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xp基本操作原理》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要坚持做好上面几项工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原则,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进行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
  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为指导,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进行制定,哪些目标是属于“了解”的,哪些目标是应该熟练掌握的,一定要分清,讲明白。
  如果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师,我想,要完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就要清楚地了解修改后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在大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才能更准确的完成教学目标。
  无论是什么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部分。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结合 学习对象的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出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相关的教材,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先确定要讲授的内容的地位,进而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讲课时加以强调和区分。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和计算机打交道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要考虑到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譬如,在设计的过程可以考虑用一些小的教学软件、采用游戏教学(即可以让同学通过游戏比赛,学会本节的内容,例如用警察抓小偷学习打字)、举一反三教学法(即授之以渔,教同学们一些相似的操作,让他们自己探索学习另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等。
  同时,在设计的中也要体现课前导入、课后巩固思考、布置简单的操作,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堂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
  有经验的老师还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普遍特点及差异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合理的安排重难点内容以及操作的内容,让同学们学习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
  我认为确定教学内容有以下的步骤:
  1.课前先深入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因为有些学生或自学或通过其它途径已了解或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确定的教学主题,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希望能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教学主题相关知识的深化;而有些学生则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了解可能是一片空白。比如在"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一章中有些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xp的基本操作,但是对"操作系统" 、"文件夹"、 "文件"等的概念却搞不清楚。
  2. 对了解到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学生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上的制定。即将一节课的知识分成几个层次:基础、提高。因为Windowsxp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操作,它的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文件复制"……,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这些又是以后课程必需的基础,所以我将它归入基础部分;而"资源管理器"则涉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就相对难了些,我就把它归为提高部分;
  3.仔细分析知识点,基础部分中找重点。比如有些部分可能学生们会不甚重视或者对在了解学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提高部分则挖掘基础。
  4.制定学习任务,创设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设计
  1.将教学内容中基础部分的重点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讲解。“Windowsxp的运行环境、安装、启动……”就属于这部分。
  2.将学生分组,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般可以以提出问题或分配项目的方式。分组时可根据学生本身素质分基础和提高,人数一般为4、5人为佳。如基础组的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为让他们完成一些作业如:"⑴在桌面上移动图标 ⑵打开"开始→程序→附件→游戏→纸牌",并通过使用"帮助"玩该游戏 ⑶……";提高组的学生则提出问题:"结合前面介绍过的操作系统知识理解Windowsxp中的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结构及文件操作。"
  3.学生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4.学生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可采用各组汇报及各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或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也在此中参与,但是主要还是以监控、分析和调节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工作重点。
  5.教师根据观察和分析总结可适当布置新的作业任务,将基础组和提高组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可以强化练习,巩固学习效果;二来可以将学生之间的差距拉短,学习好的学生可帮助差的学生,从中也有助于个人学习系统化理解,而学习上相对吸收慢的学生则会在其中获取新知识和学习压力,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让学生将此压力转变为动力,那么他们就会更努力更自主地学习。
  另外,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特别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就能使教学开展得顺利而且有效。
  总之,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就是信息的使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把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贯彻到学习目标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在行为中主动遵守信息技术使用的法律和法规。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二小)
其他文献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近年我校已建立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开通了因特网,给教师老师们上课提供了便利。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同样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
期刊
情感是催化学生认知明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激励学生的内动力。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与他的生活态度、精神状况、工作效率、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显然,情感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情感体验。    一、 氛围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造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
期刊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笔者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可见,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努力成为全能型教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挑战,超越自我的表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     小组的产生──自愿结组    首先向
期刊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厌学心理不但阻碍了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亟待解决的学生不良心理问题。而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
期刊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重要钥匙。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上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优势和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来表现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音乐课又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健全和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发展健全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每课后都附有思考与练习。但不知从何时起,它已不再为广大师生所重视,教师不愿用,学生不愿做。课后思考与练习真的没有做的价值了吗?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它?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思考与练习的独特功能,其他习题不能取代    课后思考与练习不同于一般练习题,作为整个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一些一般练习题所不具有的功能,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