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原名阎志扬改为阎肃
上个世纪50年代,空政文工团领导为了提高创作人员和主要演员的艺术修养,举办过文学讲座,由我(即阎肃之子阎宇)爸阎肃和朱正本、文采讲课,一周讲一次。
文工团的歌唱家张映哲曾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阎肃是怎么给我们讲诗词的:手舞足蹈地从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说到高山大川,再从李白、杜甫说到郭沫若、毛泽东。从天上到地下,从古说到今,阎肃说得天花乱坠,大伙听得心旷神怡。”有时,我爸讲完一段,再由张映哲唱一段,找找感觉。他本就不是个严肃的人呢。
在西南文工团时,因为我爸总是爱开玩笑,讲故事,爱说爱闹的,有人给提意见了,说他不太严肃。我爸干脆把原名阎志扬改为阎肃,看你们还说。可就算改了名,爸爸仍然严肃不到哪儿去,说起话来还是跟说相声似的。
1958年之后,每逢周末,團里有时会安排一些乐队、伴唱及舞蹈演员去中南海参加晚会演出,或和共和国领导人搞小型联欢舞会。空政文工团内部称之为“中南海任务”。我爸也去过好几回,他说第一次去的是中南海春藕斋,参加一个小晚会。看见了几位开国元勋,当时挺激动,临走时还悄悄从门口的一盆万年青上摘下一片叶子带回家,以此留念。后来去的次数多了,觉得不能再摘了,否则那盆万年青就得成秃子了。
助儿子得了作文奖
有一年北京市搞了个全市中小学生读后感作文竞赛,学校安排我投稿参赛,我正好刚看完当时作为中国青少年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就想以此为题。
爸爸在外地出差,我就给他写信告知此事,并问他对这本书有什么感想。爸爸很快回了信,在信中把他以前读此书的感受,一、二、三地写给我。
我一看,太好了!按他信里的大意,简单地进行了些加加减减,就投了稿。结果我得了三等奖,是当时年纪最小的获奖者,得了个塑料铅笔盒的奖品。爸爸开玩笑说,这里也有他的功劳,他也该去领奖,我说:“你要是去了,就成了岁数最大的了;而且才得个三等奖,还文学家呢。”
老爸无语了。
雾里看花原是“打假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为搞一台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晚会,其中有个片段是打假的,请爸爸写一首“打假歌”。
老爸想,总不能写“化肥是假的,农药是假的,皮鞋是真的”吧,想来想去,突然想到川剧《白蛇传》中韦驮踢“慧眼”的情节,灵感一闪,于是“借我一双慧眼吧,把这纷扰看个清楚……”就顺应而出了。
这首歌最早就叫《借我一双慧眼》,大家唱着唱着嫌麻烦,于是歌名就成了《雾里看花》了。
这首歌从一问世,可能就没有被看成仅跟“打假”有关,似乎超越了它本身,有人说它是描写男情女爱,卿卿我我;也有人说歌词里有“禅机”,能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打假打出这么多名堂来,已大大出乎爸爸意料之外。
当人们唱这首歌时,谁会想得到,作者是在提醒你,时刻要小心假货啊。这可真成了雾里看花了。
那阵子有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们家老爷子真行啊,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写出如此缠绵的歌,是不是没事儿,老跑到公园里‘雾里看花’啊?”我心想了:我们家老爷子就算是真有这份儿心,也没这个胆儿啊。
痴迷电脑游戏有高招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兴起游戏机热,比如“魂斗罗”“超级玛丽”等,他喜欢得不得了,一空闲下来就玩会儿。
对游戏痴迷的人很多,但老爷子属于遇困难就退的那种了,凡是难掌握的,他就玩得少;那些容易的,好操作的,老爷子就玩得得心应手。有些“玩”熟了的,再加上点技巧,就更得意异常。
老爷子当时玩得比较多的,是“俄罗斯方块”,有时遇到我回家,他就越发要“表演”,故意夸张地摆动手臂,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他有时也会拉着我,让我从头到尾演示一遍“超级玛丽”的过关。在我玩儿时,老爷子站在身后,比我还紧张,看到新的画面或怪物时,都大呼小叫的,害得我经常出错,他却哈哈大笑、幸灾乐祸。
再几年后,社会上又开始流行电脑游戏,老爸又开始迷上了纸牌游戏——空当接龙。这一“迷”就是好多年,据他自己讲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得意之余,总不忘“卖弄”一下那些“惊人”的连胜纪录,开始我不明就里,一看吓一跳:这“连胜”也太多了,把把都开啊。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爸爸遇到解不开的牌时,他就把这副牌挂着,也不摁“结束键”,只去重新再开一局,这样电脑记录上就继续着解开的盘数、那副解不开而挂在那儿的也就不了了之了。电脑还是比人傻。
