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舌头与中国胃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秋天,英国姑娘扶霞·邓洛普在一家港式餐馆里,与两瓣笼罩着硫黄色光晕的皮蛋相遇。
  碍于禮貌,她夹了一块放在嘴里,随之三观俱裂——对她来说,这一坨脏兮兮、黑黢黢、绿幽幽、黏糊糊的东西,“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
  从小就见识过土耳其、苏丹、伊朗、日本等各种“全球化”味道与绿色炒鸡蛋、紫色土豆泥等“超现实主义”菜肴,扶霞绝不是那种看见桌上端来蜗牛和腰子就吓昏过去的女孩。但是1992年秋天,她第一次来中国,面前这道“千年老蛋”还是让她猝不及防,全身发麻。
  此时,离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写中国人嗜吃狗肉和蛇肉已经过去了7个世纪,可面对市场上一麻袋一麻袋晒干的蛇、蜥蜴、蝎子,扶霞不由得想起英国老乡、外科医生古德·唐宁100多年前的忠告:在广州吃饭一定得小心翼翼,“免得不知不觉就吃了条蚯蚓,或者啃着猫儿小小的骨头”。即使在英国点过油炸丸子、蛋炒饭之类的中餐外卖,但那种“东方主义”式的猎奇与偏见,总是匍匐在阴影中,给她的大脑发出警示信号。


  英伦舌头与中国胃,中间隔着多远?
  一年后,坐在成都一家餐馆桌前大快朵颐的扶霞找到了答案:一盘鱼香茄子。
  几个月后,她申请了一个少数民族研究计划,填着表格上一栏栏的项目,编出一串串的理由,心里想的却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的香味。
  1994年,扶霞成为四川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从此一头扎进了成都生活的喧哗与骚动。她和朋友们成了各种“苍蝇小馆”的常客,在街边摇摇晃晃的桌子边,狼吞虎咽地吃下一碗刺激火爆的“担担儿”;在夏夜的梧桐树下,大口喝啤酒,小口啃猪耳朵,咬一口脆生生的藕片,把新鲜的煮毛豆从豆荚里“噗”地挤出来……成都的温暖和慵懒,能融化任何英国式的刻板僵硬。在牛津长大、剑桥上学、伦敦工作的扶霞,在成都弥漫着豆瓣酱与茉莉花茶香味的空气里,萌生了做厨子的志愿。
  为此,她跑到烹饪学校学艺,对着一截腰花,练习切、片、斩、捶刀法,用泡椒和豆瓣调出“鱼香味”;还跑到饭店后厨偷师,记下各种食材和菜谱。
  学业结束,她登机回到牛津老家,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里头是郫县豆瓣、永川豆豉、新繁泡菜、汉源花椒,甚至还塞进了一个腌菜坛子……在新作《鱼翅与花椒》中,她将这些奇妙的中国菜冒险之旅一一呈现,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
  对她来说,中国成就了她的事业——作为美食作家,她曾4次将有着“饮食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收入囊中。她的饮食习惯也被永远地改变了——那个曾经为皮蛋心惊肉跳的英国淑女,如今吃起鸭肠、脑花来津津有味。
  有一次,她在肯特郡的一个小镇散步,路遇一大群鹅,想到的不是美妙的英格兰田园风光,而是一锅用豆瓣酱和花椒炖煮的鹅肉,在煤气炉上咕嘟咕嘟冒泡。
  最终,她果真长出了一个中国胃。
  (心香一瓣摘自《环球人物》2018年第18期,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今夜看到一颗流星  我想到了你  你曾想闯入另一个世界  一片我从未听闻的天地  我一直有些想知道  你是否已经成功  今夜看到一颗流星  我想到了你  今夜看到一颗流星  我想到了自己  是否我依然故我  是否我已变成你想要的我  是否我已迷失了或越过了  只有你看得到的界限?  今夜看到一颗流星  我想到了自己  (火箭熊摘自廣西师范大学·新民说《鲍勃·迪伦诗歌集:红色天空下》一书)
期刊
