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支部队是中国海上扫雷部队的先驱:上个世纪50年代,靠几条登陆艇改装成扫雷艇,执行长江口反水雷作战,扫通封锁大上海的咽喉门户;上个世纪70年代,援外扫雷作战中,12艘轻型扫雷艇扫除了26枚号称世界最先进的水雷……
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面对诡秘险恶的海上雷场,这支英雄的团队再次解缆出征,和“水下伏兵”斗智斗勇,无所畏惧,摘取了一个又一个人民海军扫雷史上的第一。
军装在身,使命在肩,纵然面对生死,我们仍无所畏惧
8月上旬,东海某海域传来一声声巨响, 2枚新型智能化战雷被东海舰队某水警区扫雷舰大队成功引爆。刹那间,两朵洁白的“水莲花”在海天之间拍浪而起。这是我海军反水雷舰艇首次成功猎扫该型智能化水雷,也标志着我海军反水雷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为常规武器中唯一的战略武器,水雷以其造价较低、易布难扫、隐蔽性强、杀伤力大等特点被称为“水下伏兵”、“水下原子弹”。常年和这样可怕的对手接触,扫雷部队官兵也被称为“海上敢死队”。
自1950年3月成立以来,大队官兵就开始和水雷“打交道”, 圆满完成长江口扫雷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援外扫雷作战等5次作战任务,实布、清除各型水雷100多枚,有效填补海军扫雷史上的20余项空白,成为海军反水雷作战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他们更是根据水雷的发展变化,组织一次次实扫战雷演练,以训代战,和水雷继续“过招”。东海舰队一名领导感慨,实扫战雷演练和实战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严密的组织、敢于担当的态度。
2007年,某新型智能化战雷列装部队。大队主动申请组织演练,实布实扫该型战雷。8月的一天,大队官兵重装上阵,数艘布雷扫雷舰艇编队出击,向新型智能战雷发起挑战。
在不知预定雷位的海域扫雷犹如大海捞针,一旦不小心触爆水雷,就很可能发生艇毁人亡的悲剧。危机四伏的海面,让一些人心理恐惧,少数新兵甚至手心冒汗、两腿发软。
出征前夕,不少官兵都留下了遗书、写下了血书。某艇官兵在血书上宣誓:“军装在身,使命在肩,纵然面对生死,我们仍无所畏惧。”那天,实扫战雷演练展开,扫雷舰艇编队向雷区挺进。 1秒,2秒,3秒……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可能向雷爆迈进了一步。
“×××米!”距离手大声报告。熟悉扫雷的人都知道,这已经快到雷爆临界点。10米、20米、30米……舰艇继续向雷区深入,所有人手里都捏了一把汗。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老练的猎手。终于,扫雷具触发了战雷,随着一声轰然巨响,该型智能化战雷被成功扫除。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次扫雷演练,他们创下了首次实扫某新型智能化战雷、首次一次性扫爆2枚不同引信工作程序的战雷、首次实施舰艇遥控实扫战雷、首次实时监控扫雷情况等4项海军扫雷新纪录。
手握宝剑,练就硬功,纵使雷海险恶,亦能从容越过
扫雷,通俗地说,就是扫雷具、扫雷物理场和水雷引信之间的对抗。然而,事实远比理论复杂,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智能化的水雷可以切换10多种工作机制,抗扫率达到了90%。
面对水雷的“倒逼”,大队党委一班人再次带领部队向世界级的难题发起挑战。为了掌握磁场、声场、次声场等扫雷物理场在水中的具体分布规律,大队领导带头学习反水雷专业知识;多批组织水武专业人员赴院校、研究所学习新型水雷构造原理;邀请专家教授赴演练现场指导,集智攻关新型智能化水雷的技术对抗方法。
2009年,大队实布实扫战雷训练再次获得批准。鉴于扫雷时的巨大风险,以往的扫雷演练,大多在战雷上系留浮标方便辨认。演练前,大队领导出人意料地决定,把战雷上的浮标全部撤掉,改为在战雷附近设置浮标。
这一小小的改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对于实扫战雷,有时候几米的距离足以决定成败和生死。此次演练,3枚并不完全确定位置的战雷被成功引爆,还实现了首次使用某新型扫雷舰编队实扫战雷、实战智能化战雷扫除概率100%等海军历史上的多个首次。
同年,他们再接再厉,使用新型遥控扫雷艇首次扫除两型新型战雷,填补了海军空白,更打破了外国专家对该型水雷“谁也扫不动”的定论。
近年来,海军新式扫雷舰艇装备迅猛发展,一批高科技扫雷舰艇陆续装备大队。2011年8月,大队又一次进行实布实扫实猎新型战雷演练。与2009年的演练相比,他们再向前迈进一步——把水雷上方的浮标全部撤掉,并请来海军水雷战专家教授及反水雷部队领导现场观摩。
