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与反思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引起了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翻转课堂”是指让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传授,课上借助各种教学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的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的内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颠倒.
  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绝大多数老师都表示支持翻转课堂并称其有效.但也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质疑,“翻转课堂”仅仅是偷换了概念,简单地转换了空间,基础都是说教、讲座的教学法,正所谓“旧壶装新酒”,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是陈旧教学方法(讲授法)的一个高科技版本等等.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不断,但现有的研究依旧集中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因此,本研究以期通过“函数概念”教学的实践,探究舶来品——“翻转课堂”本土化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翻转课堂”在高中尤其是高中数学中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高一年级刚入学的平行班中,确定了两个班(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6)班为实验班,共47人,女生22人,男生25人,分班数学平均分为913分.高一(10)班为对照班,共49人,女生23人,男生26人,分班数学平均分为911分.
  1.2研究工具
  我们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和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录制了“函数概念”的微课,编制了《<函数概念>微课程学习任务单》,创建了高一(6)班学习QQ群.为了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编制了《学生“翻转课堂”调查问卷》,问卷由总体评价,课前资源学习效果、课堂活动情况,学习效果四部分构成.为了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学习评价测试题采用年级统一的自编资料《同步练习11函数的概念》.
  2 教学准备与实施
  2.1教学准备
  “函数概念”一课是函数学习的起始课,是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基于“翻转课堂”的具体形式,考虑到“函数概念”学习的实际要求,我们从微视频的录制、学习任务单的编写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培训三方面进行了准备.
  2.1.1录制微视频
  函数概念理解的主要困难是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同时定义的严密性、语言的数学性、符号的抽象性等因素均会导致理解困难.因此,录制微视频突出对函数概念的剖析:初中概念引入,实例理解对应关系,剖析非空数集、任意、唯一、符号f(x),这不仅突出了重点,能让学生掌握《函数概念》的核心,还减少了视频的长度(总长8分54秒).
  2.1.2编制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的编写主要包含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学习困惑五部分.在学习任务中包含知识填空、概念应用、方法总结以及反思提升,其中有3道选择题,1道解答题,3个问题和2个思考.学生完成时间约记为20分钟,题目难度中等,但是由于实验班级学生基础一般,因此仍存在很多困惑与疑难,需要在课堂中讨论解决.
  2.1.3培训自学方法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能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并上传了相关的教学资源,便于下载教学视频和线上沟通.同时和学生阐明学习任务单的使用,教学视频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线上沟通和下载资源等,帮助学生能进行有效的自学.
  2.2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在借鉴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如下教学模型(见图1),其中包含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深化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图1翻转课堂实施结构图图2加工机器模型“函数概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别从图、表和解析式三个角度理解“对应关系”,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任意”和“唯一”,再借助“加工机器”(见图2)模型形象理解f(x).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难点和重点处,可通过暂停和重播等方法,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到达同一学习起点.观看完视频后,学生需完成《<函数概念>微课程学习任务单》,巩固概念的理解,并归纳整理自己的疑问.
  课中内化应是学生质疑问难、完成知识内化的场所.因此,在“函数概念”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将学生按数学基础的差异分成六大组,师生对任务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任务单中的疑问,做好笔记.进而,教师通过学案呈现,列出相比任务单更为复杂和综合的问题,问题采用难度递进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
  相比国外的小班授课,课堂中教师的辅导可以针对每个人,但是实验班级人数近50人,教师只能进行小组集体答疑的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能基本上理解并掌握了“函数概念”,但还没有完全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部分学生仍未能将新学习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这时就必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达到进一步的内化、拓展与深化.
  3“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对实验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班进行比较研究.问卷采用5分量表,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非常同意,较同意,基本同意,基本不同意,不同意.
  3.1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与传统课堂相比,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近70%的学生表示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觉得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习惯使用电脑和手机并绝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交流能力,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3.3课堂内化效果分析
  课堂内化是翻转课堂最核心的阶段,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考查和培养的重要阶段.调查显示,有766%的学生对任务单中的问题解决表示满意,但也有约10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如何有效且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成为翻转课堂能否有效实施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较高,达622%.本实验采用组内讨论与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方法,虽有效果,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
  3.4学习结果分析
  对学生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图像判断、同一函数的判断、求定义域等的调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只有在“对应关系”的理解上存在差异,主要在对应关系的理解上,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课后深化练习《同步练习11函数的概念》中如下练习1和练习2的解答中,实验班的正确率分别为680%和447%,而对照班的正确率分别为388%和266%,这可能与学生课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再深化,多次理解对应关系有关.