三個年轻人在电台主持节目,教年轻人如何谈恋爱,妙语连珠。  由年轻人教年轻人,十分合理,只有他们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  他们讲得头头是道,既理智,又有智慧,听得长辈们掩住嘴笑——正所谓旁观者清,他们教听众“先友后爱”“做好事业再论婚嫁”等,就是不知道万一自身遭遇“劫数”会如何化解。  广播一向为我所爱。无论清晨、下午、深夜,都适合聆听。音量尽量调低,音乐也好,清谈也好,絮絮地在耳边响
期刊
麦浪在风里  就像一只大猫的肌肉  毛皮之下起伏。  田野從未  如此美丽,如此危险。  麦穗轻拂摇曳  纵然风是静止的  漫长的旱热里一切在等待  那瞪羚脚步般的雨点  (双 关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太平洋上的风》一书)
期刊
我在人家的门前看见一个小孩,  伊的母亲是我所敬重的人,  在这里我不敢说一个爱字——  事到如今  可笑我还是一颗要哭的心。  我伸手向這小孩表示我的欢欣,  小人儿也认得我的慈祥,  忘却我们的陌生,  这时我不是站在爱情面前,  所以我不怕见伊的母亲。  (流 光摘自新星出版社《我认得人类的寂寞》一书)
期刊
一个盐做成的人偶经过长途跋涉,在海边停下脚步。  这一大片流动的液体与它之前见过的事物截然不同,令它神往。  “你是什么?”盐偶问大海。  “进来看看吧。”大海微笑着说。  于是,鹽偶走进海里,越往前走,它的身体就越小,后来只剩下小小的一撮。在最后一粒盐溶解之前,盐偶不禁惊呼:  “现在,我知道自己是什么了!”  (林冬冬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上帝的公式》一书)
期刊
模 仿  德川家康是个伟大的人物。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看法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他毕竟平定了天下,开启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不得不承认,他身上有许多了不起的品质。正因为如此,《德川家康》之类的小说才会风行不衰,甚至掀起了“德川家康热”。  不过,因为仰慕他的伟大,就想依葫芦画瓢地模仿他,那你就错了。德川家康的路,只有他自己走得来。纵使你有超越德川家康的才能,单靠模仿,最终只会步入歧途,错
期刊
大学生中村穿着薄薄的春装,略感寒意,他沿着幽暗的石阶,登上博物馆二楼。楼梯左边是爬虫类标本室,中村在进入标本室前看了看手表。“还好,还没到两点,来得还不迟。”中村喃喃地说道,心情略微轻松起来。  爬虫类标本室里十分安静,连看守的人也没有。屋里飘荡着一股防虫剂的臭味。中村看了看屋内的情形,伸开双臂来了个深呼吸,然后站到一个大玻璃柜前。玻璃柜内,粗大的枯树枝上缠着一条东南亚的大蟒蛇。这个标本室,是去年
期刊
问:作为作家获得的最大奖赏是什么?  答:有一次,我在哥本哈根闲逛,在一个人满为患的商场里随意看看。丹麦和格陵兰岛历史渊源颇深,而格陵兰住着很多因纽特人。从街上走进来几个穿着格陵兰传统服装的因纽特舞者。他们脸上画着油彩,穿着毛皮衣服,模仿野兽、怪物和某种神灵。他们是灵魂舞者,对人群发出咆哮和其他奇怪的声音。他們指甲细长,嘴巴里塞着变形器——就是让脸颊鼓起来、使表情很怪异的小木片。这些长毛的神灵抑或
期刊
熟悉的二手车、便利店、煎蛋早餐,吃不完的三明治,喝不完的威士忌,听不完的室内乐。村上春树小说中这些重复出现的标配元素非但没有让人觉得腻歪,反而感觉有点怀念。因为这是很多人最初对都市生活的向往。村上的都市永远干净快捷  村上虽然也对城市的犄角旮旯进行过详细描写,但总的来说,干净、快捷是村上笔下之城的基本特征。他的很多小说里都有着无死角照明的24小时便利店和通宵营业的茶餐厅,新干线路边的风景总是辽远优
期刊
连续十天或两个星期,爸爸一从守望山的图书馆下班回到家里,就急急忙忙跑到盖乌拉大街的东端,梅施阿里姆入口对面的邮电局,焦急地等待他第一本书的到来。他已经接到出版通知,有些人已经在特拉维夫的书店看到书了。于是他每天冲到邮局,却两手空空而归;每天他都信誓旦旦,说要是西奈印刷厂格鲁伯先生的包裹第二天还不到,他就去药店,打电话催促特拉维夫的查持克先生——简直令人无法接受!要是书在星期天还到不了,这个星期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