“这型水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化战雷,可以根据目标性质,自行设定参数,有选择地打击特定目标。”在场的海军水武业务长认为,这次猎扫,难之又难,险之又险。
演练在凌晨悄然打响,“敌”舰趁着夜黑在某海域布设了水雷。“奉化”艇、“崇明”艇、“张家港”舰轮番上阵,时而组成“梯形队”,时而又变换“人字队”,使用了艇具合一、拖曳式声磁联合扫雷等多种方法,隐藏在海底的水雷就是纹丝不动。
“猎雷部署”、“灭雷部署”、“准备右舷投放灭雷具”……随着一道道指令,官兵们从机库里迅速推出秘密武器——“机器人”。通过舰用吊臂,“机器人”被放入水中,在声呐的准确引导下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启动灭雷具摄像装置”,摄像头打开,水雷的图像越来越清晰。 “投放灭雷弹!”在场所有官兵都屏住呼吸,凝神注视着海面。1秒、2秒……突然,一声闷响,海面上喷出数十米高的水柱,巨浪滔天,亮起一道一道“水幕彩虹”。
“别人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偏偏要越雷海。这不仅需要胆魄,更需要练就高超武艺。”大队长蒋传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队顺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练就过硬的反水雷本领,由原先单一的扫雷方式,发展为现在集接触扫雷、非接触扫雷、猎雷、硬摧毁扫雷等多种扫雷模式为一体的复合型扫雷作战拳头部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
在大队的一面墙上,有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成功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大队政委方石告诉记者,从创建之初几十吨大的扫雷艇,到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6型舰艇、科技含量较高的一支新型反水雷作战部队,大队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官兵的大胆创新。
从2004年开始,该大队先后有数艘新型遥控扫雷艇陆续列装部队,专业军事指挥干部少、技术士官数量多形成的“比例失调”,影响新装备整体性能的发挥。2011年,大队党委开创性地提出从优秀士官队伍中遴选尖子担任艇长。通过激烈角逐,6名士官脱颖而出,成为了海军首批成建制士官艇长群体。
“新装备就应该发挥出新的战斗力。”士官艇长们下决心在海上实布实扫战雷演练中一显身手。
2011年8月的一天,长江口某海域波涛汹涌,联合扫雷实兵演练拉开序幕,遥控扫雷艇编队并肩进入演习海域。按计划,扫雷艇驶离母舰后,要在水雷前方将其引爆。然而,预定距离到了,水雷却像“睡着”了一样……难道方案有问题?还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面对战友迟疑的眼神,士官艇长冷青松果断下令:降低速度,采用手动工作制!距离越来越近,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突然,伴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水面盛开了50多米高的水柱,冷艇长和战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成功扫爆了一枚智能化战雷,又一次填补了海军扫雷史上的空白。
扫雷舰艇编队扫雷战术训练组织实施程序复杂、海上扫雷训练受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扫雷训练的效益,该大队在研究所、海军装备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研制了“扫雷战术训练模拟系统”。2004年,在总部组织的评审中,该系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何既能缩短布、捞雷周期的同时,又提高扫雷训练的质量效果?该大队将目光瞄准了“扫雷实时监控系统”。在前无经验、手无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不等不靠,迎难而上,联合海军工程大学、科研所等10多家单位,研制了集数据采集、管理和反馈于一体的“水底目标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水底目标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该大队反水雷训练有了新变化,从目标搜寻、识别,到最后扫爆,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大队政委方石打了个比方:有了这套系统,识别目标的难度大大降低,就好比原来要从100颗白米中挑一颗黑米,降为现在从10颗白米中挑一颗黑米的难度。
