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以智“余”论观其易学旨归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以智的"余"范畴贯通于其易学理论之中.他在因果关系上提出"必余",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发挥为"积"因必有"余"果;在象数与"端几"关系上主张"用余",强调"图书卦爻"对生成之理的公证与表征作用;在统与属关系上发扬了方孔炤"以正宰余"的思想,从"乾统坤余"出发提出统相对于属具有逻辑先在性与价值优先性.这三个论题归根究底是对本末关系的探讨,《易余》旨在通过揭明何者非余或何者为本以扭转晚明逃虚暱便之风.方以智指出被时人轻视的"学修"、象数、"贞一"并非多余、无用,而是十分重要、有用的,这一立场体现了其推崇道德实践、数理分析、明善治教的实学路向.
其他文献
对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当前学界有两个典型批评.一个是外部批评,它的着眼点是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超越性问题.一个是内部批评,其着眼点是道德主体性建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外部批评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将内在超越与理性界限关联起来,学理上并未切中内在超越说的要害.内部批评虽然指出了牟宗三思想的内在困境,但没有看到牟宗三理路还可以有新的发展空间.通过进一步考察牟宗三对智的直觉如何可能的回答,我们发现内在超越说面临的责难,可以从感通的视角出发做进一步阐释.
将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政策放在城镇化与父权制交织的背景上,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依据乡村调查案例及性别问卷统计,进行政策性别评估可以发现,土地政策存在三大不公平问题:第一,出嫁女成为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的土地政策受害者;第二,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导致“男人有地女人无地”的性别困境;第三,土地确权过程中出现“死人有地活人无地”的荒唐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土地政策之必要性.
仁与礼是儒家思想的二维,宋明理学强调主敬穷理,侧重从个体修养的意义上说礼;清代乾嘉汉学则强调礼让,侧重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上说礼.乾嘉汉学在反思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让为人道之最大者”、“礼论辞让,理辨是非”、“以礼权理”、以让为核心的新四德等诸多观念,深刻揭示了理学天理论在道德修养、政治教化、经典解释等方面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行了全面的回应.他们对礼让哲学的建构,展现出了儒学义理与政治实践的一种新面向;以礼让为核心重新思考和探索了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可能性.
如何在中国近代以来古今、中西的大变局中建立根本价值?《齐物论释》通过真谛、俗谛的深入思考给出答案:自由平等.在真谛层面,齐物哲学会通庄子与唯识、华严思想,通过由真如心体到真如缘起的论证,建立起自由平等的哲学基础.在俗谛层面,齐物哲学以“百姓心”为圭臬,在“独”与“群”的不同层面探讨自由平等.就个体而言,章太炎强调“依自不依他”的道德自立和个体权利的充分保障;就群体而言,章太炎既对中国文化进行损益开新,又充分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反抗“文明论”的文化殖民倾向.《齐物论释》对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具有双重突破,
方东美的哲学观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引领个人的精神生命与人类文化去探索和实现“真善美的价值统会”.方东美构建的哲学形上学体系论述的是从“自然人”到“道德人”,再到永无止境的“真善美的最高价值统会”的人格超升过程.方东美赞扬“以真善美的价值统会为中心”的中国哲学,批评“使人失去价值理想”的近代西方哲学.方东美哲学思想以真善美的价值统会为其终极追求,不仅揭示和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具有“将中国哲学以哲学面目示人”的意义.
圆善包括幸福和德性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基于人的有限性,康德引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这两个“设准”来解决圆善问题.牟宗三主张人虽有限但可无限,无限智心呈现时,无执的存有论便可成立,在此领域物随心转,德福自可达成一致.但是,在本体界是即体即用的经用,其中实无幸福可言.德福一致的问题真正存在于现象界,此是权用,这为牟宗三所忽视.由此可接上其外王学,经过悬置道德的科学与民主,实现从外王到内圣的转变,这也体现为从权用到经用、从权教到圆教的开权显实的过程,即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此进程中渐顿互
象与数是易学的基本要素,具有多方面的内涵,需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历时态来看有象生数和数生象两种观点;从共时态来看,象数的关系可以通过奇偶、常变、动静、体用、阴阳等成对范畴而得以刻画.综合这两方面,象数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取象运数而明理是易学的基本功能,其要点首先是对"几"的关注,其次是要虚心,以实象真数而穷理.总之,易学象数论具有鲜明的自然哲学的色彩和独到的认识论内涵,与逻辑学和数学有紧密的关系,值得作更深入的研究.
《九宫八风》的"太一岁游"和"太一日游"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太一游宫形式,前者侧重于天文历法观念,后者带有明显的数术化特征,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不能认为"太一岁游"的"大周期"是由"太一日游"的"小周期"构成.《九宫八风》据太一游宫之理言及三种占法,即"太一移日占""五宫贵贱占"以及"中宫八风占",前两种占法可配合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得到说明,"中宫八风占"则由《九宫八风》的作者转化为理性化的医学观念,其与兵阴阳的风占术亦存在明显的不同.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广泛传播为女性追求自身解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现路径.建党初期至大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最先觉醒,并积极带动各阶层妇女意识觉醒.工厂女工在参加罢工中开始觉醒,五卅运动促进了女工们革命意识的提升,三八节纪念活动强化了女工的身份认同.北伐战争所经过的农村地区,农妇在参加农会和妇女组织中获得力量,在破除封建礼教中意识获得觉醒.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在不同阶层中呈现不同的路径与内容,对新时代妇女解放具有借鉴意义.
元祐年间是程颐注《易》的活跃期,其《易传》在元祐二年(1087)以前已成书,但未完善.程颐生平二次入蜀,闻成都隐者说未济卦是程颐早年之事.程颐晚年不轻传《易传》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无关,主要是出于谨慎、严肃的著述态度,门人的讨论意见是《易传》修改的助力.程颐临终前仅把《易传》手稿托付给张绎一人,朱熹《伊川先生年谱》的相关记载有误.尹焞在校对《易传》文字、澄清《易传》真伪等方面有极大贡献,不仅吸收了张绎、高闶的成果,还纠正了吕本中、谢良佐等人怀疑《易传》非全书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