作,甚至四处借债供其读书,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兼职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通过家人、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问题不大,但在就业上却面临比普通同学更大的劣势,在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下,他们缺乏经济基础的保障,没有精美的简历,没有体面的面试服装,没有前往他乡求职的路费、住宿费等。受制于经济条件,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内心自卑,在校期间的交际圈子较窄,与同学、教师间交流偏少,在就业的过程中也少了很多师生、亲属的帮助。贫困生对于工作的渴望更加强烈,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家庭条件普遍更加困难,此时他们更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来回报父母,出人头地。在种种压力下,贫困大学在就业期间的心理备受煎熬,更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问题,因此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十分必要。
  1.培养贫困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整体心理品质的体现,是在各种心理品质交织影响下经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是一个后天不断形成的过程。每个人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会具备各自独特的心理品质,进而对一个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人会勇敢面对,懦弱的人则会一击即溃。遇到事情时,有的人首先顾及集体的利益,先人后己;有的人则首先考虑自己的得失,先己后人,甚至不惜损害别人与集体的利益。人格不仅仅能决定一个人的处事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贫困生由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各种压力,成长环境相对较差,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向消极,愤世怨恨、悲观失望、命由天定等负面心理因素不断侵袭着贫困生的正常人格,如果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将会加重负面影响的刺激。在长期的压力下,贫困生“三观”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扭曲,表现出脱离集体,害怕就业,躲避社会责任的现象,个体社会化会受到严重阻碍。反之,如果能够足够重视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就会减弱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使其能够积极地与教师、同学沟通,获取就业信息资源,在遇到就业挫折时,能够坦然接受,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最终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可见,提升贫困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有利于贫困生就业问题,更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
  2.构建贫困生和谐家庭的需要。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最原始单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某种意义上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者兰尼说:“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令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生活的氛围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如果家庭环境恶劣、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缺乏关怀,会使孩子心理走向误区,难以与家人交流感情,容易产生思想和感情上的自闭性;如果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面引导不够,会使孩子对人、事极端冷漠,缺乏热情,社会适应能力差,继而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反之,如果父母感情好、家庭氛围融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充分关注,则会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使孩子终身受益。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更好地体谅家人的不易,理解父母的心情,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父母感到孩子已经成人,懂得了感恩,即便就业初始有种种困难,但会坚定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发展,能够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为贫困学生就业期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与包袱。
  二、从心理学角度上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的途径
  1.一般心理素质的提升途径。一般心理素质提升技术是目前被高校教师以及很多专业机构广为使用的心理咨询技术,此类技术具有容易掌握、简单易学的特点。普及这一心理咨询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协助高校教师以及学生提升自我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贫困学生进行疏导,给予他们全面的温暖与关爱,使其能够获得最广泛的心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支持,这对和谐校园的创建、师生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充分利用积极关注。积极关注,就是从积极、正能量、阳光的方面对于他人的行为以及言语给予关注,从而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他人无形中拥有积极的“三观”,激发积极向上、改变自我的内在动力。贫困的学生因为家庭的缘故,较普通学生往往有着自卑、敏感的心理,在很多方面会有泛化的表现,总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对于这部分自卑心理严重、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的贫困学生,身边人的积极关注、点滴关怀往往能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地挖掘内心世界,及时、准确地了解外部世界,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了解优点,树立信心,激发内心的动力,开发自身的潜能,在就业过程中拥有自信,从而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利用积极关注时,应该做到客观、辩证地面对贫困生,也应该让贫困生能够积极关注自我,更好地将积极关注的能量扩大化,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与资源。积极关注还要立足现实,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进行关注。
  二是学会尊重贫困生。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平等相待,把别人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首先,尊重的前提就是对贫困生全方位接纳,既要接纳贫困生积极、向上、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阴暗、错误的一面;既要接纳自己欣赏、喜欢的一面,也要接纳自己讨厌、反对的一面;既要接纳贫困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其次,尊重要做到平等,教师和同学应该主动规避与贫困生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不能因为存在差异而刻意评论、歧视、指责贫困生,更不能因为贫困生的相貌美丑和穿着打扮而取笑。再次,尊重意味着对贫困生的信任,信任是尊重的基础,只有信任贫困生,才能做到尊重,真心帮助、疏导贫困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尊重意味着对贫困生的隐私要学会保护,不做批评与评价,更不能随意传播,而要更多地给予积极引导。
  三是做到与贫困生共情。罗杰斯的思想观点中提到,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通过共情,教师和周围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贫困生,让贫困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认可与理解的,从而使贫困生与教师、身边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正确使用共情,需要与贫困生交流中掌握以下技巧:从贫困生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贫困生,成长、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会让每个人在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个性特征、表达方式等方面产生差异性,如果只是从自身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则无法深入了解贫困生,达不到共情的目的;共情并非要求我们必须经历或参与贫困的体验,而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如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贫困生的位置上,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其因为买不起体面的面试服装而感到的自卑,深入、准确地体验贫困生的内心世界;表达共情要做到因人而异,面对不同的贫困生,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的实际表现,表达共情应该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表达混乱的比表达清楚的,情绪反应强烈的比情绪稳定的,前者应给予更多的共情;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躯体语言在共情的过程中,往往比言语表达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共情过程中关注的目光,前倾的身体姿势,理解时点头的动作,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都能使贫困生引起共鸣。
