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基斯坦议会上发表演讲,总结了中巴关系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未来两国加强合作的重点领域。演讲中,李克强说:“中国的网民在网上发明了一个新的网络语言,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称作‘巴铁’,用中国的俗话说是‘铁哥们’”“中巴两国是患难之交,是信义之交,是兄弟之交。正如巴基斯坦朋友说的那样‘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我们不会忘记,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巴基斯坦始终毫不犹豫地给予中方宝贵支持。”他还引用了中国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如果你爱中国,也请你爱巴基斯坦”,他期待与巴方一道将两国战略合作发展得更好、更深、更实。
针对李克强这次南亚之旅,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指出,李克强访巴是为中国南亚战略奠定基础。他认为,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在过去领导人的思想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对整个南亚的一个大战略。要想深入把握中国对南亚的战略,我们必须把南亚大国尤其是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放到一个全球的视野中进行考察,放到中美全球博弈的高度来进行考察。
从美国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战略来看,苏联解体以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中亚五国所独有的北隔俄国、东临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在其制定的新的中亚战略中,把该地区列入应特别关注的“战略利益地区”,努力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新的能源基地。1997年底,美国又开始把外交的重心转向南亚,这标志着美国对南亚外交出现了新的变化。
20世纪美国外交策略是19世纪英国外交策略的继承和发展,其要点是:在中东及中亚石油国四周及石油运输线两侧的国家越小越好,因为这便于他们控制;离此之外的国家越大越好,因为这可使他们在巨石般相互磨擦、挤压、掣肘中无力旁顾。南亚是中东的侧翼,在大国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大国,地缘优势都非常突出。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重心,如利剑南插印度洋,逼视横穿印度洋的国际航海线;巴基斯坦是中亚国家进入阿拉伯海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波斯湾的“侧门”。因此,印巴两国便与大国利益特别是与大国的石油利益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世界性大国的全球战略中成了必争之地。
在完成了旨在从东西两翼遏制俄国和中国的部署之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亚和南亚的外交攻势,其目的首先是确保美国对这一地区石油的绝对控制。美国看到,20世纪末发生的对21世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事件,莫过于亚太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其对中东中亚能源需求的翻倍增长。这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意识到抢先取得中东中亚石油控制权对它们,特别是对于已完成北约东扩和达成日美军事合作的美国,所具有的生死攸关的意义。
要控制中东中亚,首先必须控制南亚。南亚是中东的侧翼和中亚的重要门户。控制了南亚的印度就掐住了亚太各国石油进口的咽喉,控制了巴基斯坦就卡住了中亚石油进入波斯湾的出口。目前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中亚与其他国家角逐的同时,美国政府则开始在南亚展开其外交攻势,扩大其影响力,为中亚石油的输出提前做好准备。这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
美国外交开始向南亚倾斜,在政治上还有进一步遏制俄国南下印度洋和堵截中国经济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意图。
俯瞰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有着非常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我国广袤的的版图不仅位于亚洲中心,而且还处在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有利于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取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资金技术,促进贸易拓展;西与中亚富油地区接壤,这有利于我国获取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石油资源。这种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地缘优势,在当代世界各大国中是较为独特的。如果再考虑到“亚洲太平洋时代”到来这一难得的“天时”和中国人民为现代化目标而奋斗的共识,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已有了极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
因此,贯通经中国内陆通往中亚、南亚乃至中东的石油线路,对我国有着极为重大的政治意义。因为这条线路可以使中国避免类似历史上日美为控制自波斯湾至远东的石油运输线而发生的冲突,从而使中国以更为超脱的地位来处理目前大量存在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双边或多边矛盾。
2013年1月30日,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瓜达尔港的营运控制权移交给中国公司。消息人士称,这一举措对中国铺设从中东输往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此事件,《印度快报》称,中国看起来已经准备就绪要接手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战略控制权。这一事件无疑是中国南亚战略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中国的石油资源进口对马六甲海峡过度依赖的局面。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南亚的地区安全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自印巴分治以来,印度的目标就是当南亚次大陆不容置疑的霸主,而巴基斯坦一直都是印度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面对印度这样一个宿敌,巴基斯坦本来就处于绝对劣势,多年来沉重的军事战略压力使这个国家不堪重负,经济建设多年来没有大的起色,国家实力与印度的差距越拉越大。不仅如此,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又给它增添了新的麻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全力压制巴基斯坦政府进行“反恐”,其目的是要么把巴基斯坦政府改造成美国的代理政权,要么就搞垮它。无论巴基斯坦崩溃还是被美国所掌控,不管出现上述哪一种情况,对中国而言都将是一场地缘安全战略上的灾难,将给中国的南亚战略布局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因此,在中国的南亚战略上,发挥中国在经济及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印度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联系,使他们更加自立强大,足以抵御印度软硬兼施的各种压迫手段,在这些国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巴基斯坦。维护巴基斯坦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成为中国南亚战略坚定不移的重大目标,支持巴基斯坦取得与印度战略力量大体平衡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在这方面的努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应该修筑中巴之间大运载量的公路铁路,保证两国之间的战略联系,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冲突。
