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姜堰市克强学校,江苏姜堰2255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什么读?如何读?这是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握好的问题。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是最具魅力的阅读,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的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问题探讨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谓“百花齐放”,在课堂上唱歌、跳舞、表演、画画、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只要老师认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都用上了,只要认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都上了,只要能够显示备课者的良苦用心的都展示了,但不知这个课堂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有多少。笔者认为“有效的魅力课堂”,应当是充分展现学生魅力的课堂,教师要做的是以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绽放学生的魅力!而语文最具有魅力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地进行深情并茂的朗读的课堂学习才最具吸引力。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课文是最直接的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语感的方法。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文,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作者用语言文字再现了秋天的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等美丽景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五彩斑斓的天、清澈见底的河,热闹非凡的原野,体会北大荒的秋天的与众不同,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而且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更多的偏重于讲与写,却忽视了最基本朗读的训练,即使有时让学生读了,也只留于形式。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北大荒的秋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蚁国英雄” 》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外层蚂蚁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外层蚂蚁紧紧抱作一团,致死也不松动分毫的牺牲精神,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外层蚂蚁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番茄太阳”》,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从明明的表情和语言中深切了解明明的乐观、善良和她的一颗真诚的爱心。学生对外层蚂蚁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明明的敬佩,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还看到,有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自身素质极高。学生听教师的课文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配乐聆听,不禁使人啧啧赞叹!可我不禁在想,老师成功表演的背后,学生又读了多少呢?又有多少学生认真读了呢?是课堂上那几个举手的孩子展现他们的魅力课堂吗?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还有,如果教师过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文中景象,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束缚。现在很多经典的小说都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的人愿意去看书,而放弃了直观的感受呢,我想这大概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吧,在书中我们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畅游其中,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中呈现自己满意的画面,这是多媒体所不能给予的乐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什么读?如何读?这是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握好的问题。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是最具魅力的阅读,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的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问题探讨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谓“百花齐放”,在课堂上唱歌、跳舞、表演、画画、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只要老师认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都用上了,只要认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都上了,只要能够显示备课者的良苦用心的都展示了,但不知这个课堂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有多少。笔者认为“有效的魅力课堂”,应当是充分展现学生魅力的课堂,教师要做的是以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绽放学生的魅力!而语文最具有魅力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地进行深情并茂的朗读的课堂学习才最具吸引力。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课文是最直接的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语感的方法。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文,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作者用语言文字再现了秋天的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等美丽景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五彩斑斓的天、清澈见底的河,热闹非凡的原野,体会北大荒的秋天的与众不同,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而且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更多的偏重于讲与写,却忽视了最基本朗读的训练,即使有时让学生读了,也只留于形式。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北大荒的秋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蚁国英雄” 》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外层蚂蚁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外层蚂蚁紧紧抱作一团,致死也不松动分毫的牺牲精神,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外层蚂蚁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番茄太阳”》,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从明明的表情和语言中深切了解明明的乐观、善良和她的一颗真诚的爱心。学生对外层蚂蚁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明明的敬佩,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还看到,有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自身素质极高。学生听教师的课文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配乐聆听,不禁使人啧啧赞叹!可我不禁在想,老师成功表演的背后,学生又读了多少呢?又有多少学生认真读了呢?是课堂上那几个举手的孩子展现他们的魅力课堂吗?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还有,如果教师过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文中景象,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束缚。现在很多经典的小说都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的人愿意去看书,而放弃了直观的感受呢,我想这大概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吧,在书中我们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畅游其中,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中呈现自己满意的画面,这是多媒体所不能给予的乐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