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X2 MUC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来源 :中国临床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黏蛋白2(MUC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行内镜活检的152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3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5例)、胃癌组(17例)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组(4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胃黏膜组织中CDX2、MUC2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水平,分析CDX2、MUC2与Hp-IgG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6组的CDX2、MUC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X2、MUC2在IM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性质的胃黏膜组织,Hp感染可能通过诱导CDX2的表达而引起IM的发生.
其他文献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以其组织器官穿透性深、光漂白及光毒性低等独特优势,成为小动物活体光学高分辨显微成像的重要工具;但是活体状态下,由于动物的呼吸、心跳以及一些组织非自主的蠕动等使观察视野无法固定,导致图像失焦,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成像视窗以其支持原位、实时观察及长期成像等优势,已成为双光子活体成像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鼠不同脏器活体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成像视窗的构建方法以及成像窗口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旨在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法参考,解决活体成像图像稳定度低、清晰度差等问题,拓宽实验种类
胆系恶性肿瘤(BTC)是起源于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壁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基于临床和病理异质性的特点,BTC早期发现困难,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预后极差.一直以来,晚期BTC都是唯化学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精准治疗的兴起,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在BTC领域的不断推陈出新,晚期BTC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pemigatinib的获批,更是正式开启了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大门.目前已有多种针对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