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面对诡秘险恶的海上雷场,这支英雄的团队再次解缆出征,和“水下伏兵”斗智斗勇,无所畏惧,摘取了一个又一个人民海军扫雷史上的第一。
军装在身,使命在肩,纵然面对生死,我们仍无所畏惧
8月上旬,东海某海域传来一声声巨响, 2枚新型智能化战雷被东海舰队某水警区扫雷舰大队成功引爆。刹那间,两朵洁白的“水莲花”在海天之间拍浪而起。这是我海军反水雷舰艇首次成功猎扫该型智能化水雷,也标志着我海军反水雷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为常规武器中唯一的战略武器,水雷以其造价较低、易布难扫、隐蔽性强、杀伤力大等特点被称为“水下伏兵”、“水下原子弹”。常年和这样可怕的对手接触,扫雷部队官兵也被称为“海上敢死队”。
自1950年3月成立以来,大队官兵就开始和水雷“打交道”, 圆满完成长江口扫雷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援外扫雷作战等5次作战任务,实布、清除各型水雷100多枚,有效填补海军扫雷史上的20余项空白,成为海军反水雷作战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他们更是根据水雷的发展变化,组织一次次实扫战雷演练,以训代战,和水雷继续“过招”。东海舰队一名领导感慨,实扫战雷演练和实战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严密的组织、敢于担当的态度。
2007年,某新型智能化战雷列装部队。大队主动申请组织演练,实布实扫该型战雷。8月的一天,大队官兵重装上阵,数艘布雷扫雷舰艇编队出击,向新型智能战雷发起挑战。
在不知预定雷位的海域扫雷犹如大海捞针,一旦不小心触爆水雷,就很可能发生艇毁人亡的悲剧。危机四伏的海面,让一些人心理恐惧,少数新兵甚至手心冒汗、两腿发软。
出征前夕,不少官兵都留下了遗书、写下了血书。某艇官兵在血书上宣誓:“军装在身,使命在肩,纵然面对生死,我们仍无所畏惧。”那天,实扫战雷演练展开,扫雷舰艇编队向雷区挺进。 1秒,2秒,3秒……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可能向雷爆迈进了一步。
“×××米!”距离手大声报告。熟悉扫雷的人都知道,这已经快到雷爆临界点。10米、20米、30米……舰艇继续向雷区深入,所有人手里都捏了一把汗。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老练的猎手。终于,扫雷具触发了战雷,随着一声轰然巨响,该型智能化战雷被成功扫除。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次扫雷演练,他们创下了首次实扫某新型智能化战雷、首次一次性扫爆2枚不同引信工作程序的战雷、首次实施舰艇遥控实扫战雷、首次实时监控扫雷情况等4项海军扫雷新纪录。
手握宝剑,练就硬功,纵使雷海险恶,亦能从容越过
扫雷,通俗地说,就是扫雷具、扫雷物理场和水雷引信之间的对抗。然而,事实远比理论复杂,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智能化的水雷可以切换10多种工作机制,抗扫率达到了90%。
面对水雷的“倒逼”,大队党委一班人再次带领部队向世界级的难题发起挑战。为了掌握磁场、声场、次声场等扫雷物理场在水中的具体分布规律,大队领导带头学习反水雷专业知识;多批组织水武专业人员赴院校、研究所学习新型水雷构造原理;邀请专家教授赴演练现场指导,集智攻关新型智能化水雷的技术对抗方法。
2009年,大队实布实扫战雷训练再次获得批准。鉴于扫雷时的巨大风险,以往的扫雷演练,大多在战雷上系留浮标方便辨认。演练前,大队领导出人意料地决定,把战雷上的浮标全部撤掉,改为在战雷附近设置浮标。
这一小小的改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对于实扫战雷,有时候几米的距离足以决定成败和生死。此次演练,3枚并不完全确定位置的战雷被成功引爆,还实现了首次使用某新型扫雷舰编队实扫战雷、实战智能化战雷扫除概率100%等海军历史上的多个首次。
同年,他们再接再厉,使用新型遥控扫雷艇首次扫除两型新型战雷,填补了海军空白,更打破了外国专家对该型水雷“谁也扫不动”的定论。
近年来,海军新式扫雷舰艇装备迅猛发展,一批高科技扫雷舰艇陆续装备大队。2011年8月,大队又一次进行实布实扫实猎新型战雷演练。与2009年的演练相比,他们再向前迈进一步——把水雷上方的浮标全部撤掉,并请来海军水雷战专家教授及反水雷部队领导现场观摩。
“这型水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化战雷,可以根据目标性质,自行设定参数,有选择地打击特定目标。”在场的海军水武业务长认为,这次猎扫,难之又难,险之又险。
