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女的手(散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c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观一所教堂,肃穆、静谧、庄严地祷告后,我细细观赏墙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画卷,天堂、地狱。唤醒我心中的憧憬和没有来由的敬畏。欣赏的是圣母玛利亚在诸多画像中一如既往的慈善微笑,惊叹的却是画师对圣母玛利亚一双手细致入微的描绘,那双圆润、丰满、纤细的手,有时托着耶稣,有时双手祈祷,有时抚摸孩童娇嫩的皮肤,那双手中似乎吸附着强大的爱,释放出饱满的祥和。
  无独有偶,在中国飞天壁画的传奇中,画师着重的同样是一双手。跨越千年的女人舒展手掌,个个兰花葱指,双双引人入胜;这些娇嫩、肥美的凝脂舞蹈着,便将人类的语言凝固在寂寥沙漠间。
  然而仔细观赏飞天的手指,那些来自遥远年代的指头仿佛源于同一个女人,长度适中,细腻绵软,想必画师在绘画时,不自觉地将世间尤物所有的美都倾注在这一根根玉指间,企图用它的温婉唤起人对美的幻想。若不是壁画太高,墙壁太远,空气太冷,我很想过去抚摸一下她的根根仙指,细细体味她千年不变的亘古温度。
  除了玛利亚和飞天这些凌驾于天上的使者,在中国,观世音更像一位佑护民众的接地气的被崇敬者。在我心里,观世音是最平凡、伟大的传奇女人,她不改的青春、美丽、端庄、慈祥,在一代代人心中被崇敬。
  无论博物馆,无论寻常人家,也无论庙宇堂上,她端坐;无论堂皇大殿,无论犄角旮旯,她的微笑从未少过一分。即使在特殊的年代她身体被打成碎片,随着垃圾一道掩埋在深深的地下,她也笑着住在敬仰她的人心里。观世音玉指轻弹,弹出的不仅仅是善良、幸福,也弹出人间最珍贵的息息繁衍。
  山东,有着深远佛教影响的地域,我姥姥的年代,人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位万能的观世音。姥姥家的房子外面是砖,里面是四处掉土的墙壁。这不妨碍她卧室的一口箱子上住着洒水的观音,在我眼里,那尊像永远光洁明亮,拿着柳枝的那只手又白又细,和姥姥一样的漂亮。可惜,她很悠闲,手里每天握着一枝姥姥让我们给她寻来的新鲜柳枝。
  姥姥的手却日日忙碌。有时候深夜醒来,姥姥还在油灯下做舅舅、大小姨们的棉衣。当然,我更盼望姥姥细长的手指挑出面团,做一锅好吃的泥鳅饼子或者酒醉枣。
  夜里,姥姥临睡前总和拿着柳枝的观音娘娘聊天。有时说天气影响收成了,请她帮忙风调雨顺;有时说家里没钱了请她让鸡多下几只蛋;就算出个门姥姥都要去问问她。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回答姥姥的,但一定给过答案,因为姥姥煮出的第一碗饺子永远由她来品尝。
  童年时,什么都不做的观世音和什么都做的姥姥,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这个疑惑没有答案。因为姥姥说,若再问,观音娘娘就不给我红烧肉吃了。
  姥姥离开我们后,那尊观世音像被母亲收藏,在她用层层红布裹好放进柜子前,我第一次摸了摸她的手指,冰凉,远不如姥姥的暖心。
  在姥姥认定的观世音的世界里,手的表情是富饶,是惩罚,也是慈善。当人类失去语言,能够替代的唯有手。手不仅仅能写,更能“说”。千手观音的手就是最早的、也是最丰富的手语,风电雷动的惊诧,温柔似水的浪漫。
  从那时开始,认识一个人,我不由自主地去看她的手。手是一种性格一种表情,能泄露出一个人生活最显著的痕迹。
  中国女人的手一直都是忙碌的,几千年不变。从最初的狩猎、剥皮、烧烤,到纺织、农耕、计算机,无论在高庭深院还是写字楼,都无一例外。
  养尊处优的人先照顾的是自己的手,富贵的油脂,玫瑰的滋养,用悠闲诠释无聊。
  上下班路上有几家美甲店,透过玻璃,看许多女人优雅地伸着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指头,边玩手机边让美甲师打理手指。神奇的美甲师把一只只平俗、暗淡,被雾霾和酒精、香烟损害的手指修补得娇艳动人。
  修饰过的手指粘贴着层层花朵或者钻石,手指便成了类似皮包、项链的装饰品,这样的饰物自然是不能洗碗、揉面的。我欣赏这样的美手,如一幅画美得惊心,但这样的美只能远远地观赏;我尊崇另一种美,那种美始终与手的功能相关,与生活的朴实紧密。即使时代变幻,即使科技飞跃,她们却从未更改, 两千年来一如既往,那就是我的故乡东阿,也是阿胶之乡的擦胶女的手。
  阿胶女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擦胶女是简单中的简单,简单到单调,简单到千年重复一个动作,不变。
  我断定,世间熬出的第一锅阿胶一定无人去擦,因为阿胶从饱腹到滋补足足论证了千年。在东阿,家家垂柳、户户熬胶的生产工艺,开始被世人窥到并被模仿后,千年已过。擦胶女从阿胶被人带出东阿地域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擦胶劳作。细软的布,纤巧的手指,在女人虔诚的祷告中,一块块阿胶被慰心的体温暖得晶莹剔透。擦抹是消毒功能与美观结合,还是为了娇娘杨玉环的盛赞不得已的行为,已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从阿胶被贮存开始,就有了阿胶女擦胶的活计。
  吃阿胶的人太多,知道阿胶如何熬制的人太少,阿胶女更是一个被省略掉的细节。东阿的阿胶女吹着黄河凛冽的寒风,一手擦着胶,一手织着布。桑木材释放的热量让阿胶女的心平静安宁,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直到今天。
  握住阿胶女的手,个个细腻洁白,和姥姥的观音娘娘不同的是,她们的手有来自悠远历史的温度。
  阿胶女没有化妆品,职业不允许她们有丝毫妆容。我想她们中一些爱美的一定心有委屈,但做了阿胶女,阿胶补偿给她们的却是最天然、自然、纯净的补养。阿胶内服滋补,阿胶女却在抚摸一块块阿胶中,通过皮肤渗透得以细润的滋养,不经意的渲染,让她们的手个个肤若凝脂。
  失去了雕琢的机会,得到的是通过劳动自然吸收的阿胶精华。一双手一个人生,东阿阿胶女的手托起的,不仅仅是女性世界的健康美丽,还有自己厚重、丰美的人生和尊严。
  阿胶女的手同圣母玛利亚的相比更具博爱,与观世音的相比更富责任。
  在这个失去信仰的年代,敬畏生命中最质朴、简单、原始的生存方式,信仰一双手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也许远比祷告和烧香更朴素坚定,也更强大。
  责任编辑 王 童
其他文献