  2.特殊心理素质提升途径。特殊的心理素质提升途径更加注重对贫困生专业化的训练。通过专业化训练来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方式,矫正消极的就业观念,这对于在选择就业期间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有较好的辅助效果。特殊心理素质提升途径应先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入手,设计相关的科学的心理素质训练,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一是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反映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思想,贫困生的就业环境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但却可以通过思想来转化、改变、纠正贫困生的就业观念,一旦贫困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在就业规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因素与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采取这种办法对于提高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有较好的效果,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长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的错误就业观念掌握得较为全面,对贫困生出现的错误就业观念能够对症下药。目前大学生的一些错误就业观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过于看重工薪的高低,而忽略了职业的发展方向;就业目标不明确,没有准确的定位,人云亦云;过于自信甚至自负,眼高手低,面对理想的工作往往难以胜任;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过于注重工作的环境因素与外在因素,而忽视了职业发展的正常规律;求职一次就想成功的思想比较严重,没有做好就业期间打硬仗的准备;将创业想象得过于简单化,没有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全凭着一股心气盲目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据不同的贫困生面临的不同情况,找准其错误的就业理念,通过丰富的案例以及指导,让他们回归正确的就业理念,认知自己的错误,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内心不良思想的干扰。
  二是心理素质户外拓展。户外拓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学会控制、实现超越。高校贫困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要量身制定、有序开展。在拓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社会生活的体验,在自信自力的提升方面加大力度,进而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提升素质,迁善心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珍惜”“协作”“拼搏”“奉献”“感恩”。有效的心理素质户外拓展,一方面有利于高校贫困生调节心理状态,释放生活压力,提高自信心,激发自身潜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与挫折,强化内心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培养向上的进取心;另一方面会让贫困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优化人际环境,拓展交际渠道,培养集体的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
  三、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时代进步的秉承者。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提高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作为相对的弱势群体,如果不能提高其整体身心素质,就谈不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贫困大学生往往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为培养一名大学生,整个社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果大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意味着社会投入资源的浪费。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不仅要预防贫困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更要通过正能量的宣传引导,激发其感恩之心、报国之情,推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为国家、社会创造应有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继平.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3).
  [2]叶琳,李慧英.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成才之路,2008(31).
  [3]贾晓辉,赵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9).
  [4]邹玉浩,陈予.构建高校研究生心理支持系统[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5]杨智仙.尊重关怀引导——谈有效化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负担的路径[J].云南教育,2004(16).
  [6]邱勇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研究概述[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指出当今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存在项目设置不全、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思政教育以及后续跟踪停滞化等问题,并提出要从加强贫困生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拓宽贫困生职业指导的信息渠道,完善贫困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以及开展朋辈辅导促就业这四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诸云(1985-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
郭雨春计算机与自动控制高级工程师,现任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公司研究所总工,从事计算机应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荣获多项科研项目奖,并有多篇专业论文在专
[摘要]为了解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就业辅导需求和职业决策困难等情况,本研究采用女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职业决策困难量表(CDDQ),随机调查了江苏省5所高职院校的500名女大学。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存在职业生涯和就业辅导需求,不同年级、专业的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决策困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缺乏准备和信息是造成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主要因素。基于调查和实践分析,本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兵器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重工两特大型兵工装备企业共建、合作办学近58年,两企业已成为学院机械、材料、电气、车辆等专业和兵工专业方向的办学依托,形成了“五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自治区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  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汽车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建设学校”。
[摘要]理科实验班集中学校优势教学资源,是全校理工科专业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试点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数理化基础扎实、学科基础面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养模式具有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也应该通过教学改革促成理科实验班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探讨通过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完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可行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