演练在凌晨悄然打响,“敌”舰趁着夜黑在某海域布设了水雷。“奉化”艇、“崇明”艇、“张家港”舰轮番上阵,时而组成“梯形队”,时而又变换“人字队”,使用了艇具合一、拖曳式声磁联合扫雷等多种方法,隐藏在海底的水雷就是纹丝不动。
“猎雷部署”、“灭雷部署”、“准备右舷投放灭雷具”……随着一道道指令,官兵们从机库里迅速推出秘密武器——“机器人”。通过舰用吊臂,“机器人”被放入水中,在声呐的准确引导下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启动灭雷具摄像装置”,摄像头打开,水雷的图像越来越清晰。 “投放灭雷弹!”在场所有官兵都屏住呼吸,凝神注视着海面。1秒、2秒……突然,一声闷响,海面上喷出数十米高的水柱,巨浪滔天,亮起一道一道“水幕彩虹”。
“别人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偏偏要越雷海。这不仅需要胆魄,更需要练就高超武艺。”大队长蒋传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队顺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练就过硬的反水雷本领,由原先单一的扫雷方式,发展为现在集接触扫雷、非接触扫雷、猎雷、硬摧毁扫雷等多种扫雷模式为一体的复合型扫雷作战拳头部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
在大队的一面墙上,有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成功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大队政委方石告诉记者,从创建之初几十吨大的扫雷艇,到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6型舰艇、科技含量较高的一支新型反水雷作战部队,大队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官兵的大胆创新。
从2004年开始,该大队先后有数艘新型遥控扫雷艇陆续列装部队,专业军事指挥干部少、技术士官数量多形成的“比例失调”,影响新装备整体性能的发挥。2011年,大队党委开创性地提出从优秀士官队伍中遴选尖子担任艇长。通过激烈角逐,6名士官脱颖而出,成为了海军首批成建制士官艇长群体。
“新装备就应该发挥出新的战斗力。”士官艇长们下决心在海上实布实扫战雷演练中一显身手。
2011年8月的一天,长江口某海域波涛汹涌,联合扫雷实兵演练拉开序幕,遥控扫雷艇编队并肩进入演习海域。按计划,扫雷艇驶离母舰后,要在水雷前方将其引爆。然而,预定距离到了,水雷却像“睡着”了一样……难道方案有问题?还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面对战友迟疑的眼神,士官艇长冷青松果断下令:降低速度,采用手动工作制!距离越来越近,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突然,伴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水面盛开了50多米高的水柱,冷艇长和战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成功扫爆了一枚智能化战雷,又一次填补了海军扫雷史上的空白。
扫雷舰艇编队扫雷战术训练组织实施程序复杂、海上扫雷训练受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扫雷训练的效益,该大队在研究所、海军装备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研制了“扫雷战术训练模拟系统”。2004年,在总部组织的评审中,该系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何既能缩短布、捞雷周期的同时,又提高扫雷训练的质量效果?该大队将目光瞄准了“扫雷实时监控系统”。在前无经验、手无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不等不靠,迎难而上,联合海军工程大学、科研所等10多家单位,研制了集数据采集、管理和反馈于一体的“水底目标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水底目标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该大队反水雷训练有了新变化,从目标搜寻、识别,到最后扫爆,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大队政委方石打了个比方:有了这套系统,识别目标的难度大大降低,就好比原来要从100颗白米中挑一颗黑米,降为现在从10颗白米中挑一颗黑米的难度。