教师来稿  每周三下午,我負责一(2)班的托管课。上课铃响了,有的孩子见我进了教室,就自觉地安静下来;有的在我喊了两嗓子“上课了”后,也慢慢地回到座位。  只有一位男生,似乎屏蔽了上课铃声。他远离座位,不停地将同学的本子扔到地上,还强行拿走别人的文具……“老师,他拿走了我的铅笔。”“老师,他揪我的辫子。”叫声此起彼伏,整个教室乱成了一锅粥。我冲到那个“罪魁祸首”面前,将他拽回座位,并呵斥道:“已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认为:读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家长重要。
一  一直以来,心中都有一个念想,就是对于湘西的念想,那一片土地,充满着神秘的诱惑。由于沈从文诗意的文字,它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它到底是否如我所想象的那么迷人?近乡情怯啊。  这个乡自然是故乡,却并非是人们所通常以为的那个意思,而是文学上,或者说是精神维度上的故乡,是一种心灵的诗意栖居。当然这也是故乡啊,只是,它比我们习惯所称谓的故乡,似乎在内涵和意义上要更加的广远和丰富。这是由沈从文这位文学大
认识这篇小说作者赵依的时候,不会想到她有朝一日会写起小說来了。  那还是我自己学写小说的时候,去省作协,认识他父亲,进而认识他父亲宝贝万分的小女儿——还没上小学的小女儿,扎着漂亮的小辫子,穿着好看的小裙子。这样的小姑娘是童话里的。未来似乎也是要在城堡里遇到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美好生活的。  然后,隔几年一见,这小姑娘就不断变化,变成了乖巧的少先队员,变成了干净明媚的中学女生,变成了她父亲引以为傲的大
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于不久前离我们而去。他创作了一辈子,研究了一辈子,教学了一辈子,为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黎英海早年在四川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求学时,认真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学习前人之创作经验,为民歌配钢琴伴奏,并改编民歌。上个世纪50年代他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执教时,曾在该院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担任主任。他搜集全国各地民歌、地方戏曲音乐的资料,亲自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理教学的最基本特色。地图具有很好的概括性、整体性,信息量大,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地图有“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之称。本文以长期教学经验为基础,从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着手,提出了地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第二语言;地图    以下是我在地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
一种商品要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就必须包含大众的利益。大众文化不是消费,而是文化——是在社会体制内部,创造并流通意义与快感的积极过程:一种文化无论怎样工业化,都不能仅仅根据商品的买卖,来进行差强人意的描述。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引领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宋代开始即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主流的市民音乐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重放异彩,在左翼人士和守旧势力一片“香艳”“淫
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还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教育信息化”都是与国家战略和教育革新紧密相关的发展战略。武汉教育管理者敏锐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机遇,迅速组织专班对武汉、西安、南京等全国同类城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第一时间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和《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在京举办  本刊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歌曲》、《词刊》编辑部协办的“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于2009年8月10至14日在北京举办。  出席研习班开、闭幕典礼的有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中国音协副主席兼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乔羽、中国音协副主席王世光、王次炤等。为了保证研习班的“授课”质量,中国音协组织了当今国内高水平的师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车尔雪尼夫斯基这句话许多人都知道,在中文系上写作课,如果老师引用车氏这句话,那么学生的眼光里立刻就会生出轻渺之意——这种老调,他们在中学课堂,不,在小学课堂,就听过上百遍了,耳朵都听出了茧子。  所以大学老师一般不讲车氏这句话,而讲非虚构与虚构。源于生活是非虚构,高于生活是虚构。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学生凝视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这有点儿像《庄子》里朝三暮四的故事,朝三暮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