(摘自《阎肃人生》)
上个世纪50年代,空政文工团领导为了提高创作人员和主要演员的艺术修养,举办过文学讲座,由我(即阎肃之子阎宇)爸阎肃和朱正本、文采讲课,一周讲一次。
文工团的歌唱家张映哲曾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阎肃是怎么给我们讲诗词的:手舞足蹈地从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说到高山大川,再从李白、杜甫说到郭沫若、毛泽东。从天上到地下,从古说到今,阎肃说得天花乱坠,大伙听得心旷神怡。”有时,我爸讲完一段,再由张映哲唱一段,找找感觉。他本就不是个严肃的人呢。
在西南文工团时,因为我爸总是爱开玩笑,讲故事,爱说爱闹的,有人给提意见了,说他不太严肃。我爸干脆把原名阎志扬改为阎肃,看你们还说。可就算改了名,爸爸仍然严肃不到哪儿去,说起话来还是跟说相声似的。
1958年之后,每逢周末,團里有时会安排一些乐队、伴唱及舞蹈演员去中南海参加晚会演出,或和共和国领导人搞小型联欢舞会。空政文工团内部称之为“中南海任务”。我爸也去过好几回,他说第一次去的是中南海春藕斋,参加一个小晚会。看见了几位开国元勋,当时挺激动,临走时还悄悄从门口的一盆万年青上摘下一片叶子带回家,以此留念。后来去的次数多了,觉得不能再摘了,否则那盆万年青就得成秃子了。
助儿子得了作文奖
有一年北京市搞了个全市中小学生读后感作文竞赛,学校安排我投稿参赛,我正好刚看完当时作为中国青少年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就想以此为题。
爸爸在外地出差,我就给他写信告知此事,并问他对这本书有什么感想。爸爸很快回了信,在信中把他以前读此书的感受,一、二、三地写给我。
我一看,太好了!按他信里的大意,简单地进行了些加加减减,就投了稿。结果我得了三等奖,是当时年纪最小的获奖者,得了个塑料铅笔盒的奖品。爸爸开玩笑说,这里也有他的功劳,他也该去领奖,我说:“你要是去了,就成了岁数最大的了;而且才得个三等奖,还文学家呢。”
老爸无语了。
雾里看花原是“打假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为搞一台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晚会,其中有个片段是打假的,请爸爸写一首“打假歌”。
老爸想,总不能写“化肥是假的,农药是假的,皮鞋是真的”吧,想来想去,突然想到川剧《白蛇传》中韦驮踢“慧眼”的情节,灵感一闪,于是“借我一双慧眼吧,把这纷扰看个清楚……”就顺应而出了。
这首歌最早就叫《借我一双慧眼》,大家唱着唱着嫌麻烦,于是歌名就成了《雾里看花》了。
这首歌从一问世,可能就没有被看成仅跟“打假”有关,似乎超越了它本身,有人说它是描写男情女爱,卿卿我我;也有人说歌词里有“禅机”,能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打假打出这么多名堂来,已大大出乎爸爸意料之外。
当人们唱这首歌时,谁会想得到,作者是在提醒你,时刻要小心假货啊。这可真成了雾里看花了。
那阵子有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们家老爷子真行啊,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写出如此缠绵的歌,是不是没事儿,老跑到公园里‘雾里看花’啊?”我心想了:我们家老爷子就算是真有这份儿心,也没这个胆儿啊。
痴迷电脑游戏有高招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兴起游戏机热,比如“魂斗罗”“超级玛丽”等,他喜欢得不得了,一空闲下来就玩会儿。
对游戏痴迷的人很多,但老爷子属于遇困难就退的那种了,凡是难掌握的,他就玩得少;那些容易的,好操作的,老爷子就玩得得心应手。有些“玩”熟了的,再加上点技巧,就更得意异常。
老爷子当时玩得比较多的,是“俄罗斯方块”,有时遇到我回家,他就越发要“表演”,故意夸张地摆动手臂,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他有时也会拉着我,让我从头到尾演示一遍“超级玛丽”的过关。在我玩儿时,老爷子站在身后,比我还紧张,看到新的画面或怪物时,都大呼小叫的,害得我经常出错,他却哈哈大笑、幸灾乐祸。
再几年后,社会上又开始流行电脑游戏,老爸又开始迷上了纸牌游戏——空当接龙。这一“迷”就是好多年,据他自己讲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得意之余,总不忘“卖弄”一下那些“惊人”的连胜纪录,开始我不明就里,一看吓一跳:这“连胜”也太多了,把把都开啊。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爸爸遇到解不开的牌时,他就把这副牌挂着,也不摁“结束键”,只去重新再开一局,这样电脑记录上就继续着解开的盘数、那副解不开而挂在那儿的也就不了了之了。电脑还是比人傻。
(摘自《阎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