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农”题材电视剧概况
  长期以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涉及农村生活的电视剧创作在不同时期多有经典之作。199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大写、特写农村和农民,探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成了当代电视工作者崭新的历史使命。这些电视剧作品紧跟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出现了众多反映农村复杂生活状态,表现新农村建设实践的优秀作品。这些电视剧以和谐为主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汇时代风貌,展示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礼赞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如《刘老根》、《乡村爱情》、《美丽的田野》等为代表的电视剧,或以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带头人为主人公展现变革时代的乡村精神,或以令观众向往的、富有特色的乡情、乡景描绘来展现新农村的美丽图景,在观众心灵深处荡起层层波澜。
  二、“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艺术成就
  “三农”题材优秀的电视剧创作者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着眼于新农村建设中异彩纷呈的生活实践,聚焦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思想深度,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时代画像,弘扬主旋律。主旋律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取向。艺术工作者有了这种精神、这种价值取向才能反映主旋律,写出主旋律的鲜明乐章。艺术只有汇入时代的主流,才会有广阔的前途,才会有传世之作。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就是艺术和时代的关系。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战略之一。这些电视剧创作者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这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写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用五彩缤纷、形象生动的电视剧创作出了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2.贴近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新型农民形象。“三农”题材电视剧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真实的现实语境中凸现人物的思想、精神、理念,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多层次地开掘和表现人物个性。《花开美丽的季节》讲述两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当“村官”,决心用新思路、新观念改变农民的思维的当代大学生形象;《村官》塑造了肖龙这个机关干部主动走出舒适的机关大院到石头湾当村主任,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形象;《乡村爱情》塑造了青年人在爱情、婚姻、事业、生活等方面的新的追求的形象;《清凌凌的水 蓝盈盈的天》塑造了农村基层干部在发展村办企业,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的形象;《暖春》展示了人间的传统美德,塑造了善良、勤劳、宽容、体贴和奉献精神的农民形象……
  3.贴近实际,深入地思考存在的问题。“三农”题材电视剧不仅呈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现实,更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青山绿水红日子》一剧告诉人们:在建设新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揭示出了“环境立省”的和谐发展理念,把“环境立省”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他们自觉地认识到“环境立省”不仅是贵州的一大财富,也是中国的一笔财富。《乡村爱情》超越了物质的积累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渲染了农民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新时期农民的心理变化和矛盾,从实际上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新要求,代表了未来农民的风貌。《文化站长》提出了“文化”与“经济”怎样联合的问题,闯出了一条“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促文化,从而达到文化发展,素质提高”的文化发展路子,大大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女人的村庄》和《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妇女”如何参与经济建设的问题,把她们组织起来,养宠物猪、生态猪,从而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4.贴近群众,寻找适合农民欣赏的表现技法。“三农”题材电视剧表现目前农村生活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如《美丽的田野》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既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客观的描绘,又用浓烈的浪漫主义彰显了农民对农村的希望与对未来的美好设想。《村官李天成》、《刘老根》、《圣水湖畔》、《插树岭》、《女人的村庄》、《乡村爱情》、《喜耕田的故事》等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和地域文化特色,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滑稽逗人的动作表演,加之民歌,民间艺术、方言土语等本土艺术手段的运用,直观展示了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呈现出丰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三、对“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殷切期待
  1.注重地域间的平衡。纵观近几年来的“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全国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辽宁二省的“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可谓好剧连台,无论从内容、思想、还是艺术手法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其他省市偶尔也可看到几部“三农”题材电视剧,但剧本数量少得可怜。因而,其他省市应向东北地区学习,结合当地的实际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协调一致。
  2.注重对“三农”政策电视剧的进一步挖掘。如“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金的发放”、“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兴农战略模式,“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等力争用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把这些内容表现出来。
  3.坚守“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价值取向。优秀的艺术精品应与时代精神相吻合,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在这个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中,电视剧创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农村电视剧的创作中来。要求艺术家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 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践,表现他们的真善美和精神风貌。
  4.进一步深化“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思想蕴含。列宁说:“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有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列宁的这段话说的是俄国的革命,其实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同样适用,因此电视工作者应该牢牢地把握住电视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形象。塑造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典型,展现中国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的心灵世界,以此来反映新农村的时代趋势。
  5.坚持“下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创精品”的思路和原则。电视剧创作者要不怕吃苦,深入生活,贴切生活,才能做新农村建设的艺术“代言人”。要写出当前真实的“三农”问题,没有对农村基层生活的全面了解和亲临现场的切身体验很难完成。如果能够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难点和热点,正视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那就能像作家阎连科所说的“要写的是农民,而不是像农民”。
  毫无疑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新繁荣, 只要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 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只要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脚踏实、满腔热忱地走进农村这片沸腾的土地,就一定能激发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和热情,谱写中国“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篇章。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文化软实力在河南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焦作师专中文系)
  责任编辑 谢然子
其他文献
邱华栋是这样一个天才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在十四、五岁就已经初露峥嵘。十八岁出版小说集《别了,十七岁》,并因此被武汉大学免试破格录取。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文学的
教育管理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核心问题在于学校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与利用,同时也在于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双因素理论则可以让这一目标得到很
通过对重庆市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存在问题、实施策略及满意度调查的分析,结合重庆市的实践经验从理念先行、内外因素、考核方案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思考未来中小学校长远程培
我创作的歌词作品选《岁月如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6月版)已经面世了,心中涌动着一种激情,衷心感谢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先生在百忙中为这本歌集作序,给我鼓励,给我信心,给我力量。我想,我还应写点什么,激励自己前行。  人生要有梦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听大人讲《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故事。上小学时,我就想方设法找这些书来读,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作家。读初中时,我读过很多
“小家伙”公司维权事件是中小企业利用专利战略的成功案例。其中涉及专利申请战略、许可使用战略、取消对方专利权战略。学习利用专利战略保护创新成果对中小企业十分必要。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十二五”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是推进“三通二平台”信息化工程。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OBE模式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借助国际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紫砂壶是茶、陶文化合一的产物,自明清以来,其造型艺术(花货、光货、筋瓤货),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以清代陶艺人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由于酷爱紫砂壶,将书画、诗词、铭文介入紫砂壶,加重了紫砂壶的文化气息及艺术品位,并形成了文人风格,从而使紫砂壶的价值跃升,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赏,视同拱璧。品茶和欣赏紫砂壶都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使人洗尽浮华,心灵沉静。究其原因,紫砂壶“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美
学分用于衡量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在学分银行中累积分值,在不同的机构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实现学分的互通互换,当学
古代中国法统典章制度完备,内容丰富,其中的诉讼制度独树一帜,由此积淀而成的诉讼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就其无讼、告奸、容隐、越诉等诉讼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进行剖析。
高校档案馆室在践行“两个体系”时,既要建立覆盖高校发展的档案资源体系,又要建立方便师生员工的档案利用体系,针对高校档案馆员面临这一挑战,加强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不失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