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惠施邀请庄子出门游玩,阳光明媚,景色很美,二人结伴来到濠水的桥上,庄子瞧着水中自在的游鱼,不禁感叹道:“你看河里的鱼儿从容悠闲地游着,看起来多快乐呀。”
惠施一听,立马反问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惠施不甘示弱,继续反驳:“对呀,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可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很明显嘛。”
说到这儿,庄子突然话锋一转,说:“让我们把话从头捋一捋吧!你刚刚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对不对?”
“是的。”惠施回答。
“你说这句话,实际上就表明你知道了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我知道鱼的快乐。”庄子继续说,“至于我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我现在告诉你,我是刚刚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记录在《庄子》一书中的这个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这场辩论最终的結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庄子曾说,惠施学问广博,学富五车。可惜惠施的著作并没流传下来,幸运的是,《庄子》一书记载了许多惠施的思想和故事。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会发现,庄子和惠施常在一起辩论。虽然他们两人的观点常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多年后,庄子经过惠施的墓前时,他对随行的人说:“从前郢地有个人捏土时,不小心把一个泥点溅到了鼻子上,这泥点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请一位匠人替他削掉污点,这匠人便呼呼作响地挥动斧头,随手一劈,结果那小泥点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子竟没有受到丝毫损伤,站着的郢人也面不改色。宋元公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人找来,对他说:‘来,向我展示一下你的绝活。’匠人说:‘我以前是曾削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去世很久了。’”
庄子感慨道:“自从先生去世后,我也没什么可以一起辩论的对象了!”此后,他便像沉睡一般,不闻世事不发一言,直至去世。
思维对对碰
惠施提出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问人如何知道动物的想法,他的前提是不同种类的事物是无法沟通的;庄子的回答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个问题,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人的想法呢?因而不难发现,庄子的回答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所以给了惠施反驳的机会。
我们看到,庄子喜欢列举事例讲故事,惠施擅长抓住逻辑的漏洞,二人针锋相对、各执一词,在不断的辩论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因此,有人感叹道:人生若是没有钟子期、俞伯牙那样志同道合的知音,倘若能有如庄子与惠施这样惺惺相惜的“辩友”,也是足够了呀!
生活启示录
当你在路边碰到猫咪和狗狗时,看着它们活泼可爱的姿态,你肯定忍不住觉得它们一定好开心;而看到它们“愁眉苦脸”的样子,你会以为它们哪里不舒服,正在悲伤难过。动物真的有情感吗?怎么能断定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呢?所以有人认为,这些猜测只是人类自身的情感投注:我们认为动物有着和人类相似的情感,并想象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和人类一样会有情绪反应。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其实也有类似的难题,当你看到好朋友因为考试没考好而伤心的时候,可能也会为他感到难过,但假如问你“你又不是他,怎么能知道他有多难过”,你该如何作答呢?人真的能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吗?结合你的经历,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吧!
惠施一听,立马反问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惠施不甘示弱,继续反驳:“对呀,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可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很明显嘛。”
说到这儿,庄子突然话锋一转,说:“让我们把话从头捋一捋吧!你刚刚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对不对?”
“是的。”惠施回答。
“你说这句话,实际上就表明你知道了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我知道鱼的快乐。”庄子继续说,“至于我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我现在告诉你,我是刚刚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记录在《庄子》一书中的这个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这场辩论最终的結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庄子曾说,惠施学问广博,学富五车。可惜惠施的著作并没流传下来,幸运的是,《庄子》一书记载了许多惠施的思想和故事。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会发现,庄子和惠施常在一起辩论。虽然他们两人的观点常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多年后,庄子经过惠施的墓前时,他对随行的人说:“从前郢地有个人捏土时,不小心把一个泥点溅到了鼻子上,这泥点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请一位匠人替他削掉污点,这匠人便呼呼作响地挥动斧头,随手一劈,结果那小泥点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子竟没有受到丝毫损伤,站着的郢人也面不改色。宋元公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人找来,对他说:‘来,向我展示一下你的绝活。’匠人说:‘我以前是曾削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去世很久了。’”
庄子感慨道:“自从先生去世后,我也没什么可以一起辩论的对象了!”此后,他便像沉睡一般,不闻世事不发一言,直至去世。
思维对对碰
惠施提出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问人如何知道动物的想法,他的前提是不同种类的事物是无法沟通的;庄子的回答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个问题,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人的想法呢?因而不难发现,庄子的回答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所以给了惠施反驳的机会。
我们看到,庄子喜欢列举事例讲故事,惠施擅长抓住逻辑的漏洞,二人针锋相对、各执一词,在不断的辩论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因此,有人感叹道:人生若是没有钟子期、俞伯牙那样志同道合的知音,倘若能有如庄子与惠施这样惺惺相惜的“辩友”,也是足够了呀!
生活启示录
当你在路边碰到猫咪和狗狗时,看着它们活泼可爱的姿态,你肯定忍不住觉得它们一定好开心;而看到它们“愁眉苦脸”的样子,你会以为它们哪里不舒服,正在悲伤难过。动物真的有情感吗?怎么能断定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呢?所以有人认为,这些猜测只是人类自身的情感投注:我们认为动物有着和人类相似的情感,并想象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和人类一样会有情绪反应。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其实也有类似的难题,当你看到好朋友因为考试没考好而伤心的时候,可能也会为他感到难过,但假如问你“你又不是他,怎么能知道他有多难过”,你该如何作答呢?人真的能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吗?结合你的经历,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