当然,一种稳定、健康的印巴关系将必然会以多种方式增进中国自身的利益。这能使中国在南亚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使中国对发展中巴之间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感到更加坦然,同时在与印度发展关系时能获得更大的运作空间。因此,中国南亚战略的基调还是要奉行平衡外交。一方面,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中国将继续重视中巴关系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解冻的印巴关系也能使中国对发展稳定、健康的中印关系表现得更为自信。
针对李克强这次南亚之旅,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指出,李克强访巴是为中国南亚战略奠定基础。他认为,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在过去领导人的思想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对整个南亚的一个大战略。要想深入把握中国对南亚的战略,我们必须把南亚大国尤其是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放到一个全球的视野中进行考察,放到中美全球博弈的高度来进行考察。
从美国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战略来看,苏联解体以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中亚五国所独有的北隔俄国、东临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在其制定的新的中亚战略中,把该地区列入应特别关注的“战略利益地区”,努力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新的能源基地。1997年底,美国又开始把外交的重心转向南亚,这标志着美国对南亚外交出现了新的变化。
20世纪美国外交策略是19世纪英国外交策略的继承和发展,其要点是:在中东及中亚石油国四周及石油运输线两侧的国家越小越好,因为这便于他们控制;离此之外的国家越大越好,因为这可使他们在巨石般相互磨擦、挤压、掣肘中无力旁顾。南亚是中东的侧翼,在大国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大国,地缘优势都非常突出。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重心,如利剑南插印度洋,逼视横穿印度洋的国际航海线;巴基斯坦是中亚国家进入阿拉伯海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波斯湾的“侧门”。因此,印巴两国便与大国利益特别是与大国的石油利益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世界性大国的全球战略中成了必争之地。
在完成了旨在从东西两翼遏制俄国和中国的部署之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亚和南亚的外交攻势,其目的首先是确保美国对这一地区石油的绝对控制。美国看到,20世纪末发生的对21世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事件,莫过于亚太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其对中东中亚能源需求的翻倍增长。这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意识到抢先取得中东中亚石油控制权对它们,特别是对于已完成北约东扩和达成日美军事合作的美国,所具有的生死攸关的意义。
要控制中东中亚,首先必须控制南亚。南亚是中东的侧翼和中亚的重要门户。控制了南亚的印度就掐住了亚太各国石油进口的咽喉,控制了巴基斯坦就卡住了中亚石油进入波斯湾的出口。目前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中亚与其他国家角逐的同时,美国政府则开始在南亚展开其外交攻势,扩大其影响力,为中亚石油的输出提前做好准备。这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
美国外交开始向南亚倾斜,在政治上还有进一步遏制俄国南下印度洋和堵截中国经济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意图。
俯瞰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有着非常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我国广袤的的版图不仅位于亚洲中心,而且还处在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有利于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取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资金技术,促进贸易拓展;西与中亚富油地区接壤,这有利于我国获取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石油资源。这种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地缘优势,在当代世界各大国中是较为独特的。如果再考虑到“亚洲太平洋时代”到来这一难得的“天时”和中国人民为现代化目标而奋斗的共识,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已有了极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
因此,贯通经中国内陆通往中亚、南亚乃至中东的石油线路,对我国有着极为重大的政治意义。因为这条线路可以使中国避免类似历史上日美为控制自波斯湾至远东的石油运输线而发生的冲突,从而使中国以更为超脱的地位来处理目前大量存在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双边或多边矛盾。
2013年1月30日,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瓜达尔港的营运控制权移交给中国公司。消息人士称,这一举措对中国铺设从中东输往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此事件,《印度快报》称,中国看起来已经准备就绪要接手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战略控制权。这一事件无疑是中国南亚战略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中国的石油资源进口对马六甲海峡过度依赖的局面。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南亚的地区安全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自印巴分治以来,印度的目标就是当南亚次大陆不容置疑的霸主,而巴基斯坦一直都是印度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面对印度这样一个宿敌,巴基斯坦本来就处于绝对劣势,多年来沉重的军事战略压力使这个国家不堪重负,经济建设多年来没有大的起色,国家实力与印度的差距越拉越大。不仅如此,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又给它增添了新的麻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全力压制巴基斯坦政府进行“反恐”,其目的是要么把巴基斯坦政府改造成美国的代理政权,要么就搞垮它。无论巴基斯坦崩溃还是被美国所掌控,不管出现上述哪一种情况,对中国而言都将是一场地缘安全战略上的灾难,将给中国的南亚战略布局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因此,在中国的南亚战略上,发挥中国在经济及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印度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联系,使他们更加自立强大,足以抵御印度软硬兼施的各种压迫手段,在这些国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巴基斯坦。维护巴基斯坦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成为中国南亚战略坚定不移的重大目标,支持巴基斯坦取得与印度战略力量大体平衡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在这方面的努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应该修筑中巴之间大运载量的公路铁路,保证两国之间的战略联系,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冲突。
当然,一种稳定、健康的印巴关系将必然会以多种方式增进中国自身的利益。这能使中国在南亚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使中国对发展中巴之间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感到更加坦然,同时在与印度发展关系时能获得更大的运作空间。因此,中国南亚战略的基调还是要奉行平衡外交。一方面,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中国将继续重视中巴关系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解冻的印巴关系也能使中国对发展稳定、健康的中印关系表现得更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