  练习1若函数f(x)=ax2-1,a为一个正常数,且f(f(-1))=-1,那么a的值是().
  A.1B.0C.-1D.2
  练习2函数y=f(x)(f(x)≠0)的图像与直线x=1的交点的数目是().
  A.1B.2C.0或1D.1或2
  4反思与审视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它在美国的实施得到了肯定,现在国内也掀起了“翻转课堂”热,各地都开始推广实施.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老师要理性地看待它.一方面,翻转课堂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在实施过程却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第一,翻转课堂从美国的小班教学到中国的大班教学,如何组织课堂形式,如何有效地进行当堂解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虽然绝大多数同学学习兴趣被激发,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并没有认真自学微视频,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完全无法参与讨论,课堂内化和课后深化对这些同学都是举步维艰,如何调动监督这些学生,成为翻转课堂实施中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三,课前学习任务单的问题的设置,不宜采用开放性问题,应采用基础的试题,能起到真正巩固和理解的目的.当然学习任务单的题数也要适量,不能让翻转课堂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最后,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实施翻转课堂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实验中我们发现数学学科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尝试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尤其是核心概念、重点知识和关键题型的教学,但绝对不能节节翻转,天天翻转,它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已.
  翻转课堂本土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最核心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跟进,躬行践履.这是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的一次实验,发现实施的很多环节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希望给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老师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学科却陷入危机,教育技术学科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出现了一定问题。文章以教育技术学科现状为原点,总结了教育技术学科人才培养出现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教育技术学科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当前教育信息化市场的需求;第二,教育技术学科培养的人才在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与变化上显得不足,且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第三,教育技术学科自身面临危机,不太容易培养
摘要:“互联网 教育”时代,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改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与体制创新。学习投入是衡量网络学习质量有效指标之一,教师作为提升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其激励风格对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使学习者深度投入成为可能。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利用AMOS从教师激励风格、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层面,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中影响学习投入的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支持
最近一个月,听评优质课四十余节,颇有收获。
【摘 要】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是一个传统课题,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分数指数幂和无理指数幂基础上,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基本初等函数,会对接下来学习对数函数、幂函数等有很重要的影响.课堂上通过设置情境、探求新知、自编自探、构建网络和类比发现、抽象概括、动手实践、常规研究思路、特殊与一般等一系列途徑、活动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展开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探究.  【关键词】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应当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但是限于教材的篇幅,编者对问题的设计意图无法完全暴露,这就需要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宝库之一是课本习题,现在以课本的一
一个人的临死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一般,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话决不会白费,因为真理往往是在痛苦呻吟中说出来的。一个从此以后不再说话的人,他的意见总是比那些少年浮华之徒的甘言巧辩能被人听取。正像垂暮的斜阳、曲终的余奏和最后一口啜下的美酒留给人们最温馨的回忆一样,一个人的结局也总是比他生前的一切格外受人注目。  (節选自《理查二世》天津人民出版社)
【摘 要】 近些年,高考中的概率统计试题越来越加强对数学阅读能力的考查,我们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和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呢? 这是每个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以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Ⅰ卷概率统计解答题为例,研究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以及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这些想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考中的概率统计试题.  【关键词】 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概率统计    2
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就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得这些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笔者在不等式的复习教学中,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某一习题的解法,注意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现举一例,供读者鉴赏。
摘要:教育信息系统中存储着大量不同格式和不同粒度级别的学生数据,这些数据为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然而,如何使用恰当的数据表征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研究者来说仍存在很大挑战。本文首先从数据来源、具体数据项、数据项收集方法、在学习分析中的应用四个方面对现有学习分析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然后对现有数据集的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呈现现有学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素养;测评模型;教育信息化2.0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的“基础工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致力于融合与创新”的2.0时代,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最实际和最迫切的行动之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要“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可见,提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